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索引 1,苏联当年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2,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呢? 3,俄罗斯为什么打阿富汗 4,当年苏联为什么要打阿富汗? 5,前苏联,阿富汗战争意义是什么 6,前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介绍下 7,苏联入侵阿富汗是怎么回事? 8,当年苏联为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 1,苏联当年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 2,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呢?
- 3,俄罗斯为什么打阿富汗
- 4,当年苏联为什么要打阿富汗?
- 5,前苏联,阿富汗战争意义是什么
- 6,前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介绍下
- 7,苏联入侵阿富汗是怎么回事?
- 8,当年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1,苏联当年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 苏联除在东南亚选择侵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口,在南亚则把印度和阿富汗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两根主要支柱。苏联于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带军事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接着便于11月21日支持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全面进攻,迫使在东巴的巴基斯坦军队投降。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苏联在赢得这一胜利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山国,部族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阿富汗地处战略要冲,19世纪就是英俄角逐的场所。长期以来,阿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1973年7月17日,前首相达乌德联系一批受苏联影响的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但达乌德上台后,不愿完全听从苏联摆布,并公开宣称阿美关系是头等重要的。1978年4月27日,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杀死了达乌德,所谓“四月革命”宣告成功。
新政权成立后,大批苏联军政人员以“顾问”名义控制阿富汗政府机关、企业和军队。同年12月阿苏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规定双方将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并主张“建立有效的亚洲安全体系”。阿富汗当局的内政措施也基本上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以苏联的模式为发展方向。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企图变阿富汗为苏联的“卫星国”,不能不激起阿富汗人民的愤怒反抗。
1978年6月,东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首先爆发反政府武装起义,同年冬,全国28个省的大多数均已出现武装抵抗活动。1979年3月,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在阿富汗的三大城市之一的赫拉特爆发,井促使国内反政府武装斗争进一步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为了保住他们对这个经营多年的国家的控制权,决定直接出兵干涉。
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在经过精心策划之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空运大批军队完全控制了首都喀布尔。随后,早已部署在苏阿边境的苏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时,在阿富汗的苏军人数已达8.5万人。在苏军保护下,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卡尔迈勒从国外回到喀布尔,出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战后几十年来第一次直接出兵占领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标志着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的顶点。
但是,与苏联的主观设想相反,一如当年美国在越南那样,苏联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沼。尽管苏联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到1985年增加到15万人,却丝毫看不到取胜的前景。阿富汗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抵抗,大大小小各种抵抗组织多达数百个。1980年由七大派抵抗组织建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的统一战线,在战场上协同作战。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动。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作出撤军的“政治决定”。1988年5月,苏联根据由联合国主持,由巴基斯坦、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开始撤军。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总司令罗莫夫最后一个跨过苏阿界河。