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iel

时间:2023-10-11 08:12: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以下句子西班牙语怎么说? 请专业点的帮助翻一下。,西班牙语翻译。两个句子。帮忙翻译下,谢谢了。,芬兰是哪个国家,芬兰是哪个国家?,主要深部地学断面的叙述和问题讨论...

以下句子西班牙语怎么说? 请专业点的帮助翻一下。
以下句子西班牙语怎么说? 请专业点的帮助翻一下。
提示:

以下句子西班牙语怎么说? 请专业点的帮助翻一下。

1:你找谁 A QUIEN BUSCAS?
2:这里没有这个人,你打错了: NO HAY ESTA PERSONA AQUI, HAS CONFUNDIDO
3:需要排队吗? TENEMOS QUE HACER COLA?
4:队伍从这里开始吗? USTED ES EL ULTIMO?
5:这些东西可以包装起来吗? ME PUEDE EMPAQUETAR ESTOS OBJETOS?
6:你需要把料捆起来装在塑料袋里,再放在大包里送过来。 TIENES QUE DEJAR 料 DENTRO DE LA BORSA, Y LUEGO EMPAQUETAR EN BOLSAS MAS GRANDES, Y POR ULTIMO ME LOS TRAES PARA ACA
7:他很没礼貌。讨人厌 EL NO SABE RESPETAR, NO NOS GUSTA
ME DA PENAS 什么意思? 让我好遗憾,让我好心痛
我是西班牙语翻译,如果有西语上的疑问,可以随时向我发送外语学习下的求助。我长期在线!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西班牙语翻译。两个句子。帮忙翻译下,谢谢了。
提示:

西班牙语翻译。两个句子。帮忙翻译下,谢谢了。

  受XX影响
  -influido por XX.
  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许多看法逐渐改变了。
  -China fue influido por la cultura occidental,muchos puntos de vista cambiaron gradualmente.
  虚拟式按照简单句和复杂句来讲一下吧:
一.简单句
1.表示欢呼,诅咒;2.表示愿望,祝福,句首用:ojalá que ,deseo que;3.表猜测,疑惑,句首用:quizas que ,acaso que,tal vez que
二.复合句
1直接宾语从句
(1)主句动词是表建议,命令,愿望,祈使,争取等含义并且从句主语与主句主语不同,从句
动词用虚拟式,这类词有:
aconsejar,conseguir,dejar,desear,exigir,hacer,impedir,mander,ordenar,pedir,permitir,prohibir,suplicar,pretender,rogar,querer,
(2)主句动词是表感情心境的动词,如:alegrarse,celebrar,lamentar,temer,deplorar,sentir
(3)主句动词表怀疑或表否定:dudar,ignorar,negar,dudar si +
陈述式)
(4)主句动词表示思维,认知,想象,并且是否定意义:no creer,nopensar,no imaginarse,no saber,no
2,主语从句
(1)主句动词表感情,心境等含义。A,在alegrar,preocupar,sorprender,gustar,encantar,molestar之后。B在estar contento,estaralegre,sentirse triste tener miedo ,sentir alegria等表示感情或心境的结构带有前置词de引导的从句是,从句中用虚拟式。C,带切入补语的代词式动词alegrarse,preocuparse,sorprenderse
等后面带由前置词de引导的从句时,从句中要求用虚拟式。
(2)主句动词是单一人称系表结构ser posible,ser imposible,sernecesario,ser importante,ser util,ser inutil,ser conveniente,ser mejor,serpeor,ser probable,estar bien/mal等或与之相对应的单一人称动词
poder,importar,convenir等的从句需要用虚拟式。如果主句动词是estar claro que ,es verdad/verdadero que则从句用陈述式。
3状语从句
(1)由cuando,en cuanto, mientras,hasta que,antes de que,despuesde que,asi que ,apenas,cada vez que,desde que,hasta que,nada mas que,siempre que,tanpronto como等引导时间从句中,主句中一般将来时,从句用虚拟式现在时表将来。
(2)目的状语从句:a que,para que, a fin de que.
(3)方式状语从句中:sin que,de manera que.
(4)让步状语从句:aunque



