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图片,演员;孙宁, 多大了?

时间:2022-12-14 02:44: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本文目录索引 1,演员;孙宁, 多大了? 2,演员孙宁资料 3,在娱乐圈谁才是真正的演技派? 4,娱乐圈中谁可以做演技派的代表人物,能详细讲一下吗? 5,三国演义在线影视 6,哪些明星在节目中曝出的料,会让你当时感觉很意外? 7,明星在节目中曝出的料,都

本文目录索引

1,演员;孙宁, 多大了?

姓名:孙宁
  性别:女
  生日:12月21日
  国籍:中国
  地域:中国大陆
  身高:167cm
  籍贯:中国南京
  体重:48kg
  学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电视剧:
  2002《金粉世家》 饰大少奶奶
  2002《龙票》饰关素梅
  2003《一江春水向东流》饰何文燕
  2003《玉帝传奇》饰水雾仙子(王母)
  2004《我爱我在》饰沈心瑷
  2004《红帮裁缝》饰莫君兰
  2004《老鼠爱大米》饰凯莉
  2005《京华烟云》饰曼妮
  2005《临界婚姻》饰郑好
  2005《滇西往事》饰林伊人
  2006《再生缘》饰 皇甫长华
  2006《同年同月同日生》 饰罗怡莲
  2006《逃亡香格里拉》饰婉婷
  2007《男人底线》饰梁爽
  2007《忘不了》饰若兰
  2007《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饰满一花
  2008《滇西1944》饰沈丽萍
  2008《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Ⅱ》饰满一花
  广告:
  NEC手机形象代言人

演员;孙宁, 多大了?

2,演员孙宁资料

孙宁,出生在1978年,小学时,孙宁在南京已是个有点小名气的童星,后来孙宁随父母转学到黑龙江,小学毕业那年,孙宁考入了黑龙江艺校学习评剧花旦,成了艺校的重点培养对象,那几年孙宁先后拿了几个国家级、省级戏剧奖,成了东北戏曲界的一位新秀。艺校毕业后,孙宁分配到黑龙江省评剧院工作,2001年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专科班。2009年9月与演员王学兵结婚,2012年两人离婚。中文名:孙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出生日期:12月21日职业:演员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经纪公司:华谊兄弟代表作品:《金粉世家》、《京华烟云》、《跟踪孔令学》主要成就:黑龙江省歌手大奖赛第一名孙宁 影视剧作品 电影作品�7�4 跟踪孔令学 ( 2011 ) 电视剧作品�7�4 火线三兄弟 ( 2012 ) �7�4 游击兵工厂 ( 2011 ) �7�4 汉阳造 ( 2011 ) �7�4 最爱你的人是我 ( 2011 ) �7�4 鲜花朵朵 ( 2009 ) �7�4 滇西1944 ( 2008 ) �7�4 梨花泪 ( 2009 ) �7�4 同年同月同日生 ( 2006 ) �7�4 忘不了 ( 2007 ) �7�4 红衣坊 ( 2006 ) �7�4 临界婚姻 ( 2005 ) �7�4 京华烟云 ( 2007 ) �7�4 老鼠爱大米 ( 2006 ) �7�4 玉帝传奇 ( 2003 ) �7�4 金粉世家 ( 2002 ) �7�4 谁是最爱你的人 ( 2004 ) �7�4 风语 ( 2011 ) �7�4 男人底线 ( 2007 ) �7�4 逃亡香格里拉 ( 2006 ) �7�4 一江春水向东流 ( 2004 ) 姓名:孙宁   性别:女 生日:12月21日   星座:射手座   属相:马   血型:A  身高:167cm   体重:48kg   丈夫:王学兵   出生地:江苏南京   学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经纪公司:华谊兄弟 编辑本段个人喜好  最满意的身体部份:全身上下都很满意。   最喜欢的颜色:粉红、黄色、白色。   最爱的宠物:猫(尤其是没有嘴巴的猫)狗。   最喜欢的卡通:Hello Kitty、流氓兔。   最爱的食物:日本料理、法国餐、家常菜。   最喜欢的瘦身饮食:osli m90植物和蔬果。   最爱的季节:冬季、夏季,有阳光的季节。   最爱的彩妆品:唇彩、眼线膏。   最喜欢的花:玫瑰花、康乃馨、薰衣草、百合花、桃花。   最爱的运动:羽毛球、保龄球、游泳(不喜欢器械)、爬山。   最喜欢的运动:散步,快走。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旅游 看书,独自一人发呆。   最爱的消遣:打电动、看书、摄影、和朋友聊天 、购物。

3,在娱乐圈谁才是真正的演技派?

