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索引 1,北京拆迁最新政策 2,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的规划设计 3,北京的全部地名 4,北京有什么地名 1,北京拆迁最新政策 宣武区代区长王刚谈明年工作 危改拆迁共涉及3500户 昨天,宣武区代区长王刚在宣武区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接受记者采访
本文目录索引
1,北京拆迁最新政策
宣武区代区长王刚谈明年工作
危改拆迁共涉及3500户
昨天,宣武区代区长王刚在宣武区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明年宣武区整体工作思路。
■关于危改拆迁
明年拆迁涉及500户
记者:宣武区明年将启动多少危改和拆迁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多少人口?
王刚:明年计划启动的危改项目主要有:广安片、右安门28号院、棉花、大吉片危改项目,这些项目启动的部分约涉及居民3000户。
明年计划完成的拆迁项目有三统碑、小马厂二期、红居二期、大栅栏C、H地块、棉花二期、菜园街等危改项目,涉及居民约500户。关于解决拆迁中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区政府将认真落实拆迁政策,规范拆迁行为,同时积极筹集经济适用房源和廉租房源,多渠道解决拆迁群众的住房问题。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
要把宣南文化产业化
记者:宣武区明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哪些计划?
王刚:宣武是首都中心城区之一,不能搞资源消耗型的经济,但3000年的北京建城史和800年的建都史使宣武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并形成独特的宣南文化。经过全盘考察研究后,宣武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今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提出以“宣南文化园”为统领区内系列文化创业区域的思路,就是要将宣南文化引向产业化。
现在外国人来北京有几件事要做,上长城、看故宫、吃烤鸭,随着宣南文化园的发展,今后还要多一项,就是要来宣武看一看北京的宣南文化,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
■关于文保单位被占用
多渠道筹措腾退资金
记者:请问政府明年在保护目前正被占用的文物单位方面有什么新思路?
王刚:2007年宣武区要推进盐业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崇效寺藏经阁、安徽会馆、康有为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这些已经写入了宣武区政府工作报告。
文物单位内居民腾退的资金问题是进行文保的瓶颈。我们经过深入摸底调查后,已经提出了文物单位内居民腾退的基本设想。首先是政府尽力而为,争取资金,制定政策,对文物单位优先进行排险解危,水电改造,这是治标。其次通过合作开发、市场运作多渠道筹措腾退资金,这是治本。
■关于人口控制
4年内疏解人口2.6万
记者:宣武区是人口大区,您认为今后宣武区的人口承载能力控制在多少万人比较适宜?在2010年以前,宣武区将疏解多少万辖区常住人口,疏解区域人口的具体方式主要有哪些?
王刚:宣武区是北京人口最为密集的一个区,每平方公里2.76万人,最密集的大栅栏地区每平方公里4.4万人。宣武区目前常住人口52.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9.2万人,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到2010年要将区域常住人口控制在50万以内。这种控制不是简单地疏散2.6万人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搞一套“加减法”,比如马连道、广安门外地区过去属仓库区,现在发展起来了,人口势必会增加,但大栅栏地区、大吉片地区,过去属平房聚集区,经过搬迁后人口就会少下去。
明年,宣武区将要出台针对人口发展的具体规划,通过严格控制住宅规模、严格户籍管理、指定危改地区居民迁出等政策,有效疏解中心城区人口。
