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索引 1,BBS乡民的正义高清电影 2,BBS乡民的正义好看吗? 3,怎样全方位的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 ? 4,如何分析电影中空间结构? 5,清末都有哪些农民起义 6,晚清大型农民起义有哪些? 7,埃及最古的劳动歌谣有________。《乡民与雇工》和________是
本文目录索引
- 1,BBS乡民的正义高清电影
- 2,BBS乡民的正义好看吗?
- 3,怎样全方位的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 ?
- 4,如何分析电影中空间结构?
- 5,清末都有哪些农民起义
- 6,晚清大型农民起义有哪些?
- 7,埃及最古的劳动歌谣有________。《乡民与雇工》和________是古埃及故事。
- 8,上古埃及文学是什么?
- 9,古代有正义感的人和事迹
1,BBS乡民的正义高清电影
BBS乡民的正义_hd.mp4 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QkJT5Lmh5rCR55qE5q2j5LmJX2hkLm1wND9maWQ9aTVmcWo2RWp6UENibVNZU29GTGhsWXh0ZEdF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SZtaWQ9NjY2JnRocmVzaG9sZD0xNTAmdGlkPUU1MUREN0JDMDFBOTI4MkJBNzdFQzFDM0JFQjNDQkY3JnNyY2lkPTEyMCZ2ZXJubz0xWlo=麻烦采纳,谢谢!
2,BBS乡民的正义好看吗?
主要讲的是一个骇客为了保护自己的前女友(dream版主)李澄湘而在BBS上的故事 说实话 BBS应改是通讯的东西,而电影里是在格斗类的,说话方式跟上现代时尚
故事详细点的话 就是 一个骇客比赛中 骇客King 用一个键盘上的键赢了骇客mimic(反派,不知道打错没有- -),反派很恼火 想报复 碰巧在医院中遇到King的前女友,(King的前女友李澄湘患了癌症,并且KING从前很喜欢李澄湘,但因为患癌症才分手)机缘巧合 李澄湘的电脑有些问题 (反派是电脑技术人员 你懂得)修的同时在电脑上动了手脚.....、
以上是 大概故事, 其实我认为里面木偶人挺吊并有点帅擦 特别是后面段的台词(如果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正义,那我将化作地狱的业火,将这里燃烧殆尽!)好吧 如果还要更详细 我试试把视频送到邮箱里。
警告:纯手打 !禁止copy
3,怎样全方位的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 ?
不知你是要详细的讲解还是要概述的。我这里有一份讲解详细的!也是曾经从别人那里COPY 的,希望对你有用~~~ 一 主 题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
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
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
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不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 结 构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二.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 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
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n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2)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为重要。
2.情节结构分析:
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
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
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三 人 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
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
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分析N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
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四 场 景
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场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现代电影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规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
1) 内景——在摄影棚内,专门为影片的拍摄搭制的人工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有限,拍摄的环境完全要布置,光线的处理可以比较细腻,拍摄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往往要选择局部进行拍摄,或者是对局部进行加工才能拍摄,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
的时机。
3)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存在,往往不是为了影片的拍摄。这种场景空间十分真实,具有生活的气息,但是,有明显的建筑结构关系,拍摄起来也受一定的限制。
4)场地外景一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摄要求。但是对总体美术设计的要求比较高,也会受到自然光线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这种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与实际的自然场景拍摄在一起,美术设计的透视、比例十分的重要。
6)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场景环境。
现代电影中,电影场景的构成有如下的几种特点:
1) 影片的银幕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场景以不同的顺序和方式组成的。
2) 同一场景内,可以开展和表现一场戏,也可以开展、表现多场戏。
3) 一场戏可以在一组场景或多组场景中展开。
4) 影片中的场景的视觉效果,参与影片的叙事和造型,从而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
5) 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6) 影片的构成上,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
7)刀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8)影片中的场景在视觉造型和视觉风格上越来越影响和决定影片的风格。
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叙事、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场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操场(街道、河边、厨房、卫生间、车内。影片中的场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区的别墅,严格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场景,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室内的戏和室外的戏,我们在拍摄和表述上往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场景。
电影场景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动作的时间关系。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就影片叙事而言,换镜头就是隔时间;换场景就是换时间Z换场景就是换空间。
通过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场景的选择和具体的运用,在宏观上就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我们常常讲:外景利于影片的气氛。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
影片的空间表达。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觉,显得影片空间变化较多,但不完整。
3)场景制约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中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更为有环境依据,使人物在叙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内景的应用,优化了摄影的造型
元素,在视觉上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人物的“戏”的表现。
4)场景关系影片的影调构成:由于影片中场景的有意 识、无意识的变化,影片中的地调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可以构成影片的不同场景的不同的初调效果。
5)场是决定一段叙事情节的完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清晰、明确地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叙事情节,也可以仅仅是表达叙事情节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场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场戏,是一个表述性的语言,是一个实际增节的称呼,更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的表达方式。实际增况往往是;一场戏有可能在一个场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几个场景中完成。
由于电厂中场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要特别地道憧和准确。
根据我们对现代电影的分析,电影中的场景构成方式越来越灵活,场景的数量越来越丰富,这样,有利于影片的叙事,有利于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于影片的风格表达。因此,电影场景的运用规律是我们要进行细化分析的东西。
五 景 别
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党形式的表述语言。表面上是一个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教事的手段。
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电影景别的划分大体上有如下的几种形式;l)大远景,2)远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对近景,8)特写,9)大特写。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党风格,决定导演风格。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过程中,对于影片的是别的把握重点是在于全片,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一个镜头。分析的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全片的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镜头画面景别为主?在影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趋势?对影片的风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场景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是以什么样的镜头景别为主?镜头景别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和叙事的推动有什么样的帮助?
