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宝莉(Burberry)是来自英国的著名奢侈品牌,它主打的是“英伦传统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看上去平淡无奇甚至挺土,但是价格不菲,其中最基础的衬衫T恤之类,售价为数千元人民币不等。
由于这种风格特征,很容易混同于几十块的路边店产品,那可就白瞎了后面两个零了。因此在一些设计简洁的单品,厂方不会忘记把巴宝莉的厂标绣在胸口,毕竟这是它唯一的身份标识。
关于巴宝莉近期有两条小新闻,第一是BBC曝光其在过去1年里烧毁了2.5亿元卖不掉的奢侈品,激怒了本国的环保人士,认为这是巨大浪费,并且污染环境。巴宝莉对此回应了一些微弱的说辞,譬如焚烧产能回收、承诺尽力减少多余产量等等。
但所有人都能看清其用意,为了维护奢侈品牌的高端形象,宁愿把完美的衣服和包包付之一炬,也不愿它们被降价出售,或流入黑市。
在奢侈品牌中这并不鲜见,据报道万宝龙和卡地亚还曾销毁过几亿英镑的手表。
这说明什么呢,奢侈品牌的定位就是少数富人阶层,并通过千方百计确保普通人高攀不起,尽力令其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当然,对于几千元的基础单品,普通人咬咬牙也能买得起一两件,但是显然这并不符合正常的消费逻辑。如果普通人想花几千块上万块提升一下逼格,肯定会首选大衣、外套、包包这样比较耐用的品类,而不是几千块买一件T恤,穿一天洗一次,洗上几水就糟了……这样的快速消耗,比花几万块买件大衣能穿好多年,要败家的多。说实话,月薪几万的,根本装不起这个逼。
真正的消费场景是啥呢?日常穿几千块POLO衫的,家里可能有一堆的同级品牌T恤换洗,甚至可能根本不洗,穿一两次就闲置了。服饰方面全套的名牌内裤到外衣皮鞋,一件比一件贵,随便穿一身就是半部车子。
为什么奢侈品经常会推出一些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天价小玩意儿,譬如几千块的曲别针、几千块的吹泡泡工具等等,用意正在于此,就是告诉大众:我知道你花得起几千块钱,但是你玩不起几千块打水漂的游戏,这就是奢侈品,注定不属于你。
刚有些钱的中产阶层,开始踮起脚试图摸一下奢侈品牌,很多人去香港买表、买皮带、买包等等,都具备这种耐用品特征,去横扫奢侈品牌短袖T恤的并不多见,更没有人去问津几千块的曲别针、内裤什么的,装逼要装在门面上就不错了,全副武装那真消受不起。
所以呢,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应属于富人阶层的人身上出现了奢侈品牌,就要做一个判断分析,他是属于哪种消费模式?是中产摸高模式还是富人日常模式?
譬如一个人手上带几万块的表,实际他未必真多有钱,可能这是他身上唯一的奢侈品了,很多白领都能也都愿意支付这么奢侈一把,就像白领女性结婚咋也得弄只半克拉的钻戒。
然而一个人身着奢侈品牌T恤出现,情况就复杂了,如果他浑身都按这标准装备,绝对富人无疑,很可能家里随便拎一件出来都是名牌。如果他是中产者尝试奢侈品牌,譬如就这一件贵衣服,又不符合其初次消费逻辑。
所以,别拿绝对价值判断,可能一件几千块的T恤比几万块的表更具备露富特征。
自打陕西表哥落马之后,公众喜欢对出境官员鉴表、鉴皮带、鉴羽绒服等等,其实颇不靠谱,同等年薪十几万的都很有可能这样消费,未必证明其腐败。真正泄露天机的是不经意的细节。
最后奉上关于巴宝莉的新闻之二:日前的新闻联播中,国药监局官员穿巴宝莉T恤通报疫苗案状况,引发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质疑。不少网友将监管不力的愤怒对准了这件名牌,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几千块的T恤,并未超出其收入水平,难道当官的都不能穿品牌衣服了?
品牌和奢侈品牌,不是一个概念。奢侈品牌的消费逻辑,已经详尽的写在上边。虽然几千块人人都掏得起,但是选择买件正经外套,还是随便买件贴身汗衫,绝对是露富指数的黄金标准。
正如一位知名的海淘博主(北京厨子)凭借自己多年经验做出的鉴定:“20万年薪是买不起2千的T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