  

芬兰是哪个国家
提示:

芬兰是哪个国家

芬兰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全称为“芬兰共和国”,属于北欧五国之一;芬兰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境内湖泊超过18万个,素有“千湖之国”的美称。



芬兰的重要节日有:独立纪念日:12月6日、仲夏节、大学生戴帽节、圣诞节、赫尔辛基桑巴狂欢节、采摘节等。芬兰位于欧洲北部,而欧洲一共有44个国家,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欧、南欧、西欧、中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芬兰是哪个国家?
提示:

芬兰是哪个国家?

芬兰是国家,属于欧洲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 芬兰地处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七大国。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西临波的尼亚湾,东面是俄罗斯,西南濒波罗的海和芬兰湾。 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南北最长距离达1157公里,东西最宽为542公里。芬兰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 扩展资料: 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其余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南至北,1月平均气温约-4~-16℃;7月气温16~13℃。年降水量约400~600毫米(三分之一为霰和雪)。 芬兰的森林覆盖率约80%,约2282万公顷,人均4.2公顷,木材储积量21.89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中以铜为主,还有少量的铁、镍、钒、钴等。泥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约690.94亿立方米,相当于40亿吨石油,有两座核电站(四个核反应堆),第五个反应堆在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芬兰

主要深部地学断面的叙述和问题讨论
提示:

