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导游词,精选5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园导游词,青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导游词
导游词 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 文化 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导游词 范文 ,欢迎借鉴参考。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导游词(一) 互助土族民族村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 土族是我国青海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互助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信仰藏传佛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丹麻土族花儿会。 近年来,多数学者根据汉、藏文史资料的记载和群众的 传说 ,认为土族是吐谷浑人的后裔。唐时,留居青海的吐谷浑人,逐渐移居青海东部地区,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轮子秋是一项土族体育项目的表演,其惊险刺激的场面令人瞠目。每年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地场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车轴连车轮坚立起来,稳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车轮上平绑一架长木梯,梯子两端牢固地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之旋转,然后乘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地转动起来,并表演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令人喝彩。观看的人还不时地帮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转。有时,一大群服装艳丽的男女青年在旁边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势如众星簇月。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导游词(二) 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距西宁飞机场50公里,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越高寨镇而过,平大公路、威北公路、宁互公路连接境内主要景点,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2017年2月25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A级旅游区。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土族之乡”便是互助县,土族民族风情又是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因而将互助的整个旅游景区统称为互助土族故土园。 景区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极具特色土族民族文化,发育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青稞酒文化构成了互助旅游的四大品牌。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条件,而形成的青海土族文化艺术,又以其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诸因素的独特而增添几分神秘。同时,以“二月二擂台会”、“六月六花儿会”、“丹麻会”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和观经会、庙会等吸引着大量游客。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导游词(三)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矿产资源丰富,气候舒适,历史悠久。 互助土族县旅游资源丰富。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即北山林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区内古木参天,松柏香馨,山花烂漫,峡高谷深,危崖壁立,有十八盘、黄垭豁、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大呢感众多奇景。妖魔洞大呢感众多奇景。此外,还有彩虹的故乡、土族的家乡——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助土族故土园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力和竞争力。被开辟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山光水色取胜的南门峡风景区、以龙泉和歌会著称的五峰山,还有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千仞绝壁上的白马寺、古朴醇厚的土族民俗等,构成了一幅西部最具魅力的名胜画卷,常令人梦牵魂绕。除此之外,南门峡水库、白马寺、佑宁寺、五峰山等也是旅游好去处。 互助县四季皆宜旅游。互助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3.4℃,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冬不冷夏不热。 从互助县境内发现地大量历史文物及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互助地区就已经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与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地斗争,创造了自己地古老文明。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使用磨制地生产工具-石器,并学会制造日常生活中地主要用具-陶器。随着黄河和湟水流域人类不断地繁衍生息,社会地不断推进,人们征服大自然地手段不断提高,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湟水流域地人类即步入青铜时代。学术界认为,青海地区地青铜器时代诸文化乃至新石器时代地文化均属于青藏高原古老民族-羌族的文化遗存。