3.电影场景中的内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外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这两种景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特别是要分析景别分别在外景和内景当中对于人物、叙事、对
话、动作的表现和表达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每一个场景的开始的镜头和结束的镜头的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镜头剪接中景别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5.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什么样的影响?景别的这种变化对影片的叙事有什么样的帮助?
6.分析在动作的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镜头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
7.景别的运用以及最终画面完成的效果对于影片的风格有什么样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别运用,对于画面的构图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
9.分析景别的应用对于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场景有什么样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别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动作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影片,有的时候,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个特定的景别,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景别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叙
事内容、不同的情绪要求、不同的动作表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电影的景别对影片的节奏所起的作用。
因为字数太多,我就分成两次回答了
4,如何分析电影中空间结构?
电影的空间结构包含着很多内容和元素,短时间内没办法回答清楚,只能大概地给你说一下。
首先,电影的空间由两部分构成:镜头内的空间和镜头外的空间。注意:我说的是镜头,不是画面。镜头内的空间是窥视空间,可以把摄影机当作你的眼睛,这个空间是极为有限的。在这个空间里你所能见到的仅限于电影本身的剧情,这个空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而镜头外的空间是一个延展空间,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因为镜头外的空间是留给观众自己想像的。可以把摄影机当作是你自己,从而完全置身于电影之中。这个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常说“电影的空间是无限的”一般是指电影的整体空间而言。包括了镜头内外。如果一部电影的主人公只是在一个画面似的背景下交代剧情似地进行表演,那么空间结构就体现不出来了。
所以,分析电影空间结构,应该先把电影的内外空间弄清楚,然后综合地产生对一部影片空间的基本概念。
其次,电影空间结构是立体的。比如一楼和二楼、池塘和地面、隧道和出口等等。看一部电影的空间结构如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空间的立体性做得够不够好。有些电影中只使用蒙太奇来简单地交代叙事,并没有通过长镜头将空间连成一个整体,这是低水平的空间构造。一般来说,长镜头对电影空间结构的立体性和无限性作用很大。可以说,是长镜头成就了电影空间。《云水谣》的开篇镜头、《杀死比尔》、《公民凯恩》以及希区柯克的大部分影片对于空间结构的理解都非常好。如果你是要研究空间,这些片子看几百遍都不多。
最后,电影空间结构是具有隐喻的。电影由运动产生,又因为隐喻才具有意义。《公民凯恩》的长镜头运用被认为是至今为止长镜头运用的最高水平,因为它的长镜头的隐喻作用几乎无处不在,而且非常具有创新性。你可以去找出来看一下。一般来说,人物在镜头中的位置是隐喻的重点。高和低、远和近、大和小等等,甚至平等位置的镜头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隐喻。再比如说,镜头本身的拍摄位置也可以作为一种隐喻。仰拍和俯拍就是很好的隐喻镜头。还有就是空间大小本身就可以作为隐喻。狭小的空间和空旷的空间对于观众产生的心理暗示是完全不同的。
基本上就是以上几点。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5,清末都有哪些农民起义
清末爆发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和云南甘肃的回民起义。 太平天国(其中“国”原作“囯”,“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1851年—1864年)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 捻军起义是指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爆发于黄河、淮河流域,由捻党转化而来的农民起义军的反清战争。19世纪初,安徽北部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部分地区的农民秘密组织“捻党”,以反抗封建压迫、寻求生活出路。1851年,河南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捻党聚众起义。 云南、甘肃的回民起义以及其他的“白莲教”、“红灯照”等等,规模就小得多了,但也对清王朝的倒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6,晚清大型农民起义有哪些?