苏联结束了长达9年多的阿富汗战争。这是阿富汗人民在国际反霸正义力量支持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2,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很多历史事件,虽然历经岁月,历经历史长河,但是直到现在,很多历史内幕都难以让人知道,为此成为很大的谜团。最典型苏联当年为何要发动阿富汗战争,让自己陷入泥潭,到现在都是扑朔迷离,不被外界知晓。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想不明白,那么苏联当年为何要打阿富汗战争呢?我们可能都想错了,跟这三个国家有关。 苏联当年那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其一举一动都足以让世界颤抖,堪称强悍到了极点的。而苏联却因为深陷阿富汗战争,难以自拔,最终拖垮整个国家,而最终国家解体。所以对于这场愚蠢的战争,当年苏联为何要打,为何明知道是泥潭,为何要直接进入,到现在都让人难以理解。 那么苏联到底为何要打阿富汗战争呢?一般的史书,都会认为,苏联那是为了保住苏联支持的人民民主党政权,保住塔拉基政府,而且对于当时阿明总统的痛恨。所以自恃国力强大,而直接发动了战争,杀了阿明全家,为此进军阿富汗。 这个原因我们都听过,但是其实这个明显不对,苏联那是超级大国,做出战争决策,绝不是为了支持个别政党,痛恨某个总统,而做出愚蠢的行动的。所以我们其实都想错了,当时苏联之所以发动阿富汗战争,其实都是被逼无奈,主要跟三个国家有关。 第一,就是美国。 因为阿富汗作为欧亚大陆中心的战略位置,所以美国那是一直垂涎三尺的。而阿明总统上台后,推翻了亲苏势力,所以美国势力迅速渗透阿富汗。而且当时苏联克格勃得到的情报是,美国也在准备出兵阿富汗,一旦美国占了阿富汗,无疑对苏联整个中亚安全和南下之路,都形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得到这个情报后,苏联果断出兵,根据揭秘的文件,苏联军队的动作只比美国早了12个小时,足可见形势紧迫。 第二,因为伊朗。 苏联和伊朗关系一直复杂,而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却并没有投靠苏联,来了个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将苏联也视为对手。而且霍梅尼一心要输出革命,而当时混乱的阿富汗那是最佳选择。当时伊朗已经在向阿富汗南部渗透,所以苏联当时苏联害怕伊斯兰政教合一制度蔓延阿富汗。 一旦如此,苏联临近的中亚穆斯林地区,高加索穆斯林地区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被伊朗连成一片,苏联的安全威胁那是非常巨大,这一点那是苏联害怕的。所以苏联出兵,保住人民民主党政权,也是为了遏制伊朗的革命输出,这一点也很重要。 第三,因为我国。 从60年代开始,苏联就对我国很不爽,甚至一度爆发局部战争,苏联甚至大兵压境,泰山压顶。但是都没有能对我国造成巨大威胁,所以苏联一方面鼓动越南不断挑战我国,另一方面也想借助阿富汗,形成对我国东西夹击的态势,而且直接威胁我国脆弱的西部安全,这一点也在苏联开打阿富汗战争的战略考量里面。 所以其实对于苏联来说,阿富汗战争那是保护苏联安全,战略上必须要打的战争。而且在苏联看来是一箭三雕,但是最终开打后,苏联却发现,美国、伊朗、伊斯兰世界,还有东方都联合在阿富汗对抗苏联,为此让苏联深陷战争泥潭,无法自拔,最终拖垮苏联。
3,俄罗斯为什么打阿富汗
那是前苏联,因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苏联一直想把阿富汗变成南下印度洋的战略基地。 冷战期间美苏在中东地区的争夺是很激烈的,苏联是处于下风状态,但是中东那帮人也不傻,在两者之间踩跷跷板,伊朗叙利亚阿富汗属于亲苏派,土耳其比较有意思,政府亲苏,军方亲美,阿富汗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以后倒向苏联,后来又被资产阶级复辟,是卡在苏联和中东亲苏派中间的桥头堡,73年,苏联扶持代理人发动政变,推翻阿富汗查希尔王朝,建立阿富汗共和国,代理人上台后清理阿富汗人民民族党(阿富汗的共产党)逐渐倒向美国,苏联再次扶持阿共于78年推翻了政府,后面更搞笑,新政府内部分歧,苏联准备帮总书记干掉总理,结果新政府总理干掉了总书记,苏联没办法,只能承认现实,(当时总书记和苏联签订了为期20年的合作条约)随后新总统(原来的总理)居然宣布要和美国外交正常化,苏联发飙了,派遣七天就占领了阿富汗,干掉了总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阿富汗的政府军居然倒戈一击和反政府武装合流了,大搞游击战,苏联从此深陷泥足不可自拔。
4,当年苏联为什么要打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但是1979年第3次政变后上台的阿明政府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阿明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人民民主党内更为亲苏的旗帜派人士。苏联统治集团因此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严重威胁。9月底,勃列日涅夫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干涉。
苏联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队的负责人、军队的总参谋长和阿明的侄儿、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骗手段解除了喀布尔军队的武装。27日晚,苏联撕毁1978年12月与阿富汗签订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出动近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侵占喀布尔,并发动了第4次政变,推翻阿明政权,处死阿明全家,扶植亲苏的旗帜派领导人、当时在国外当大使的卡尔迈勒上台,出任人民民主党党中央总书记兼政府总理。
苏联的武装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并严重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阿富汗人民建立了许多抵抗组织,武装抗击入侵者。到1980年,全国抗苏武装力量已达10万人以上,控制了全国75%的农村和地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强烈谴责苏联侵占阿富汗。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第6届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无条件地和全部地撤出阿富汗。苏军在阿富汗伤亡达3万多人。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定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4月14日日内瓦协议签字,规定苏自当年5月15日开始撤军,9个月内撤完。 1989年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5,前苏联,阿富汗战争意义是什么
