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索引 1,情同朱张的阅读答案(文言文) 2,情同朱张的作者简介 3,情同朱张的理解 4,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案《情同朱张》 5,2006-6-5 西游记的作者简介,红楼梦作者简介,水浒传作者简介 1,情同朱张的阅读答案(文言文) 《情同朱张》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
本文目录索引
- 1,情同朱张的阅读答案(文言文)
- 2,情同朱张的作者简介
- 3,情同朱张的理解
- 4,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案《情同朱张》
- 5,2006-6-5 <<西游记>>的作者简介,<<红楼梦>>作者简介,<<水浒传>>作者简介
1,情同朱张的阅读答案(文言文)
《情同朱张》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时间:2012-11-13 来源:raoxue.com 作者:raoxue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
答案:(1)一向,平素(2)握,持 (3)答复,回答(4)感到奇怪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译文:
东汉时,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有一天,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希望我死后你能对我的妻子儿女多多给予照顾。”
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接受如此之重托,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从那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生活得很贫困,便亲自前去探望,并送给他们很多财物。在后来的日子里对他们也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
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交往,他死之后怎么忽然对他的家人如此地关怀备至呢?” 内容来自娆雪语文网
朱晖回答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张堪生前曾经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这样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
求采纳
2,情同朱张的作者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3,情同朱张的理解
这是一个成语典故《情同朱张》,东汉的时候,河南南阳有两个人,一个叫朱晖,一个叫张堪。张堪很早就知道朱晖很讲信义,但是两个人原来并不认识,后来有机会到太学里边做了同学,因而两个人才熟悉起来。虽然是老乡,但来往并不是很密切,也不是酒肉朋友,也不常一起游玩。两个人学业有成,要分手各回各家去的时候,张堪突然对朱晖讲:“我身体不好,今天我们俩的缘分到了,要各自回自己的家,我有一事相托。”当时朱晖听得摸不着头脑,愣愣地看着张堪问;“你要托我什么昵?”张堪就说:“假如我有一天因病死去了,请你务必照顾我的妻儿。”当时他们身体都很好,朱晖也没把张堪说的话当回事,也没有做出什么承诺。但是他俩分手以后,果然张堪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妻子和儿子生活得非常的艰难,这个消息传到了原来也未必很密切朱晖的耳边。朱晖听到了以后就不断地给张堪的家里资助,年复一年的去关心他们。因此朱晖的儿子非常的不理解就问爸爸:“您过去和张堪没有什么交往啊,并且也不是深交,您怎么对他的家人能如此的关心昵?”朱辉回答他的儿子说:“是的,过去我和张堪不是很深交,来往也不是很密切,但是张堪在生前曾经将他的妻儿托付给我。他为什么托付给我,而不托付给别人昵?因为他信得过我,我怎么能够辜负这份信任昵。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其实我已经答应了,所以我要守信用,履行我对张堪的诺言。”朱晖在家乡是一个扶贫济困非常有爱心的人,南阳太守早就仰慕朱晖的为人,为了褒扬朱晖就想让朱晖的儿子去当官。可是朱晖就把这个当官的位置想让给陈揖的儿子,就去找南阳太守说,谢谢你的好意,我的儿子才具有限得很,才华本事都不太多,如果您要是让他当官做的话,我看好像不适合。我向你推荐故人陈揖的儿子,他学习刻苦,非常守礼仪,是可造之才,我愿意把故友的儿子推荐给你,让他去当官,为民众去服务的机会。后来陈揖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朱晖的对他的信任,非常廉洁奉公,非常的勤奋踏实,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这就是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典故《情同朱张》的来历。这个成语蕴含着令人感动的典故,现在的人们比喻双方感情较好的最佳词语。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备注:朱晖向南阳太守推荐去做官的是另一位故友(陈揖)的遗腹子名叫友的。
4,幼儿园国学经典教案《情同朱张》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案书写过程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上节内容
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4.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教案实例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5,2006-6-5 <<西游记>>的作者简介,<<红楼梦>>作者简介,<<水浒传>>作者简介
《西游记》
别名:《西游释厄传》
作者:(明)吴承恩
作者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活了将近80岁。
《红楼梦》
别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 《大观琐录》 《金玉缘》 《情界铨》
作者: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出生地:南京(金陵);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水浒传》
别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作者施耐庵(1296~1371)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白驹场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经》、《礼记》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施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既幼稚又有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让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他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