张一山 众所周知,童星出道的他有着非凡的演技,他凭借着《家有儿女》里面刘星这一角色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只知道那时候大家都能被他的演技逗的合不拢嘴,以至于很多人看到张一山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刘星嘛!然后张一山就一直不温不火的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着。 他出演的《余罪》这一作品,让大家对他更加加深了印象,在里面扮演的余小二一角色,更是深深的让观众朋友们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现在的张一山已经成为专业的演员,而且出演了多部电视剧,每一部影视剧里面其实演技都非常的不错,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塑造的人物绝对是入木三分。 当然我也非常看好张一山未来在影视圈的发展,据说接下来张一山还要担当出演新版的鹿鼎记,非常期待张一山古玲精怪的韦小宝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4,娱乐圈中谁可以做演技派的代表人物,能详细讲一下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对于电视剧和影视剧都是依赖性很强,特别是在做火车或者是长途旅行的时候,在路上,总是想着找点电视剧、电影啥的来看,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娱乐圈里面的谁可以作为演技派的代表人物呢?其实我认为能够作为演技派的代表人物的人黄渤肯定算是一个了。 因为黄渤长得比较丑,所以他也是一直都没有走一个偶像派的路线,纯粹是靠着实力“发家”的一个人,所以自然来讲的话,黄渤从年轻的时候就是开始磨练自己的演技,我认识黄渤其实是从《生存民工》里面的角色,我想黄渤也是从这部电视剧火起来的,从生存民工里面也是见到了黄渤这个人的一种精神,就是不怕脏不怕累。 然后就是后来的《疯狂的石头》这一下子是真的让我记住了黄渤这个人,因为他的不怕脏不怕累,拍个戏把自己搞得一团糟,所以我认识到了黄渤,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十分吃苦耐劳的人,因为从小的条件就是不如现在的这些明星,自然只有让自己更加的努力才能追上人家的,现在的黄渤做到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演技派的人物,让我们大众熟知! 这就是我心中的能够作为演技派的代表任务的一个演员了,黄渤自己的努力也是十分的刻苦的,不论是从戏里戏外还是从日常的生活中,其实这个人还是十分的谦卑的。

5,三国演义在线影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刘备、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十分发达。说话的演出地点不限于勾栏瓦肆,一般村野寺庙也有演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艺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而尹常卖以说五代史见称,二人都是讲史好手。

说话人无论是否高手,都需要讲稿。当时有专门编写讲稿的“书会”。书会中人既要编写故事,就不能不具备较为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说话人的稿本经过不断润色增删,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篇幅越来越长的小说。

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录说话四家: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其中第四家为“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说三国故事应属于这一类。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汇集了唐宋流传的三国故事,特别是小说者所讲“一朝一代故事”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虽是元代产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说话人的手稿。

说话材料如何成为话本小说?大概说话人起初靠口耳相传,不靠文本,但口耳相传,容易忘记,故事越增饰,则内容越繁复,越不易记忆,唯有利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讲说时遗漏。文字记录不断整理,则篇幅越来越大。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会较为简单粗糙,后来的整理增订本可能较为繁富复杂,但删节本却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钞写流传出去,因为由不同的艺人或文人各自润色演绎,同一故事稍后可能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这里举一两个例子说明。现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间(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一般简称《三国志平话》,原作者姓名已佚,学术界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的底本。这个本子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有一百三十八页,每页上下两栏,左右两页合起来,上面为一图,下面为文字。说话人拿着这个本子,看图览字,可以口沫横飞,随机敷衍。这不一定是说话人的初稿,却是一个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较为简单粗糙的特点。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题为《三国志故事》,上图下文,三卷,不题撰人,也属建安书坊刻本。虽然上、中卷首行题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学术界大多认为并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书商故弄玄虚,实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间之产物。因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后一页或二页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页故事,但页码却连接而无中断,明显是书商偷工减料,为欺骗顾客而做的手脚。删节本通常都是为了减省成本而印制的。

鲁迅称宋之说话人多高手,而不闻有著作;现存讲史平话多为元人作品(1982,127页)。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备《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其雏形。

总括这一小节内容:中国讲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说书人尤其喜欢讲史。北宋时已有霍三究以说三分著名。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这一节“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提供的资料,其中涉及争论的问题甚多,建议不要死记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长的专制帝王统治时代,很奇怪的是,中国小说和戏剧一直遭受正统文士的忽略和歧视,以致这类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现。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总是难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遗憾。我们这个课程选讲的几部巨著,其作者无一不有类似的情况。

《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说是罗贯中。有关其籍贯、生平事迹的记载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简略。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四说: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东原(山东东平)人,四是庐陵人。数十年来,以前两种说法为多,但迄无定论。今人刘知渐、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东原说。从现有资料看,以东原说较为可信。

—、太原说

明佚名《录鬼簿续编》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二、杭州说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五“委巷丛谈”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经籍考·传记”类云:“《水浒传》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