主要深部地学断面的叙述和问题讨论

在本区内有4条地学断面从不同的部位切过,它们构成了认识本区岩石圈结构的主要资料来源。它们是:格尔木-额济纳旗断面;沙雅-哈纳斯断面;天山-塔里木-昆仑山断面和可可托海-将军庙-阿克塞断面。其他还有一些不同方法所进行的剖面,如天然地震的剖面,分别穿过天山及塔里木盆地,有的穿过了阿尔金山;还有切过阿尔金山的和切过柴达木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及穿过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电磁剖面和切过喀喇昆仑山的大地电磁剖面等等,不一一列举。由于前述4条地学断面属于不同方法的综合性剖面,这里将它们所获得的资料和认识,主要依据原断面的成果做简单的叙述。 2.3.1 格尔木-额济纳旗断面 2.3.1.1 莫霍界面———地壳厚度的变化 经综合解释后确定的莫霍界面在整条断面呈锅底状平缓展布,最深处位于南祁连哈拉湖以南的居洪图地带,深度值为74km。柴达木盆地地壳厚度平均55km,盆地中央莫霍界面略有隆起。北山地区莫霍界面较为平缓,平均地壳厚度为45km。 祁连山与两侧盆地接触地带的莫霍界面均呈斜坡状向山一侧倾斜,南侧(与柴达木盆地接触地带)的变化梯度大于北侧。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及河西走廊盆地下方莫霍界面存在2~3km的局部隆起。隆起部位下地壳速度高于两侧,呈逆断层接触性质,显示出地壳下部强烈挤压的构造环境。 2.3.1.2 岩石圈厚度 沿本断面的岩石圈厚度及变化起伏差异较大,上地幔高导层埋深大于地震波反演的岩石圈厚度,而且沿断面内深度值变化不大,在140~150km间变化,局部有10km的起伏。 2.3.1.3 壳内低速(高导)层 深地震测深资料解释发现,沿整个断面地壳内20km深度附近存在着一个连续的低速层。壳内低速层厚度一般为5~10km,速度值在5.80~6.05km/s间变化,一般与上覆层位有0.3~0.5km/s的速度差。 大地电磁测深发现的壳内高导层沿断面全线展布,但埋深及厚度均变化较大。壳内高导层的电阻率明显降低,约5~10Ω·m。 2.3.1.4 物性结构的横向变化 (1)速度变化 柴达木盆地地壳上部为巨厚的沉积岩覆盖,平均速度为5.70km/s。然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祁连山脉地壳上部的平均速度低于柴达木盆地,为5.51~5.60km/s。北山地壳上部速度值较高,为5.85~5.93km/s。 柴达木盆地地壳中部速度偏高。平均6.30km/s。祁连山脉地壳中部速度为6.10~6.25km/s,由南向北增大,在哈拉湖下最低为6.10km/s。 北山地壳中部速度值为6.10~6.19km/s,其中,最低值(6.10km/s)位于北山北部地体下方。 北山地壳下部速度偏高:北山北部地体为6.50~6.75km/s,北山南部地体为6.45~7.20km/s。北山上地幔顶部的Pn速度值(8.20km/s)也高于其南部的各地体的Pn值(8.10km/s)。 北祁连地体地壳下部速度最低,为6.40~6.60km/s,柴达木北缘构造带地壳下部速度也较低,为6.40~6.70km/s,柴达木地体和中南祁连地体地壳下部速度正常偏高,为6.40~6.80km/s。 (2)温度/深度曲线的变化 柴达木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地体处于较高地热状态,地壳底部温度为688℃~850℃;北山南部地体和柴达木地体处于较低地热状态,为424℃~600℃;而中南祁连地体处于前述两种状态之间,即正常略低的地热状态。 (3)岩石圈下部(莫霍界面附近及下方)电阻率变化 北山岩石圈下部电阻率普遍增高,一般为3000~5000Ω·m,北山北部地体为最高,达到5000~10,000Ω·m;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岩石圈下部电阻率较低,一般小于3150Ω·m,察尔汗盐湖下方电阻率最低,仅为300~1000Ω·m;祁连山脉岩石圈下部电阻率呈现出山脉边缘高(4000~1000Ω·m),中部低(2034~2750Ω·m)。 (4)密度变化 上地幔密度横向变化特点:祁连山以南地区为3.31×103kg/m3,以北平均为3.4×103kg/m3;金塔、鼎新一带最大可达3.45×103kg/m3。 地壳内部密度变化特点是:上地壳以金塔为界,第一层南部平均为2.67×103kg/m3,北部平均为2.77×103kg/m3;第二层南部平均为2.81×103kg/m3,北部平均为2.87×103kg/m3;低速层变化较大,祁连以南平均为2.73×103kg/m3,以北到金塔平均为2.77×103kg/m3,金塔-鼎新一带为2.80×103kg/m3,下地壳上层以大柴旦-大煤沟为界,南部偏大,达到2.94×103kg/m3,以北到金塔平均密度为2.87×103kg/m3,再向北为2.91×103kg/m3;最后一层以祁连山为界,南部为3.0×103kg/m3,以北到鼎新一带变化较大,出现2.94×103kg/m3、3.04×103kg/m3及3.10×103kg/m3等密度值,再往北密度降低到2.9×103kg/m3。 