■记者印象
坦诚区长不讳谈“短处”
“涵养税源”、“文化符号”、“总部优势”……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宣武区代区长王刚经常会说出这样“专业”的学术名词。熟悉代区长的工作人员介绍,他喜欢以“专业”态度进行“专业”工作。
除了专业外,王刚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表达出来的更多是坦诚。在谈到自己来宣武区任职时,他坦言,来宣武区8个月,以前从未在宣武区生活过,就连路过都很少;在谈到“总部经济”时,他坦言,西城金融街的建设吸引走了一些宣武区的纳税大户;在谈到腾退文物单位居民的时候,他坦言,按照100户5000万的经费计算,仅凭区政府短期内根本无法做到……但每次“坦言”后,王刚马上又会信心十足地畅谈自己的解决思路。
他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尽快熟悉工作思路的方法就是向身边的同事们学习,这些长期在宣武工作的“同事”才是宣武的专家。
2,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的规划设计
为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采用国际方案征集的形式面向全球征集优秀城市设计方案。自面向全球发布招标公告后,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个应征申请人提交了申请文件。经过多轮资格评审,最终选出5个应征人参与丽泽金融商务区的规划方案设计工作。经过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及深圳等地的13名资深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及金融产业等行业的专家科学论证和综合评审,最终敲定伍兹贝格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联合体设计的“北京金融产业第三极”方案和RTKL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设计的“天赋丽泽”方案为优胜方案。贯彻“三大理念” 打造首都城市新地标
3,北京的全部地名
1 北京市 东城区 42 95 110101 景山街道
2 北京市 西城区 51 129 110102 金融街街道
3 北京市 朝阳区 465 175 110105 朝外街道
4 北京市 丰台区 306 100 110106 101200 丰台街道
5 北京市 石景山区 86 35 110107 鲁谷街道
6 北京市 海淀区 431 300 110108 海淀街道
7 北京市 门头沟区 1455 24 110109 大峪街道
8 北京市 房山区 1944 76 110111 拱辰街道
9 北京市 通州区 912 64 110112 101100 北苑街道
10 北京市 顺义区 1021 56 110113 101300 胜利街道
11 北京市 昌平区 1352 49 110114 102200 城北街道
12 北京市 大兴区 1040 58 110115 102600 兴丰街道
13 北京市 怀柔区 2128 28 110116 101400 龙山街道
14 北京市 平谷区 1075 40 110117 滨河街道
15 北京市 密云县 2227 43 110228 101500 鼓楼街道
16 北京市 延庆县 1993 28 110229 102100 儒林街道
4,北京有什么地名
当您查看北京市城区地图或乘坐公交车时,或许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地名和站名由数字打头,如一亩园、二龙路、三里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铺炕等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无所不包,大约有200来个。这些地名由来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时期出现的居多。
以“一”打头的有海淀的一亩园、一棵松,朝阳的一间楼、一顷庄等。
以“二”打头的有东城的二里庄,西城的二龙路,海淀的二里沟、二龙闸、二里庄,朝阳的二道沟、二闸村、二堡子,丰台的二甲地、二老庄、二合庄等。