历史上俄罗斯帝国与土耳其帝国和波斯王国的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开一个进入南方大洋的出海口,而与瑞典的战争,是为了夺取进入大西洋的港口,即摩尔曼斯克港。随着入海口的夺取,俄罗斯在的影响力在不停的增加,并且得到了一个稳定的获取物资,商品,途径。同理,苏联进攻阿富汗,可以使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力有效的扩张,并有效地通过控制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对西方世界进行遏制,并遏制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以及威慑亲美势力。并且,在军事上可以获得一个,快速进入中东,乃至印度洋,从而在局部地区获得优势。
6,前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介绍下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2003-11-06 00:00
1979年-1989年,前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也称阿富汗战争。
前苏联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准备,乘美国与伊朗关系恶化和南亚动乱之际,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阿富汗发动了全面入侵。苏军动用9个多师、十几万人,以陆、空协同的突击行动,7天之内席卷了阿富汗全境,并建立了由前苏联直接控制的卡尔迈勒政权。苏军入侵后,阿富汗抵抗力量开始为反抗军事占领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阿富汗人民以菲薄的物质基础,极其简陋的装备,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在阿抵抗运动的沉重打击和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1989年2月,前苏联撤走了全部侵阿苏军,历时9年的阿富汗战争宣告结束。
自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开始了其全球扩张的步伐,这种扩张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1979年12月27日,苏联直接出兵阿富汗,把扩张运动推向了顶峰。
政变!政变!政变!
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交通要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对阿富汗王国进行渗透,将其逐步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1973年7月,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堂兄、前首相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不甘受苏联摆布的查希尔国王,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自任国家元首。但是,达乌德同样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顺民,对苏联表现出了离心倾向。1977年4月,在达乌德访苏期间,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亲自出马,规劝他改变疏远苏联的政策。然而,出乎勃列日涅夫的意料,达乌德的回答是:"我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总统。"正如达乌德的助手后来回忆的,此举等于"在自己的死刑状上签了字"。4月27日,达乌德刚从莫斯科回来不久,苏联便策划一批阿富汗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坦克履带碾过总统府的台阶,鼾睡中的达乌德的身上被冲锋枪打得像个马蜂窝。政变成功后,在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的亲苏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塔拉基上台后,极力奉行亲苏政策,并赢得了莫斯科的欢心。但是,塔拉基政权内部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他所属的"人民派"与以总理阿明为首的"旗帜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争斗的结果,便是这个国家5年之内发生的第三场政变。
1979年9月14日,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普扎诺夫设计帮助塔拉基诱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机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曾经显赫一时的塔拉基,竟然被阿明的手下用一只小枕头憋死。这就是所谓的"九月事件"。
"我决定,干掉他!"
"九月事件"加深了阿明对苏联的仇恨。阿明上台后,公开指责苏联插手帮助塔拉基策划阴谋,迫使苏联撤换了驻阿大使普扎诺夫。他还要求苏联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军事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并拒绝了苏联向其发出的访苏邀请。苏联担心失去阿富汗这块苦心经营的阵地,决定出兵干预。1979年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勃列日涅夫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处置阿明的问题。据会议的参加者后来回忆,勃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严地说:"我决定,干掉他!"