晚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全国爆发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和云南甘肃的回民起义。 太平天国(其中“国”原作“囯”,“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1851年—1864年)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有人估计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约两千万人丧生。 捻军起义是指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爆发于黄河、淮河流域,由捻党转化而来的农民起义军的反清战争。19世纪初,安徽北部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部分地区的农民秘密组织“捻党”,以反抗封建压迫、寻求生活出路。1851年,河南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捻党聚众起义。次年,张乐行、龚得树等复于皖北雉河集(今涡阳西北)一带起义,聚众万余人,攻克河南永城等地。1853年,太平军北伐进入黄河、淮河流域,捻党纷起响应,在豫、鲁、苏、鄂交界地区,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并逐步由分散、零星的斗争趋向联合。 云南、甘肃的回民起义以及其他的“白莲教”、“红灯照”等等,规模就小得多了,但也对清王朝的倒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有人估计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有4.1亿人,经过清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及回族等起事后,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全国总人口锐减6000余万,吓人不?!
7,埃及最古的劳动歌谣有________。《乡民与雇工》和________是古埃及故事。
埃及最古的劳动歌谣:庄稼人的歌谣
打谷人的歌谣
搬谷人的歌谣
◆古埃及的手工艺行业
几乎每个埃及人在某个方面都与农业有着一定联系,他们要么是土地所有者,要么则是耕种土地的农民。由于了解尼罗河水的涨落节奏,农民们于是将这一节奏与精巧的灌溉系统结合起来,所以,他们得以种植出种类丰富的庄稼。
埃及的农田每年有3到4个月被尼罗河的洪水淹没。当洪水退去后,留下了肥沃的河流淤泥,耕作于是开始了。先用牛拉着犁将田犁两遍,将沉积的泥土犁松,然后才能播种,再让牲畜将种子踩进土里。种植的庄稼包括小麦、大麦、亚麻、水果,以及洋葱、大蒜、色拉菜、豌豆、小扁豆及菜豆等蔬菜。农田的灌溉利用截水沟(一些小沟渠,有水道通往尼罗河取水)和“桔槔”(shaduf)——一种可将水从河里舀到田边集水沟的配重水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埃及人的生活
耕种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埃及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耕作技术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正如幸存至今的作品所展示的,埃及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匠之一。但埃及人的生活从来就不是只有工作而没有娱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埃及人的休闲活动
埃及贵族喜欢奢华的享受。他们使用战车、猎狗和甚至驯服的猎豹结队捕猎禽鸟、鳄鱼、河马和狮子。为了取乐,他们还发明了钓鱼。
为庆祝生日、结婚或宗教节日,他们常常会举行盛大华美的宴会。他们请来厨师,盛装打扮,举杯畅饮,并观赏乐师和舞者的表演。
体育活动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娱乐方式。拳击和击剑广受欢迎,此外,新法老登基时一般都会举行环绕金字塔的赛跑比赛。
棋牌游戏也极为流行,特别是赛那特 (Senet),这是一种根据死者通往阴间之路而设计的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鲁斯 — 最尊贵的神
长着鹰头的荷鲁斯是最尊贵的神,所有法老都认为自己是他的化身。
荷鲁斯是伊希斯 (Isis) 和奥西里斯 (Osiris) 的儿子。他的母亲将他抚养成人,让他为被其兄弟所谋杀的父亲报仇。最终荷鲁斯赢得了整个埃及的统治权。
荷鲁斯最初是天空之神,象鹰一样在埃及上空盘旋,来保护他的父亲奥西里斯国王。当荷鲁斯打败了谋杀父亲的凶手赛思时,他成为了整个埃及的国王。他被描绘成头戴一顶上半部为象征上埃及的白色、下部为象征下埃及的红色的王冠。因为这个原因,埃及的统治者们总是将自己看成是人间的荷鲁斯,死后则成为奥塞里斯的化身。
荷鲁斯的崇拜中心是贝赫得特 (Behdet)、赫里拉科波利斯 (Hierakonpolis) 和艾得夫 (Edfu),荷鲁斯的眼睛被认为是一种神通广大的护身符。
8,上古埃及文学是什么?
