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eyscore,Xkeyscore计划的背景

时间:2022-12-24 10:24: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本文目录索引 1,Xkeyscore计划的背景 2,文章中谈到斯诺登引爆的棱镜门事件有什么作用 3,请问斯诺登报出来的机密对美国有多大的损失啊? 4,斯诺登为什么在事发后跑到香港? 5,《超越最好与最坏的时代》中谈到斯诺登引爆的棱镜门事件有什么作用? 6,棱镜

本文目录索引

1,Xkeyscore计划的背景

2013年7月31日,美国“监控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突然打破沉默再度爆猛料,将美国更大规模监控计划“Xkeyscore”的细节曝光,立即引发极大关注。斯诺登称,他受雇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时,曾有机会使用“Xkeyscore”计划。他曾形容,只要有相应的电子邮件地址,他可以对任何人进行监控,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法官总统 。“Xkeyscore”计划 已经协助美国情报机构抓捕了数百名恐怖嫌犯,但外界对如此大规模的监控计划仍感到非常担忧。

Xkeyscore计划的背景

2,文章中谈到"斯诺登引爆的'棱镜门'事件"有什么作用

美国秘密监控项目“棱镜”计划的爆料者爱德华·斯诺登获得俄罗斯临时避难许可已经一个月,但是“棱镜门”事件仍未淡出人们的视野。美国内媒体和情报界前官员仍不断发声批评“棱镜”计划的始作俑者美国家安全局擅自扩大监控范围,或质疑政府安全部门内部雇员管理上的漏洞。8月20日,英国政府也加入斯诺登事件的后续发酵活动,出动高层官员要求最先报道斯诺登泄密信息的该国《卫报》把斯诺登提供的所有资料返还或者销毁,否则将威胁把《卫报》诉诸法庭。如此看来,“棱镜门”事件的发酵颇有点棱镜效应,几个月来的进展折射出美国监控丑闻背后国际安全与政治博弈的各色光谱,值得分析评点。

  “棱镜门”事件的棱镜效应之一,是坐实了美、英等国在黑客问题上对中国贼喊捉贼的闹剧。近年来,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总是将黑客攻击事件与中国相关联,美国一些政府官员、国会议员、智库学者、媒体记者似乎形成了思维定势、相互默契和舆论动员,动辄就网络安全事件对中国进行含沙射影或指名道姓的指责。欧洲国家一些学者甚至官员对美式舆论耳濡目染,也纷纷加入指责中国的行列,奥地利国防部一个少将在俄罗斯主办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仅凭道听途说就妄加批评中国黑客窃取了美国F-22战斗机制造技术的知识产权。

  斯诺登事件以来,美国批评中国黑客入侵的声浪锐减,美国媒体开始将矛头转向批评奥巴马政府以及美国家安全局咎由自取。就连曾公开指责中国华为公司从事间谍行为的美国中情局前局长海登近日也无奈地承认,美国在斯诺登事件上让中国抓住了把柄。这充分说明美、英等西方国家凭借信息通信技术的巨大优势对中国进行长期秘密情报监控、网络入侵的情况属实。

  “棱镜门”事件的棱镜效应之二,是凸显了美、英等信息通信技术强国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两难处境。美国自走出孤立主义的立国政策之后,不安全感和追求世界领导者地位就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两大逻辑起点。9·11事件成为美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的分水岭,因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普及,同样也为基地组织等美国人认定的恐怖主义网络提供了秘密联络、策划发动下一轮袭击的便利条件。

