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索引 1,中山大学回应教授骚扰事件了吗? 2,中山大学为何舆论风暴不断? 3,白百何曾因和张爱朋同游泰国陷入舆论风暴,为何最后却和张爱朋分道扬镳? 4,中山大学博导被举报性骚扰吗? 5,中山大学为何深陷舆论风暴中? 6,【人类学】中山大学本科
本文目录索引
- 1,中山大学回应教授骚扰事件了吗?
- 2,中山大学为何舆论风暴不断?
- 3,白百何曾因和张爱朋同游泰国陷入舆论风暴,为何最后却和张爱朋分道扬镳?
- 4,中山大学博导被举报性骚扰吗?
- 5,中山大学为何深陷舆论风暴中?
- 6,【人类学】中山大学本科人类学系
- 7,房产税的人均面积是怎么算的
1,中山大学回应教授骚扰事件了吗?
2018年7月8日,一篇《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一文热传。 该网文中,五名女性举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从2011年至2017年持续骚扰女学生及女教师。根据网文,五名女性已于两个月前向学校纪委实名举报。引起广泛热议。 中山大学就此事做出如下回应: 中大已经关注到网络反映人类学系教师张鹏有违师德师风的信息。今年4月份,中大已经开始调查核实工作,之后基于调查核实情况,给予了张鹏党纪政纪处分并在单位内部进行了通报。网文存在与学校调查核实不相符的情况。 另外,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公号7月9日发布了关于学校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的通知。通知如下: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单位),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 为规范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保证学术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公正性,使学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经2018年第10 次校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现决定设立中山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作为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学校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风气建设的规划、指导、咨询和认定工作。 张鹏,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跨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2016年青年长江学者。 从头衔来看,张鹏教授在学界可谓“功勋卓著”。但就是这样一位学界“重量级”人物,被多名学生曝出,在2011至2017年间持续不断地在骚扰女学生和女教师。在此期间,他还涉嫌性侵一位大一女生(有监控等佐证),被学校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学生们对此颇为不满,于是有5名女生联名,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给中大纪委发去了举报信。 近年来,校园骚扰事件已是频密曝光。张鹏被曝对多名女学生、女教师骚扰,是否也是掉进了同一个坑里,就目前看,仍待查证。
2,中山大学为何舆论风暴不断?
7月才过去20天,中山大学已经连发了两次重大舆情事件。这让人们不禁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疑问,这所大学究竟怎么了?是媒体过分解读,还是学校本身就有问题? 7月8日,一篇名为《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文章中提到5名女性举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多年来利用田野调查、指导论文等机会持续骚扰女学生及女教师。 这篇文章首发是在网易公众号上,因为作者是独立记者、撰稿人黄雪琴,在内容上又涉及广东一流高校——中山大学,事件曝光后,很快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不幸的是,这篇文章在发布几小时后就遭到了删除,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复制重发的文章也被删除。 但删帖并没有堵住汹涌而来的舆论,在网友的努力不懈下,这篇文章得到不少十万+的阅读,新京报、央广新闻、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及时发声。 经过两天的舆情发酵后,7月10日,中山大学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已经注意到网上关于反映该校教师张鹏有违师德师风的信息,已经在4月开展了调查,之后已经对张鹏做出停课处理,取消了其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事情本该在这告一段落,没想到性骚扰事件的主人公张鹏7月12日突然发声,又引起了一波舆论大讨论。 7月12日晚,张鹏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一则声明,称第一篇揭露此事的网文《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中有大量与事实不符之处,他将积极组织证据,在必要的时候将对前述网文的作者黄雪琴及有关媒体提起侵权诉讼,以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这边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山大学教授骚扰事件”余波未平,那边“中山大学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一事又引发了网友群嘲。 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至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俨然一副小官场的“备份”。 同时被传播的还有中山大学第44届学生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本次会议的报道规格和行文方式也像极了政府形式:听取学生会主席作报告,常委会并与会学生集体讨论,团委副书记作总结讲话,然后照例是“胜利闭幕”。 一个学校学生会,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开会时仿造政府形式……这些都被网友打上“行政化、官僚化”的标签,被舆论谴责。 针对网络热议的“干部任命问题”,7月20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就此事致歉,并说明了任命百名学生干部的原因。 单从微博来源上看,舆论关注最高峰出现在7月9日,当天共有39519篇相关微博言论,成为传播影响力最大的平台。 从舆论热议高频词来看,张鹏教授骚扰事件受到舆论的高关注,热议关键词基本与此事相关。 一月不到连发两起舆情,且都饱受舆论非议,中山大学为何会深陷舆论,无法自拔? 追根溯源,还是在应对师德师风上不够坦荡,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这当然也是国内诸多高校的通病。一般高校在面临攸关学校声誉的事情时,不管事件性质如何,第一反应总是先压制,再“偷偷地”处理,这就使得事件被曝光时往往已经演变得十分严重,达到了公众的愤怒点,其后的发展也不具可控性。 中山大学在处理张鹏骚扰事件时便是如此。曝光前,学校方“一面夸学生提案做得好,一面对学生、媒体的质疑不回应、不讨论”,曝光后才真正做出一系列相关处理,目睹处理全过程的网民自然不能满意,所以中山大学的次生舆情接踵而至。 “学生会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引发争议,只能证明了中山大学在“张鹏教授性骚扰”一事上舆情应对的失败。正常来讲,大学里面“正副部级”称号存在已久,即使此次学生会任命人数达百人之多,考虑到中山大学的规模,也是正常情况。但是此事经过网络放大加工后,所有的正常变成了不正常,被打上了“官僚主义”的标签,这一切不得不说是受之前“性骚扰事件”的影响。
3,白百何曾因和张爱朋同游泰国陷入舆论风暴,为何最后却和张爱朋分道扬镳?
