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道封锁线,中国红军长征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的图片

时间:2022-12-16 15:04: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本文目录索引 1,中国红军长征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的图片 2,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中红军冲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中所遇到的故事 3,红军长征时突破的四道封锁线是哪四道? 4,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是什么? 5,中央红军突破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人员

本文目录索引

1,中国红军长征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的图片

湘江战役,指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中国红军长征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的图片

2,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中红军冲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中所遇到的故事

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西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当日,红1军团、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27日,先头部队红2军团、红4师各一部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但后续部队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赶到渡口。此时,国民党“追剿”军进至全州、零陵、道县、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红1军团、红3军团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红5军团在永安关、水车一带与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于12月1日保护中央机关渡过湘江。红5军团第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予敌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此时,中央红军已折损过半,兵力锐减为3万余人。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

3,红军长征时突破的四道封锁线是哪四道?

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 第二道封锁线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国军分南北两路,北路为中央军,时薛岳率领吴奇伟,周浑元2个纵队,共4个师追击,南路是粤军,由余汉谋率领李振球,叶肇,李汉魂三个师堵截; 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 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湘江。 扩展资料: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5月,中央书记处作出准备将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的决定,后获共产国际同意。 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 红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了著名的长征。按照预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湘西地区同红2军团、红6军团会合。 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21日,中革军委以红1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 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 此后,中央红军继续西进,至11月15日,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转移的战略意图,遂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分五路“追剿”; 同时令桂军5个师、粤军4个师及黔军一部进行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企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西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当日,红1军团、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 27日,先头部队红2军团、红4师各一部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但后续部队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赶到渡口。 此时,国民党“追剿”军进至全州、零陵、道县、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 红1军团、红3军团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红5军团在永安关、水车一带与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于12月1日保护中央机关渡过湘江。 红5军团第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予敌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此时,中央红军已折损过半,兵力锐减为3万余人。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4,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是什么?

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防守的是陈济棠的粤军,刚一开,守军还没被传达,红军和粤系的秘密停战协定,守军打得很凶。战斗很激烈。但是到了10月,陈济棠下令防水,于是红军越过桃江,由大余县进入崇义县,再向湘南进军。第一道封锁线被突破。
第二道封锁线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国军分南北两路,北路为中央军,时薛岳率领吴奇伟,周浑元2个纵队,共4个师追击,南路是粤军,由余汉谋率领李振球,叶肇,李汉魂三个师堵截。由于陈济棠和红军达成了《筠门岭协议》,给红军借道西去,红军突破城口,越过了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粤军邓龙光部放弃了防地,使得红军顺利越过第三道封锁线,转入湖南零陵。
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湘江。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已判明中央红军西进的计划,遂拟定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消灭在宁远天堂圩与道县之间;如前计不成,则第二步就阻击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消灭在湘江地带。这两步计划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自己的湘军组成的西路军和北路军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专事“追剿”;令陈济棠4个师北进至粤湘桂边担任截击;李宗仁、白崇禧以桂军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州至黄沙河一线,将红军“包围于湘江、潇水地区而歼灭之”。湘江之战在共军军史上被和红军西路军全军覆没及皖南事变并称军史三大悲剧。第九军团几乎全部报销,第五军团半残,第一三军团也被重创。从江西出发时的8.9万人,只有3万人过了湘江。俘虏就被抓了2万人(其中有1万是从江西带了的挑夫民工),长征前在中央苏区扩红而来的3万新兵几乎全部溃散逃亡。

5,中央红军突破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人员已经由出发时的8.6万锐减到多少人

过了湘江的部队只有3万人。
但是不能拿出发时的8.6万人来简单减去3万得出湘江之战的损失。
实际上,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已经损失了1.2万人。
长征出发前,进行扩红,部队扩张比较厉害,但是有好多新兵,战斗力并不强。
湘江之战,损失最大是几乎由新兵组成的红八军团,整个军团1万多人,过了江的只有600人,还有400多名的挑夫,担架员和后勤人员,加起来才勉强超过1000人。根据战后国民党军所抓获的俘虏点验,其中有6000多人是红八军团的新兵。与其说是被消灭了,不如说是自己溃散了。
其次损失比较大的是少共国际师,只剩下2000多人。
损失第三大的是殿后的红五军团,下辖的34师在湘江以西掩护,最后全军覆没。
同样抗击桂系军队,担任掩护的红三军团第6师的第18团也全部报销了。
另外,从江西出来的还有1.4万民工,湘江一战几乎跑光了。
所以,湘江一战红军实际减员应该在3万人,扣除民工和被俘,战死的应该在1.4万人左右。

6,红军长征途中有那些重要的战役?