三、东原(东平)说

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云:“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王利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1983,240-265页)从元代赵偕(字子永,慈溪人)《 赵宝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门人中找到罗本和高克柔二人,认为罗本即罗贯中。这涉及《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中唯一的好官是东平太守陈文昭,何以如此?原来慈溪县令陈文昭向邑人赵宝峰执经请业,行弟子礼,宝峰以治民事告之。因此清人编《宋元学案》就将陈文昭也列为宝峰先生门人,于是不难解释《水浒传》唯一好官是陈文昭之谜。《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分明是罗本,东平是其父母之邦。把这个好官说成是东平太守,王利器认为是“罗贯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谭洛非编,1992,119-130页)也从《 赵宝峰 先生集》和《宋元学案》找寻资料,认为罗贯中原来名本,字彦直,东平人。元亡后投奔居于浙江慈溪的兄长罗拱字彦威,罗拱为宋宗室后裔赵宝峰的门人,所以罗本也师事赵宝峰。贯中恐是别号。

至于罗贯中的生平,有以为是南宋人。有以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为元未明初人这说法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动乱的经历和作家的政治抱负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实质的影响。以下引述周邨、冯其庸、章培恒、周楞伽等人的说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书元人所见罗贯中〈水浒传〉和王实甫〈西厢记〉》(1985,76-82页)一文,认为“罗贯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间人。”其说可约略参考前面“讲史文学之源流”一节我们所引周邨的意见。

二、约生于 1295年前后(冯其庸、章培恒)

冯其庸《论罗贯中的时代》(1991,80-93页),认为既然罗贯中与葛可久并提,葛是元人,罗当然也是元人。从《录鬼簿续编》的记载推算,罗贯中大约生于元贞元年(1295年)前后,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后,大约活了八十五岁。

章培恒《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页)坚持以书中今地名来考证一本书的成书年代,并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时间,他认为《三国演义》约成书于1329年前后,其时罗贯中当在三十岁以上。

三、约生于1330年(鲁迅、周楞伽)

鲁迅《史略》(129页)认为是“元明间人”(约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说札记》(1981,第四期,76-82页)同意鲁迅的说法,认为罗贯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结合各家意见,大致是这样:罗贯中东平人,原名罗本,字彦直,别号贯中,又号湖海散人。大约为元末明初时人,曾入张士诚幕府,后来隐居浙江慈溪,从事创作,明初去世。著有杂剧三种,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又著小说六种《三国演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话》、《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一般相信,《水浒传》这部小说也包含了罗贯中的心血。

成书年代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主要有四说: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叶。无论如何,因为不能否定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编撰者,则写作年代就无法跳出罗贯中生活的时代,成书年代必须结合罗贯中的生卒岁月来看。

一、宋以前说

周邨主张《三国演义》成书于宋或北宋以前,我们前面已引述他的说法(见本单元,第3页)

二、元代中期说

袁世硕《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1991,94-108页)一文认为该书用三百三十多首诗来品评人物,收束情节,与宋元间的平话很近似。且引用时或言唐贤,或言宋贤,不言“元贤”,实是元人口吻;书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个别几个笔误外,几乎全与元代行政区名称相符。因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的旧地名,因此将作注的时间断在此年,再往后延伸十几年,基本上可以确定书成于元中期,大约是十四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他并认为罗贯中生卒年约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视为罗贯中原作。

三、明初说

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3,280-295页)一文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他不同意袁世硕断书中小注年代于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认为地名情况复杂。他认为罗贯中在明初开笔,第十二卷写作不早于洪武三年(1370年),全书初稿完成于1371年以后。他还认为根据《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以齿序排名,罗本处于第八位乌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间,生年约在1315年至1318年之间,卒年估计在1385年1388年之间。开笔时罗本贯中约五十馀岁。

四、明中叶说

张国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1983,266-279页)一文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写成,而元刊《三国志平话》为新安虞氏至治年间(1321-1323)所刊五种平话之一,篇幅仅有八万字,文笔粗糙简陋,《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为其十倍,手法成熟,从发展过程看,必远远产生于平话之后。张国光因此认为,“此书的撰成,既不会是元代,也难以肯定是明初,其时当在明中叶。为此书写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他估计由于蒋大器写序后无钱刻书,过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光是抛开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作者来立论的,这样就不必顾虑成书年代是否与罗贯中生卒年配合。如若结合罗贯中生平来看,以第二和第三两种说法较为接近事实。如果第四种说法合理,则明中叶是开始流传的时间。

版本

—、嘉靖本

现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各则题目唯七字。书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罗的原著,但现在怀疑者不少。

二、志传本

现存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刊刻的几个版本,简称“万历诸本”。以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余氏双峰堂刊本较早。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较质朴。不少学者认为“志传本”的祖本较嘉靖本早。