精选5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园导游词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境内,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总规划面积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览区达3.25平方公里。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园 导游词 范文 ,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园导游词(一) 互助土族民族村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 土族是我国青海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互助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信仰藏传佛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丹麻土族花儿会。 近年来,多数学者根据汉、藏文史资料的记载和群众的 传说 ,认为土族是吐谷浑人的后裔。唐时,留居青海的吐谷浑人,逐渐移居青海东部地区,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轮子秋是一项土族体育项目的表演,其惊险刺激的场面令人瞠目。每年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地场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车轴连车轮坚立起来,稳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车轮上平绑一架长木梯,梯子两端牢固地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之旋转,然后乘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地转动起来,并表演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令人喝彩。观看的人还不时地帮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转。有时,一大群服装艳丽的男女青年在旁边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势如众星簇月。 精选5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园导游词(二)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360平方公里,总人口36.54万人,国民生产总值41600万元,财政收入9000多万元。竖家确定的全国商品量基地县和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青海省主要粮油、生猪、禽蛋生产基地。 全县有耕地105万亩,主产小麦、青稞、蚕豆、洋芋、油菜等;有16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森林面积196万亩,木材蓄积量名列青海省第二。 互助工业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现有酿造、建材、印刷、造纸、采矿、冶炼、搪瓷、地毯、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1997年工业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达33446万元。 该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品种繁多的矿产和丰富的水利资源都有待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贯穿全境。邮电通讯畅通,水电供应充足。 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弊端 来互助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办实业。互助正以崭新的面貌阔步迈向二十一世纪。 精选5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园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到互助土族风情园来游览观赏。风情园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西宁机场50千米,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千米,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土族民族风情又是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 文化 旅游资源,因而将互助的整个旅游景区统称为互助土族故土园。2017年,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距土族风情园还有一段距离,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互助土族的概况。土族是我国青海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土族信仰藏传佛教,也有信仰苯教和道教的。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土族是吐谷浑人的后裔。唐时,留居青海的吐谷浑人,逐渐移居青海东部地区,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吸收了其他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土族。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的服饰极富民族特色,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叫作“七彩袖”,它的两袖由七种色彩布圈做成。从最底层开始,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黄色,象征麦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土族妇女讲究头饰,在土语里,头饰叫“扭达”。过去繁多的头饰,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简单方便。姑娘一般梳三根发辫,已婚者梳两根,末梢相连,以珊瑚、松石等缀饰,再戴上织锦毡帽,非常漂亮美观。 土族男子一般戴红缨帽和“鹰嘴啄食”毡帽。红缨帽是一种织锦镶边的圆筒形毡帽,相传由清代朝帽演变而来。因红顶连一绺长约五寸的红缨而得名。“鹰嘴啄食”'毡帽,其样式为帽子的后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开。衣服是穿小领斜襟的长衫,外套黑色或紫红色坎肩,纽扣多用铜制。腰系花头腰带,穿蓝色或黑色大裆裤,小腿扎“黑虎下山”的绑腿带,足穿白袜或黑袜,鞋子为双楞子鞋和福盖地鞋。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选吉日、娶亲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结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纳什金”(即娶亲者)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首饰,拉着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娶亲。此时,女方家故意不给纳什金开门,并由阿姑唱起悦耳的“花儿”,让纳什金对歌,还从门顶上向纳什金身上泼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们被唱得无歌以对时,女方才肯开启大门将纳什金邀至家中,_随后由新郎向岳父岳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r紧接着阿姑们冲进屋里拉起娶亲人到庭院或麦场上去跳“安昭”舞。整个婚礼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经过梳妆打扮,头上罩上一层层五颜六色的漂亮纱巾,上马起程。新娘的亲属将一把红筷子撒在院子里,母亲将新娘穿过的衣服扔出墙外,表示姑娘已经出嫁。