张爱朋对白百何并不是真爱,又或者是两个人在一起了之后,发现两个人并不合适,所以两个人当初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最后却没在一起。 张爱朋对白百合并不是真爱 张爱朋的微博认证是男模,在跟白百何的事情曝出来之后,很多人一下子就知道了张爱朋,甚至他的资料也被大家扒了出来,而且还曝出了很多他跟其他女明星的亲密合照。所以张爱朋对于白百何到底有多少爱的成分在里面,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在当初被曝出的两个人的视频和照片中,白百何还是相对比较主动的那一方,所以张爱朋极大可能对白百何并不是真爱,只是看着白百何比较漂亮,还是一线女明星,就采取了那种不主动不拒绝的态度,所以两个人当初才会在一起。 两个人并不合适 当时两个人的动静闹得那么大,白百何甚至还跟陈羽凡离了婚。而当初张爱朋和白百何能在走到一起,肯定是因为相互欣赏对方才会在一起。 但是我们都知道相爱容易相守难,所以两个人可能也真的尝试在一起,但是经过一段的磨合,最终却发现两个人还是不太合适,所以才没在一起。 所以张爱朋和白百何没能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两个人并不是真爱,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确实并不太合适,所以即便是白百何恢复了自由之身,两个人却还是没能在一起。
4,中山大学博导被举报性骚扰吗?
从2018年7月8日晚开始,一篇曝光中山大学教授张鹏性骚扰女生的文章——《她曾经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在朋友圈刷屏。文章中提到的张鹏,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跨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2016年青年长江学者。 从头衔来看,张鹏教授在学界可谓“功勋卓著”。但就是这样一位学界“重量级”人物,被多名学生曝出,在2011至2017年间持续不断地在骚扰女学生和女教师。在此期间,他还涉嫌性侵一位大一女生(有监控等佐证),被学校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学生们对此颇为不满,于是有5名女生联名,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给中大纪委发去了举报信。 近年来,校园性骚扰事件已是频密曝光。张鹏被曝对多名女学生、女教师性骚扰,是否也是掉进了同一个坑里,就目前看,仍待查证。若他涉嫌性侵大一女生后被党纪处理属实,那他面临的舆情无疑对他相当“不利”。 实质上,当这么多学生集体指控,公众很难不顺着经验化判断去推演剧情。鉴于此,涉事校方显然也该回应舆论关切,就张鹏涉嫌性骚扰问题属实与否,给出确切说法。 遗憾的是,在此事仍在校内发酵、还没进入公共舆论场时,涉事校方对此处理似乎并不积极。与学生们的“义愤填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方的“冷处理”。 据了解,这些女生的举报在学院里传开后,支持当事人的学生们自主成立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反性骚扰小组”(下称小组),草拟了《人类学系学子关于本系的舆论事件及加快建立本院反性骚扰机制的建议信》,并发送至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的邮箱。有学生甚至在“为学校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之十大提案”活动中提交了”关于中山大学师风师德规范细则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上交后,有些校领导多次找了提交提案的学子们谈话,表示提案做得很好,但“这个话题太敏感不宜公开讨论”,甚至拒绝了让学生公开对提案进行答辩,在提案优秀奖的奖状上,也不能出现提案具体名称。有记者联系相关部门,也得到了“不能接受采访”的回复。 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多么难处理的事件。根据举报线索一一公正调查,再将调查结果向学生乃至社会公开,并适时建立师德规范——这本是一个正常的处理逻辑。在这方面,北航等学校已经立了个标杆。 事实上,越早正视和回应,就越能用校方积极处理迎来的正面评价,化解性骚扰带来的负面舆情。 如果并不存在张鹏性骚扰女学生的事情,那涉事校方出面解释清楚,还老师一个清白就好。至于当初为何只给了张鹏党内警告处分,是为了给学生家长一个交代,还是张鹏的行为的确有违师德但程度还未严重到开除其教籍的程度,也可以给学生们解释清楚。 师德不是小事,毕竟每一年每一级都有初入校园、单纯软弱的女学生。如果任由一个看上去“德高望重”“值得信任”却有性骚扰前科的教授长期存在于学生之中,对很多女学生来说无异于深水炸弹,谁也不知道他哪天爆发,会对谁造成一生不可逆的伤害。 随着舆论的发酵,涉事校方应该一改目前“一面夸学生提案做得好,一面对学生、媒体的质疑不回应、不讨论”的态度,出于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态度,尽早就这事给出更明晰的交代。 毕竟,越是一头扎进沙子里当鸵鸟,屁股就越容易被攻击。
5,中山大学为何深陷舆论风暴中?
