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有什么特点?,神话的特点有哪些,中国神话中的神仙是否真的存在?,中国有几个神仙?,中国有哪些神话故事?,中国有哪些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有什么特点?
中国神话的特点是: 一、生存博大: 1、响彻着劳动创造的回音,它是劳动创造的生动记录,更是劳动业绩和首创精神的赞美。 2、充满了厚生爱民意识: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都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黄帝战蚩尤则是为了清除人间恶势力,不让他们去危害人的正常生存。 二、创造浪漫: 神话翅膀所翱翔的地方,每每都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先声,神话有时竟是科学的预言,或幻想的科学。 从艺术上看,神话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中国神话的影响: 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 、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
神话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神话的特点是: 一、生存博大: 1、响彻着劳动创造的回音,它是劳动创造的生动记录,更是劳动业绩和首创精神的赞美。 2、充满了厚生爱民意识: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都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黄帝战蚩尤则是为了清除人间恶势力,不让他们去危害人的正常生存。 二、创造浪漫: 神话翅膀所翱翔的地方,每每都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先声,神话有时竟是科学的预言,或幻想的科学。 从艺术上看,神话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中国神话的影响: 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 、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
中国神话中的神仙是否真的存在?
在神话小说《东游记》中正式确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人。那么,八仙中的人物完全是虚构的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没有这些人物的原型呢?
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是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身世由来传说颇多,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从考》中又说他姓刘。《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是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元神导出法术,修炼于砀山岩穴中有一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肉体被其徒误焚,无奈将元神附会到跛了一只脚的丑陋汉子身上,用来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铁拐李。看来他是一位民间流传的,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汉钟离: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汉钟离。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被全真教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的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传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朝人。《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
张果老:道教称之为果老仙师,其原型为唐代道士张果,因其在八仙中年龄最大,故被人们尊称为张果老。有关张果老的事迹,最早的记载见于刘肃的《大唐新语》。据《大唐新语》记载,张果老先生者,隐于恒州,往来汾晋,时人传其有长生秘术,自称是“尧时丙子年生”。中唐以后,张果老的传说日益增多。《新唐书》又加入了玄宗展试张果仙术和玄宗欲招张果为驸马等事迹。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教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吕仙原名吕岩,号纯阳子,唐朝末年进士,并且做了一段时间的官,不久因为厌倦腐败的官场生活,弃官入道,隐居终南山。在现实的吕洞宾的基础上,民间添加了许多他的传说故事,是“八仙”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名气很大的一个。从北宋开始就一直有人假借他的名号出山,让他的传说更加丰富而且神奇。比如,“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四下鹤城”“洞宾卖汤团”,等等。
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 她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用《广异记》的说法称她为“何二娘”,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家女子,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因在山中遇到一道士,吃了道士一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另一种说法认为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有的说她自幼遇到高人,吃了仙桃成仙;有的说她在野外放牧时吃了仙人送的仙枣成仙,还有的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ト,预测祸福的事迹,可见她的原型应该是一位精于测字算命的民间女巫。
八仙中最为玩世不恭的要数蓝采和。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蓝采和是唐末至五代时人,其行为怪僻,夏天穿着冬天的厚衣服,冬天则光着膀子躺在雪地上。经常穿着破破烂烂,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则光着,于长安街市乞讨,并手持大拍板,乞讨得来的钱有时赠送给穷人,有时在用来下馆子,喝醉了就唱歌,歌词多充满神仙之意。而最后,蓝采和得汉钟离度化,于酒楼趁醉时骑鹤而去。
韩湘子:普遍认为是文学家韩愈的侄子,一说是韩愈侄孙,《唐书》、《西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至大理丞。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西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任,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令韩愈惊奇万分。
八人仙中,曹国舅的事迹最少,出现最晚。关于他的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宋史》中有他的传记: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温和,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活了年七十二岁寿终正寝。《神仙通鉴》说: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迷恋于仙道,他弟弟则骄横放纵,倚仗国舅爷的招牌横行不法,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汉钟离、吕洞宾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
中国有几个神仙?
七十二位全神:太上老君、玉皇、元始天尊、西王母、东王公、九天玄女、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玉朗、斗姆、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太一、六神、赵玄坛、王灵官、四值功曹、六十甲子、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城隍、灶君、土地、赤松子、三茅真君、八仙。 1、玉皇 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相传其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及饿鬼)的一切祸福。 2、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 道教所崇奉的泰山神。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云笈七籖·五岳真形图序》:“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天齐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尊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简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旧时各地多有东岳庙,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 3、元始天尊 道教最尊的天神。道教认为其处在无极上上清微的玉清圣境,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的首席。又说其生于太元之先,故称“元始”。每至天地初开,便以秘道授诸天仙,谓之开劫度人。见《隋书·经籍志》。相传有《元始天尊度人上品妙经》一卷,今《道藏》本衍为六十一卷。 4、九天玄女 道教神名。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传说为上古时女神,人头鸟身。圣母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玄女下降,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予黄帝,并为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见《云笈七籖·九天玄女传》及《黄帝内传》等。 5、西王母 【西王母】 神话人物。亦称金母、玉母或西姥。在《山海经》里,其为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物。在《穆天子传》里,则为一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至《汉武内传》里,却成为年约三十、容貌艳世的女神,并将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神异经》更为其塑造了配偶东王公,一年相会一次。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其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皆来为其她上寿。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中国有哪些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1、盘古开天 古时盘古生在片漆黑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经过一万八干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2、女娲造人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捏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楳古神。 3、伏羲画卦 据说,伏羲在北顶水得到一神龟,他坐在八卜岭上的方坛上,眼观神龟背上的花纹,耳听八方的风声气息,顿时大彻大悟,便用土地当纸拿树枝作笔,用八种符号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画出了八卦,用来表示天下万物。 4、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他长大后被人门推为部落首领,他的部落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神农为了找寻能解除人民疾病痛苦的药草,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 5、西圣王母 西王母是汇集西华奇妙真气,降诞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传说中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
中国有哪些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玉兔入月宫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为其下凡的捣灵药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