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时代梁山第一次排座次玄机
梁山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王伦时代、晁盖时代与宋江时代。晁盖时代承上启下,在扬弃的基础上将梁山做大做强,为宋江时代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晁盖时代经历了多次排名。最为重要的是林冲火并王伦之后的排名。这次排名基本上奠定了梁山总体的权力格局。
在林冲火并王伦之前,梁山与晁盖集团分宾主坐定。王伦与杜迁、宋万、林冲、朱贵,坐在左边主位上;晁盖与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坐在右边客席。王伦这边的座次遵循了先来后到、亲疏远近与肆意压制林冲的原则。晁盖这边的座次遵循了劳心者(晁盖、吴用与公孙胜)优先于劳力者(刘唐与阮氏三雄)、陆地优于水上与兄先弟后原则。
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梁山进行了新的排名。
众人扶晁天王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吴用只得坐了第二位……公孙胜只得坐了第三位……三人扶住,林冲只得坐了第四位。杜迁、宋万,那里肯坐,苦苦地请刘唐坐了第五位;阮小二坐了第六位;阮小五坐了第七位;阮小七坐了第八位;杜迁坐了第九位;宋万坐了第十位;朱贵坐了第了十一位。梁山泊自此是十一位好汉坐定。山前山后共有七八百人都来参拜了,分立在两下。
通过与林冲火并王伦之前的排名可以发现,原王伦集团的头领排序相对位置不曾发生变化,晁盖集团的头领排序相对位置也不曾发生变化。变化在于只是将之前的排名打乱,两个集团的头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新的排列组合既尊重了旧山头或集团排序原则,又体现了实力原则。
林冲火并王伦是梁山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项羽在彼时即有取而代之的雄心。林冲火并了王伦,不曾选择取而代之,而是选择拥立晁盖。在《水浒传》故事中,存在取而代之的相似案例。鲁智深与杨志在曹正的参谋与协助下上了二龙山,将寨主邓龙拿下,占山为王。当然,这一案例与林冲取而代之的案例有所不同。在鲁智深与杨志的案例中,这二人是作为邓龙的对立面出现的;在林冲的案例中,林冲是王伦的属下。在江湖道义上而言,鲁智深与杨志通过武力取而代之的做法无可厚非,可以获得认可;林冲火并王伦具有“弑主”的因素,为江湖人物所不齿。林冲提出拥立晁盖的理由:“我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著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他日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林冲的解释侧重于王伦的“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晁盖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与本人的“以义气为重”。 “以义气为重” 与火并王伦的做法南辕北辙,经不住推敲。林冲退一步让晁盖为寨主的做法是理智的。更为重要的是,林冲瞻前顾后,不具备卡里斯玛式魅力,难以成为山寨之主。
林冲在拥立晁盖之后,继续让位,将吴用、公孙胜推到第二位与第三位。晁盖与吴用、公孙胜鼎足三分,组成了梁山的核心权力结构。林冲选择了坐在第四位,与在王伦体系下的座次相同,但是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其他人的排名则简单得多,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与杜迁、宋万、朱贵。林冲座次议定之后,晁盖曾象征性地提出:“今番须请宋、杜二头领来坐。”在大变天的新形势下,本领低微杜迁与宋万哪敢啊!
从表面上观察,晁盖时代的梁山第一次排座次是林冲主导的,林冲决定了山寨之主的位置,而且之后一让再让,但是,真正决定排座次的还是“被动”“比较优势”的晁盖集团。如若林冲冒险做了山寨之主,如何管理“客队”晁盖集团将成为棘手问题。晁盖集团的智囊吴用轻而易举引起了梁山内部的火并,再引起新的“倒戈”也是早晚的问题。
这次排座次之后,梁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之后不久,曾经参与抢劫生辰纲的白胜上山。白胜上山之后的座次在朱贵之后。这是在花荣、秦明、黄信等九人上山时梁山主座名单“左边一带交椅上却是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中体现出来的。白胜为什么在杜迁、宋万与朱贵之后?主要原因是“闲汉”白胜出身低微、本领一般,更为重要的是白胜曾经出卖过晁盖等七人。白胜的行为与林冲火并王伦的行为同样为江湖人所不齿。白胜的这一劣迹直接影响到了最后的排座次。白胜位列第一百零六位,高于盗墓贼鼓上蚤时迁与盗马贼金毛犬段景住。
晁盖时代的第一次排座次在血雨腥风中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