在舆论场中,很少有高校像中山大学这么惨的。7月才过去20天,这所创校已经100多年的985高校已经连发了两次重大舆情事件。这让人们不禁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疑问,这所大学究竟怎么了?是媒体过分解读,还是学校本身就有问题? 7月8日,一篇名为《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文章中提到5名女性举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多年来利用田野调查、指导论文等机会持续骚扰女学生及女教师。 这篇文章首发是在网易公众号上,因为作者是独立记者、撰稿人黄雪琴,在内容上又涉及广东一流高校——中山大学,事件曝光后,很快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不幸的是,这篇文章在发布几小时后就遭到了删除,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复制重发的文章也被删除。 但删帖并没有堵住汹涌而来的舆论,在网友的努力不懈下,这篇文章得到不少十万+的阅读,新京报、央广新闻、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及时发声。 经过两天的舆情发酵后,7月10日,中山大学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已经注意到网上关于反映该校教师张鹏有违师德师风的信息,已经在4月开展了调查,之后已经对张鹏做出停课处理,取消了其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事情本该在这告一段落,没想到性骚扰事件的主人公张鹏7月12日突然发声,又引起了一波舆论大讨论。 7月12日晚,张鹏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一则声明,称第一篇揭露此事的网文《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中有大量与事实不符之处,他将积极组织证据,在必要的时候将对前述网文的作者黄雪琴及有关媒体提起侵权诉讼,以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这边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山大学教授骚扰事件”余波未平,那边“中山大学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一事又引发了网友群嘲。 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至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俨然一副小官场的“备份”。 同时被传播的还有中山大学第44届学生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本次会议的报道规格和行文方式也像极了政府形式:听取学生会主席作报告,常委会并与会学生集体讨论,团委副书记作总结讲话,然后照例是“胜利闭幕”。 一个学校学生会,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开会时仿造政府形式……这些都被网友打上“行政化、官僚化”的标签,被舆论谴责。 针对网络热议的“干部任命问题”,7月20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就此事致歉,并说明了任命百名学生干部的原因。 单从微博来源上看,舆论关注最高峰出现在7月9日,当天共有39519篇相关微博言论,成为传播影响力最大的平台。 从舆论热议高频词来看,张鹏教授骚扰事件受到舆论的高关注,热议关键词基本与此事相关。 一月不到连发两起舆情,且都饱受舆论非议,中山大学为何会深陷舆论,无法自拔? 追根溯源,还是在应对师德师风上不够坦荡,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这当然也是国内诸多高校的通病。一般高校在面临攸关学校声誉的事情时,不管事件性质如何,第一反应总是先压制,再“偷偷地”处理,这就使得事件被曝光时往往已经演变得十分严重,达到了公众的愤怒点,其后的发展也不具可控性。 中山大学在处理张鹏骚扰事件时便是如此。曝光前,学校方“一面夸学生提案做得好,一面对学生、媒体的质疑不回应、不讨论”,曝光后才真正做出一系列相关处理,目睹处理全过程的网民自然不能满意,所以中山大学的次生舆情接踵而至。 “学生会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引发争议,只能证明了中山大学在“张鹏教授性骚扰”一事上舆情应对的失败。正常来讲,大学里面“正副部级”称号存在已久,即使此次学生会任命人数达百人之多,考虑到中山大学的规模,也是正常情况。但是此事经过网络放大加工后,所有的正常变成了不正常,被打上了“官僚主义”的标签,这一切不得不说是受之前“性骚扰事件”的影响。
6,【人类学】中山大学本科人类学系
第一点,中山大学的人类学实力有多强,我想你看看国家重点学科入选的大学名单就知道啦: 第二,中山大学的人类学注重四大分支学科(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协调发展,拥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发展出了移民与族群研究、流域、海洋与山地社会文化研究、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研究、都市与乡村、宗教与社会、生物与文化等特色研究领域。 主干课程: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政治、法律与社会、经济文化与发展、全球化与跨国网络等。 看你的样子是高中生吧,本科阶段不会侧重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基础理论都会涉及,但是绝对不会有解剖课,这是医学才会有的课程。
7,房产税的人均面积是怎么算的
对拥有两套住宅的家庭,人均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视为奢侈性住宅消费,每年按市场评估价征收1%-3%的房产税,且没有减除额;2、家庭第三套住宅,每年征收4%-5%的房产税,且没有减除额;3、家庭第四套及以上住宅,每年征收10%的房产税,且没有减除额;取消原《房产税暂行条例》有关个人住宅可按租金收入的12%缴交房产税的规定;所有商业房产,每年均按租金收入的12%缴交房产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