三、李评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评三国志”,系万历后、天启间无锡人叶画假李卓吾之名伪作评语刊行,故又称“伪李评本”。将嘉靖本回目每两则并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等几种。清代毛宗岗据以删削修订为毛评本。

四、毛本(毛评本)

“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纶、毛宗岗父子假借金圣叹名义评改“伪李评本”,全面修订而成。鲁迅说毛氏父子主要进行三项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应该注意的是,李悔吾认为该书比以前的版本更强化封建正统思想,而在艺术加工方面则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这四个版本系统,总归起来,实际只是三种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二是《三国志传》系统,三是毛评本系统。至与“李评本”因为被毛宗岗修订后已融入毛评本,跟毛评本应属同一系统。目前书坊排印的本子,绝大多数是毛评本系统,不过在校勘时通常会参考嘉靖本的异文做些改动。

三、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

晋陈寿编撰《三国志》,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馀种为之注。我们知道魏晋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据具体事迹;后来《世说新语》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品评人物风气流传一段时间,影响所及,许多人对于当时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在谈说过程中,一方面兴趣浓厚不减,而口耳相传之间又增添讲者的主观意见和个人色彩,对于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画遂有越来越精彩的现象。

例如说两晋南北朝记叙、描写、歌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文献有三十多种。这是现存文献而言,实际一定不止此数。

唐代论述三国的诗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则有约八十篇。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当时出现而遗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诗文外,元杂剧以三国故事入戏的有六十多本。这更值得注意,一是当时三国故事个别片段巳发展得很成熟,才能编为戏本,二是戏比诗文流传更广泛,影响更大,与小说发展变作互为因果。而宋以来流传的说三分,此时成为平话小说《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更成为三国演义小说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但原来的故事却是零星存在的。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终组织成长篇巨著,实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这过程可说是年深月久。由于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则《三国志》成书后就无须再编撰甚么《三国演义》了。当然《三国演义》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国志》的,也有间接取自《三国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献的史料,更多的则是后世已敷演充实的(俗语“加料”)故事材料。尤其是元代戏剧作品,已将三国故事贯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综论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可以分为下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陈寿《三国志》录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编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则遗留在文人笔下或民间。

第二个阶段是《三国志》成书后初期,尤其是东晋、南北朝,因为去三国未远,仍有大量文献和民间传说流行,但故事内容大约无可避免开始出现增添或转变的情形。

第三个阶段是唐,宋时代文人的歌咏和说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传说走向理趣,后者则使零星故事组合成较长的单元。

第四个阶段是元剧作品。元代许多剧作家都尝试将三国故事敷写成情节精彩的剧本。就以吕布和貂禅的故事为例,现存的剧本有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武汉臣《虎牢关三战吕布》(残缺),于伯渊有《白间斩吕布》。另外元南戏有《貂蝉女》(残缺)。见微知著,可以估计元剧作家对全部三国故事发扬光大之贡献。

第五个阶段是罗贯中的成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确是的论,尤其是博采各种典籍包括史注、笔记、传说、平话、剧本、诗文等,共冶一炉,成为巨著。这当中实际上汇集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在罗贯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节方面进行修改加工的无名作者,也同样功不可没。罗贯中可以说是后期一个集大成者。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坊间流行的《三国演义》毛评本在书前有一篇《读〈三国志〉法》。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赏《三国演义》的文章,包括内容和文学技巧的剖析。当中不是每一个观点都正确,但却是很有启发性的,不可不读。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范围为基础,从文学角度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八九十年间的演变过程。因为历史大事不便随意纂改,但其中细节却可尽情发挥,作者在编写时可以融入个人的主观成分,成为思想性较明显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有别,历来视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扬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主调,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毛评本,说“强调正统”是该书主题,应该不会错。而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也与作者所处元未明初的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漫稿》举了许多例子,建议翻阅原书。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鲁迅在《史略》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过去的评论家多受影响,不敢推翻其说,几成定论。其实鲁迅的看法是有偏颇的,《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并非永无错误,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无优点。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骄傲自用,不顾大局,屡屡如此。例如:要与马超比试武功;谩骂孙权,拒不联婚;耻与黄忠并列,不受五虎将印;四是轻视陆逊,因而招致失败。

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是用浅白的文言写成的,言简意赅,语气明快。这在封建时代一般稍能识字者,大约均可欣赏,有利于传播。

《三国演义》一书,特别是毛评本,移用了古代文学家很多诗词,与白话文比较,使用浅白文言文,更能够使之与这些诗词在语言风格上较为统一和谐。

《三国演义》一书创造了很多成语,引用或自造许多谚语,生动活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

六、《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之影响

《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该书是历史小说鼻祖,后世历史小说不少以之为典范,模仿其体制结构;二是该书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戏剧家多从中取材改编为剧本;三是后世诗文作品取以为典故,或作为咏唱题材;四是《三国演义》语言精警,能丰富后世作家之用语。

6,哪些明星在节目中曝出的料,会让你当时感觉很意外?

