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不是下酸雨的范畴?,高一必修二地理:我有几个问题搞不清楚,高一必修二地理问题啊 求解...

福建是不是下酸雨的范畴?
就算没有这次的火山灰,福建也是会下酸雨的区域,因为福建有相关工业而且城市化程度高,硫氧化物排放也大
我国酸雨现象十分严重,酸雨区面积已经占到国土面积的30%。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华中、华南、西南及华东是酸雨较为严重的地区,据对106个城市的降雨酸碱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处于酸雨区的城市有43个。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过多的二氧化硫。这主要是来自于高硫煤的使用以及工业废气的超标排放。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1998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被酸雨危害的作物
一般说来,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
2. 大气中的氨
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气中唯一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气体。由于它的水溶性,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应,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大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土壤的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京津地区土壤PH值为7~8以上,而重庆、贵阳地区则一般为5~6,这是大气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释我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的分布状况。
3. 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SO2和NO2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颗粒物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有煤尘和风沙扬尘。后者在北方约占一半,在南方约占三分之一。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酸的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为国外的几倍到十几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视的。
5.天气形势的影响
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高一必修二地理:我有几个问题搞不清楚
基数就是基本的人口数,就是说中国有13亿人口,那么人口基数大。某国有一亿,那么人口基数就相对小。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继续问我。
高一必修二地理问题啊 求解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那里,水质很脏,加上山西是煤炭大省
它那的能源就直接说是煤炭都行,挖煤其实很要水的
不管是做为动力还是洗煤都需要,而且它那的水污染会很严重
它挖煤挖煤挖的深了,会挖到地下水那,很多地下水都被污染了
那的人一边挖煤赚钱不顾生态的,要是哪天挖的地质下堑也属于正常
然后它挖的煤多了就要卖啊,那么多煤运出去当然很艰难
山西省的煤在世界来说都是相当多的,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煤炭在中国来说能源地位比石油都重要,而山西能源可以说90%以上都是煤炭
要运吧,那高原地形可不怎么好修路,而且黄河是出了名的河道於塞严重,水运就别想了
所以它那到现在都是铁路交通为主,公路为辅
它那的铁路网其实也不少了,但是煤炭需求量大,加上它当地煤炭量也大
又要和附近省份抢市场,交通当然就限制了
话说山西附近的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也都是煤炭在全国来说比较多的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