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和文学有什么联系吗,音乐文学,二胡的音色特点?,阿炳的作品有哪些,阿炳的作品有哪些?,二胡曲听松和古乐曲彩云追月听后感,急!!明天之前!!!加分...
音乐和文学有什么联系吗
文学是音乐植根的土壤;音乐是文学的翅膀。它们亲如兄弟,行同手足。 一、唐诗与音乐 诗歌的创作至唐代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之涣,一代杰出诗人的创作,给后人留下了数万首佳章妙句。 唐人有选词度曲的传统,好的诗作无不被人乐人们争相传唱,所以唐代的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杨柳枝》等绝句为词的歌曲家喻户晓,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涣、王维、李益等人的诗句更是多为知音者协同作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二、在音乐与文学两个领域中翱翔的人 音乐爱好者与文学爱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鼻祖与先贤。音乐在孔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在音乐生活中的实践和理论,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会唱歌、弹琴、鼓瑟、击磬、作曲,可以说是一位音乐的通才,他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合着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学习。 孔子还是一位作曲家。孔子离开卫国之后,本想渡过黄河,去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在黄河之滨,他听说赵简子杀了过去帮他从政的两位贤大夫,便打消了去晋的念头,并把对两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一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 扩展资料: 孔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的影响: 首先,孔子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认为礼乐对国家来说,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对个人来说,是修身立世的根本。这种思想,贯穿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正统观念中,因而,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由始至终的统治思想。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觉得,这种教化的作用,至今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把重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育实践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兼顾德、智、体、美的。他所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居第二位。他的门生子路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完人。 他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在这些之上,再加上礼和乐的修养,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他甚至认为人不学民间歌曲,就象面壁而立的痴人一样,是毫无前途可言的。 他对自己的儿子伯鱼就说过“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他曾经教门徒鼓瑟,从他对子路鼓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评价来看,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他对音乐的推崇,还可以从他的这句名言中体现出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是开始于“诗”、建立于“礼”,而最终完成于“乐”的。也就是认为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他对《诗经》音乐的整理工作,是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的。 作为一个音乐鉴赏家和评论家,孔子也是空前伟大的。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标准和美学命题,不但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今天还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实质,并用最准确的话把它概括出来。 他用“洋洋乎,盈耳哉”来描述太师挚演奏音乐的开始部分和《关雎》这首曲子的结束部分。对难得的音乐来讲,他是一个难得的知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著名传说,充分、鲜明地刻画出这位艺术痴人,如何融化在音乐之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超凡脱俗,甚至因为听觉器官的高度兴奋、高度专注而使其他感官的职能相对退化的地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文学
音乐文学
音乐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特殊门类。顾名思义,必须与音乐相关联------它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它又具有与音乐结合为声乐作品的可能,最终以歌唱的方式诉诸人们的听觉。
音乐文学包孕甚广,歌词、歌剧剧本、戏曲文本,以及弹词、鼓词、杂曲、牌子曲之类说唱艺术的唱词,凡与音乐结合为声乐作品的文学,都属于音乐文学,广涉音乐、戏剧、说唱三大门类。
二胡的音色特点?
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它的内外定弦的音高与弦的张力适宜,另一方面是由于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因此,在一般演奏时无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运弓,即可发出平和柔美之声。 同时由于二胡的结构特点和蟒皮的特质,而导致了二胡音色的可变性。有很多因素会使二胡的音色发生变化,需要扎实的基本。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听松》、《赛马》等。 扩展资料: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 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弹奏技巧: 坐姿: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后背立直,端坐于凳子三分之一处 持弓(持弓的错误方法):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8、拉二胡时,弓不可向上翘起,这样会导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胡
阿炳的作品有哪些
阿炳的作品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 1、《二泉映月》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2、《听松》 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3、《寒春风曲》 由三个基本乐句组成,为四四拍子共一百小节四百拍,其中约有一百拍的旋律与《二泉映月》基本相同。从曲名看是描写春天所吹的寒风,而乐曲本身让人感受到的是被压迫的沉重唉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4、《大浪淘沙》 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此曲最大的特点是,虽现一般把它分在“文曲”一类中,然而它具有自己内容和情感上的显著特征,这完全和阿炳的身世密切相关。 5、《龙船》 龙舟(或称龙船)是指中国、越南、日本、琉球的龙形舟,也是中国和琉球端午节竞赛活动时使用的人力船只。
阿炳的作品有哪些?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二胡曲听松和古乐曲彩云追月听后感,急!!明天之前!!!加分
《听松》是民间艺人阿炳原创的一首著名的传统二胡曲,阿炳本人这样解释:“南宋时期,金兀术为岳飞所败,趴在无锡惠泉山下的听松石上,俯听宋朝追兵的声音,故名《听松》。”
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在二胡曲中,《听松》是独树一帜的珍品。杨荫浏先生在为《阿炳曲集》写的乐曲中说明:“《听松》可能也是阿炳自己的作品”。据《阿炳传略》说,人们听到阿炳演奏此曲的时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