2.3.1.5 几点认识 (1)祁连山是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界山脉。祁连山作为新生代隆起的山脉,具有较厚的山根和岩石圈,莫霍界面从河西走廊向祁连山下倾斜,最深处在南祁连的居洪图下方,深度达65km。莫霍界面的形态与实测布格重力异常剖面曲线呈对应关系。而北山和巴丹吉林沙漠北缘尚存完好的侏罗纪以来造山期后的大型推覆构造和后期的伸展构造,这似乎表明从那个时期至今,地壳以水平分层运动为主,喜马拉雅隆升事件对该区影响甚微,也表明,青藏高原隆起的北界范围向北没有越过河西走廊。 (2)北山的推覆构造属表皮构造。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得到北山地壳10~20km深度存在着低速度逆转层(速度为6.05km/s)。北山发现的晚中生代-新生代的推覆构造产状较缓,在重力异常图像处理中,东西向长波长异常随着波长加大,异常向西飘移,显示出北山地壳的无根性。因而,可推断北山发现的推覆构造席卷深度不大,大概以壳内低速层为推覆滑动层位。 (3)双向挤压力的形成背景。已有资料表明,断面走廊域及邻区岩石圈处于双向挤压环境之中。印度板块向北的主动挤压和西伯利亚向南的被动楔入,构成了大陆岩石圈最新变形的动力学环境。在这一挤压力的推挤下,柴达木盆地向南北两侧山脉之下插入不仅为地表观察所见,而且深部地震探测发现陆壳的下插作用已延伸到地壳的下部。北祁连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证实北部大陆正在插入高原之下,然而插入多远尚不能确定。根据反射剖面,下插仅延伸到中南祁连地体之下。 (4)为检验所建立的断面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根据地球动力学模型图提供的断面物性结构和构造边界,应用改进的有限单元法对断面岩石圈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只有南北双向同时挤压且北端力(320MPa)大于南端力时,祁连山隆升,两侧盆地相对下降,祁连山推覆到两侧盆地之上,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计算的结果还发现,水平位移量(数千米)远大于垂直位移量(几百米),并且在岩石圈下部(莫霍界面附近及岩石圈地幔)位移是下降的。在祁连山中部地壳中20km左右深处,也发现了局部的下降位移。这表明,断面走廊域岩石圈变形是在双向挤压力作用下,以水平缩短增厚为主要特征,壳内和壳下存在拆离作用。祁连山两侧的大陆岩石圈相向运动插入到祁连山之下,导致祁连山岩石圈上部抬升及下部的缩短加厚,从而形成增厚的岩石圈根。 2.3.2 新疆沙雅-哈纳斯地学断面 该断面南起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沙雅,向北越过天山,穿过准噶尔盆地的西缘,直至阿尔泰山南部的哈纳斯。全长约950km。断面工作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负责完成。沿该断面的工作包括:较全面的地质调查,全断面的深地震宽角反射和折射剖面研究,全断面的大地电磁测深,北天山山前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断面走廊域的重、磁、天然地震及古地磁等不同方面的研究。该断面的成果对于研究新疆北部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岩石圈的三维结构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数据。该断面的主要成果如下(仅摘取和本项工作有关的部分)。 2.3.2.1 构造单元划分 将断面所经过的地域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其间为纳伦-那拉提缝合带(即本书所称的“中天山南缘断裂”)及额尔齐斯-布尔根缝合带所分割。各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特征如下: (1)塔里木板块:由于该断面只涉及了塔里木的北缘,故所测出的数据主要代表了塔里木北侧的状态。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莫霍面深45km,Pm速度8.00km/s;向北进入南天山,莫霍面深度为55km,速度7.95km/s,两者在库车北有一个明显的4~5km左右的不连续。由大地电磁测深得到的岩石圈的厚度由南侧的115km向北逐渐加深至135km左右。纳伦-那拉提缝合带北侧有一个明显的增厚梯度带,厚度最大达到160km。在南天山之下,人工地震测深得到65~75km的上地幔顶部有一低速层,波速度仅6.9~7.2km/s,与下地壳的速度相当。它对于认识天山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2)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断面只涉及该板块的准噶尔微板块和伊犁地块部分。