埃及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人类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在尼罗河两岸的高地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创造了发达的古埃及文化。埃及文学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埃及人在原始公社制社会末期和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斗争。
在尼罗河两岸,原始公社制的解体,早于其他地方。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这里就出现了一系列小的奴隶制国家,随后又合并成两个大的国家,即上埃及和下埃及。两国经过多年的战争,上埃及战胜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在公元前3315年,埃及第1王朝建立,国王是明纳,建都于中埃及的基尼斯。一般把埃及从第1王朝建立到第26王朝复灭划分为4个时期,即第1至第2王朝(公元前3315~公元前3000年)为早期王朝时期;第3至第8王朝(公元前3000~公元前2360年)为古王国时期;第9至第17王朝(公元前2360~公元前1584年)为中王国时期;第18至第26王朝(公元前1584~公元前525年)为新王国时期。并把第1王朝建立前的约1000年称为前王朝时期。
埃及第1王朝建立后,大约于公元前3300年发明了象形文字和用尼罗河两岸生长的纸草制成的纸草卷。这样,过去依靠口头传述的事情,现在有了文字记载。人类社会进入了有史时期。过去在民间流传的一些文学作品也得以保存下来。
埃及文学中,神话出现得最早,当时的人们由于对自然界的现象无法解释,认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由一个神或几个神在掌管,如太阳神拉,水神努,尼罗河、土地及丰收之神奥西里斯,恶神赛特,死神内布其司,智慧与司书之神托司,爱情女神赫托尔,战神贺尔等。相应地也产生了有关这些神的神话。首先出现的是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有的神话说世界是天牛创造的,也有关于赫诺姆神塑土创造世界的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太阳神拉是开天辟地之神。据说在混沌初开之际,拉在水神努的体内孕育成形,以蛋形花苞状升起于水面,显形为一轮太阳,大地便开始得到了光和热。拉神创造了天、地、日、月、星空和万物。
在古代埃及神话中,关于奥西里斯的神话流传得极广。奥西里斯是水和植物之神,是尼罗河、土地以及丰收之神,也是耕作和文化的传播者,死后又成为冥界之王。
古代埃及文学中,诗歌比较发达,也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古埃及墓地的石柱和墙壁上,在纸草卷以及宗教诗文集中,保存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世俗诗、宗教诗、宗教哲理诗、赞美诗等。
在古埃及的世俗诗中产生得最早的是劳动歌谣,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先在口头上传唱,后来被记录下来。如在埃及埃尔·开布的帕赫里墓壁上发现的《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和《搬谷人的歌谣》等。这类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奴隶们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思想情趣,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此外,还有一些表现当时青年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纯真感情的爱情诗,也属于世俗诗之类。
在古代埃及,人们盛行对神灵的崇拜,他们把一切文学艺术、建筑、雕刻等方面的活动都看作是神的活动,在他们的神力万能的观念中,包含着这样一个真理,即文艺不是现实世界事物的简单的和消极的反映,而是它们生命的反映,是在人们记忆中延长它们存在的一种手段,这是在远古时期对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宗教性诗篇。
《亡灵书》就是一部庞大驳杂的宗教性诗歌总集,它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祈祷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人的灵魂“库”,必须经历一段下界生活,经受诸般考验,然后才能重睹光明,升入上界或得到再生。因此,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石棺中放进这类诗篇作为死者亡灵在下界旅行的指南。
《亡灵书》虽成书于新王国时期,但它却包括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和中王国时期的《石棺铭文》的一些篇章在内,因此它是集古埃及宗教诗大成的作品。
在古埃及诗歌中,还有大量对太阳神、地神、水神、奥西里斯和一些国王的赞美诗,如《阿顿(太阳神)颂诗》、《尼罗河颂》等,都是古埃及诗歌中的名篇。
古埃及的宗教哲理诗最著名的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它不仅把死亡比拟为人的幸福,并且发出了反抗的呼声,它被认为是古代埃及诗歌中成就最高的诗篇之一。
此外,在古代埃及的每个时期,都产生过传记文学、箴言和戏剧作品。传记文学有古王国时期的《梅腾传》、《大臣乌尼传》,新王国时期的《乌努·阿孟游记》、《桡夫长亚赫摩斯传》、《图特摩斯三世传》等。箴言作品有古王国时期的《普塔霍台普箴言》,中王国时期的《赫提三世箴言》、《伊浦味箴言》、《涅费尔蒂箴言》,新王国时期的《阿曼莫奈普箴言》等。