到了规定的时辰,新娘须“坐经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摆着经卷、柏树枝、佛灯、牛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羊毛等九种吉祥物品。纳什金在堂屋门前唱《依姐》歌,并使劲摆动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毡或红毡抬着沿院里的圆槽转三圈后,出门上马。新娘在娶亲人、送亲人的簇拥下来到新郎家门口,首先由新郎捧着美酒和哈达,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马。新郎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年轻妇女在前面拉着红毡或白毡,新郎新娘跟着毡,男左女右,抱着用红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缓缓迈人庭院。穿戴后,即举行拜天地。新郎新娘要连续拜四次,进人洞房。 各位游客朋友,土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土族以肉类、乳品、青稞、荞麦、薯类为主食,喜欢吃酥油炒面、油炸馍、手抓大肉、手抓羊肉、沓呼日、海流、哈力海、烧麦等。爱喝奶茶,饮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土族一般习惯于日食三餐,早餐比较简单,大都以煮洋芋或糌粑为主食;午餐比较丰富,有饭有菜,主食为面食,常制成薄饼、花卷或疙瘩、干粮等食用;晚餐常吃面条或面片、面糊糊等。土族人非常好客,特别欢迎客人来访,哪怕是路过或前来投宿的客人都会受到热情招待。 各位朋友,土族禁忌很多,土族忌讳吃驴、骡、马、狗肉;上炕就座时忌讳坐到主人家的枕头、被子上;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笑;佛堂、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土族还有忌门的习惯,如生孩子、安新门、或家中有重病人时,要在大门旁边贴一方红纸,或在大门旁煨一堆火,外人不得进人庭院。 精选5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园导游词(四) 国家5A级景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西宁飞机场50公里,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越高寨镇而过,平大公路、威北公路、宁互公路连接境内主要景点。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土族之乡”便是互助县,土族民族风情又是青海省最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因而将互助的整个旅游景区统称为互助土族故土园。 景区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极具特色土族民族文化,发育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青稞酒文化构成了互助旅游的四大品牌。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条件,而形成的青海土族文化艺术,又以其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诸因素的独特而增添几分神秘。同时,以“二月二擂台会”、“六月六花儿会”、“丹麻会”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和观经会、庙会等吸引着大量游客。 精选5篇青海互助土族故园导游词(五)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矿产资源丰富,气候舒适,历史悠久。 互助土族县旅游资源丰富。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即北山林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区内古木参天,松柏香馨,山花烂漫,峡高谷深,危崖壁立,有十八盘、黄垭豁、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大呢感众多奇景。妖魔洞大呢感众多奇景。此外,还有彩虹的故乡、土族的家乡——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助土族故土园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力和竞争力。被开辟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山光水色取胜的南门峡风景区、以龙泉和歌会著称的五峰山,还有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千仞绝壁上的白马寺、古朴醇厚的土族民俗等,构成了一幅西部最具魅力的名胜画卷,常令人梦牵魂绕。除此之外,南门峡水库、白马寺、佑宁寺、五峰山等也是旅游好去处。 互助县四季皆宜旅游。互助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3.4℃,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冬不冷夏不热。 从互助县境内发现地大量历史文物及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互助地区就已经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与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地斗争,创造了自己地古老文明。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使用磨制地生产工具-石器,并学会制造日常生活中地主要用具-陶器。随着黄河和湟水流域人类不断地繁衍生息,社会地不断推进,人们征服大自然地手段不断提高,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湟水流域地人类即步入青铜时代。学术界认为,青海地区地青铜器时代诸文化乃至新石器时代地文化均属于青藏高原古老民族-羌族的文化遗存。 相关 文章 : 1. 关于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的导游词5篇 2. 青海土族故土园导游词5篇 3. 5篇有关青海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4. 关于青海塔尔寺的导游词5篇 5. 青海导游词
青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青海博物馆是西北地区一座超大规模的综合类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各类珍惜文化和艺术品,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烙印和历程,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青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有1、铜鎏金观音造像2、弦纹网纹彩陶壶3、舞蹈纹彩陶盆4、齐家文化双大耳红陶罐5、玄武砚滴6、唐黄地联珠团窠对马锦7、唐手书“羯摩经”8、扭达青海博物馆介绍青海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渝帆之前曾写过《世界最长唐卡长达618米,400名大师历时27年完成,估价超72亿》、《中国最任性的民族,把北上广一套房的财富都穿在身上,价值几千万》等文章分别介绍青海博物馆里面展出的618米世界最长唐卡、藏族服饰等展品,今天继续向大家介绍青海博物馆里面的“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展”,整个展览以“三江之源”为主题,分为“史前文明遗珍”和“历史文物精粹”两大部分共9个单元,一共有510多件历史珍贵文物。