本文目录索引 1,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可与人无二三。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2,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什么意思 3,嫡子和世子的区别? 4,嫡子和世子有什么区别 5,古代大家族里,长子去世后,长孙和次子谁的地位更高? 6,皇太极是努尔哈赤
本文目录索引
- 1,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可与人无二三。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 2,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什么意思
- 3,嫡子和世子的区别?
- 4,嫡子和世子有什么区别
- 5,古代大家族里,长子去世后,长孙和次子谁的地位更高?
- 6,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几个儿子
- 7,皇帝的儿子为何分嫡出和庶出?
- 8,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翻译
- 9,《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翻译
1,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可与人无二三。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后一句的意思是人生在世,经历的事情十件有八九件是不如人意的,但是能与之倾诉的人却少之又少。表达了一种事实多苦难,知己难寻的无奈情感。 该句语出宋人方岳诗《别子才司令》,全诗原文如下: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 白话文释义:在日常生活中,不如人意的事十中常有八九,而可以向他诉说的人十中却无二三。自己晓得自己拥有的才能,却没地方去发挥,只有在梦中感觉那种驰骋沙场的豪情。 后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就化用了方岳的诗句“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扩展资料 这句话的语义最早出现在唐朝诗人房玄龄的《晋书·羊祜传》: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白话文释义:恰好遇到秦凉屡次失败,羊祜上表说:吴地平定,那么胡虏也自己会平定,所以应当速速结束这场大功。但是讨论这件事的人却不多。所以羊祜叹息说:“天下不合心意的事有很多,所以经常犹犹豫豫的不决断”。 后南宋词人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引用”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意思是人的一生,往往会碰到许多挫折或磨难,“不如意事常八九”表现出一种人生艰难之叹,又含有一种淡淡的无可奈何之情。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些利害相关又相矛盾的纠葛,因而形成了许多不便与人言及的秘密,“可与语人无二三”表现出一种人情隔膜,知音难觅的感慨。
2,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什么意思
表示不称心如意的事不少,但能与人讲的却是不多。形容有难言之隐。 出自唐朝诗人房玄龄的《晋书·羊祜传》: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白话译文:恰好遇到秦凉屡次失败,羊祜上表说:吴地平定,那么胡虏也自己会平定,所以应当速速结束这场大功。但是讨论这件事的人却不多。所以羊祜叹息说:“天下不合心意的事有很多,所以经常犹犹豫豫的不决断”。 扩展资料其他出处: 南宋词人辛弃疾(公元1140——1207)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宋人方岳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 梦驰铁马战城南。” 启示: 生活中总是有各种郁闷、失落、绝望、无奈、愤怒等负能量的情绪,但是这些苦难、坎坷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被打倒,从此一蹶不振,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坚强,成为更好地自己。 正如父母严厉的管教,都是为了激发出更多的潜能,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事。 去提升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请原谅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她只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地自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3,嫡子和世子的区别?
嫡子就是明媒正娶的正妻(绝不能是妾)所生的儿子。嫡子与庶出之子(非正妻的儿子)的地位是相差甚远的。正常情况下,继承家业的都是嫡子。
周代时,天子、诸侯的嫡子称“世子”。开始的时候世子只是个称谓,儿子都是世子,后来,演变成册封,也就是后来说的储君,就是继承父亲的大儿子,但大多还是册立长子,历史上册立少子为世子的也有。例如:周宣王立鲁武公的次子为世子最终引发鲁国内乱。
4,嫡子和世子有什么区别
所谓“嫡子”就是明媒正娶的正妻(绝不能是妾)所生的儿子。嫡子与庶出之子(非正妻的儿子)的地位是相差甚远的。正常情况下,继承家业的都是嫡子。 周代时,天子、诸侯的嫡子称“世子”。开始的时候世子只是个称谓,儿子都是世子,后来,演变成册封,也就是后来说的储君,就是继承父亲的大儿子,但大多还是册立长子,历史上册立少子为世子的也有。例如:周宣王立鲁武公的次子为世子最终引发鲁国内乱. 后世则称继承王爷、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号为世子,多由嫡、长充任。《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又遣人到郑国,将郑伯死难之事,报知世子掘突,教他起兵复仇。在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代延习不改。另外,对于贵族、高官的儿子们习惯上也称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的称呼。 在朝鲜李氏王朝,因为其国王相当于宗主国中国的郡王等级,故接任者也被称为世子,尊称“邸下”。同样是中国藩属国的琉球国的王位继承人同样也被称为世子,更多的被称为“中城王子”。 长子不一定是嫡子,嫡子在家中儿子辈的地位中肯定是很高的。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叫做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中的“嫡长子”就是指这个。嫡长子的地位在儿子辈中是最高的,在帝王侯将相的家中最为明显。 希望能帮助到您!
5,古代大家族里,长子去世后,长孙和次子谁的地位更高?
