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ing

时间:2023-12-16 08:52: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威廉·戈尔丁简介,威廉·戈尔丁作品年表,威廉·戈尔丁的人物生平,威廉·戈尔丁的表现手法...

威廉·戈尔丁简介
威廉·戈尔丁简介
提示:

威廉·戈尔丁简介

职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小说家 国籍:英语 为什么出名:他以小说《蝇王》和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而闻名。 出生于1911年9月19日出生地:纽奎,英国 一代:最伟大的一代星座:处女座 去世:1993年6月19日(81岁)死因:心力衰竭 结婚生活1939-09-30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家威廉·戈尔丁(28岁)婚姻分析化学家安·布鲁克菲尔德事件威廉·戈尔丁生活1954-09-17《蝇王》作者威廉·戈尔丁由Faber和Faber在伦敦的Facebook上发布,在Twitter上分享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Erwin SchródingerHermann HessePaul Dirac著名小说家J.D.SalingerJoseph ConradPeter Benchley

威廉·戈尔丁作品年表
提示:

威廉·戈尔丁作品年表

      刚刚读完198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籍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集《蝇王·金字塔》,内含三部长篇小说:《蝇王》、《塔尖》和《金字塔》。

      以下是威廉·戈尔丁作品年表。

      1934《 Poems》


      1954《蝇王》  已读

      1955《继承者》

      1956《品契·马丁》

      1957《珊瑚岛》

      1958《军营蝴蝶》

      1959《自由堕落》

      1964《塔尖》 已读

      1965《火烫的大门》( The Hot Gates)

      1967《金字塔》 已读

      1971《蝎子王》

      1979《看得见的黑暗》

      1980《航程祭典》( Rites of Passage)

      1982《活动的靶子》

      1984《纸人》

      《埃及日记》

      1987《近方位》( Close Quarters)

      1989《潜藏之火》( Fire Down Below)

      1995《巧语》

    《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三部曲:

      1980《航程祭典》( Rites of Passage)

      1987《近方位》( Close Quarters)

      1989《潜藏之火》( Fire Down Below)

威廉·戈尔丁的人物生平
提示:

威廉·戈尔丁的人物生平

威廉·戈尔丁1911年9月19日出生于英格兰西南角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7岁开始写作。父亲是当地学校的校长,也是一位学者,痴迷于求知和探索。其父对政治有极大的热情,相信科学。母亲是位主张女性有参政权的妇女。戈尔丁继承了父亲开明、理智的秉性,自小爱好文学。在这个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里,威廉·戈尔丁度过了宁静而孤单的童年。由于外出时永远有父母或保姆相伴,戈尔丁在上小学前没有结识过家庭成员之外的任何人。他很小就开始读书,却不擅长数学。他自己曾回忆,童年时他喜爱文学,“象集邮或采鸟蛋那样搜集词汇”。他熟读所有儿童文学,包括古希腊至现代的一切童话故事。12岁时,戈尔丁开始动手尝试小说创作,计划写一部关于工会运动史的长篇巨著,可惜这部书没有完成。戈尔丁的家庭后来搬到马尔波罗,他就在马尔波罗的语言学校就学。在从父亲任教的马尔波罗中学毕业后,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学布拉西诺斯学院学习自然科学,两年之后,戈尔丁终于发现理科不是他所喜爱的专业,转而攻读英国文学——这两方面的影响在他后来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常有反映。他悉心研究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的历史,这段学习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1935年,戈尔丁大学毕业,获得英文学士学位和一份教学许可证。1934年,在毕业的前一年,戈尔丁出版了处女作——一本题为《诗集》的小册子,包括29首小诗的诗集,被收入新星诗人丛书中(麦克米伦当代诗丛之一),其中显示了他的写作才华。毕业后,他做了4年社会工作,从事包括写作、表演,在一家小剧院当过临时演员、导演和编剧等各种工作。1939年,他同安·布鲁克菲尔德结婚,并步父辈的后尘,并在英国南部萨利斯布里的一所教会学校——霍兹霍斯主教中学任英文与哲学讲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戈尔丁的平静生活,1940年戈尔丁以中尉军衔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直接参战。作为战舰的指挥官,他亲身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战斗,他参加了击沉德军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战役。随后他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争结束后,戈尔丁于1945年退役,他重又回到该教会学校执教,教授英国文学,并坚持业余写作。经过战争,他对人类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以后他就开始了小说创作,从《蝇王》到《纸人》,展现了人的本质是罪恶的观念。此后他陆续出版了《继承都》、《平彻·马丁》、《赢得自由》、《塔尖》、《金字塔》等作品。1955年成为皇家文学会成员。196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1962年退休之前,戈尔丁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堆林斯学院做了一年客座教授。1970年获布赖顿市萨塞克斯斯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就在旅游、演说、教书、写作、拨弄乐器和航海中度过他的时光。戈尔丁是个多产作家,继《蝇王》之后,他发表的长篇小说有《继承者》(1955年)、《品契·马丁》(1956年)、《自由堕落》(1959年)、《塔尖》(1964年)、《金字塔》(1967年)、《看得见的黑暗》(1979年)、《航程祭典》(1980年)、《纸人》(1984年)、《近方位》(1987年)、《巧语》(1995年)等。其中《航行祭典》获布克·麦克内尔图书奖。此外,他还写过剧本、散文和短篇小说,并于1982年出版了文学评论集《活动的靶子》。晚年的戈尔丁过着从容优裕的生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88年赐予戈尔丁爵士荣誉。戈尔丁于1993年6月19日逝世于家乡康沃尔。