入侵阿富汗的行动方案是在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亲自领导下,由国防部、总参谋部、中亚军区等共同制定的。
12月12日,苏军在苏阿边境地区建立了相当军一级的指挥机构,由国防部副部长索科洛夫元帅担任总指挥。为了加大入侵行动的突然性,苏军采用了就地动员、就地扩编、迅速展开、快速推进的办法。除空降部队外,苏军主要使用了中亚军区和土库曼军区靠近阿富汗边境的6个师。12月14-15日,苏军还以远程空运演习为名,将白俄罗斯军区第103空降师和南高加索军区第104空降师调至中亚,同时,将中亚军区第105空降师秘密推进至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
到12月24日为止,入侵阿富汗的军事准备已基本完成。侵阿苏军共有6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空降师、3个武装直升机团队和2个运输直升机团,共12.5万人;装备有坦克2000余辆、步兵战车1000辆、各种火炮2000门、汽车2.5万辆、各种固定翼飞机200架、直升机150架。作为策应,苏军总参谋部还命令在西线的苏军和东欧国家军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命令在蒙古的驻军进入全面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一支苏联特种部队以"协助剿匪"为名,在贝洛诺夫上校的率领下,秘密进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外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可是,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苏联人还是露出了马脚。在喀布尔的美国特工迅速将有关情报发回华盛顿。美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专家从这批不速之客携带的特种装备得出结论:苏军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到了喀布尔,苏联人在阿富汗要有大动作。
"这是最后通牒吗?"
1979年12月27日,苏联的行动开始了。
当晚,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布萨诺夫突然给阿明打来电话,说:"鉴于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势混乱、反革命势力猖獗和日益扩大的反苏倾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认为,作为阿富汗主席、总理和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经丧失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为了避免阿富汗局势的恶化,避免喀布尔成为帝国主义反苏势力的附庸,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议你辞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主席、总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职务......"
"这是最后通牒吗?"阿明问。
"您可以这样理解,"布萨诺夫告诉阿明,"一个小时以后,将有4辆苏军装甲车去达鲁拉曼宫负责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离。"
堂堂的一国元首怎甘心听命于苏联的摆布,阿明将希望寄托在了忠于他的部队上。他想给他们打电话,命令他们将他解救出去。可是,阿明不知道,早在当天下午,一批苏联专家就以检修通讯设备故障为名,闯入喀布尔电话局,截断了总统府达鲁拉曼宫与外界的一切电话联系,只留下通向苏联大使馆的一条专线。在现代化的牢笼中,阿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情急之下,阿明唤来两名贴身侍卫,交给他们两封亲笔信,命令他们火速赶到卡尔加和普利查吉,调那里的驻军前来喀布尔救驾。
他没想到的是,这两名侍卫刚翻出达鲁拉曼宫高大的院墙,就被苏联军队俘虏了。在严刑拷问之下,他们不仅供出了阿明的突围方案,还绘制了达鲁拉曼宫内外详细的建筑结构和防御布防图。而此时,阿明还在做着突围的美梦呢。
20时40分,布萨诺夫再次打来了电话。阿明想争取最后的时间。他对苏联大使说:"事出突然,我担心部下们,尤其是将领们想不通。我想开个会,做做工作。"
电话那边传来一阵冷笑声,布萨诺夫打断了阿明的话:"亲爱的阿明同志,您的将领们都在我这里参加宴会。怎么样,您不来喝上一杯?"此时,在苏联大使馆的宴会厅里,阿明的将军们在主人频频劝酒之下,已经被伏特加和杜松子酒灌得烂醉如泥了。
22时20分,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金中将气势汹汹地来到达鲁拉曼宫三楼。他要同阿明进行最后的谈判。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判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双方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阿明把手一挥,大喊一声:"送客!"
