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尔斯的人物轶事,吉列尔斯的人物生平,世界钢琴大师排名前十名,世界顶级十大钢琴家...

吉列尔斯的人物轶事
把苏联钢琴家吉列尔斯与他的同胞斯里赫特相提并论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而没有写传记的责任。吉列尔斯(Emil Gilels)在音乐方面很诚实,他很谦虚,认为应该“把掌声留给里希特”,他把里希特称作“钢琴家警察”,觉得自己的国际声誉永远赶不上里希特。他也知道,他的老师Heinrich Neuhaus极偏爱里希特;如同霍洛维茨与鲁宾斯坦也是竞争对手一样,吉列尔斯与里希特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家,但他们两位都值得人们深深的敬重;里希特在音乐表现方面常常由突然的狂热而进入朦胧世界,他在速度上的疯狂或是在慢乐章中的冗长沉闷,对吉列尔斯来说都是相当奇异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吉列尔斯是比较正统的演奏家,但他绝不是中间人。音乐上的真诚就是他的特色。他没有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而视演奏如儿戏。里赫特与吉列尔斯同出自伟大钢琴教育家涅高茨门下,里赫特比吉列尔斯大一岁,但寿命比吉列尔斯长多了,里赫特是1915年生,去世于1997年;吉列尔斯生于1916年,卒于上1985年。吉列尔斯成名很早,而且先于里赫特名扬西方世界。里赫特成名很晚,而且苏联政府批准里赫特出国演出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时候。早年当里赫特还是第一届全苏钢琴大赛的参赛选手时,吉列尔斯已经是作为这届大赛的评委了,而且吉列尔斯还比里赫特小一岁。由此可以看出吉列尔斯比里赫特成名早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这届全苏钢琴演奏大赛里赫特拿了冠军。伟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也是这届钢琴比赛的评委之一,肖斯塔科维奇对里赫特的演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早年,吉列尔斯对于里赫特给予了他所能给予的最高评价,当吉列尔斯第一次去美国演出时,全美国听众都为吉列尔斯的演奏艺术疯狂。当时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听了吉列尔斯的演奏后甚至说:“吉列尔斯来演奏,我恐怕是混不到饭吃了,还是老老实实打典行李回家算了!”(阿图尔·鲁宾斯坦听到利帕第的演奏后也有类似评价,鲁宾斯坦怎么这么喜欢打典行李回家呢?)可是吉列尔斯在演奏会后接受采访时却语出惊人:“我的演奏不算什么,我们国家还有位伟大钢琴家叫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他比我强10倍,你们等着听里赫特的演出吧!”。终于,上世纪60年代初,里赫特来到美国进行了一系列巡回演出,大获成功。全美听众都疯狂了!大家都沉浸在里赫特的钢琴演奏艺术之中。就连大名鼎鼎的霍洛维兹也坐不住了,扬言要复出,生怕里赫特抢了自己的风头(当时的霍洛维兹已经闭关达12年之久,在这12年里霍洛维兹没有举办过任何演奏会)。70年代开始,里赫特与吉列尔斯的关系不断恶化,以致两人对对方都不闻不问。而且,这时吉列尔斯的演奏风格与曲目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避免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专攻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我们从吉列尔斯留下的录音也可以看出这点。吉列尔斯留下最著名的录音是在DG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和幻想曲,莫扎特钢琴第27协奏曲以及格里格的抒情小品。我们很难想象一位正宗的俄系钢琴家,一个涅高茨的高徒竟然避免演奏俄系作曲家的作品,这在俄系钢琴家中是十分罕见的,或许是绝无仅有的(其他的俄系钢琴家基本上都十分擅长演奏本国作曲家作品而且都留下了大量本国作曲家作品的优秀录音)。而此时的里赫特,依然以他那宽广的曲目范围以及无敌、全能的演奏名扬世界乐坛。涅高茨写过大量评论里赫特与吉列尔斯的文章。在涅高茨看来,里赫特是他所见过的最伟大的钢琴家,是最完美的钢琴家。涅高茨一谈到里赫特就充满了赞美之辞,而且涅高茨从来都没有指出过里赫特演奏的缺点,在涅高茨看来,里赫特的演奏是没有任何缺点的(虽然涅高茨曾一两次说里赫特也有些小缺点,但显然是被迫无奈才说的,而且指出里赫特的小缺点之后会立即补充说里赫特已经完全克服了这些缺点)。涅高茨是位经历丰富的钢琴家,他听过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各大钢琴家的现场演出与唱片,并对他们的演奏风格了如指掌(比如布索尼、帕德雷夫斯基、索弗朗斯基、里赫特,霍洛维兹、巴克豪斯、吉泽金、费舍尔、顾伦·古尔德、米凯朗杰利、吉列尔斯等),在这么多著名钢琴家中,涅高茨最推崇的是里赫特。