  “棱镜门”事件折射出美国国家安全观念正在发生一些微妙变化。一是“棱镜”计划监控对象的泛化。根据斯诺登先前透露,“棱镜”计划不仅针对美国人所认为的恐怖分子、对手国家或潜在对手国家,而且对德国等北约军事盟友以及拉美国家进行监控。斯诺登在今年7月31日的一次爆料中谈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Xkeyscore”监控计划“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网上信息”,可以“最大范围收集互联网数据”,内容包括电子邮件、网站信息、搜索和聊天记录等等。二是“棱镜”计划监控内容的泛化。据斯诺登爆料,美国“棱镜”项目不仅监控恐怖分子的信息,而且监控别国军事、政治、经济、能源乃至大学教育等多方面信息,说明美国追求的国家安全不仅是消除恐怖主义隐患、军事冲突等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而是追求在绝对信息优势基础上维护其世界领导者的超级大国霸权地位。以信息通信技术优势追求绝对安全,却因维护霸权和盲目推进本国利益的冲动滥用信息通信技术,从而招致国际国内信任的丧失和猜疑的上升,诱发新的不安全因素,这便是美、英等信息通信技术强国不得不面对的安全两难。

  “棱镜门”事件的棱镜效应之三,是形成了和平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国际治理的契机。当人们热衷于讨论俄罗斯、美国以及中国等当事国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的时候,笔者更愿意相信斯诺登爆料的“棱镜门”事件对全世界都是一件好事,包括美国。

  斯诺登的贡献在于,警醒人们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国家和政府不应因为有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大手段,而丧失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处于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地位的国家,不应肆意掠夺别国的信息资源,使网络信息空间成为弱肉强食的“霍布斯”丛林;拥有强大军事能力的国家,不应带头鼓噪网络空间军事化,使本应通过信息交流共享促进科技创新与文明进步的网络信息空间,成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新的战场。要避免这些倾向,大国之间进行必要的战略克制、国际社会加强平等协调共同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国际治理,应成为世界性的共识。

3,请问斯诺登报出来的机密对美国有多大的损失啊?

面子上损失大,实际损失为0。斯诺登不过是CIA承包商的一个底层小罗罗,CIA给承包商的本来就是保密程度低的活,你说斯诺登能知道多少东西?说白了很多东西他也就是听说,他那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的P大点事,当然对于百姓来说可能是大事情,不过对于早就假定政府监控百姓的美国大众来说,这点事情实在是小儿科,还不如电影全民公敌来得刺激。

4,斯诺登为什么在事发后跑到香港?

他之所以选择到香港才把机密透露给媒体,是因为香港是一个在文化和法律框架方面能够接纳他、且不会致使他立刻遭到逮捕的地方。 斯诺登是一名美国中情局的职员,同时还负责美国国安局的一个秘密项目。这个项目是美国在监视自己的公民,包括所有的日常通信和上网都被美国政府监视了,而且这个秘密计划还涉及了很多美国很有名的大公司,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苹果、谷歌、雅虎facebook这些公司都参与了这个监视计划。 现在斯诺登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动把这个绝密计划曝光给媒体,也就是把美国政府最机密的东西都曝光了,然后斯诺登现在跑到香港暂时避难。到香港后斯诺登又透露了很多秘密给媒体,说美国政府连续几年都在攻击其他国家的网络,还入侵中国的网络,窃取各种情报。 扩展资料: 事件背景 棱镜计划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绝密电子监控项目。该项目的官方名称是“US-984xn”。 据报道,泄露的文件描述了“棱镜”项目深度监控即时通讯和现有数据的能力。被允许的监视目标包括任何使用参与公司服务的美国境外客户,或任何与海外人士进行通信的美国公民。 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棱镜”项目获取的数据包括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对话、电影、照片、VoIP对话内容、文件传输、登录通知和社交网络细节。总统的《每日简报》(DailyBriefing)是一份综合性情报文件,它使用了2012年来自“棱镜”项目的1,477个项目的数据。 根据斯诺登公布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访问大量的个人聊天记录、存储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和个人社交网络数据。政府证实,它曾要求美国公司Verizon提供数百万份私人电话记录,包括通话时长、通话地点和双方的电话号码。 在有关“棱镜”项目的报道发布前不久,美国政府继续秘密要求威瑞森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其所有客户的每日电话记录。这些最高机密文件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合同承包商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泄露的。 他之前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室工作,但在2013年5月搬到了香港,在复制了这些文件后将其公之于众。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棱镜”项目于2007年发射。参议员范士丹证实,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电话记录数据库至少有7年历史。这项每年耗资2000万美元的计划自奥巴马上任以来就备受瞩目。2012年,总统每日简报中引用项目数据1477次,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报告中至少有七分之一使用了项目数据。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斯诺登接受全球网友问答 解释为何选择到香港

5,《超越最好与最坏的时代》中谈到"斯诺登引爆的'棱镜门'事件"有什么作用?