满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将同4名保镖刚走出大门,就听见枪声四起。帕普金应声倒地。枪声过后,达鲁拉曼宫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苏联军官的尸体。"事情办糟了!"本想抓帕普金作为人质的阿明,这时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最后资本。
听说达鲁拉曼宫内发生枪战的消息之后,布萨诺夫立即以第二行动负责人的身份下达了攻击命令。同时,布萨诺夫还给阿明挂了个电话,说帕普金私闯达鲁拉曼宫"完全是个人行为,决不代表苏联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稳住阿明。23时40分,喀布尔郊区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内马达轰鸣,大批苏联伞兵和内务部特遣部队向喀布尔市内开去。行动开始了。
参加进攻的苏联特种部队共3个营,分别向达鲁拉曼宫、阿内政部和喀布尔广播电台进发。突击队指挥官贝洛诺夫上校亲自率领12辆T-62型坦克、10辆步兵战车、5辆装甲运输车和120名突击队员逼向达鲁拉曼宫。
只用了12分钟,突击队便解决了总统府的外围防御,并将阿明及其全家赶到他的办公室里。贝洛诺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给阿明。这是苏联事先草拟的"阿富汗邀请苏联出兵"的"邀请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无力,愤而将信撕得粉碎。又一阵枪声响过之后,阿明和他的4个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大批苏军分东西两个突击集群,大规模侵入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卡尔迈勒为总书记,正式建立苏联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权。根据此前一天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苏联塔斯社发表声明,宣布"应阿富汗领导集体的请求,苏联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队进驻阿富汗"。在此后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严重的后果
西方着名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有一个着名的论断---帝国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败亡。入侵阿富汗,使苏联在国内外陷入空前的孤立。在整个80年代,阿富汗问题是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为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中国、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联合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在苏联国内,不断听到反对入侵的声音。在阿富汗,侵阿苏军士气涣散,士兵中甚至出现了吸毒现象。而阿富汗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更使侵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1986年3月,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出电报,强令卡尔迈勒到莫斯科"治病",趁机一脚踢开卡尔迈勒,代之以前国家情报局负责人纳吉布拉。但是,纳吉布拉政权同样挽救不了苏联在阿富汗的最终命运。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当最后一辆坦克驶上苏阿边境的阿姆河大桥时,驻阿苏军司令格罗莫夫跳下战车,同前来迎接他的儿子一起徒步走过苏阿边界线。面对蜂拥而上的记者,格罗莫夫只说了两句话:"我是最后一名撤出阿富汗国土的苏军人员。在我的身后,再也找不到一名苏联士兵了。"
苏联人走了。留给阿富汗人民的,是一个永远的伤口。
7,苏联入侵阿富汗是怎么回事?
苏联入侵阿富汗纪实
自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开始了其全球扩张的步伐,这种扩张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1979年12月27日,苏联直接出兵阿富汗,把扩张运动推向了顶峰。
政变!政变!政变!
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交通要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对阿富汗王国进行渗透,将其逐步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1973年7月,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堂兄、前首相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不甘受苏联摆布的查希尔国王,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自任国家元首。但是,达乌德同样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顺民,对苏联表现出了离心倾向。1977年4月,在达乌德访苏期间,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亲自出马,规劝他改变疏远苏联的政策。然而,出乎勃列日涅夫的意料,达乌德的回答是:“我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总统。”正如达乌德的助手后来回忆的,此举等于“在自己的死刑状上签了字”。4月27日,达乌德刚从莫斯科回来不久,苏联便策划一批阿富汗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坦克履带碾过总统府的台阶,鼾睡中的达乌德的身上被冲锋枪打得像个马蜂窝。政变成功后,在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的亲苏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塔拉基上台后,极力奉行亲苏政策,并赢得了莫斯科的欢心。但是,塔拉基政权内部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他所属的“人民派”与以总理阿明为首的“旗帜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争斗的结果,便是这个国家5年之内发生的第三场政变。
1979年9月14日,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普扎诺夫设计帮助塔拉基诱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机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曾经显赫一时的塔拉基,竟然被阿明的手下用一只小枕头憋死。这就是所谓的“九月事件”。
“我决定,干掉他!”
“九月事件”加深了阿明对苏联的仇恨。阿明上台后,公开指责苏联插手帮助塔拉基策划阴谋,迫使苏联撤换了驻阿大使普扎诺夫。他还要求苏联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军事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并拒绝了苏联向其发出的访苏邀请。苏联担心失去阿富汗这块苦心经营的阵地,决定出兵干预。1979年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勃列日涅夫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处置阿明的问题。据会议的参加者后来回忆,勃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严地说:“我决定,干掉他!”