而涅高茨对吉列尔斯的评价,却是褒贬参半。这引起了吉列尔斯的极大不满。吉列尔斯的这种不满情绪,是里赫特与吉列尔斯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关于里赫特与吉列尔斯的关系恶化,两位当事者一直闭口不谈,外界也一直不知原因。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一次采访中,里赫特才打开话匣子讲述了他与吉列尔斯的关系(当时吉列尔斯已去世):“喔,吉列尔斯,他死的真是突然。那时我们两个都将展开巡回演出,在演出之前,先进医院做健康检查。所以那时我们就住在同一所医院里面,是莫斯科专为一些要人设立的医院。吉列尔斯突然发病,医生虽然给他打了一些针,可是吉列尔斯没有几分钟就死了。他原本并没有什么健康上的大问题,之所以死的这么早,这么快,都是嫉妒和多疑害了他。音乐带给他的不是欢乐,不是宽容,竟是仇恨。这真是太悲惨了。有一回吉列尔斯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厅里遇到一位女士,那女士看见他之后,回头跟一个小女孩说:‘看,前面来了我国最伟大的钢琴家’,小女孩兴奋地大喊 ‘里赫特!’。吉列尔斯砰的一声把门重重甩上…唉,只是一个小女孩罢了。他完全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包括善意的忠言。涅高茨讲了些吉列尔斯的意见,吉列尔斯竟然在报纸上写文章否认自己是涅高茨的学生。他还不只在报纸写,还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涅高茨,不承认做过涅高茨的学生。在俄国谁不知道我和吉列尔斯还有许多人都是涅高茨的学生呢?涅高茨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又不好,几个月之后就死了。我从此和吉列尔斯遂不通信。”
吉列尔斯的人物生平
随着貌似强大的超级大国苏联如瓦尔哈拉宫般一夜坍塌,许多深锁铁幕的俄罗斯钢琴家以及他们的录音也逐渐撩去了神秘的面纱。不过近二三十年来虽然苏俄年轻一辈钢琴家在各种比赛上屡次获奖,但他们所带来的惊喜却远不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吉列尔斯和李赫特登上国际乐坛时那种震撼力。从十月革命到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因地缘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与西欧文明形成断裂。二十世纪初欧美地区的古典乐坛开始在演奏观念上转向“忠实原着”的作风,在多位亲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化熏陶的前辈大师相继去世后,乐坛上已确立了新的演奏风范。到五十年代,浪漫色彩的演奏风格已成为传奇故事,而苏俄音乐家则因环境影响继续沿袭了安东·鲁宾斯坦的传统,形成了和欧美乐坛大相径庭的演奏风格。在教学上,更涌现出涅高兹、戈登维瑟、伊戈诺夫等教育巨匠,形成了大名鼎鼎的俄罗斯钢琴学派。1916年出生于原苏联乌克兰敖德萨的艾米尔·吉列尔斯(Emil·Gilels)是早慧型的钢琴家,他9岁开始登台,13岁首次举行个人独奏会时已能娴熟地弹出包括贝多芬的第8奏鸣曲、肖邦、李斯特的练习曲和斯卡拉蒂、门德尔松等曲目。1935年在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后转到莫斯科音乐学院随涅高兹继续深造,在此期间,他先后夺得了1936年维也纳国际钢琴大赛第二名和193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届伊莉莎白女王大赛的冠军。这算是吉列尔斯在西方世界崭露头角,也得到鲁宾斯坦等高度评价。载誉归来后,吉列尔斯开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并录制了他的第一批唱片,其时他年仅20出头。最近DG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套小双张的《吉列尔斯早期录音》专辑(唱片编号:477 6370)就收录有多首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的录音,曲目包括舒曼、门德尔松、拉莫、普罗科非耶夫的小品、李斯特的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及斯卡拉蒂、贝多芬和梅特涅的奏鸣曲等,风华正茂的演奏家在音乐里充分地展现了他青春的热力和超凡的技艺。这些录音虽然音效难尽人意,但却弥足珍贵。苏联唱片工业建立于“二战”之后,战前虽也曾为少数音乐家录音,但数量少之又少,吉列尔斯却在其中之一,其在苏联乐坛上少年老成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了。毕竟,冷战的对峙和自由的交流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吉列尔斯真正能在国际乐坛上引起瞩目已是40出头人到中年的时候了。