古埃及戏剧作品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如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中有对奥西里斯的哀悼和复活的片断戏剧脚本,中王国时期有埃西斯和纳弗齐斯在奥西里斯尸体前哀哭的诗体戏剧脚本,在伊赫列特石柱上保存下来的个别戏剧演出场面的绘画等。
神话
神话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
关于拉神(太阳神)的神话。神话说:拉神居于莲花之中,升起而显形为太阳,从此人间有了光明。有一天拉神哭泣,他的眼泪中生出了人类。后来拉神衰老了,他的肉变成金子,骨头变成银子,头发变成石头。这个神话反映了古埃及人对天地形成、人类诞生、金银来源等问题的解释。
关于奥西里斯的神话。在远古,埃及人认为水、土、植物、丰收都是一位自然神奥西里斯所掌管的。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后,这位自然神被改造成了社会神,成了埃及的一个国王。神话说,这个国王对人民很仁慈,但却被他的坏弟弟赛特所杀,他的尸首被装进棺材扔入尼罗河。后来,他的爱妻借助众神之助使他复活,他的儿子为他复仇,杀死了赛特。他的儿子就成了埃及国王。奥西里斯死后则成了冥间的国王。
这个神话的演变,曲折地反映了埃及从氏族制到奴隶制的演变,但在演变中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宣扬了“王权神授”的思想。
故事
故事是古代埃及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大量的故事作品流传下来。故事起源于人民口头创作,尽管在后来的流传、记录和加工过程中受到了统治阶级或专业文人的影响和修改,不免带有浓厚的统治阶级意识、神秘主义和宗教迷信色彩,但它仍具有民间口头创作的明显特征,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和战斗精神,始终受到埃及人民的喜爱。
现在保存在柏林博物馆“维斯特卡纸草”上的《魔术师的故事》,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作品。它形成于古王国时期的第4至第6王朝(公元前2650~公元前2200年),写定于中王国时期的第12王朝(公元前2060~公元前1783年)。
这个故事包括3个小故事,记述了克胡甫王的3个王子每人讲述的一个魔术师的故事。它们虽然都是用浪漫主义的写法,叙述了一些神奇的魔法,但从整个故事的情节和艺术形象来看,展示的都是当时统治阶级中一些王公贵族和祭司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它们宣扬了埃及国王都是“拉神之子”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对统治阶级有利的一些道德规范,以达到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
中王国时期,是埃及古代文学繁荣的时期,史称古典文学时期。这时,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随着文学事业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也增多了,出现了《乡民与雇工》、《遭难的水手》、《撒奈哈特历险记》等这些埃及故事中的名篇。这些故事大都叙述主人公的游历冒险,情节一般都比较曲折,表明当时埃及人的社会视野和知识领域更为开阔,也反映了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军事政策、贸易政策以及和海外邻邦的往来日益增多,统治阶级鼓励人们向海外发展、谋取财富的冒险精神。这些故事有的是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有的则是虚构的。
《乡民与雇工》是古代埃及故事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它叙述一个家住盐乡名叫赛克赫提的农民,用驴子从家乡驮运土特产到亥嫩赛坦的南方去出售,途中遭到王室总管、专管地方治安工作的麦卢伊坦撒大人手下的管事亥木提的有意刁难,借口说驴子吃了总管大人麦田的麦苗,不仅把赛克赫提毒打了一顿,抢去了货物和驴子,并且还威胁他不许大声叫嚷,不然就让他去见无声鬼。赛克赫提在这里呆了整整一天的工夫,好说歹说,亥木提都不理睬。最后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只好到亥嫩赛坦去向王室总管麦卢伊坦撒大人处告状。王室总管听了他的2次指控亥木提罪状的陈词,便立刻去告诉国王说,他在农民中发现了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国王就吩咐总管千万不要急于决断,让他继续讲下去。直到赛克赫提告到第9次,国王才决定惩办抢劫者。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农民的巧妙辞令,反映了中王国初期的阶级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门恶仆的为非作歹,发出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正义呼声,颂扬了一个普通农民反对掠夺与迫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古代埃及发展到新王国时期,统治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之异族入侵频繁,统治阶级内外交困,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因此,这个时期产生的故事作品,不仅数量多,情节更加离奇曲折,而且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广,内容也更深刻。新王国时期出现的故事作品有《占领尤巴城》、《厄运被注定的王子》、《昂普、瓦塔两兄弟》、《赛特那和魔术书》、《真话和谎话的故事》、《身体与头的争论》、《威纳蒙旅行记》等。