舞蹈纹彩陶盆属于马家窑文物,同德宗日遗址出土。泥质红陶,敛口,卷沿,略鼓腹,小平底。黑彩纹饰。在口沿内壁绘有两组手拉手的群舞人体图形,分别为11人和13人。人物身着圆球形装束,形象与大通上孙家寨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的人形略有不同,但画面都用简洁明快的构图,生动描绘出一幅原始人群集体舞蹈的场景。葫芦纹彩陶壶属于化隆群科墓地出土的半山类文物。泥质红陶,侈口,短颈,鼓腹,双耳,平底。黑红两彩,颈部饰连弧纹,肩、腹部饰六组葫芦形纹,葫芦纹内填充网纹和菱形方块纹。器型规整,纹饰典型、精美。旋涡纹双耳彩陶壶属于民和新民阳山墓地出土的半山类文物。泥质红陶,敞口,颈略高,鼓腹,双耳,平底。颈部饰网纹,肩腹部用黑、红彩套作四组连续涡纹,黑彩边缘带锯齿纹,涡心充填斜线、长点纹。图纹动感十足,为半山类型典型器物。大角盘羊纹彩陶罐循化阿哈特拉墓地出土的卡约文化文物。泥质红陶,侈口,束颈,双耳,垂腹,圈足。黑彩。口内绘折线纹,颈部作连续“人”字纹,肩部绘立姿盘羊纹,腹部绘平行双线间折线纹。器形完整,构图明快,纹饰简练生动。同心圆圈纹彩陶盆民和核桃庄拱北台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物。腹部扁鼓,腹壁向下收缩成小平底。口沿上等距饰有四组同心圆点水波纹,间用网格纹的图案。盆的内壁满施彩,底部中央以圆心定位,画出同心圆圈,亦是同心圆点水波纹的艺术表现形式。器型规整,打磨精细,纹饰繁而不乱,线条流畅飘逸,整个图案在繁复之中透着一种活泼的韵律感。圆銎宽叶倒钩铜矛西宁市沈那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文物。宽叶,钝锋,厚脊,圆銎一侧装有倒钩。器体宽大,铸造精美。据推测该件铜矛不用于实战,而是具有象征权力、持矛号令的作用。七角星纹铜镜贵南尕马台墓葬出土的齐家文化文物。铜镜正面磨光,背面中间有半圆形钮,已残。镜缘有两个穿孔。主题纹饰为羽状七角星纹。铜镜用单范铸造,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一面铜镜。鸾凤铜熏炉盖大通上孙家寨汉墓出土的汉代文物。熏炉是古代用来熏香的炉子。在这件熏炉盖上,一只鸾凤单足立于炉盖顶部,另一腿前曲,两翅奋起,尾翼平伸,曲颈灵动,羽翎飞扬,表现的是似要腾空跃起,展翅而飞的一刹那状态。此件器物分铸合接而成,制作精美,尤其鸾凤动感强烈,是一件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的精品。匈奴狼噬牛金牌饰海北州祁连县出土的战国文物,属于匈奴文化遗存。纯金制作。其形似起伏的山峦,用浮雕的方法表现出山峦、森林、狼、牛等自然形态,画面中一只狼在森林中正咬噬一头牛的后腿,牛作痛苦挣扎状,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跃然纸上。金牌背部略平展,有两个矩形横扣,应为系挂之用。金牌饰是我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典型器物,多以动物为题材,是显示身份等级的标志性佩物。该金牌饰件反映了北方匈奴文化进入河湟流域,开始和羌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事件。羽人瓦当民和川口镇出土的唐代瓦当。泥质灰陶,圆形,,图案浅浮雕式。瓦当正中为双翼飞人,双手合十于胸前,双翼平展,腹部以下饰横纹裳,当缘一周饰连珠纹。这种题材的瓦当唐代并不多见,羽人形象应为西亚文化的本土化反应,丝绸之路古道上也有带翼天使小像出土。此件瓦当制作精良,形制规整,文化特征特殊,散发出唐代自由舒展的艺术风格。正统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属于明代文物,铜质、鎏金,头饰螺发,肉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方圆,丰满端正,双目正前视,嘴微闭,双耳垂肩。上身穿袒右肩式袈裟,下着裙,衣纹流畅飘逸。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施禅定印,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之上。莲座台前从右到左阴刻楷书“正统年奉佛段福龙施”九字款。青海博物馆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免费开放,参观时间:夏季:9:00—17:00,冬季:9:30—16:30,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逢周一正常开馆。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青海省博物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并且展厅内,一件件历尽沧桑的文物,不仅代表着青海文化的精髓,也重述了千年前人类文明的荣光,那么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都有哪些。 舞蹈纹彩陶盆199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同德县发掘了宗日遗址。宗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上游地区发掘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也是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舞蹈纹彩陶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内壁上描绘的人形舞蹈图案,这些舞蹈人像分为两组,他们头上戴着宽大的头饰,下身穿着裙装,手拉着手,一起跳着欢快的集体舞。舞蹈纹彩陶盆之所以成为国宝级文物,是因为它描绘出了五千多年前河湟谷地先民的生活情态及文明样貌。 黄河磬王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石磬是考古工作者在农户家避雨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一件人类加工痕迹的石板。这件石磬制作精美,表明喇家遗址已具有很高的社会组织结构,遗址内发现的玉器、白陶和陶窑也反映了喇家手工业技术的领先地位。 喇家遗址发现的石磬,反映了喇家遗址的特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喇家遗址的社会等级和规模,代表了齐家文化在青海高原的发达程度,也说明了这里曾经就是一个很大的中心聚落生活活动场所,真实记录了五千年前的史前社会青海先民踏歌而舞的热烈场面和精神追求。 七星纹铜镜七星纹铜镜属于齐家文化,为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有纹饰的青铜镜,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纹饰中弦纹斜线和三角形纹的处理疏密有致,纽和镂孔的安排显示了从新石器时代过渡到奴隶制时代的制作者的巧思。同时,尕马台遗址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不仅有铸造成型,也有热锻和冷加工成型的。七星纹铜镜的出土,表明当时的铜器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 彩陶靴鞋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鞋究竟源于何时?最古老的鞋子又是怎样的?1989年,青海省乐都柳湾墓地出土的一只彩陶靴容器,将所能确凿考证的鞋的历史推衍至三千年前。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彩陶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的造型。靴型彩陶器虽是一件陶艺品,但它更真实地体现了远古时代皮靴的全貌和特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