我想这篇文章主要就是以作者客观的角度,简略概括了互联网的种种好处,可又认真地刻画了互联网存在的反作用力。

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的沟通更快捷,让生活更方便。可是,互联网出现的坏出也有许多,而斯诺登爆料的棱镜门事件就是美国政府利用互联网窃听别人隐私的丑闻。这就是互联网出现的反作用力。所以作者选用了这个事件。

6,棱镜门的事件影响

“棱镜门”的事件影响: 首先,斯诺登本身是一个“烫手山芋”。米勒13日在听证会上说,“将采取各种必要手段将这名泄密者绳之以法”。不过,倘若斯诺登回国受审,这起备受关注的公案难保不将更多机密牵扯出来。 第二,美国情报体系可能进行内部检讨。“9·11”事件后,美国在安全领域投入大增,不断招兵买马,但安全漏洞随之增多。作为一个等级并不高的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为何有权接触到机密,还有机会将其泄漏给媒体?面对疑问,亚历山大坦言,国家安全局需要重新审视工作人员的权限以及招募工作流程。 据美国媒体报道,斯诺登的泄密行为已在美国情报系统引起震动,可能导致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对内部进行全面审查。 第三,奥巴马政府施政步调被打乱。从美税收部门区别对待保守派组织、司法部秘密获取美联社记者电话记录,再到影响更广的“棱镜门”,奥巴马政府接连陷入丑闻,形象受损,也使其在推动移民改革、控枪等重要议题上的步调被打乱。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 ,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7,爱德华·斯诺登的相关事件

维基条目:维基百科修正小组发现,斯诺登的词条描述从“持不同政见者”突然变为“卖国贼”,词条修改者的IP地址很快被锁定为美国参议院。但维基百科无法确认修改者是参议员、普通工作人员还是实习生。 卫报事件:英国《卫报》记者格林瓦尔德透露,他手上掌握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他转交的近2万份美国政府的秘密文件。格林瓦尔德因公布爱德华·斯诺登关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大量秘密文件而出名。有关斯诺登泄密的美国“棱镜”计划,正是英国《卫报》首次根据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撰写了相关文章 。英国首相卡梅伦下令其资深政策顾问、内阁秘书长杰里米接触《卫报》总编辑拉斯布里杰,要求对方上交或销毁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泄露的机密文件。随着政府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2013年7月20日,储存文件的硬盘、内存芯片在来自政府通信总部的技术人员的监视下,被角磨机和其他工具所弄碎。 担心报复未敢投诉: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当时他因担心遭到报复,未敢投诉在中情局发现的滥用权力的现象,否则他早已被怀疑甚至遭到灭口。斯诺登指出,如果他对美中情局的管理制度有所抱怨,他的这些努力(指举报美国网络监控系统)早已被扼杀,而他自己也会被怀疑甚至可能被灭口。斯诺登爆料,2008年,当他作为中情局的技术员工在日内瓦工作时,负责电脑安全以及空调和供暖设备的维修等,就曾因被怀疑泄露机密而遭到上司的批评。 斯诺登称未向俄政府透露机密 资料均已销毁2014年5月29日,“棱镜门”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日前接受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独家采访。斯诺登就在俄罗斯申请政治避难给出回应,称自己并未受俄罗斯政府指使,并且在1年的避难期间没有向俄当局提供过任何情报信息。 斯诺登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与俄罗斯政府毫无关系,俄罗斯没有在背后支持他,他没有受资助,也不是间谍。 2014年4月,美国国安局前主管基斯·亚历山大曾表示,他认为斯诺登已经受俄罗斯情报部门的操纵。此外,数位美方情报官员均认为俄罗斯安全部门不太可能不向斯诺登打听秘密情报。 斯诺登连线纽约黑客大会 呼吁开发反监控技术2014年7月20日,前美国情报机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通过视频连线黑客大会,呼吁与会黑客开发简单易用的反监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消除监控行为。 斯诺登周六从莫斯科视频连线到纽约举办的“地球黑客”(HOPE)大会,并表示他将把自己的多数时间用于推广此类技术,包括允许人们匿名通信和邮件加密的技术。