《厄运被注定的王子》产生于新王国第18王朝末叶,它的题材是全世界共通的,但它是这类故事中最早产生的。它的内容是叙述从前有个国王由于缺乏子嗣,向众神祷告而得子。但众神预言,王子将来要遭到厄运:“他将死于一条鳄鱼,或者一条蛇,或者一只狗。”国王为了使王子逃脱命中注定的厄运,命人在沙漠中建造了一座府第,配备了一切用品和仆人。但王子长大后,认为既然自己命中注定要遭厄运,那就听从上天的安排好了。他在取得国王的同意后出外漫游,在美索布达米亚地方和一个酋长的女儿结了婚。婚后,他把自己命中注定的厄运告诉了妻子,妻子加意防范,虽然先后杀死了要爬进城的鳄鱼和爬进屋的蛇,但最后仍被自己从小驯养的狗咬死。
这个故事通过人的求生存的愿望同神意和命运的冲突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开始意识到要对神意和命运进行反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也间接地反映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后继无人,行将崩溃的危机。
《昂普、瓦塔两兄弟》是19王朝记录下来的故事。它叙述昂普和他的妻子把弟弟瓦塔从小抚养长大,瓦塔敬重兄长和嫂嫂如父母,一心一意地为哥嫂做好家里和地里的一切活计的故事。一家人生活本来过得平静和睦,但昂普的妻子后来见瓦塔年轻英俊,魁梧有力,乘一次瓦塔单独和她在一起的时候,用言语挑逗瓦塔,遭到瓦塔的严词拒绝。她恶人先告状,晚上等丈夫从地里回来后,诬告瓦塔调戏她。昂普在气愤之下,不辨真假,逼走瓦塔。瓦塔后来在胶树谷单独生活。因他是九神的公牛转生,众神怜他冤枉,为他造了一个美女陪伴他。后来这个美女被法老劫去。她丧心病狂地在法老面前一再陷害瓦塔。瓦塔多次变形,几次死而复生,历尽种种磨难,最后当上了国王,终于得以报仇雪恨。
这个故事想象丰富,情节曲折,通过对瓦塔几次死而复生、多次变形的描写,影射了瓦塔是自然界的死而复苏之神奥西里斯的化身,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和力量,侧面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希望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奴隶地位的美好愿望。
古代埃及故事,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典型地反映了埃及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特点,它不仅是埃及文学的珍贵遗产,对后来世界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散文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诗歌
在古代埃及文学中,诗歌比较发达。在古埃及墓地的石柱和墙壁上,在纸草卷和宗教诗文集中,保存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有世俗诗、宗教诗、赞美诗、宗教哲理诗等。它们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向往。
在古代埃及诗歌作品中,产生得较早的是劳动歌谣,它们大致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以前。这类作品大多是口头文学创作,人们先在口头上传唱,后来才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偏见,这类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它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愿望。
《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和《搬谷人的歌谣》是保存在埃及埃尔·开布地方帕赫里墓壁上的3首古埃及劳动歌谣。这3首劳动歌谣据说是公元前16世纪18王朝时期的作品。这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劳动歌谣,它们在未被记录下来以前,可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是村民和奴隶们伴随着劳动在田野上、打谷场上和码头上歌唱出来的。它们都是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的,歌谣旁还配有绘画,诗画并茂,栩栩如生。如《庄稼人的歌谣》:
赶快,领队的人,
快驱打那群公牛!
瞧,王爷站在那儿,
正望着我们呢。
从这首诗的文字内容和配画看,这是当时为王室劳动的村民或奴隶们在田野间放牧或耕种时所唱的歌。他们在劳动时远远看到王室牧主来了,感到紧张,就赶紧提醒自己领工的头儿,赶快驱打公牛,以免受到主人的呵斥或责罚。
从这首歌谣简朴的语言、急促的节拍、紧张的心理来分析,它表现了当时村民或奴隶们被迫劳动的情景以及他们对奴隶主的恐惧和不满心理。再看《打谷人的歌谣》:
给自己打谷,给自己打谷,
哦,公牛,给自己打谷吧!
打下麦秆来好给自己当饲料,
谷子都要交给你们的主人家。
不要停下来啊,
要晓得,今天的天气正风凉。
这首诗看来是村民或奴隶们在打谷场上一边打场一边吟唱的歌。它的特点是村民或奴隶们假借同公牛谈话,用反语发泄自己满腔的怨恨,间接反映了奴隶主对村民或奴隶们敲骨吸髓的剥削,说明奴隶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耕耘、播种和收割,但打下来的谷子却完全交给了奴隶主,而他们自己则只能落下一些糠糠皮皮,用以充饥。还有一首《搬谷人的歌谣》:
难道我们应该整天搬运大麦和小麦吗?
仓库已经装得满满,
一把把谷子滚出了边沿;
大船上也已经装得满满,
谷子也都滚到了外面,
但还是逼着我们搬运,
好像我们的心是用青铜铸成!