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对娱乐明星非常喜欢的人,所以在平时看一些节目的时候也比较喜欢看综艺节目,因为综艺节目是以主持人和艺人沟通的方式使观众得到快乐,有些时候在综艺里面通过主持人的引导,艺人一般会有一些让人感觉很意外的爆料,其中有几位明星的爆料就让我当时感觉非常惊讶,正好下面可以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是黄晓明,在之前看《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的时候,听到黄晓明的妻子爆料说黄晓明喜欢在回家之后将臭袜子丢在地上,让我感觉非常惊奇,因为我对黄晓明的印象是一个酷酷的男人,没想到黄晓明在个人卫生上还有待改善,让我感觉很搞笑。 第二个就是王俊凯,因为王俊凯在青年偶像中非常火爆,我对王俊凯停留的印象就是一个会弹吉他的酷男孩,没想到在《中餐厅》这个节目里面,王俊凯爆料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弹过吉他了,让我觉得非常惊讶,原来王俊凯也不是每天都在练习吉他。 第三个就是胡歌,因为在最开始看《仙剑奇侠传》这部影视剧的时候,胡歌是一个温润小生的形象,没想到胡歌是一个非常有文学内涵的人,在节目中胡歌爆料自己曾到国外深造,去读大学,让我觉得很惊喜,原来明星也是有自我提升的意识的,普通人更应该向他学习。 上面就是让我感觉非常惊奇的明星爆料,如果您也对这些保留感觉到很意外,欢迎和我讨论!

7,明星在节目中曝出的料,都有哪些会让你当时感觉很意外?

邓伦在密逃里真的是刷新了我对他的认知,胆子小到可以,就没有不怕的东西。 《密室大逃脱》是芒果TV出品的一档实景解密体验秀节目,由杨幂、邓伦、魏大勋、谢依霖、黄明昊(Justin)、张国伟、陈赫、杨迪组成“密逃天团”。每期节目由6位玩家倾力合作,进每期节目由6位玩家倾力合作,进入不同主题故事的密室,全未知、无扮演、不限时,以最真实的状态解谜逃脱,直到最终逃出密室。 邓伦近几年在娱乐圈发展得特别好,无论是演戏还是综艺节目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现。先后主演了《因为遇见你》《香蜜沉沉烬如霜》《海棠经雨胭脂透》等很多部非常脍炙人口的电视剧。邓伦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都是通吃,毕业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他戏路确实比很多影视明星都广泛,颜值和演技双在线的他却是称得上是娱乐圈的当红一线男星。 他在里面可以说是搞笑担当,一个弹跳力令跳高运动员惊诧的男人,一个胆小起来会撒娇的男人,脾气真的很好了,而且节目里他也算是为数不多被吓得不轻但大部分时间依然记得自己在玩密室的嘉宾。 邓伦的性格脾气让人觉得“捧”他很有意思,最适合被怼产生综艺效果,更像“团欺”,从节目给其他嘉宾的特效是狐狸耳朵,给他是兔子耳朵可见一斑,邓伦性格比较软萌,当然关键时刻也是很靠得住的。大家觉得呢?

8,后宫甄嬛传演员表

▪ 甄嬛( 孙俪 饰 ) ▪ 齐妃( 张雅萌 饰 ) ▪ 雍正( 陈建斌 饰 ) ▪ 果郡王( 李东学 饰 ) ▪ 温实初( 张晓龙 饰 ) ▪ 朱宜修( 蔡少芬 饰 ) ▪ 皇太后( 刘雪华 饰 ) ▪ 华妃—年世兰( 蒋欣 饰 ) 其他角色▪ 流朱( 战菁一 饰 ) ▪ 崔槿汐( 孙茜 饰 ) ▪ 齐月宾( 李宜娟 饰 ) ▪ 冯若昭( 杨钫涵 饰 ) ▪ 剪秋( 杨凯淳 饰 ) ▪ 颂芝( 刘钇彤 饰 ) ▪ 夏冬春( 颖儿 饰 ) ▪ 方淳意( 谭松韵 饰 ) ▪ 宝鹃( 梁艺馨 饰 ) ▪ 丽嫔( 李佳璇 饰 ) ▪ 余莺儿( 崔漫莉 饰 ) ▪ 叶澜依( 热依扎 饰 ) ▪ 祺嫔( 唐婷 饰 ) ▪ 佩儿( 翟蓓蓓 饰 ) ▪ 苏培盛( 李天柱 饰 ) ▪ 黄规全( 杜相 饰 ) ▪ 甄远道( 沈保平 饰 ) ▪ 甄母( 李丹 饰 ) ▪ 浣碧( 蓝盈莹 饰 ) ▪ 安陵容( 陶昕然 饰 ) ▪ 曹琴默( 陈思斯 饰 ) ▪ 沈眉庄( 斓曦 饰)