1、乌江战斗 1935年1月1日,左路先遣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逼近江河界口,发现渡口大道是敌人防御的重点,遂决定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的小道。在强渡未成的情况下,于当日晚间改为偷渡。3只竹筏只有1只到达对岸。 2日上午,第四团再次强渡成功,经过激战,击溃第三旅2个团的防守,下午占领黔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珠场(今珠藏)。至3日,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此相继渡过乌江。1月1日,右路先遣队红一军团红一师第一团由龙溪到达回龙场渡口,当日下午偷渡未成。 夜间,强渡成功,击溃黔军团1个团,占领滩头阵地,并掩护后续部队渡江。至4日,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九军团由此渡江完毕,残敌向湄潭方向退却。随后,红三军团第十团也在茶山关渡过乌江。至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此役,击溃国民党军黔军3个团。 2、湘江战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 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3、嘉陵江战役 嘉陵江战役是指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北部强渡嘉陵江,对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的进攻战役。 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川甘边境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边的活动,决定在苍溪、阆中之间西渡嘉陵江。为保障渡江作战的顺利,1935年3月5日,红四方面军向苍溪、仪陇之敌发动攻击,攻克苍溪等地,歼敌5个团,扫除了东岸障碍。 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渡江作战。第1梯队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方法,迅速渡江,歼敌一部,并向敌两翼和纵深发展;第2梯队亦渡江,加入战斗。至4月3日,攻占阆中、剑阁、南部、昭化及剑门关,歼敌7个多团。 随后,红四方面军以第31军主力包围广元;以第30军一部进至青川、平武迟滞胡宗南部南下;以方面军主力向江油、梓潼地区进攻。4月10日,红军包围江油,并攻占梓潼。 14日和15日,红军集中4个师,在江油以南地区,击溃援敌,歼敌4个团,并乘胜攻占中坝、彰明。同时,红30军攻克青川、平武,红4军一部于21日攻克北川城,胜利结束此次战役。 4、土门战役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口向西挺进时,在四川阿坝州茂县土门乡一带展开战斗,一举粉碎了国民党“30余万封锁土门,全面守备北川河谷”的计划,并牵制了50万大军围追堵截,胜利向茂县进军,迎接北上的中央红军。这次与敌斗争称为土门战役。 5、包座战役 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向国民党军发动包座战役,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红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歼敌四千余人。 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使北上红军得到了基本补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7,红军长征途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哪五个战役?

【湘江战役】
红军苦战五昼夜,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四渡赤水】
红军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巧渡金沙江】
红军声东击西、迷糊敌人,没费一枪一旦、一兵一卒,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甩掉了敌人的追击。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8勇士强渡大渡河,22勇士飞夺泸定桥,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突破腊子口天险】
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为胜利到达陕甘吴起镇奠定了基础。

8,红军怎样突破第4道防线

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第二道封锁线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湘江。

这几次突破也是毛泽东初露锋芒的开始,也奠定了其后来领导地位
广西兴安县界首镇,是当年湘江战役的战场,红军在这里突破国民党第4道封锁线,血战湘江,但红军损失惨重,减员过半。
老山界:广西猫儿山风景区,地跨兴安、资源、龙胜三县,主峰海拔2142米,被誉为“华南第一峰”。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就在猫儿山中。
红军长征爬过的第一座高山是老山界,因为有陆定一描写红军爬老山界的文章入选中学课本,所以它名闻天下。但在广西兴安县——猫儿山风景管理局的所在地,猫儿山的名气似乎要比老山界大得多。在很多地图上也常只标有猫儿山而没有标老山界。老山界和猫儿山都在越城岭山脉中(越城岭是五岭山系之一),猫儿山的主峰海拔2142米,被誉为华南第一峰。五岭逶迤腾细浪知道就是这里。老山界上红军走过的路还在,那里还有一座红军亭,在上猫儿山的路上,如果在左边看到一个石碑,往右拐,就可以找到那条小路。
红军苦战湘江之后,经广西兴安县华江乡进老山界。红军过华江时比过湘江和老山界要稍许从容,因此,这里留下的关于红军长征的东西也多,有千家寺标语楼、红军烈士墓等。

上一篇:洛阳师范学院怎么样,洛阳师范学院怎么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