威廉·戈尔丁的表现手法
提示:

威廉·戈尔丁的表现手法

戈尔丁习惯于采用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段:一是象征。戈尔丁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如“蝇王”即苍蝇之王,源于希伯莱语Baalzebub,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污秽物之王,也是丑恶灵魂的同义词。在小说里,蝇王不只是象征着丑恶的悬挂着的猪头,更代表的是人性最深层的黑暗面,是无法避免的劣根性。二是荒诞。这主要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这里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戈尔丁的作品中,荒诞因素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中常常有浓厚的科幻色彩,《蝇王》的原子大战的情节也十分荒诞,这都是典型的戈尔丁式的荒诞手法。所有这些诞妄不经的事,都来源于“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基本信条。三是逆说。荒诞性虽是戈尔丁的艺术特色之一,但他并未止于荒诞。如果再进一步考察,便会发现作家运用的是一种逆说或反论的手法。他所叙述的事情初看起来是荒诞不经和自相矛盾的,但细想一下就会看到其中包含着某种真实性。表面上是“非”,实际上却是“是”,即似非而是。在他的创作中用这种手法所写的内容大量存在。既然所有的人都向往法,为何这许多年却未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卫士吼道:“这道门是专门为你设下的。”故事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描写,但仔细琢磨起来,还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现实世界就是处在巨大的悖谬之中,这就是戈尔丁习用的产生似非而是效果的逆说法。四是独特的讽刺。戈尔丁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他的主人公为了正义或辨明真情而奔走,但经常是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他越是挣扎,就越陷得深,甚至最后送命了事。戈尔丁小说中的讽刺意味往往与苦涩的幽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蝇王》的结尾,虽然拉尔夫和小伙伴们得救了,但他回想起这几天的恐怖生活,禁不住号啕大哭,他痛哭童心泯灭,他痛哭人性凶残,而他们身后原子大战仍在继续,这就是一种对战争的讽刺。五是平淡、拙朴、凝重和冷漠的叙述风格。戈尔丁写的经常是一个在扑朔迷离的氛围中展开的荒诞故事,有时给人一种神秘和阴沉恐怖的感觉。写这种内容,作家当然不可能使用简练明快的语言。其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是:平淡中透着冷漠,拙朴中透着凝重。这种语言风格与作品内容的朴素无华最相适应,但更主要的,这是戈尔丁作为作家的独特风格。当然,这种风格的形成同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有关。现实生活的残忍,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他是体会至深的。这位陷入深深痛苦与困惑之中的作家,在创作他的寓言性小说时表现出的这种语言风格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戈尔丁富有独创性的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现代世界人们所体验的各种痛苦感受,如灾难感、陌生感,特别是恐惧感和无能为力感,故而被视为一代文学宗师。

上一篇:suda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