古代因为可以男的可以娶三妻四妾的原因,一般一个大家庭都是有很多子嗣的,这样权利的划分难免就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一般都是以嫡长子为最重,也是是正妻的长子。古代的大家庭中,后代们不论是继承家产,还是继承爵位,都是有一定的分工的,基本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的继承制度,但是如果嫡长子死了,那么长孙和次子,谁的权利比较大一些呢?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一、长孙的权利比较大的情况。如果死去的这个人低嫡长子,而且从血统上来说,他是最纯正的继承者,也是最符合规定的继承人,在这所有的继承人中,嫡长子的长子,也就是长孙,在下面一辈儿中,也是长子,那么长孙的权利是要比次子的权利大的。对于继承家产和祭祀礼仪中,长孙都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 二、次子的权利,大于长孙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次子的权利要大于长孙的权利。这是因为,长孙的年纪还小,或者是能力不足。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把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放在一个孩子的手里,那么肯定是不合适的。这时候,家族里面的人们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二个儿子来继承家业,也可能是选择最有能力的那一个。 三、皇室家族,立子的规矩,是以贵为标准。一说起皇室,是和权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王位的继承,一般都是自己的嫡系儿子,但是不是同一个母亲,有可能之后皇后的儿子也不是嫡长子,这个时候,只要是皇帝的妻子生的孩子,才有竞争力。但是有些妃子的后台比较强硬,或者是受到皇帝的宠爱比较多,也有可能会改变立储的人选。
6,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几个儿子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 爱新觉罗·皇太极出生在1592年11月28日,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也是清朝初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的第二位大汗、清朝的开国皇帝。 皇太极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努尔哈赤涉猎和打仗,对骑射非常熟悉。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太极受到众位兄弟们的推举袭承了大金国的汗位,改年号为天聪。皇 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 对明朝则以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明朝时期的臣子,削弱明朝实力,立志要打进北京城从而夺取全国的政权。 扩展资料: 皇太极当年留下一块碑,如今被韩国视为国耻。1636年,皇太极为了彻底解决来自后方的威胁,他趁着明朝战乱之际发动了征服朝鲜的战争。 这次的战争要比九年前的丁卯胡乱要猛烈的多。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进攻,而朝鲜国王李倧在皇太极的强攻之下,最后被迫逃离王宫在三田渡渡口渡过汉江,逃到汉城东南一个叫南汉山城的堡垒中窝着不敢出来。 但是即便如此,最后还是被清军围困在南汉山城长达四十五天之久,迫使李倧出堡投降,这就是丙子虏乱。 经过丙子虏乱之后,朝鲜从此便成为了清廷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皇帝的册封。虽然朝鲜屈从清朝的武力,但是对清朝很是反感,称其是没有文化的胡虏。 1637年2月,清军接受朝鲜的受降仪式在田渡渡口汉江东南岸一侧举行,皇太极赦免了李倧,而朝鲜则答应改奉大清国为正朔宗主国。 为了表示恭顺,朝鲜方面在皇太极驻跸的三田渡树立大清皇帝功德碑,为清朝皇帝的此次出征歌功颂德,这就是今天在韩国首尔矗立着的三田渡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太极
7,皇帝的儿子为何分嫡出和庶出?
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在古代通常是嫡出子嗣(即嫡子)继位,因古代有立嫡,立长的规矩。
庶出: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庶出子嗣一般不虑继位,但有立贤之说,所可立为太子或世子。
古代的时候考虑继承人,一是立长,二是立嫡,三是立贤,大多数情况下用第二种,因为皇帝会有很多个儿子,万一他们都想做皇帝,就会引起宫变,皇帝立了这个,剩下的都不服气,皇帝就麻烦了。所以祖宗就定了一个死规矩,皇后是正宫娘娘,只有皇后生的儿子是嫡出,她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继承人,这样就没有争议,太子之位就只有一个了。
8,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翻译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尉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因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还没到国都,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而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后,才回到寝宫。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后来,大夫鲍氏、高氏、国氏一班人忌妒他,在齐景公面前中伤、诬陷他。齐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职,穰苴发病而死。田乞、田豹等人因此怨恨高氏、国氏家族的人。此后,等到田常杀死齐简公,就把高氏、国氏家族全部诛灭了。到了田常的曾孙田和,便自立为君,号为齐威王。他率兵打仗施使权威,都广泛地模仿穰苴的做法,各国诸侯都到齐国朝拜。
齐威王派大夫研究讨论古代的各种“司马兵法”,而把大司马田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边,故而定名叫《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说:我读《司马兵法》,感到宏大广博,深远不可测度。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战争,也未能完全发挥出它的内蕴,像现在把《司马穰苴兵法》的文字附在里边,也未免推许的过份了。至于说到田穰苴,不过是为小小的诸侯国带兵打仗,怎么能和《司马兵法》相提并论呢?社会上既然留传着许多《司马兵法》,因此不再评论,只写这篇《司马穰苴列传》。
【原文】【注解】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①。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②。景公患之③。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④,然其人文能附众⑤,武能威敌⑥,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在说之⑦,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⑧。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⑨,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①苗裔:后代。②败绩:大败。③患:忧虑。④庶孽:妾生的孩子。身份低微,就像树的孽生一样,故云。⑤附众:使大家归附、顺从。⑥威敌:使敌人畏惧。威,威服。⑦说同“悦”。愉快。⑧扞(hàn,旱):抵御,保卫。⑨擢(zhuó,茁):选拔,提拔。闾伍:闾与伍都是户籍的基层组织。意思是说乡里,民间。按此段与以下两段,中华书局点校本原为一段,今据文意分为三段。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①。”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②,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③,留�。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④,入,行军勒兵⑤,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⑥?”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⑦,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⑧。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⑨,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⑩。三军之士皆振栗(11)。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12),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13)。”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14),马之左骖(15),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16),身自拊循之(17)。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18),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19)。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20)。燕师闻之,度水而解(21)。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22)。
