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篆书名家有哪些?,篆书代表作品...
历代篆书名家有哪些?
从古至今著名的小篆大家分别是: 1.秦朝书法家李斯,代表作品《峄山碑》、《泰山刻石》。 2.唐朝书法家李阳冰,代表作品是《三坟记》、《城隍庙记》、《千字文》等。 3.清朝书法家邓石如,代表作品有《邓石如篆书册》、《千字文》、《白氏草堂记》等。 4.清代书法家吴让之,代表作有《吴均帖》、《千字文》等。 首屈一指的当属李斯了,因为是人家发明的。唐代李阳冰可以说只在李斯一人之下,写出了小篆最接近李斯的风骨风貌。元代赵孟頫写得中规中矩,明代也有几位名家,文彭,傅山都是小篆高手,清代出现写篆隶的一个高潮,名家辈出。著名的有邓石如,赵之谦,民国有吴昌硕,王福庵等,都是个中高手。 大篆 有两说:(1)指'籀文',即《史籀篇》文字。(2)指'隶书',清学者多主其说。 《石鼓文》 石鼓文 秦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唐初在岐州雍县南二十里之三畤原被发现。每鼓一首四言诗,十首为一组,记叙当时渔狩的情况,故亦名'猎碣'。现藏故宫博物院,一鼓已泐无字,其余九鼓亦多漫漶残损。传世著名北宋拓本有明安国《十鼓斋》'中权'、'先锋'、'后劲'三本,已流入日本。 古籀 :'古文'、'籀文'的合称。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 萧籀 :汉丞相萧何所作,一作'秃笔书'。元·郑杓《衍极》卷四《古学篇》刘有定注:"萧何作未央宫,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何用秃笔书,时谓之'萧籀'。 金文 : 《山海经说山训句》窦中亮 殷、周青铜器上铭文的统称,旧称'钟鼎文'、'吉金文'、'款识文'。属大篆系统,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书形体,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较为完备,收可识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录约一千二百余字。 钟鼎文 :即'金文'。上古青铜器一般可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为多,故以'钟鼎'为青铜器之代称。'钟',经典多作'钟'。青铜器上的铭文,统称为'钟鼎文'。《文选》卷五十五《刘孝标广绝交论》:"书玉牒而刻钟鼎。"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盘盂,铭于钟鼎,传于后世。 款识文:即"金文"。"款识"者,青铜器上所铭之文字也。《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注:"韦昭曰:'款,刻也。音式志反。'师古曰:'识,记也。音式志反。'"《通雅》引《卮言》谓:'款'为阴文,凹入;'识'为阳文,凸出。《博古录》谓:'款,在外;识,在内。'凡石、砖、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称为款识,而狭义专指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元·吾邱衍《学古编》八《字源七辩》以之为六国古文:"七曰款识。款识文者,诸侯本国之文也。古者诸侯书不同文,故形体各异,秦有小篆,始一其法。" 草篆 :草率急速写就的篆书,故名。有省简结构、纠连笔划的特点。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乙亥鼎铭》:"草篆。可识者惟'王九月乙亥'及'乃吉金用作实尊鼎用孝享'等字,其余不可尽识,则以其恣意简损之故耳。" 古篆 有两义:(1)泛指"古代篆书"如清桂馥《续三十五举》:"宋人间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变态。"(2)指上古文字,如明赵宦光《寒山帚谈》卷上《权舆一》论'九体书':"二曰古篆,三代之书,目见(左目右见)于金石款识。" 古文(古文篆)有三义:(1)广义,从文字学的角度说,泛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古陶文、古泉文和小篆,是为'古文'系统,与秦、汉后以隶、楷为主的'今文'系统相对称。(2)指殷、周或更前的上古文字。(3)专指晚周、六国所用文字。 小篆 小篆 :篆书之一,与'大篆'对称。亦称'秦篆',意指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而命李 斯所制也。小篆笔划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为小篆之代表作品。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玉筋篆 笔划丰腴如玉筋的篆书,指'小篆'。筋,一作'著',即筷子。'玉筋篆'的代表书家,有秦之李斯,唐之李阳冰。 铁线篆 笔划纤细如线而刚劲如铁的小篆,如唐·李阳冰《谦卦碑》。'铁线'之名,一说取象于'铁线草'。其叶柄细长而黑,有光泽,似铁为之。 夏篆 传说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称也。从考古实物来看,尚未发现确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则必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会夏篆之说,凡此种种,皆依托之伪说。 周篆 周代的篆书,指钟鼎文、石鼓文等大篆系统文字。因小篆又称'秦篆',故大篆对称'周篆'。 秦篆 即'小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小篆':"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皆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秦篆简直,如《峄山》、《琅琊台》等碑是也? 以李斯所书为代表。 汉篆 汉代的篆书。多为小篆,而体格近方,笔法近隶。一般在庄重的场合和金器上使用。 唐篆 唐代书家所写之篆书。有大、小篆多种,以李阳冰为代表。 清篆 清代碑学之风大盛,取法秦汉,一改唐代以后篆书因为以楷入篆而衰微的局势和风气,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等人皆是篆书高手! 大篆'与小篆的区别: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篆书代表作品
篆书代表作品有:龟兹碑、广陵散花碑、孙过庭碑等。 1、龟兹碑(gui zi bei):龟兹碑又称“大秦王舍城龟兹县伊吾县东境塔婆泉佊立龟兹碑”,是一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的石刻碑。它于1900年在新疆省龟兹县的塔婆泉地区发现,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作品之一,其篆书字体优美,线条刚劲,各字毫无生硬之感。 2、广陵散花碑(guang ling san hua bei):广陵散花碑,又称“灌园寺养心殿”,为南朝梁代历史名人谢灵运所书,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篆刻之一。广陵散花碑字体较为简单,却给人以凝聚刚劲之感。 3、孙过庭碑(sun guo ting bei):孙过庭碑,又称“孙权庭(ting)东山出土碑”,为唐代篆刻家孙过庭所刻,并在东山道林寺遗址出土,是唐代鼎盛时期篆刻艺术的代表。 孙过庭碑字体豪迈刚健,气韵雄浑,其遒劲的笔画,挥洒出别样的生命力和力量感。 篆书的起源: 1、在商代晚期,篆书经过大量发展逐渐趋于规范化,这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书写体系。春秋时期篆书形式逐渐简化,使其有利于刻在石头上或铸在青铜器和铜器上。同时,篆书也逐渐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们在文学创作和官方文件、印章中使用的书写方式。 2、直到秦朝统一全国后,篆书逐渐成为官方文字和印章上不可或缺的书写方式,这也使篆书成为中国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篆书在汉代时期广泛发展,在隋朝、唐朝时期经历了繁荣期。到了清代,篆书则呈现出以史为鉴、革故鼎新的精神面貌。 3、篆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它随着祭祀、商业、官方文书等多种需要逐渐发展成熟。在宋元时期,篆书逐渐退出欣赏,并在明清时期成为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篆书占据着重要地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