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指什么,为何诸如新西兰怀特岛这样的火山喷发难以预测?,新西兰火山爆发致22人死近一周年,当局为何对13方提告?...
本文目录索引
1,法律指什么
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条例、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因为“法律”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内涵会因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经历甚至不同职业而变得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还在不断进化。 而对“法律”的定义,集中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反映着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判断与行为方式。 一 “法律”的词源 “法”这个字在古代写作“灋”,最早见于金文。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组成,“水”代表执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杨孚《异物志》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在古代司法、监察衙门和官员身上,獬豸是必须的装饰品。现在很多法院门口,也有獬豸的塑像或屏风。 东汉许慎写的《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灋,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可见在中国古代,“法”与“刑”是通用的,并具有公平、正直的意义。 “律”按《说文解字》的说法,是“均布”之意,说明法律具有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  秦汉时期,“法”与“律”已经同义,商鞅变法,改“法”为“律”。商鞅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韩非也说,“法者,编著于图籍,设置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也就是说,此二人为代表的“法家”将法律作为权力或强制的表现,是一种统治手段,也是一种统治工具。 直到现在,我们还会经常说“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都是把法律作为工具。 以后直到清代,中国古代法律一般称作“律”。 “法”与“律”用做合成词,是在清末由日本输入。因此“法律”一词,在我国是近现代的用法。 在我们中学的政治课本上,“法律”的定义如下: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这个概念是不是法学界公认的概念呢? 当然不是。 对于法学家来说,这个概念只是一家之言,即马克思的“法律阶级论”。 对于马克思的学说本身,很多人就持有不同意见,更别说基于阶级分析学说给法律下的定义了。 二 历史演变中的“法律” “法律”这一概念随着人类对世界认知的不同,其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宗教作为基本统治手段的古代,人们认为法是神的意志,由神来制定。典型如《圣经》的“十诫”。 在君主专制的时代,法律则被认为是君主的意志,国家的命令。东方的商鞅、韩非,西方的霍布斯、奥斯丁,都持此种观点。霍布斯说,法律对于每一个臣民说来,就是国家以语言、文字或其他充分的意志表示命令他用来区别是非的法规。 到了君主专制解体,民主观念崛起的时代,法律则被认为是民众的公共意志。卢梭认为,法律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在签订社会契约时,人们让渡全部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群体。而人民主权就意味着执行公意,公意的所有表现形式是经由多数决策的方式达成。 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贫富分化,劳资严重对立的时代,法律则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压榨无产阶级的统治工具。这一概念先影响了苏联,后来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到了当今世界,虽然基于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概念成为主流社会的基本共识,但是在很多意识形态与西方不同的国家(如阿拉伯世界),对“法律”的定义与主流社会还是大相径庭的。  三 东西方视野中的“法律” 东西方文化中,对“法律”理解差异很大。 西方人理解的法律是“约法”,即约定之法,大家商量着来,法律条款都是大家商量出来的。商量不成咋办?投票,少数服从多数。法律定出来,大家就都得遵守,因为这是大家商量好的,谁也不能出尔反尔。 东方人理解的法律是“王法”,即王定之法,老大一人说了算,没得商量。当然也不必征求意见,更不需要投票表决。即使刘邦“约法三章”,也是没有商量的。君主是立法者,官员是执法者,民众则受制于法。 而这就造成了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分野: 西方讲“法治”,以法治国,王在法下,法是约法。 东方讲“法制”,依法治国,王在法上,法是王法。 基于这种分野,二者在权力划分和部门设置上就出现了一个重大不同: 东方古代有行政部门如三省六部,有监察部门如御史台都察院,有司法部门如刑部和大理寺,但却从来没有西方议会这样的立法机构。 因此,东方和西方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直到清末民初,中国才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而“法律”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现在中国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基本是全盘西化了。
2,为何诸如新西兰怀特岛这样的火山喷发难以预测?
尽管新西兰当局在周一下午灾难性事件发生前几周提高了警戒级别,但怀特岛的灾难性火山爆发无法准确预测,因为热液是由超热水膨胀成蒸汽驱动的,因此怀特岛上的灾难性喷发事件还无法准确预测。 对火山学家来说,这些喷发可能会突然发生,而且几乎没有预警信号。11月18日,新西兰地质灾害监测机构GeoNet将怀特岛的火山警戒级别提高到2级,理由是火山深处岩浆的二氧化硫产量增加,火山震动增加。当局发出警告,“情况可能包括蒸汽、气体、碎片和熔岩的喷发。”这些火山爆发可能会毫无征兆地发生。" GeoNet在11月25日和12月3日再次提供了更新,维持了2级警报,两人都指出“监测观察结果与2011-2016年期间观察到的结果相似”,并“建议旺卡里/怀特岛可能进入比正常情况更有可能爆发活动的时期” 火山专家通过监测火山口湖水位、活跃喷口喷出的气体和蒸汽的活动以及该地区的地震等事件,可以发现火山爆发风险增加的明显迹象。然而,一些类型的火山爆发比其他火山爆发更早出现,而导致怀特岛悲剧的地下反应很少给出警告。 “怀特岛发生的火山爆发被称为蒸汽喷发;它们可能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火山中,也可能相对常见。”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萨利·森纳特向《新地图集》解释说。“当热物质和水——地下水和海洋或湖泊——相互接触时,就会发生蒸汽爆炸或蒸汽驱动的喷发。当岩浆与水相互作用时,蒸汽喷发很难预测,因为没有很多前兆,例如地震数量的增加,而且这些前兆可能是短暂的。”
3,新西兰火山爆发致22人死近一周年,当局为何对13方提告?
其实地质灾害专家在火山爆发之前已经警告了白岛火山比较活跃,只是当地没有重视,导致了突然性的火山爆发让游客直接在瞬间死亡。新西兰白岛火山的爆炸确实让我们觉得很惊讶,毕竟很多报道都提示了该火山是“没有预警”就爆发了,其实很多火山的爆发都是无法及时预警,大多数是提前警告;白岛火山并非没有警告,只是当地居民并没有很大的重视。 一、白岛火山作为当地活跃的火山之一,其实在爆发之前就已经有地质部门发出警告 对于白岛火山的爆发,很多人都把责任推到政府去,认为是当地不及时预警导致的。其实新西兰地质灾害部门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已经给过警告,也提示了火山近段时间比较活跃有可能爆发的情况;或许是当地的居民习惯了这个“活”火山的“假性现象”不放在心,而导致带上游客进入火山后直接遇上了火山爆发,然后所有的游客在一瞬间完全停留在白岛火山爆发之中。 二、大多数火山的爆发都是无法及时预警的,毕竟考虑到底壳运动、岩层等多种因素影响 了解过火山爆发都会知道,其实大多数火山爆发都是难以预测的,加上白岛火山是属于一个小火山,基本上爆发就是立刻遇到;其他的大火山居民还有可以逃走的机会,在白岛火山上面发生了爆发就真的想逃跑就是艰难了,毕竟游客就是直接走在了火山的身体上面。即使有预警,游客也未必能及时逃跑,毕竟当地的交通有限制,仿佛就是在原始火山中一般,无法即使逃走。 这是因为大规模的降温会让地球上的食物链断裂,很多动植物都会因为没有充足的食物一一死掉了,人类的食物供给也会因此而变得不足,所以,一旦黄石火山爆发,或许人类就会迎来了世界末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