①旦日:明日。日中:正午,中午。军门:军营大门。②立表:在阳光下竖起木杆,根据阳光照射的影子的移动,来计算时间。表,就指这木杆。下漏:把铜壶下穿一小孔,壶中立箭,箭杆上刻有度数,然后铜壶蓄水,使之徐徐下漏,以箭杆显露出来的刻度计算时间。③左右:指亲近的人。④扑表:把计时的木杆打倒。决漏:把壶里的水放出。⑤行军勒兵:巡行军营,指挥军队。⑥期:约定的时间。⑦不侫:不才,无才。自谦词。⑧援:操起,拿起。枹:鼓槌。鼓:击鼓。⑨反:同“返”。返回。⑩徇:示众。三军:泛指全军。大国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11)振栗:害怕得发抖。(12)节:符节。传达国君命令的信物。(13)这二句的意思是说,将领在外边率领部队,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免牵制军队,贻误战机。(14)驸:通“辅”,夹车木。(15)骖:古代用三匹或四匹马拉车时,而两边的马叫“骖”。(16)次舍:宿营。次,停留。也指行军一处停留三次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舍,宿营地。(17)拊循:慰问,安抚。(18)享:通“飨”。供食款待。(19)最比:特别照顾到。最,特别,尤其。比,及、到。羸:瘦,弱。(20)罢:撤退。(21)解(xiè,懈):同“懈”。松驰,懈怠。(22)所亡:所失掉的。封内故境:指封国之内曾经沦陷的土地。
未至国①,释兵旅②,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③,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④。田氏日益尊于齐。
①国:指国都。②释兵旅:解除军队的战备。③成礼:按照一定的程式行完毕。④尊:敬重、推崇地任命。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①,谮于景公②。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③,而诸侯朝齐④。
①大夫鲍氏、高国之属:指当时齐国掌握实权的卿大夫鲍牧、高眙子、国惠子一班人。害,忌妒。②谮:中伤,诬陷。③放:通“仿”。仿效,效法。④朝:朝拜。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①。
①《司马穰苴兵法》:古代兵书名。齐威王让大夫整理《司马兵法》时,把司马穰苴的兵法附在其中,定名叫《司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谓有百五十篇,今仅存五篇。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①,虽三代征伐②,未能竟其义③,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④?世既多《司马兵法》⑤,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①闳廓:宏大广博。②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③竟:穷,尽。④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以示谦让。这里引申为相提并论。⑤多:推重,赞扬。
9,《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翻译
原文
史记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 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 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 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 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於是景公许之,使 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於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 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 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 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 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於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於君, 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 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於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 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 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 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 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 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於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 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 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於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於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 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 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 亦少襃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 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编辑本段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尉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因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还没到国都,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而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后,才回到寝宫。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后来,大夫鲍氏、高氏、国氏一班人忌妒他,在齐景公面前中伤、诬陷他。齐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职,穰苴发病而死。田乞、田豹等人因此怨恨高氏、国氏家族的人。此后,等到田常杀死齐简公,就把高氏、国氏家族全部诛灭了。到了田常的曾孙田和,便自立为君,号为齐威王。他率兵打仗施使权威,都广泛地模仿穰苴的做法,各国诸侯都到齐国朝拜。 齐威王派大夫研究讨论古代的各种“司马兵法”,而把大司马田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边,故而定名叫《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说:我读《司马兵法》,感到宏大广博,深远不可测度。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战争,也未能完全发挥出它的内蕴,像现在把《司马穰苴兵法》的文字附在里边,也未免推许的过份了。至于说到田穰苴,不过是为小小的诸侯国带兵打仗,怎么能和《司马兵法》相提并论呢?社会上既然留传着许多《司马兵法》,因此不再评论,只写这篇《司马穰苴列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