该区莫霍面显示南北两侧加深的趋势,准噶尔南缘的乌苏最薄,仅44km,P波速度为7.92km/s,向南在北天山莫霍面加深到55km,P波速为7.88km/s;乌苏向北,准噶尔中部和北缘莫霍面起伏平缓,逐渐加深,从44km逐渐加深到56km左右。岩石圈结构显示中间薄、边缘厚的特点。准噶尔盆地中部为120km。向南北增厚,北缘可达180km,南缘为160km。但南缘在北天山之下,65~75km深处有一明显低速层,速度仅为6.8~7.2km/s,与塔里木北缘的上地幔低速层连成一体,构成位于整个天山下面的上地幔低速层。 (3)西伯利亚板块:由于断面只涉及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一小部分。有关地壳结构的资料也只能说明该板块南缘的面貌。所测得的莫霍面深度为55km,起伏不大南侧在额尔齐斯-布尔根缝合带附近稍浅,为53km,地壳平均速度为6.35km/s。岩石圈厚度在其南缘的缝合带之下为160km,向北平缓加深至168km。 2.3.2.2 天山的地壳结构和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根据该断面的认识,天山的地壳结构具有良好的对称性。岩石圈厚度呈现两侧薄,约为120~140km,中间厚,为170km;上地幔顶部65~75km左右的深度上有一低速层,厚约几千米,遍布整个天山地区。莫霍面厚度在天山南北两侧为45km左右,中部加厚达55km左右。该断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现今天山复杂的地壳岩石圈结构是在继承古生代板块碰撞造山的基础上,由于新生代以来强烈的陆-陆碰撞再造山作用,导致天山中、下地壳强烈韧性剪切增厚作用形成天山内部众多的低速体和明显的壳幔过渡带,导致天山一方面上隆,形成高山,一方面下地壳下沉,产生拆沉作用,形成上地幔顶部的残留下地壳。 2.3.3 独山子-泉水沟断面 该断面北起天山北麓的独山子,向南沿独库公路跨过天山,然后沿和田河穿越塔里木盆地,从和田向南翻过铁克里克山,终点在昆仑山中的泉水沟,全长约1200km。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负责,工作内容包括:全断面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和折射地震剖面测量,昆仑山前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昆仑山及塔里木地区的天然地震宽频带接收研究,全断面的地层、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高压变质带和蛇绿岩、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等不同方面的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认识概括如下。 (1)从已获得的资料分析,断面内的中下地壳在横向上有明显的不同。断面内的地壳结构在横向上大体可以分为4段: 准噶尔-北天山地区:地壳厚度一般在45~56km左右,可分为三层。上地壳厚约10~12km,层速由1.50km/s递增至5.90km/s,密度一般为1.50~2.33g/cm3;该层主要由不同的沉积层及变质基底所组成。中地壳厚25~32km,可分为上下两层。中地壳上层P波速度为6.00km/s,密度为2.75~2.76g/cm3,下层波速为6.10km/s,密度为2.79~2.80g/cm3。在准噶尔-北天山地区的中地壳之下,有一明显的低速层,该层密度为2.55g/cm3,波速为5.60km/s。低速层的埋深为36~38km,厚度为5~8km。这一低速层的出现可能和该层位上的构造破裂或是出现较多的流体有一定的关系。下地壳在该地区厚12~17km,密度为2.95g/cm3,波速为6.60km/s。其下,莫霍面以下的波速为8.15km/s。根据天然地震Tomography和国家地震局地质所的深反射地震资料,本区中下地壳可以看到明显向天山下插的趋势。 中天山地区:地壳结构和前面所说的准噶尔-北天山地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中天山地壳也可分为三层,在中地壳之下有一个明显的低速层。但在中天山地区地壳开始加厚,地壳厚度可达54~62km。其中,上地壳明显减薄,仅4~10km,其波速为5.8km/s,密度为2.45~2.51g/cm3。显然这是因为中天山的强烈隆升,导致上地壳被剥蚀而减薄。中天山地区中地壳亦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厚5~13km,密度为2.80g/cm3,波速为6.10km/s;下层厚8~20km,密度为2.87~2.88g/cm3,波速为6.30~6.40km/s。中天山地区低速层埋深22~36km,厚3~8km,密度为2.54g/cm3,波速为5.60km/s。下地壳在中天山地区厚18~25km,密度3.00g/cm3,波速为6.90km/s。