9,《后宫甄嬛传》里所有主角、主演和配角。

  后宫嫔妃
  按人物的最后分位排名,重要人物加粗表示。[3]   ☆皇后 2名    朱柔则(卒) 追赠纯元皇后   朱宜修(卒)正二品娴妃-正一品娴贵妃-皇后-追赠温裕皇后   ☆皇贵妃1名   甄嬛(明懿皇太后) 正六品莞贵人-正五品莞嫔-从四品婉仪-从三品婕妤-正三品莞贵嫔-从二品昭仪(未行册封礼)-正三品莞贵嫔-正二品莞妃-正一品莞淑妃-皇贵妃   ☆正一品贵妃 2名   齐月宾(端康贵太妃)正三品贵嫔-正二品端妃-正一品端贵妃   沈眉庄(卒,追赠昭惠懿安太后) 从五品小仪-正五品惠嫔-正四品容华-正七品常在-正四品容华-从三品婕妤-正三品惠贵嫔-从二品淑媛-正二品惠妃-追封正一品德妃-追赠正一品惠仪贵妃   ☆正一品贤妃 2名   苗氏(卒) 正一品贤妃   汤静言(卒) 从五品良娣-从四品顺仪-正四品容华-正三品贵嫔-从二品昭仪-正二品悫妃-追赠正一品恭悫贤妃   ☆正一品德妃 2名   甘氏(卒) 正一品德妃   冯若昭(和敬德太妃) 正四品容华-从三品婕妤-正三品贵嫔-从二品淑仪-正二品敬妃-正一品德妃   ☆从一品夫人 1名   徐燕宜(贞怡太妃) 正八品采女-从六品才人-正六品贵人-正五品嫔-从四品婉仪-正四品容华--从三品婕妤-正三品贵嫔-从二品淑容-正二品贞妃-从一品贞一夫人   ☆正二品妃5名   吕盈风(欣恭太妃)正三品贵嫔-从二品昭容-正二品欣妃   曹琴默(卒) 正四品容华-从三品婕妤-正三品襄贵嫔-追赠正二品襄穆妃   方淳意(卒) 正七品常在-从五品良媛-追封正五品淳嫔-追赠正二品淳悯妃   洛临真(卒) 正六品瑞贵人-正五品瑞嫔-追赠正二品昭节妃   杜佩筠(卒) 正六品恬贵人-从五品良娣-正五品恬嫔-正三品贵嫔-追赠正二品恬妃   ☆从二品昭仪 1名   陆氏(失宠) 从二品昭仪-从四品顺仪   ☆从二品修容 1名   李氏( 失宠) 从二品修容   ☆正三品贵嫔10名   慕容世兰(卒) 正五品华嫔-正四品容华-正三品华贵嫔-正二品华妃-正三品慕容贵嫔-正二品华妃-从一品皙华夫人-正二品慕容妃-正二品华妃-从七品顺选侍-追赠正三品顺成贵嫔   安陵容(卒) 从七品选侍-从六品美人-从五品小媛-正五品安嫔-从四品芬仪-正四品容华-正三品安贵嫔-从二品昭媛-正二品鹂妃-追赠鹂音贵嫔   丽贵嫔(打入冷宫,疯了) 正三品丽贵嫔   杨梦笙(卒) 从四品芳仪-庶人-追赠恭静贵嫔   周佩 正六品庆贵人-正五品庆嫔-正四品容华-从三品婕妤-正三品贵嫔刘令娴(贵嫔) 从五品良媛-正五品慎嫔-从四品德仪-正四品容华-正三品贵嫔   赵仙蕙(封宫) 正五品韵嫔-正四品容华-从三品婕妤-正三品贵嫔   黎萦(贵嫔) 正六品福贵人-正五品福嫔-正三品贵嫔   江沁水(贵嫔) 正七品常在-从六品美人/才人-正六品瑛贵人-正五品瑛嫔-从四品婉仪-正四品容华-从三品婕妤-正三品贵嫔   祝含芷(失宠) 正七品常在-从六品美人/才人-正六品贵人-正五品珝嫔-正三品贵嫔   ☆从三品婕妤 2名   傅如吟(卒) 从五品小仪-从四品婉仪-从三品婕妤   李氏(断臂残废) 从六品才人-正六品贵人-从三品婕妤   ☆从四品芳仪 1名   秦氏(疯了) 从四品芳仪   ☆从四品芬仪 1名   汪轩媖(芬仪) 正五品睦嫔-从四品芬仪   ☆从四品顺仪 1名   仰氏(贬为庶人至花房) 从四品顺仪   ☆正五品嫔 6名   芳嫔(打入冷宫,疯了) 从六品才人-正六品芳贵人-从五品良娣-正五品芳嫔   叶澜依(卒) 从八品更衣-从七品选侍-正七品滟常在-正六品滟贵人-从五品小仪-正五品滟嫔   慕容世芍(卒) 从八品更衣-从七品选侍-正七品余容娘子-正六品余容贵人-正五品荣嫔   罗惜惜(瑃嫔) 正七品常在-从六品美人/才人-正六品贵人-正五品瑃嫔   史移芸(封宫) 从六品美人-正六品康贵人-从五品良娣-正五品康嫔   ☆从五品小媛 1名   姜氏(小产失宠) 从六品美人-正六品贵人-从五品小媛   ☆从五品良媛 2名   金氏(卒) 从五品良媛   穆景秋(良媛) 正六品贵人-从五品良媛   ☆正六品贵人 3名   严致秀(贵人) 从六品才人-正六品璘贵人   卫筠(卒) 正六品琼贵人   