以“三”打头的有东城的三眼井胡同、三源胡同,西城的三塔村、三不老胡同、三里河、三座桥、三道栅栏,崇文的三元街、三转桥胡同、三川柳胡同,宣武的三福巷、三合里、三庙街、三井胡同、三富胡同,海淀的三义庙、三才堂、三星庄、三虎桥,朝阳的三里屯、三岔河、三间房、三丰胡同、三台山,丰台的三顺庄、三路居、三营门、三顷地等。
以“四”打头的有西城的四道湾、四井胡同、四环胡同、四根柏胡同,崇文的四块玉,宣武的四川营胡同、四平巷、四平园胡同、四胜胡同,海淀的四王府、四槐居、四拨子、四道口、四统碑,朝阳的四公村、四路居,丰台的四合庄、四顷村、四道口等。
以“五”打头的有东城的五道营胡同、五老胡同、五四大街,西城的五福里、五根檀胡同、五路通街,宣武的五道街,海淀的五棵松、五道口、五路居、五塔寺,五孔桥,朝阳的五路居、五斗村、五里沟,石景山的五里坨、五里店,丰台的五爱屯、五里店、五间楼等。
以“六”打头的有西城的六铺炕、六部口、六合胡同,海淀的六郎庄、六道口、六里屯,朝阳的六王村、六座屯、六里屯、六道口,丰台的六里桥、六营门、六圈等。
以“七”打头的有西城的七贤巷,宣武的七井胡同,海淀的七王坟,朝阳的七圣庙、七棵树,丰台的七里庄等。
以“八”打头的有东城的八宝楼胡同、八宝坑,西城的八步口、八宝胡同、八道湾、八个门胡同,崇文的八角胡同,宣武的八宝甸胡同,海淀的八宝庄、八家村、八里庄,朝阳的八棵杨、八里庄、八里桥、八王坟,丰台的八里河、八大排,石景山的八宝山、八大处、八角村等。
以“九”打头的有东城的九道湾,宣武的九湾胡同,海淀的九亩地,朝阳的九龙山、九江口、九孔闸等。
以“十”打头的有东城的十字坡,海淀的十方院、十王坟、十间房,朝阳的十里堡、十八里店、十里河、十里居、十字口村等。
以“百”打头的有西城的百万庄、百花深处、百代胡同、百子胡同、百户胡同,崇文的百果园,宣武的百顺胡同、百合园胡同,朝阳的百子湾等。
以“千”打头的有东城的千福巷,西城的千竿胡同、千章胡同等。
以“万”打头的有西城的万年胡同、万明巷,宣武的万明路、万寿里、万福巷,海淀的万寿路、万寿寺、万泉庄、万泉河、万安里,朝阳的万家村、万红里、万子营,丰台的万泉寺等。
这些以数字打头的地名各有来历,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涵盖宽泛,或有掌故,或有传说,或有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各具特色。综合起来看,这些地名的成因主要有六个特点。
1、由地标物而得地名,最初一些地名的产生多以林木、河湖等可见的地上标志命名,如“五棵松”因曾有五棵古松,人们常在此歇脚,地名由松而得。“九孔闸”因曾有一座九个孔的水闸,形成村落后,村名由闸而得。“四槐居”也是因曾有四棵古槐树,有人在此定居后便以四棵槐树而得村名。
2、由某一景观的面积大小或长短而得地名,“一亩园”是清代举行耕礼的地方,每年清明时节皇帝都象征性地在此进行耕种,以祈求五谷丰登,“一亩园”取“一亩三分地”之意,地名由田地的亩数而得。“二里沟”因曾有一条二里长的土沟,地名由沟而得。“四顷村”也是因曾有四顷耕地,后来有人在此居住,形成村落,村名由耕地的亩数而得。
3、由地形、地貌的特点而得地名,“八道湾胡同”因曲折多达八个弯,故此得名。“二龙路”因曾是玉河分支出的两条弯弯曲曲的河汊,形似两条巨龙,故此得名。“万泉庄”因地势低洼,泉水随地涌现,数不胜数,故此得名。
4、由古建筑而得地名,如“三虎桥”因有一座石桥,桥头有三只活灵活现的石虎,地名由桥而得。“四统碑”因曾有清初四块石碑,从东往西为姚公之碑、葛公之碑、席公之碑和乌里布公之碑,地名由碑而得。“万寿路”因北面不远处有一座明代建的永安万寿塔,简称万寿塔,此地由塔而得。
5、由甲乙两地距离而得地名,多是从某一城门到某地的距离,如“八里庄”因从阜成门往西行八里的地方,有个小村庄,故称的名。“十八里店”也是因距正阳门约十八华里而得名。“六里屯”因东至小牛房六里,西至唐家岭六里,因此而得名。这种以两地距离而得地名的在北京有许多,重名的也多,为了有所区别,往往在重复的地名前加上一个方位词,如称朝阳的八里庄为“东八里庄”,海淀的八里庄为“西八里庄”。
6、由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位名人而得地名,如“五四大街”因纪念1919年发生在此地的“五·四爱国运动”而命名。“六郎庄”最早叫牛栏庄,相传北宋时杨六郎与辽兵交战受伤,曾在此村养伤,人们仰慕他的英名,所以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三不老胡同”明代称“三保老爹胡同”,因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三保太监)的府第在此,为纪念他而得地名,“三不老”实为“三保老”的讹称。
求采纳 求采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