这首诗更明显地表现出了村民或奴隶们对自己紧张劳动和处境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他们已经直接提出了“难道我们应该整天搬运大麦和小麦吗?”这样尖锐的问题。这首歌谣说明了那些被征调来搬谷的村民或奴隶们对沉重而又持久的强迫劳动的极度愤懑和不平。
这3首劳动歌谣和古埃及流传下来的大量宗教诗和赞美诗不同,它们是最古老的反映阶级矛盾的文学作品。它们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明快有力的语言、清新隽永的艺术手法和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对话形式,表现了古埃及劳动歌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间口头创作的鲜明特色。因此,这些劳动歌谣不仅是古埃及文学的精华,而且也是古埃及重要的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值得我们倍加珍视。
除上面所谈的劳动歌谣外,还有一些表现爱情生活的情歌。古埃及的情歌,通常都是可以用笛子和竖琴伴奏进行歌唱的。在这类情歌中,情郎和女情人在对唱中互相以兄妹相称,表达了当时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的纯真感情。下面是一首流传至今的情歌的片断:
她是举世无双的妹妹,
谁也比不上她漂亮。
看啊,她像天上的星辰,
象征着幸福的一年的诞生。
她神采奕奕,肌肤娇嫩,
她的明闪闪的眼睛迷人。
甜蜜啊,那两片轻巧的嘴唇,
从来没有说过多余的话。
修长的颈,匀称的头,
纯真的天青石是她的发。
她的手胜过黄金,
她的指头宛如莲花。
她的脚载着她的美,
地面上飘舞着她轻盈的步伐。
人们只要走过她的身边啊,
就都扭转脖子来看她。
在这首情歌中,情郎直截了当地把自己所爱慕的姑娘的美丽同当时完全现实而且最被珍视的物品相比较,头发比作天青石,手比作黄金,指头比作莲花等,显示出当时普通埃及人朴实的审美观念。
在古代埃及,由于盛行对神灵的崇拜,因此,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非常大,人们把一切文学艺术、建筑、雕刻等方面的活动都看作某种神灵的活动。在古埃及人的神力万能的观念中,也包含着这样一个真理,即文艺不是现实世界事物的简单的和消极的反映,而是它们生命的反映,是在人们的记忆中延长它们存在的一种手段。这是在远古时代对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古王国时期,中央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埃及兴起了统一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神拉被奉为最高神。中王国时期,由于底比斯统一埃及,阿蒙神也成为全国的最高神。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的埃赫那顿对宗教进行改革时,曾一度以阿顿神为唯一的太阳神。因而在古代埃及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宗教性诗篇,这类诗篇历代都有记载,但以中王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最多。
埃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亡灵书》(或译《死者之书》)。《亡灵书》中的大部分诗篇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冥国观念,主要是表现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倾向,但其中个别诗篇或某些诗段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如在《另一个世界》中写道:
你不再在你的
选中的小径中颠踬,
一切的邪恶与黑暗
全从你的心灵中落下。
在这里的河旁,
喝水和洗你的手脚罢,
或者撒下你的网,
它一定就充满了鱼。
古埃及的诗歌中,还有大量对太阳神、地神、水神、奥西里斯和一些国王的赞美诗。《阿顿(太阳神)颂诗》是古代颂诗中的名篇,这是在第十八王朝的法者埃赫那顿时代,宣布太阳神是国家崇拜的唯一最高之神时写的,它热烈地赞颂了使大地产生生命的太阳神的伟大力量:
在天涯出现了您美丽的形象,
您这活的阿顿神,生命的开始呀!
当您从东方的天边升起时,
您将您的美丽普施于大地。
当您在西方落下时,
大地像死亡一样地陷在黑暗之中。
对尼罗河的赞颂是历来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把它看成伟大而美妙的事物,因为它用自己泛滥出来的河水灌溉他们的田地,从而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美好的日子:
赞美你,尼罗河,你从大地中向外冒涌,
你的到来,为了使埃及欣欣向荣!……
你把拉神创造了的田地灌溉,
为了使普天下的生灵安乐康泰……
它创造了大麦和小麦,
使神殿里充满了节日的景象。
……
人们那个乐呀,
嘴也合不上了。
它带来了粮食和丰富的食物,
它创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至于古埃及的宗教哲理诗,最著名的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它被认为是古代埃及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诗中说: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康复的征兆,
像脱离了病魔的缠扰……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荷花的芳香,
像是沉醉在烟雨茫茫的岸上……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消失了的风暴,
像游子从远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一个被监禁了多年的囚徒,
渴望见到家屋的墙垣。
诗中的主人公把死亡比拟为人的幸福的话语所表达出来的消极厌世情绪,显然是属于上层阶级某些人的想法。但诗中也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发出了叛逆的呼声。这在古代埃及的长篇诗歌中,是十分难得的。它是中王国时期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9,古代有正义感的人和事迹
1、包拯 (包青天)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陜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参考资料:注:以上是摘自《北宋史》。
