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第一版)
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前期国内超过1亿剂次接种后监测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
01
疫苗种类
?
灭活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
?
腺病毒载体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
重组亚单位疫苗
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CHO细胞)。
02
适用对象
18周岁及以上人群。
03
接种剂次
?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剂。
?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剂。相邻2 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04
迟种补种
对2剂或3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05
加强免疫
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06
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07
不同疫苗产品替换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釆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08
新冠疫苗感染及抗体筛查
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杭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09
接种禁忌
?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 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
妊娠期妇女。
10
特定人群接种建议
?
60岁及以上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
18岁以下人群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
慢性病人群
慢性病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等)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建议接种。
?
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釆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査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
免疫功能受损人员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等)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
既往新冠肺炎患者或感染者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坚持应种尽种,实现群体免疫
专家简介
崔志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博士,副主任医师,丁香园呼吸与胸部版版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队员,百人呼吸科普肺石风清创建人,汴梁生态荆芥发起人。主要研究方向:肺部结节,慢性咳嗽,能量棒研发。
文章作者:崔志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