入侵阿富汗的行动方案是在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亲自领导下,由国防部、总参谋部、中亚军区等共同制定的。
12月12日,苏军在苏阿边境地区建立了相当军一级的指挥机构,由国防部副部长索科洛夫元帅担任总指挥。为了加大入侵行动的突然性,苏军采用了就地动员、就地扩编、迅速展开、快速推进的办法。除空降部队外,苏军主要使用了中亚军区和土库曼军区靠近阿富汗边境的6个师。12月14—15日,苏军还以远程空运演习为名,将白俄罗斯军区第103空降师和南高加索军区第104空降师调至中亚,同时,将中亚军区第105空降师秘密推进至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
到12月24日为止,入侵阿富汗的军事准备已基本完成。侵阿苏军共有6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空降师、3个武装直升机团队和2个运输直升机团,共12.5万人;装备有坦克2000余辆、步兵战车1000辆、各种火炮2000门、汽车2.5万辆、各种固定翼飞机200架、直升机150架。作为策应,苏军总参谋部还命令在西线的苏军和东欧国家军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命令在蒙古的驻军进入全面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一支苏联特种部队以“协助剿匪”为名,在贝洛诺夫上校的率领下,秘密进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外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可是,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苏联人还是露出了马脚。在喀布尔的美国特工迅速将有关情报发回华盛顿。美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专家从这批不速之客携带的特种装备得出结论:苏军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到了喀布尔,苏联人在阿富汗要有大动作。
“这是最后通牒吗?”
1979年12月27日,苏联的行动开始了。
当晚,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布萨诺夫突然给阿明打来电话,说:“鉴于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势混乱、反革命势力猖獗和日益扩大的反苏倾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认为,作为阿富汗主席、总理和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经丧失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为了避免阿富汗局势的恶化,避免喀布尔成为帝国主义反苏势力的附庸,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议你辞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主席、总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职务……”
“这是最后通牒吗?”阿明问。
“您可以这样理解,”布萨诺夫告诉阿明,“一个小时以后,将有4辆苏军装甲车去达鲁拉曼宫负责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离。”
堂堂的一国元首怎甘心听命于苏联的摆布,阿明将希望寄托在了忠于他的部队上。他想给他们打电话,命令他们将他解救出去。可 是,阿明不知道,早在当天下午,一批苏联专家就以检修通讯设备故障为名,闯入喀布尔电话局,截断了总统府达鲁拉曼宫与外界的一切电话联系,只留下通向苏联大使馆的一条专线。在现代化的牢笼中,阿明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情急之下,阿明唤来两名贴身侍卫,交给他们两封亲笔信,命令他们火速赶到卡尔加和普利查吉,调那里的驻军前来喀布尔救驾。
他没想到的是,这两名侍卫刚翻出达鲁拉曼宫高大的院墙,就被苏联军队俘虏了。在严刑拷问之下,他们不仅供出了阿明的突围方案,还绘制了达鲁拉曼宫内外详细的建筑结构和防御布防图。而此时,阿明还在做着突围的美梦呢。
20时40分,布萨诺夫再次打来了电话。阿明想争取最后的时间。他对苏联大使说:“事出突然,我担心部下们,尤其是将领们想不通。我想开个会,做做工作。”
电话那边传来一阵冷笑声,布萨诺夫打断了阿明的话:“亲爱的阿明同志,您的将领们都在我这里参加宴会。怎么样,您不来喝上一杯?”此时,在苏联大使馆的宴会厅里,阿明的将军们在主人频频劝酒之下,已经被伏特加和杜松子酒灌得烂醉如泥了。
22时20分,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金中将气势汹汹地来到达鲁拉曼宫三楼。他要同阿明进行最后的谈判。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判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双方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阿明把手一挥,大喊一声:“送客!”
