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记

时间:2024-01-27 04:49: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翻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翻译要全的!...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翻译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翻译
提示: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翻译

水经注 卷四 河水 【原文】 《淮南子》①曰:龙门②未辟,吕梁③未凿,河出孟门④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⑤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⑥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⑦。孟门,即龙门之上口⑧也。实为河之巨阸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⑩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注释】 ①《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和他的门客撰写的杂家书,也称《淮南鸿烈》。 ②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 ③吕梁:山名,在今山西省西部,位于黄河与汾水间,主峰关帝山,位于方山县东,海拔2830米。大禹治水,凿吕梁以通黄河,即指此。 ④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 ⑤高阜:高山。灭:淹没。 ⑥《穆天子传》: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五年(279)在汲郡战国魏王古冢中出土的古书,书中有很多荒诞不经的记载。 ⑦九河: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以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隥(dènɡ):登山的石级。 ⑧上口:入口处。 ⑨实:同“实”,是。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 ⑩经始:开始。 漱广:因冲蚀而变得宽广。漱:冲刷,冲蚀。 夹岸:两岸。崇深:高峻深邃。 返捍:重叠捍护。返:通“反”,反复,重叠。捍:捍护,这里指相倚相撑。 交冲:交相冲激。 素气:白色的水气。 崩:迸溅。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 悬流:这里指瀑布。 浑洪:浑浊的洪流。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 浚(jùn):通“骏”,疾速、疾驰。 下口:河的下游出口处。 【译文】 《淮南子》说:龙门还没有开辟,吕梁还没有凿通时,河水从孟门上流出,泛滥的大水逆流横溢,连丘陵、高阜都淹没了,名叫洪水。大禹疏通后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说:北登孟门,这是九河的阶梯。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处。实际上是河上的巨险,兼有孟门津的名称。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又因河水冲蚀,河道逐渐变得宽广了。两岸高峻而深邃,倾斜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时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倚拄而悬在危崖边缘。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而且河水在此迸溅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浊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漂流浮竹,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翻译要全的!
提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翻译要全的!