汪氏(封宫) 从七品选侍-正七品娘子-从六品美人-正六品贵人   ☆从六品美人 2名   刘氏(新人) 从六品美人   刘氏(新人) 从六品美人   ☆从六品才人 4名   胡蕴蓉(卒) 正六品昌贵人-正五品昌嫔-从四品德仪-正四品容华-正三品贵嫔-从二品昭仪--正二品敏妃-从一品庄敏夫人-正一品贤妃-从六品才人   梁氏(断腿残废) 从六品才人   韦氏 (死或废) 从六品才人   孙氏(贬为庶人,被甄嬛偷送出宫) 从六品才人   ☆正七品常在 1名   季氏(死或废) 正七品常在   ☆正七品娘子 1名   任氏(新人) 正七品娘子   ☆从七品选侍 2名   乔氏(被撤头牌) 从八品更衣-正八品采女-从七品选侍   李氏(新人) 从七品选侍   ☆正八品采女 1名   刘氏(入慎刑司) 正八品采女   ☆从八品更衣 3名   余氏(卒) 从八品更衣-正八品采女-从七品选侍-正七品妙音娘子-正七品娘子-从八品更衣   管文鸳(卒) 正六品祺贵人-正五品祺嫔-从四品管顺仪-从三品管婕妤-正三品祺贵嫔-正五品祺嫔-从八品更衣   倪氏(打入冷宫) 正六品祥贵人-正五品祥嫔-从八品更衣   ☆没名分 1名   鸢羽儿(未提及)
  其他女性角色
  淑和帝姬云霏 皇长女,欣妃吕盈风所出;下嫁
  温仪帝姬良玉 皇二女,襄穆妃曹琴默所出;曹琴默薨,由端妃齐月宾抚养;
  下嫁
  胧月帝姬绾绾 皇三女,甄嬛所出;甄嬛出宫后,由敬妃冯若昭抚养
  和睦帝姬珍缡 皇四女,胡蕴蓉所出;胡蕴蓉禁足,由贞一夫人徐燕宜抚养
  灵犀帝姬韫欢 皇五女,实为甄嬛、玄清之女,予涵的孪生妹妹
  怀淑帝姬 皇六女,实为瑛贵嫔江沁水、陆离之女
  雪魄帝姬芊羽 皇七女,实为甄嬛、玄清之女,番外里出家
  崔槿汐 顺人-温人-恭人-尚仪,甄嬛最信赖的婢女
  流朱 甄嬛陪嫁婢女,为救甄嬛惨死
  浣碧/甄玉隐 甄嬛陪嫁婢女,同父异母的妹妹,第6部成为清河王玄清侧妃;第7部为玄清殉情死
  芳若 温人,伺候过皇帝及太后,对甄嬛颇有照拂
  云氏 甄远道之妻,甄嬛之母,长得像纯元皇后
  甄玉姚 甄嬛二妹,第7部代替甄嬛嫁给赫赫可汗摩格
  甄玉娆 甄嬛三妹,第6部成为平阳王玄汾正妃
  薛茜桃 甄珩发妻,甄嬛之嫂,第3部中被安陵容害死
  顾佳仪 留欢阁名妓,暗恋甄珩
  朱成壁 太后,先帝琳妃,玄凌生母
  阮嫣然(移光) 摆夷人,舒贵太妃,清河王玄清之母
  顺陈贤太妃 平阳王玄汾生母,未出场
  钦仁淑太妃 岐山王玄洵之母,未出场
  庄和德太妃 平阳王玄汾养母
  玉厄夫人 先帝宠妃,汝南王玄济之母,已死未出场
  何绵绵(碧珠儿) 浣碧生母、摆夷女子,已死未出场
  汝南王妃贺氏 慎阳侯之女,汝南王玄济之妻,与玄济相爱甚深
  尤静娴 沛国公之女,深爱玄清,第6部成为清河王玄清侧妃,第7部产子后被浣碧害死
  许怡人 随国公夫人的养女,齐王予漓王妃
  真宁长公主 皇二女,太后所出,远嫁凉州,驸马陈舜,生育承懿翁主
  承懿翁主慧生 真宁长公主之女,后嫁于甄珩为妻
  静岸师太 甘露寺住持,为人懦弱
  静白师太 甘露寺姑子,掌管寺内的起居杂事,经常欺负甄嬛,后诬陷甄嬛作伪证,揭穿后被杀
  莫言 甘露寺姑子,和甄嬛要好,
  品儿、佩儿 甄嬛婢女,佩儿因提及甄嬛后被皇上处死
  晶清 初为甄嬛婢女,后为周佩婢女
  菊清 初为甄嬛侍女,后为安陵容贴身侍女,被安陵容害死
  阿奴/花宜 莫言之女,后随甄嬛入宫为甄嬛婢女
  玢儿 甄府婢女,后为玉隐婢女
  采月 眉庄陪嫁婢女
  白苓、茯苓 眉庄婢女
  宝鹃、翠儿、喜儿、宝鹊、宝莺 安陵容婢女
  绘春、绣夏、剪秋、染冬 皇后贴身婢女
  竹息/孙姑姑、竹语 太后贴身婢女
  积云 摆夷人,舒贵太妃贴身婢女
  翠雨 淳悯妃方淳意贴身婢女
  采蓝、采苹 清凉台婢女
  吉祥、如意、肃喜 端贵妃齐月宾婢女
  含珠 德妃冯若昭之婢女
  音袖 襄穆妃曹琴默婢女
  斐雯 未央宫外殿宫女,污蔑甄嬛和温实初有染,后被乱棍打死
  花穗 棠梨宫宫女,后因协助余氏给甄嬛下毒被处死
  琼脂 燕禧殿掌事宫女,晋康翁主陪房,跟随胡蕴蓉进宫
  萧姨娘 安陵容的姨娘
  林玉菁 秀女,新涪司士参军之女,出场于第一章,未入选