1955年他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和莱纳(Fritz Reiner)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引起巨大轰动,不久他们就在RCA出了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演奏中吉列尔斯钢铁般的触键和莱纳辉煌的协奏交相辉映,汇集出一股堂皇富丽的澎湃音流,超凡的技巧和成熟的音乐修养都在这里得到全面的展现。后来吉列尔斯虽然在EMI和CBS都再次录过同样的曲目,但在乐曲意境、技巧体现、乐队默契以及录音效果方面都以此次为佳。这一时期的精彩录音还有他和路德维希(Leopold Ludwig)指挥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路德维希是位奥地利指挥,对音乐的处理工整严谨,吉列尔斯在这里一反他在演奏俄罗斯作品时那种激昂奔放的手法,稳健的速度、遒劲的触键、绵密的结构将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贝多芬音乐中的雄浑崇高铺排得丝丝入扣。吉列尔斯的演奏曲目虽不如他的同胞李赫特那么广泛,也决不拘泥于单一民族或作曲家作品,除了俄罗斯作品,德奥音乐也是他的拿手好戏,贝多芬、勃拉姆斯、莫扎特、舒曼等都得到极高的评价。70年代初与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的勃拉姆斯两首钢琴协奏曲就被许多乐迷奉为必听录音,吉列尔斯刚柔并举,激越处嘈嘈如急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低吟处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似泣如诉、欲抑还扬的琴声将听众带进了作曲家复杂的内心世界。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技巧较为简单,不少只学过几年琴的人都能轻松弹出来。但有的钢琴大师却说要弹好莫扎特比弹李斯特那些高难度的炫技乐曲还难,因为要弹出莫扎特音乐里的独特韵味更考验演奏家的音乐修养和人生阅历。和勃兰特尔、内田光子等最受乐评人推崇的莫扎特权威相比吉列尔斯的莫扎特显得颇为另类,因此评价也最为分歧。吉列尔斯的一生录制莫扎特作品的唱片不多,最近DG出版的一套小双张《吉列尔斯的莫扎特录音》,仅收录到K.281、K.310两首奏鸣曲及K.397幻想曲、K398《两首歌剧主题变奏曲》(唱片编号:DG 477 6373),第27钢琴协奏曲和K.365双钢琴协奏曲。台湾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系主任及艺术研究所副教授樊慰慈在《飞越高加索的琴韵》一书里就认为吉列尔斯的莫扎特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莫扎特,一颗颗清晰的琴音随风扫过,却起不了多少涟漪。并引用霍罗维兹的话来说“太慢,简直糟透了”。而另一位台湾音乐学者、文化大学音乐系主任彭圣锦则在他的《钢琴演奏与风格》里赞誉为“扣人心弦的莫扎特”,说“虽然录音稍显尖锐,但音色很美。他(吉列尔斯)做了充实而完美的诠释,好像把作此曲时18岁的莫扎特弹到钢琴里面一般,我听过不少的莫扎特,从没有这种感觉。”音乐欣赏是一种声音的审美,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下呈现出不同的侧面,让人横看成岭侧望成峰,古典音乐也因此让人百听不厌、常听常新。吉列尔斯钢琴演奏的最高成就体现在贝多芬的作品上,特别是他晚年在DG录制的那套未完成的奏鸣曲全集(唱片编号:477 6360),堪称他的代表作。这套唱片从1972年开始录音到1985年去世前,尚余5首未及完成,但另有一部《英雄变奏曲》和两首未入编号的早期奏鸣曲,共9张CD。贝多芬的奏鸣曲是钢琴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献,吉得尔斯充分把握到贝多芬精神,是高超技巧的发挥和令人热血沸腾的演奏。在最后十年为DG所灌录的这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无疑是他个人一生艺术的精华所在,完美的演奏和录音让我们更容易地深入贝多芬的世界。贝多芬的音乐是力量美的体现,吉列尔斯的这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钢铁般的触键和奔放的情感。其力度对比之大不要说诗情俊逸的肯普夫和温文尔雅的勃兰特尔,就是有“键盘狮王”之称的巴克豪斯也有所不及。尤其在第21、23、29等几首以力量见称的作品里,他铁锤般的触键有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其酣畅淋漓的畅快和阳刚感让人透彻地感受到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魅力,更为他未能完成最后的第32号而感到扼腕。在柔板乐章及第14、15等抒情性强的乐段或作品里,那晶莹剔透的音色、行云流水的句法充满了歌唱性,一下子就把听众吸引到音乐里。