昆仑墟在西北,(赵改墟作虚,下同.戴亦改下《山海经》文作虚.守敬按:
言河源者当以《汉书·西域传》为不刊之典,以今日与图证之,若重规叠矩,作
《水经》者惟但言葱岭、于阗未明,言昆仑不能知昆仑所在.又见《史记·大宛
传赞》云,恶睹所谓昆仑,《汉书·张骞传赞》亦云尔.)遂以昆仑置于葱岭之
西,郦氏又博采传记以符合之,遂与《经》文同为悠谬.会贞按:《一统志》,
西藏有冈底斯山,在阿里之达克喇城东北三百一里,此处为天下之脊,众山之脉
皆由此起,乃释氏《西域记》所谓阿耨达山即昆仑也.又齐召南《水道提纲》,
巴颜喀喇山即古昆仑山,其脉西自金沙江源犁石山,蜿蜒东来,结为此山.山石
黑色,蒙古渭富贵为巴颜,黑为喀喇,即唐刘光鼎谓之紫山者,亦名枯尔坤,即
昆仑之转音.戴震《水地记》,自山东北至西宁府界千四百余里.《尔雅》,河
出昆仑虚,不曰山.察其地势,山脉自紫山西连犁石山,又南迤西连,接恒水所
出山.今番语冈底度斯者,译言群山水根也.置西宁府边外五千五百余里,绵亘
二千里,皆古昆仑虚也.)
三成为昆仑丘.(赵云:见《尔雅·释丘》.赵琦美据《河水》四《注》,
三成上增山字,非也.守敬按:赵说是,而赵本有山字,适相违反,当是刊刻者
妄加.王校本乃改赵说曰,赵琦美据《尔雅》,三成上补山字,以符合之,冤矣.
郭璞《注》,成犹重也.昆仑山三重,故以名云.是《尔雅》因昆仑有三重,取
以名三成之山.郦氏据《尔雅》释昆仑,则正坐实昆仑丘之三成,盖《山海经》
亦释昆仑山为昆仑丘也.)《昆仑记》曰:(朱记作说,全、赵、戴同.守敬按:
《昆仑说》未闻.《尔雅》疏引《昆仑山记》,昆仑山一名昆丘,三重,与此文
称昆仑之山三级合.则昆仑说为《昆仑记》之误,今订.)昆仑之山三级,下曰
樊桐,(守敬按:樊桐见《淮南子》,后文引之,一名板桐;(朱桐作松,《笺》
引《广雅》板桐及嵇康《游仙诗》结友家板桐,云:未闻板松,疑或字误.守敬
按:《楚辞·哀时命》称板桐,则松当作桐无疑.赵、戴改桐,全仍作松,失之.
孙星衍曰,樊亦扳字.按:攀、扳同,则樊当攀之省,板当扳之误也.)二曰玄
圃,守敬按:《山海经》.作平圃,《穆天子传》作县圃,郭璞注《山海经》引
《传》作县圃,又引作玄圃.玄、平形近错出,玄、县音同通用.)一名阆风;
(守敬按:《楚辞·离骚》云,登阆风而纟马.)上曰层城,(朱层作增,赵、
戴改.守敬按:《大典》本、黄本并作层,知原是层字.层与增同.《淮南·坠
形训》,昆仑虚中有增城九层.又云,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则
后文引之不数增城.《广雅》,昆仑墟有三山,阆风、板桐、玄圃,皆分玄圃、
阆风为二,亦不数增城,并与此异.而《十洲记》言昆仑三角,一名阆风巅,一
名玄圃台,一名昆仑宫.后文又引之,则又异.)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戴改谓作为.守敬按:《淮南子》有是谓太帝之居语,后文引之.高诱云,太
帝,天帝也.)
去嵩高五万里,(守敬按:此沿《禹本纪》之误,古时中外未通,传闻异辞,
转相传会,荒诞不经.于是《禹本纪》言昆仑有去嵩高五万里之说,而《水经》
以为据,郦氏亦深信不疑.观本卷后文,考东方朔之言及《经》五万里之说,难
言康泰、浮备调之是.下卷《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
为河源,非原脱此字.《禹纪》所云昆仑,张骞使大夏而穷河源,谓极于此而不
达于昆仑,其明徵也.是《禹本纪》一误《水经》再误,郦氏三误矣.推其致误
之由,乃限于地,并限于时耳.今按图以索,相去不过万里,无稽之言,存而不
论可也.)地之中也.
《禹本纪》与此同.(会贞按:《史记·大宛传赞》称《禹本纪》.梁玉绳
《史记志疑》曰,《困学纪闻》云,《三礼义宗》引《禹受地记》,王逸注《离
骚》引《禹大传》,岂即太史公所谓《禹本纪》者欤?余因考郭璞《山海经》注,
亦引《禹大传》,《汉·艺文志》有《大A0》三十七篇.师古曰,A0,古禹
字.《列子·汤问》篇引《大禹》,疑皆一书而异其篇目耳.守敬按:《山海经》.
郭《注》,去嵩高五万里,盖天地之中也,见《禹本纪》.当郦氏时,《禹本纪》
未必存,盖据郭书.又按《初学记》五引《河图括地象》曰,昆仑者,地之中也.
《水经》从《禹本纪》而省作地之中,盖参以《河图》说欤?)高诱称,河出昆
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会贞按:诱是涿人,见《易
水》篇.《隋志》《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诱《注》.此《淮南·形训》注文.
今本《注》,昆山作昆仑,积石详本篇二卷.)按《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一
千(戴删一字.会贞按:黄本有一字,各本同,戴乃臆改.以后凡首称一千、或
一百、或一十者,戴并删一字.其武断实甚,特揭于此,后不复出.)七百四十
里,(守敬按:此郦氏就《西次三经》总计之文.即今本《山海经》历数之,凡
二千一百里.然《续博物志》三引《山海经》,与《注》同.《释迦方志》引书
云云亦同.则此无讹文,当是今本《山海经》所叙里数有误字.)自积石出陇西
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守敬按:后魏陇西郡治襄武,在积石之东.言至
洛者,洛阳为当时都城,嵩高即在其东南也.准地志句,郦氏据典籍约计之辞.
按《续汉志》,陇西郡在洛阳西南二千二百二十里.后汉郡治狄道,在襄武西北
百余里.稽《图》,魏陇西郡西去积石约千余里.合观之,是自积石至洛不过三
千余里,此五千当三千之误.)又按《穆天子传》,天子自昆仑山入于宗周,
(朱昆下有仑字.赵同,戴无.守敬按:《大典》本、黄本并无仑字,《穆天子
传》中,昆仑凡六见,无单称昆山者,然注上引高说,变称昆山,此盖亦变称之
非,必脱仑字也.《传》记穆王至昆仑事,在卷一二,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云
云,在卷四,比郦氏隐括《传》文,谓自昆仑入于宗周也.)乃里西土之数.
(守敬按:郭璞《注》,里,谓计其道里也.)自宗周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
邦,(全以北字属上,云:据本传则羡文也,依沈炳巽本删.赵、戴删同.守敬
按:本传无北字,盖脱.《传》下文称南至于某处,北至于某处,可证.故洪颐
煊据此《注》以补《传》,不当删.《史记·赵世家·正义》,河宗在龙门河之
上流,岚、胜二州之地也.)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河首,四千
里,(守敬按:《穆天子传》,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郦氏就传合
并言之.)合七千四百里.(守敬按:此句郦氏总计语.)《外国图》(守敬按:
《后汉书·东夷传》注、《文选·郭璞〈游仙诗〉》注、《类聚》八十九、《通
典》边防门,并引《外国图》.《寰宇记·四夷部》屡引《外国图》,俱不言何
时人撰.《史记·始皇本纪·正义》称吴人《外国图》,此《外国图》称大晋,
则为晋人之书,是《外国图》有二矣.观后文引《支僧载外国事》云,据,晋言
十里也.称晋与此条同,此岂《支僧载外国事》之图欤?)又云:从大晋国正西
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诸仙居之.(守敬按:《博物志》一引《河图括地象》,
圣人、仙人之所集.)数说不同.道阻且长,)朱阻作,赵同,戴改.)经记
绵褫,(朱经作迳,《笺》曰:疑当作经记绵邈.赵改经云:按褫字不误.《易
·讼卦》疏云,三见褫脱.盖褫有脱义,言纪记岁远褫脱耳.《巨洋水注》云,
遗文沿褫,其词例然也.戴改经同.)水陆路殊,径复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
究,不能不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也.(会贞按:以上博引诸书,释《经》去嵩高
五万里之说.如高诱说《及山海经》、《穆天子传》,则不及五万里,如《外国
图》则更过五万里,县殊实甚 勃氏曲为解说,谓经记绵褫,或等亥豕之讹,水
陆路殊,复有迂直之异,故存而不论,然亦由未确知昆仑所在,遂不敢质言之也.)
其高万一千里.守敬按:此《河图括地象》文,引见王逸《离骚》注及《博物志》一

上一篇:麦克哈里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