满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将同4名保镖刚走出大门,就听见枪声四起。帕普金应声倒地。枪声过后,达鲁拉曼宫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苏联军官的尸体。“事情办糟了!”本想抓帕普金作为人质的阿明,这时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最后资本。
听说达鲁拉曼宫内发生枪战的消息之后,布萨诺夫立即以第二行动负责人的身份下达了攻击命令。同时,布萨诺夫还给阿明挂了个电话,说帕普金私闯达鲁拉曼宫“完全是个人行为,决不代表苏联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稳住阿明。23时40分,喀布尔郊区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内马达轰鸣,大批苏联伞兵和内务部特遣部队向喀布尔市内开去。行动开始了。
参加进攻的苏联特种部队共3个营,分别向达鲁拉曼宫、阿内政部和喀布尔广播电台进发。突击队指挥官贝洛诺夫上校亲自率领12辆T—62型坦克、10辆步兵战车、5辆装甲运输车和120名突击队员逼向达鲁拉曼宫。只用了12分钟,突击队便解决了总统府的外围防御,并将阿明及其全家赶到他的办公室里。贝洛诺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给阿明。这是苏联事先草拟的“阿富汗邀请苏联出兵”的“邀请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无力,愤而将信撕得粉碎。又一阵枪声响过之后,阿明和他的4个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大批苏军分东西两个突击集群,大规模侵入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卡尔迈勒为总书记,正式建立苏联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权。根据此前一天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苏联塔斯社发表声明,宣布“应阿富汗领导集体的请求,苏联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队进驻阿富汗”。在此后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严重的后果
西方著名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帝国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败亡。入侵阿富汗,使苏联在国内外陷入空前的孤立。在整个80年代,阿富汗问题是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为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中国、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联合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在苏联国内,不断听到反对入侵的声音。在阿富汗,侵阿苏军士气涣散,士兵中甚至出现了吸毒现象。而阿富汗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更使侵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1986年3月,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出电报,强令卡尔迈勒到莫斯科“治病”,趁机一脚踢开卡尔迈勒,代之以前国家情报局负责人纳吉布拉。但是,纳吉布拉政权同样挽救不了苏联在阿富汗的最终命运。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当最后一辆坦克驶上苏阿边境的阿姆河大桥时,驻阿苏军司令格罗莫夫跳下战车,同前来迎接他的儿子一起徒步走过苏阿边界线。面对蜂拥而上的记者,格罗莫夫只说了两句话:“我是最后一名撤出阿富汗国土的苏军人员。在我的身后,再也找不到一名苏联士兵了。”
苏联人走了。留给阿富汗人民的,是一个永远的伤口。(来源:《环球时报》/张伟)
8,当年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苏联除在东南亚选择侵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口,在南亚则把印度和阿富汗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两根主要支柱。苏联于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带军事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接着便于11月21日支持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全面进攻,迫使在东巴的巴基斯坦军队投降。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苏联在赢得这一胜利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山国,部族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阿富汗地处战略要冲,19世纪就是英俄角逐的场所。长期以来,阿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1973年7月17日,前首相达乌德联系一批受苏联影响的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但达乌德上台后,不愿完全听从苏联摆布,并公开宣称阿美关系是头等重要的。1978年4月27日,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杀死了达乌德,所谓“四月革命”宣告成功。
新政权成立后,大批苏联军政人员以“顾问”名义控制阿富汗政府机关、企业和军队。同年12月阿苏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规定双方将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并主张“建立有效的亚洲安全体系”。阿富汗当局的内政措施也基本上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以苏联的模式为发展方向。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企图变阿富汗为苏联的“卫星国”,不能不激起阿富汗人民的愤怒反抗。
1978年6月,东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首先爆发反政府武装起义,同年冬,全国28个省的大多数均已出现武装抵抗活动。1979年3月,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在阿富汗的三大城市之一的赫拉特爆发,井促使国内反政府武装斗争进一步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为了保住他们对这个经营多年的国家的控制权,决定直接出兵干涉。
1979年12月27日晚,苏联在经过精心策划之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空运大批军队完全控制了首都喀布尔。随后,早已部署在苏阿边境的苏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时,在阿富汗的苏军人数已达8.5万人。在苏军保护下,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卡尔迈勒从国外回到喀布尔,出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战后几十年来第一次直接出兵占领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标志着70年代苏联对外扩张的顶点。
但是,与苏联的主观设想相反,一如当年美国在越南那样,苏联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沼。尽管苏联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到1985年增加到15万人,却丝毫看不到取胜的前景。阿富汗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抵抗,大大小小各种抵抗组织多达数百个。1980年由七大派抵抗组织建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的统一战线,在战场上协同作战。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动。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作出撤军的“政治决定”。1988年5月,苏联根据由联合国主持,由巴基斯坦、喀布尔政权、苏联和美国四方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开始撤军。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总司令罗莫夫最后一个跨过苏阿界河。苏联结束了长达9年多的阿富汗战争。这是阿富汗人民在国际反霸正义力量支持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