2、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海瑞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苦针裁,营衣食,节费用,督瑞学\"。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母亲为他所请的良师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得到了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这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明朝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即现在长江下游两岸,包括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是个非常富庶的地方。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如果赶上当年发生涝灾,直到冬至的时候,还有一半田地被淹在水里。粮价飞涨,百姓不去讨饭就会饿死。于是,海瑞决定将治水与救灾一起解决,既为当前又为将来谋利。后来,终于弄清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
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但对自己有恩的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怕一点不退也不行,于是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同时劝说自己的儿子也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退还。
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当时江南的赋税很混乱,有田的地主往往不纳或少纳,地少的农民却要负担很重的赋税,其实,加重的部分都是替地主所交的,由地方官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海瑞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地主阶级联合诬告他,说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
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不但爱民抚民,还为民除害谋利,但他自己却生活得很俭朴清苦。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地方上为迎接他大摆宴席,他却规定物价高的地方每顿饭不能超过三钱银子,物价低的地方不超过二钱银子。他一生很多时间闲居家中,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土地过活。他没有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后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了。
海瑞去世前几天,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妻子、儿子早已去世,丧事由别人料理,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店铺也停了业,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
3、武松
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东清河县人,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进行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4、鲁智深
鲁智深原来的名字叫鲁达,是陕西渭州的一名军官。有一次,他要教训一个外号叫“镇关西”的恶霸,砰砰砰打了三拳,没想到拳头太重,把人打死了。尽管打死了坏人,可也是要偿命的,鲁达只好逃走,逃到五台山文殊院当了和尚。文殊院的长老给他起了个法名叫智深。
按规定和尚是不能喝酒的,但鲁智深喜欢喝酒,很难忍得住。一次喝了酒撒起酒疯,几十个人都按不住他。第二次喝酒,他的祸闯大了,把山腰的亭子和泥塑的金刚都打坏了,长老没法再原谅他了。长老说:“我这里不能留你了,我介绍你去东京大相国寺,我师弟在那儿当长老,他会安排你的。”
东京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长老也不敢把鲁智深放在庙里,只派他去酸枣门外看守菜园。这差事正适合鲁智深,因为菜园里的蔬菜常被小流氓们连偷带抢,没人管得住。但流氓们已经做好准备,要把新来的和尚扔进粪坑里,给他一个下马威。
流氓们拿着礼品,假惺惺对鲁智深说:“我们是街坊邻居,特来祝贺的。”
鲁智深见这些人不肯进屋说话,站在粪坑边不动,便有些疑心了。领头的流氓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跪了下来,想等鲁智深来扶他们时,抓住鲁智深的脚把他掀翻。但鲁智深的动作更快,嗖嗖两脚,张三和李四就掉进粪坑里游起泳来,这粪坑太深了。
鲁智深哈哈大笑,“先把他们拉上来洗一洗,再来说话。”
流氓们七手八脚救起张三和李四,他俩洗去满身臭屎,换上同伴的衣服。鲁智深把自己的出身告诉流氓们,“千军万马中我都能进进出出,对付你们几个小混混算什么!”
流氓们屁滚尿流地回去了。第二天他们杀了猪买了酒,恭恭敬敬地来请鲁智深,嘴里师父长师父短的,把鲁智深奉承得好高兴。正吃着唱着,听见树上乌鸦哇哇乱叫。张三说乌鸦叫不吉利,李四就要拿个梯子去拆乌鸦窝。
鲁智深看看这棵杨柳树,说:“哪要什么梯子。”
只见鲁智深脱了衣服,露出背上的锦绣纹身(所以他叫“花和尚”)。他走到树下,弓下身去,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腰部一使劲,竟将柳树连根拔起!
众人全都拜倒在地,一边嚷嚷着:“师父不是人!”
“我不是人是什么?”
“师父若不是天上的罗汉,哪来这样的神力!”
从此这些人对鲁智深崇拜极了,每天拿酒菜来款待鲁智深。鲁智深酒后兴起就为大家表演拳术,他的拳带着醉意,叫“醉八仙”,其中名堂很多,什么“何仙姑懒卧牙床”,“韩湘子倒拔金箫”,“吕纯阳飞剑斩黄龙”,“铁拐李独脚下云梯”......把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又过了几天,鲁智深想:“老是吃人家的,多不好意思。”于是他也准备了酒菜回请众人。众人吃得高兴,有的提议:“见过师父打拳,没见师父使兵器,能让我们开开眼吗?”
鲁智深说:“行,把我的禅杖扛出来吧。”
鲁智深的铁禅杖长五尺,重六十二斤。鲁智深拿在手里舞动起来,越舞越快,密密层层,风雨不透。
这时候从矮墙外传来喝彩声。此人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绰号“豹子头”。从这一天开始,林冲和鲁智深意气相投,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