在第19、20两首简易奏鸣曲里,如珠落玉盘的音粒弹得干净、果断、匀称,极具古典主义的工整美。1985年吉列尔斯在录制完第30和31号两部晚期作品后,突然因心脏病发作在莫斯科去世,终年69岁,留下了千古遗憾;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录音版本无数,吉列尔斯这套虽未全部完成,但仍然是属于首首精彩的一套,他的离世使人类丧失了一位杰出的有思想且做出很大贡献的音乐家——很少有钢琴家像他那样坚定地忠诚于自己的艺术并取得了如此迷人的成果。此外,吉列尔斯演奏格里格的抒情小品、李斯特的钢琴奏鸣曲乃至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作品的录音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世界钢琴大师排名前十名
世界钢琴大师前十名有:叶夫根尼·基辛、格里戈里·索科洛夫、玛莎·阿格里奇、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马克·安德鲁·哈默林、佩拉西亚、丹尼尔·特里福诺夫、郎朗、埃莱娜·格里莫、波利尼。 叶夫根尼·基辛 叶夫根尼·基辛在这个榜单上排第一,他是俄罗斯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号称“钢琴骄子”。他也是从小学琴,12岁的时候就在国际舞台上演奏了,获奖无数,被称为“神通”,甚至还获得了格莱美奖。 除了对音乐的热爱,他还非常喜欢诗歌,想必他内心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吧。 格里戈里·索科洛夫 说索科洛夫是天才是为过,但是他的勤奋和扎实的功底实在令我惊叹——直到今天,他依然每天练琴数小时。他的天赋,稳重、大气、细腻,却一直名不经传。 格里戈里·索科洛夫也是从小学琴,16岁因参加1966年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而闻名于世界,他对旋律的自由挥展与乐句的弹性速度控制是当时同辈钢琴家无人能比的,被称为“稳重而狂野的天才”。 玛莎·阿格里奇 玛莎·阿格里奇也是从小学习音乐,是阿根廷钢琴家,8岁多次参加公开演出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钢琴天才了。她师从古尔达,后又在日内瓦拜帕蒂夫人和马加洛夫为师,这也使得她钢琴上的造诣得到进一步提成。 成功后,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因为热爱。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 看到他的照片,就是搞音乐的,很有艺术气息。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从小也是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里,在他17岁的时候就获得波兰的全国第一名,18岁的时候就获得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大赛的金奖,19岁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以演奏肖邦得到音乐生涯的真正突破,然而他却永远谦虚而自信,发出不凡的智慧光彩。 马克·安德鲁·哈默林 马克·安德鲁·哈默林在国际的钢琴界,是少数能跻身最顶级大师行列的钢琴家之一,不了解的可以去听听他的《十二首小调练习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他声誉很高,但是作风低调,为人谦虚,我想,真正的大师就这样的吧。 佩拉西亚 佩拉西亚在这个榜单上排第六,现今已有71岁了,4岁开始学钢琴,师从著名波兰裔钢琴家巴尔萨姆,可以说这也为他成功之路打下了基础。 1972年参加加里兹国际钢琴比赛,正是这场比赛让他成名,比较擅长演奏浪漫乐派的曲子,也会自己创作曲子,所以是一位有才华的演奏家。 丹尼尔·特里福诺夫 丹尼尔·特里福诺夫目前是这个榜单中最年轻的钢琴家,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可能大家不相信,他是一名90后。他是俄罗斯人,5岁就学习音乐,20岁的时候就获得大奖,如柴可夫斯基金奖和肖邦铜奖等。 郎朗 郎朗个人觉得很厉害了,5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之后就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使得自己的钢琴道路走得更远。 郎朗是极少数钢琴家能在贝一第一乐章右手用八度滑音glissando完成的,并且还被美国评为“20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之一,在全球都享有知名度。 埃莱娜·格里莫 埃莱娜·格里莫是一位法国女钢琴家,她非常的优雅和美丽。她13岁即被巴黎的法国音乐学院接收为学生,凭借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努力,16岁的她就获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奖,被称为钢琴天才。她的演奏中也有女性纤细的韵味,也有绮丽精练。 波利尼 波利尼在这个榜单上排第十,他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同样也是国际乐坛10位最伟大的钢琴家。他从小就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拉小提琴,妈妈是唱歌的,所以他的音乐素养非常的高。他演奏风格清晰明快,演奏曲目广泛而多样。