  男性角色
  玄凌 先帝第四子,大周朝第四代君主,庙号宪宗,谥“圣神章武孝皇帝”
  岐山王玄洵 先帝长子,钦仁淑太妃所出
  汝南王玄济 先帝第二子,玉厄夫人所出
  清河王玄清 先帝第六子,舒贵太妃所出,深得先帝宠爱
  平阳王玄汾 先帝第九子,顺陈贤太妃所出,由庄和德太妃抚养
  予漓 皇长子,悫妃汤静言所出;悫妃薨,由皇后朱宜修抚养;封齐王
  予沛 皇二子,贞妃徐燕宜所出;封晋王
  予涵 皇三子,实为甄嬛、玄清之子,灵犀帝姬韫欢的孪生哥哥;封赵王;后过继给清河王玄清为嗣
  予润 皇四子,实为眉庄、温实初之子;惠仪贵妃沈眉庄薨,由甄嬛抚养;封楚王;后登基成为正章帝,改名纾润
  予澈 玄清、尤静娴之子;后过继给平阳王玄汾为嗣,由玉娆抚养
  甄珩 甄嬛之兄
  甄远道 甄嬛之父,吏部侍郎
  温实初 太医,甄嬛心腹
  卫临 太医,温实初之徒,甄嬛心腹
  葛霁、江穆炀、江穆伊、许太医、章弥、刘畚 太医
  阿晋 清河王玄清侍从
  慕容迥 华妃之父,未出场
  慕容世松、慕容世柏 华妃之兄,未出场
  安比槐 安陵容之父,松阳县丞,未出场
  齐敷 端贵妃齐月宾之父,虎贲将军,未出场
  管路、管溪 祺贵人管文鸳之兄,陷害甄家
  摩格 赫赫可汗
  季惟生 钦天监司仪,后外放为县丞,甄嬛幕僚
  陆离 羽林郎,与江沁水两情相悦,怀淑帝姬生父,后甄嬛为保全二人将其调走,未出场

  内监
  李长 玄凌身边的内廷总管
  江福海 皇后身边的黄门内侍
  黄规全 敬事房的总领内监
  徐进良 黄规全被废后敬事房的总领内监
  周宁海 华妃宫中首领太监
  康禄海 棠梨宫首领太监,后侍奉丽贵嫔
  姜忠敏 内务府总管
  张有禄 御膳房尝膳公公
  小允子、小连子 甄嬛宫中内监,甄嬛心腹
  小印子 棠梨宫内监,后投靠丽贵嫔、妙音娘子
  小施 眉庄宫中内监

上一篇:兴宁市田家炳中学,广东省省一级中学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