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岜沙苗寨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城南六公里处月亮山。岜沙最初吸引我的是那里的男人都随身佩带火枪以及镰刀剃头,这在中国可不多见。进到寨子最先看到的就是那块“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招牌。
火枪是岜沙男子随身携带的东西,据说就算是睡觉、上厕所都不离身,是由祖先遗留下来的习性,日久之后也就演变成了岜沙人的外在特征了。岜沙是中国惟一允许佩枪的地方,不过现在这枪大概也只剩下表演的价值了。除了佩枪之外岜沙最具特色的是男子奇异的发型,头顶长长的头发挽成一根打结的辫子,就像一根软棍子,其余的全部剃光,而他们的剃头刀具竟然是镰刀。
逛了一圈之后发现,岜沙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枪和镰刀而是这里的环境。岜沙部落仅两千余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茫林海中的五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山深林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在这些山林的庇护下岜沙苗寨保持了难得的原生态,石板路边木板建的吊脚楼都是民居,寨子里没见酒店农家乐,除了一家小卖部没见别的商店,唯一的商业活动大概就是每天两场的表演。
而这些都得益于岜沙人对树木的崇拜,他们拜树为神、爱树如命。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他们有个好的传统,孩子出生时种下一棵树,等他死了,就用这棵树为他下葬,在下葬的地方再种一棵树,象征着一个人从大自然中来,又回到大自然中去。除此之外,岜沙人决不砍树。
进寨后的第二个引人注目的建筑是半山腰上的一座亭子,上有牌匾“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纪念亭”,亭中有一巨大的树根,护栏外有两块石碑,一块刻着两个大字“树神”,
另一块上刻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那是1976年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爱树如命的岜沙人含泪请外乡二十多名青年把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香樟树砍倒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之后,全村两千多名男女老少在树根旁长跪不起敬拜古树。此事感动了中央,后拔款在古树原址上根立亭,取名“神树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