世界顶级十大钢琴家
世界顶级十大钢琴家有叶甫格尼基辛、格里戈里索科洛夫、玛莎.阿格里奇、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马克·安德鲁·哈默林、默里佩莱希亚、丹尼尔.特里福诺夫、郎朗、埃莱娜.格里莫、波利尼。 1、叶甫格尼基辛 叶夫根尼.基辛在这个榜单上排第一,他是俄罗斯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号称“钢琴骄子”。他也是从小学琴,12岁的时候就在国际舞台上演奏了,获奖无数,被称为“神通”,甚至还获得了格莱美奖。除了对音乐的热爱,他还非常喜欢诗歌,想必他内心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吧。 2、格里戈里.索科洛夫 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1950年出生于俄国,被认为是古典音乐的领军人物之一。 3、玛莎.阿格里奇 玛莎阿格里奇(Martha Agrich),1941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女钢琴家,曾获1957年日内瓦钢琴比赛和第七届肖邦钢琴比赛一等奖,也是获得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的当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4、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 王南钧齐默曼,钢琴家,1956年出生于波兰,1973年获得波兰全国钢琴比赛一等奖,波兰普罗科菲耶夫钢琴比赛金奖,19岁获得第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前奏曲全集》的录音是他的代表作,获得了优秀唱片奖。 5、马克·安德鲁·哈默林 当代加拿大著名钢琴家,马克安德鲁哈默林是国际钢琴节的顶级钢琴家之一,他在2000年以两首肖邦练习曲获得了留声机独奏奖。 6、默里佩莱希亚 出生在美国的美国钢琴家默里莱希亚,在1972年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表现出惊人的实力,并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4年,她被授予大英帝国二级高级骑士。quot被英国女王本人,有着继霍洛维茨、塞尔金、古尔德等人之后第一人的美誉。 7、丹尼尔.特里福诺夫 丹尼尔.特里福诺夫目前是这个榜单中最年轻的钢琴家,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可能大家不相信,他是一名90后。他是俄罗斯人,5岁就学习音乐,20岁的时候就获得大奖,如柴可夫斯基金奖和肖邦铜奖等。 8、郎朗 郎朗个人觉得很厉害了,5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之后就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使得自己的钢琴道路走的更远。郎朗是极少数钢琴家能在贝一第一乐章右手用八度滑音glissando完成的,并且还被美国评为“20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之一,在全球都享有知名度。 9、埃莱娜.格里莫 埃莱娜.格里莫是一位法国女钢琴家,图片上是她年轻时候的照片,可以看得出来非常的优雅和美丽。她13岁即被巴黎的法国音乐学院接收为学生,凭借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努力,16岁的她就获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奖,被称为钢琴天才。她的演奏中也有女性纤细的韵味,也有绮丽精练。 10、波利尼 波利尼在这个榜单上排第十,他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同样也是国际乐坛10位最伟大的钢琴家。他从小就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拉小提琴,妈妈是唱歌的,所以他的音乐素养非常的高。他演奏风格清晰明快,演奏曲目广泛而多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