8,爱德华·斯诺登的再次爆料

2014年10月10日,爱德华 斯诺登再度爆料,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最高级别的“核心机密”行动,称NSA在中国、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派驻间谍,并通过“物理破坏”手段损毁、入侵网络设备 。NSA对中国的监控项目还获取了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和国防情报局(DIA)的支持,这主要得益于“鱼鹰哨”项目带来的的跨情报系统合作。要问“鱼鹰哨”是什么,还得提起“老鹰哨兵” 。从斯诺登曝光的机密文件可看出,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通过网络远程监控,还通过“人力情报”项目以“定点袭击”的方式挖取他国机密。斯诺登的最新爆料再次证实,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网络窃密者和攻击者。多年来,美方倚仗自己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持续不断地对外国政府、企业、个人进行大规模、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窃密和监听活动 。2015年2月19日,英国《卫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披露的资料显示,美英两国的情报机构入侵了世界最大的手机sim卡制造商金雅拓公司 ,从而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全球数十亿部手机。 2015年5月24日,斯诺登爆料网站“截击”以及加拿大广播电视新闻共同披露称,美国“棱镜”计划披露者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显示,美国及其盟国的情报部门计划拦截智能手机与谷歌应用商店之间的数据连接,以达到用恶意软件感染手机、获取手机用户信息的目的。 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英国情报单位政府通信总部大量投资的新科技可以侵入民众的手机窃取个人资料信息,而当事人完全浑然不知。目前流亡俄罗斯的斯诺登(Edward Snowden)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时指出,政府通信总部(GCHQ)可以通过传送一个加了密码的简讯到要跟监者的手机里,再借此拍摄照片和窃听。斯诺登说,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与美国国家安全局都大量投资可以“骇入”智能型手机的科技,“他们要掌控你的手机”。他说,英美情报单位通过这些新科技可以开启或关闭手机,同时拦截信息,而手机的主人浑然不知,如果手机放在当事人的衣服口袋,情报单位可以打开麦克风,窃听附近所有的对话,即使手机是关机状态,也可以远距离将它打开。不仅如此,情报单位还能通过智能手机找到持有人所在的位置,而且相当精准。在访谈中,斯诺登并未指控英国政府通信总部或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这项新科技大量收集民众的私人通信数据,但提醒民众注意。政府通讯总部不愿对斯诺登的爆料内容发表评论。

9,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什么意思

其实简单的来说,大数据就是通过分析和挖掘全量的非抽样的数据辅助决策。

2、大数据可以实现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精准化定制,第二个是预测。比如像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同样的内容,每个人的结果却是大不相同的。

3、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将在众多领域掀起变革的巨浪。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摘要】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什么意思【提问】
其实简单的来说,大数据就是通过分析和挖掘全量的非抽样的数据辅助决策。

2、大数据可以实现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精准化定制,第二个是预测。比如像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同样的内容,每个人的结果却是大不相同的。

3、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将在众多领域掀起变革的巨浪。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回答】

10,redis中hset(key,field,value)的数据针怎么设置过期时间?

过期时间删除的方法有三种: 1、删除这个key,使用del command 2、用set or getset 命令会将key的expiration清空,事实上set和getset命令是替换了key对应的value,所以key的过期时间也就不复存在。所以,需要注意的是:incr,LPUSH,HSET命令是不会改变key的过期时间的。原来是多久,这三条命令执行完之后还是多久。 3、使用persist命令清楚key的过期时间。 rename命令是将keyA变为keyB,无论keyB是否已经存在,keyA的过期时间都会被keyB继承过去。

上一篇:t350,新日电动车充电口在哪?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