由此可见,中天山的地壳结构和北侧的准噶尔-北天山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具有三层结构,同时在中地壳之下有一明显的低速层。但在同样的中下地壳相似层位上,中天山的数值都高得多,显然这和中天山的抬升有直接的关系。 塔里木地区:这里的塔里木包括了塔里木盆地北侧的南天山和南侧的铁克里克。关于塔里木的地壳结构,可见盆地具有相对于两侧山区较薄的地壳,盆地内地壳厚度仅41~42km,向两侧山区逐渐加厚,在北侧的南天山和南侧的和田附近均已达50km以上。根据目前的资料和认识,我们将塔里木的地壳也分为三层。上地壳包括了塔里木盆地内巨厚的沉积盖层和发育良好的结晶基底,故其上地壳厚达15~20km,密度在2.00~2.78g/cm3间,P波波速为5.40~6.20km/s。中地壳在盆地之下厚度相对较小,仅8~12km,密度为2.84~2.87g/cm3,波速为6.00(6.10)~6.30km/s。其下的下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密度为2.89~2.92g/cm3,波速为6.50~6.60km/s;下层密度为2.96~3.15g/cm3,波速6.80(7.00)~7.30km/s。下地壳总厚为16~22km。由此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和其周边山区的地壳结构有明显的不同。塔里木北侧的南天山地区,具有与塔里木类似的地壳结构,特别是较薄的中地壳,和相似的地壳速度结构。但南天山在中生代以后的造山过程中,地壳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南天山虽然主体属于塔里木,但在中新生代造山作用的影响下,随着塔里木向天山的俯冲,地壳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塔里木南侧的铁克里克地区,从地表出露的岩石来看,它是塔里木板块南缘基底翘起而出露的一部分。而从深部的地壳结构来看,塔里木的中下地壳在和田附近就开始缓慢向南倾斜,逐渐向昆仑山下插。但深反射地震的资料所显示的两侧不同倾向的结构,可能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情况,加上和田以北的地震带反映了可能有一个近垂直的走滑断裂,化解了两侧相向的挤压应力。 昆仑-喀喇昆仑地区:地壳结构具有其本身的明显特点。主要表现为地壳整体厚度巨大,由西昆仑山前地区的60km逐渐加厚,可达70~75km。特别是具有明显变厚的下地壳和中地壳。同时在中地壳顶部出现一层明显的低速层,这和已有的大地电磁测深所获得的高导层大体是一致的。从已获得的资料来看,昆仑构造带地壳总厚65~75km,可分为三层,并且其中具有一个明显的低速层。上地壳厚15~18km,密度2.59~2.79g/cm3,P波波速5.30~6.15km/s;其下的低速层,厚约8~10km,密度2.66~2.68g/cm3,波速6.10km/s;中地壳厚20~24km,密度2.91~2.93g/cm3,波速6.40~6.60km/s;下地壳厚约22~25km,密度2.98~3.00g/cm3,波速6.70~6.90km/s。由此可见,昆仑构造带具有独特的地壳结构,显然和南侧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地壳加厚有直接的关系。 (2)通过深反射地震与宽频地震探测,首次获得了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昆仑山与塔里木接触带分别向北和向南倾斜的两组清晰波组,为当前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学问题之一———青藏高原西北缘碰撞构造、岩石圈深部结构、构造特征,提供了深部信息。这里不存在塔里木向南长距离俯冲的依据。地震测深剖面在昆仑山前陆显示了近垂直的两条隐伏走滑断裂,向下延伸可达莫霍面,它们很可能与地表北西西-北西向的走滑断裂带相连,推断是塔里木南缘多震地带的深部诱发断裂带。根据上述地震测深所获得的资料,结合岩浆岩,主要是碱性火山岩的组合与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欧亚板块(塔里木块体)与青藏高原西北缘(印度板块)碰撞造山特征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南北双向水平挤压”是青藏高原西北缘地壳缩短、加厚和隆升的主要原因。由于水平挤压,致使岩石圈底层加厚和压密并引起深部的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导致晚期新生代的碱性(钾质为主)火山喷发。因而对目前地学界流行的所谓青藏高原形成的“南北双向俯冲”(two-sided subduction)的模式提出了质疑。 (3)稳定的大陆根与岩石圈地幔的断离。塔里木岩石圈厚度巨大,超过200km,最深处达250km(胥颐等,2000),位于塔中隆起南缘麻扎塔格的下方。它可能是中国大陆岩石圈最厚的地方。在全球也属于稳定的大陆地盾之列。塔里木盆地巨大厚度的岩石圈和高速性质,再次证实在稳定的古老的大陆地盾上地幔顶部存在厚的地幔盖层,使古老大陆的根部没有被破坏。然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两个造山带岩石圈厚度减小,天山为140~150km(魏素花等,2000;胥颐等,2000),西昆仑为150km。岩石圈厚度的减小可能是汇聚增厚的岩石圈根带,在碰撞后(一般认为8~10Ma)发生断离(Breakoff)引起的。在西昆仑造山带出露的第四纪富钾高碱火山岩(邓万明,1993),可能是产生在大陆岩石圈碰撞汇聚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小尺度对流的深部动力学背景。已有文献提出吉尔吉斯天山存在地幔上涌的可能(Vinnik等,1984),壳幔之间是由一个宽缓的速度过渡带构成(Kosarev等,1993),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速度低于邻区,高热流和年轻火山岩的产出是间接的证据。地震波层析成像和接受函数都发现了天山岩石圈根部的低速特性(Curtis等,1997),各向异性的研究,明显地揭示出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与天山造山带走向一致(Makeyava等,1992),支持天山造山带的抬升机制起因于地幔热动力学。 (4)火山岩及其深源包体的研究,首次在西昆仑地区康西瓦东南的更新世或更晚期碱性火山岩中发现幔源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并进行了火山岩幔源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形成深度和压力作出了估算,认为青藏高原西北地壳增厚和隆升主要是在该火山岩之后开始的。 2.3.4 可可托海-阿克塞断面 该断面是以袁学诚教授为首的科学家们所完成的北冰洋-欧亚大陆-太平洋地学断面的一部分。它从新疆东北部进入本区,沿新疆东部,切过了阿尔泰山、阿尔曼太,穿过准噶尔盆地的东部,经星星峡进入甘肃省,过敦煌至阿克塞,然后经过阿尔金山和南祁连进入柴达木盆地。所以是斜切了本区的主要构造带。国内这部分主要是“七五”“八五”的成果。该断面提供了本区东部一些重要的深部研究成果,包括莫霍面的深度、岩石圈的面貌等方面的认识。 根据8301工作组的总结(1988),该断面所穿过的塔里木东北边缘,地壳平均速度为6.15km/s,上地幔顶部的速度是7.90km/s,地壳厚度在50km左右。根据该断面所切过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上地幔顶部、在80~85km的深度上可能有高速的梯度层或速度间断面,其下100km可能存在低速层。约在250km深处有一高速的梯度层。这些特点和利用天然地震资料得到的青藏高原总体的上地幔的结构是一致的。 据徐新忠等(1997)(图2.3.1)对该断面速度结构的总结,提出该断面速度结构的特征在于: 图2.3.1 可可托海-阿克塞断面地震测深地质推断示意图(据徐新忠等,1997) (1)壳内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块状结构和纵向的分层结构的特征; (2)壳内存在局部的低速体(层)和高速体(层),多分布于中地壳(30km)深度附近; (3)莫霍面起伏大,最大可达12km,自北往南可划分出不同的幔隆区和幔坳区: 中国西部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 (4)莫霍面速度一般为7.9~7.98km/s,但在苦水—红柳园及北天山下出现了异常上地幔,速度较低(7.1~7.7km/s); (5)壳内可划分出:小于5.5km/s,5.5~6.1km/s,6.1~6.7km/s,6.7~7.6km/s等4个不同速度层。 同时该文在断面内确定了几条主要的断裂,包括: FⅠ1-1阿尔曼太深断裂;FⅠ克拉美丽深断裂;FⅡ-1准噶尔南缘深断裂;FⅡ-2哈密盆地北缘深断裂;FⅡ哈密盆地南缘深断裂;FⅢ1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沙泉子)深断裂;FⅢ-1疏勒河深断裂;FⅢ三危山-南湖深断裂。 这些断裂基本上已经切过了莫霍面,反映具有一定的深度,他们对于断面所涉及地段的构造发展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目前对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的重要边界。 该断面将所跨越的走廊域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分别为:Ⅰ西伯利亚板块;Ⅱ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Ⅲ塔里木板块。张朝文等(1997)并对断面所涉及的走廊域的构造演化进行了论述,在此从略。

上一篇:au什么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