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守军

时间:2024-02-07 15:19: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焦裕禄有几个子女,焦裕禄有几个孩子简介,焦裕禄妻子是谁?,焦裕禄是个什么样的人,...

焦裕禄有几个子女
焦裕禄有几个子女
提示:

焦裕禄有几个子女

焦裕禄同志共有6个子女(三子三女),依次是:

长女【焦守凤】已从开封市总工会退休
长子【焦国庆】已从开封市地税局退休
次女【焦守云】已从郑州科技情报研究所退休
次子【焦跃进】现任开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开封新区党工委书记
三女【焦守军】现为成都军区文职专业技术六级干部
三子【焦保钢】现为河南省公安厅督察处警官

焦裕禄有几个孩子简介
提示:

焦裕禄有几个孩子简介

 焦裕禄共有6个孩子。大女儿名为焦守凤,二儿子名为焦国庆。三女儿名为焦守云,四儿子名为焦跃进,五女儿名为焦守军,六儿子名为焦保钢。
  焦裕禄大女儿焦守凤资料与近况现状:

  焦守凤生于1945年 这是焦裕禄带着妻子从老家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逃荒到江苏省宿迁县,给地主胡泰荣当长工期间生下的一个女儿。
  1964年到开封上班,今年60岁,她的丈夫是一位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河南开封工作。他们有2男1女3个孩子。
  1999年从开封市总工会退休,她是第一个离开兰考的焦家子女。她的家在开封市原市委家属大院。这老宅就是她和老伴在1968年结婚的新房。她的二儿子6年前下岗,大儿媳妇下岗也快10年了,现在外面打短工挣钱。

焦裕禄妻子是谁?
提示:

焦裕禄妻子是谁?

焦裕禄妻子是徐俊雅。 徐俊雅(1932-2005),焦裕禄夫人。河南省尉氏县城关镇人,生于1932年8月,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至1955年先后在尉氏县委、土改训练班、土改工作队、共青团尉氏县委、陈留县社、荥阳县政府信访办、洛阳矿山机械厂筹备处工作。 1955年至1966年先后任大连起重机器厂统计员、洛阳矿山机械厂统计员,尉氏县糖烟酒公司统计员,兰考县统计局统计员。 1966年至1980年历任兰考县妇联委员、革委会外事组副组长、计委副主任、主任,1980年任兰考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4年任兰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开封市第七、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兰考县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8月25日6时25分在开封逝世,享年74岁。 焦裕禄逝世后徐俊雅的生活 1964年5月14日是一个充满阴霾的日子,这一天,焦裕禄因患肝癌晚期不治,撒手人寰。虽然内心悲痛到了极点,与焦裕禄一起生活了14年的徐俊雅却默默承受着,并坚强地挺了过来。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徐俊雅一直在兰考县工作,退休后居住在焦裕禄烈士陵园附近的家中。她经常去焦裕禄陵园散步,总是有一份割舍不下来的一份情怀。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徐俊雅

焦裕禄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

焦裕禄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父亲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的一个叫作北部山的小山村里,那里是孔孟之乡,也是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父亲从小的成长环境对他一生影响很大。 我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小的时候,我的爷爷因迫于生活压力上吊自杀了。从那以后,这个家就彻底不行了。我的奶奶一辈子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因为家里很穷,我父亲只读到小学毕业就开始逃荒、要饭、做长工,甚至还被抓去辽宁抚顺大山坑煤矿挖煤,吃尽了苦,受尽了罪。 我的父亲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随军南下,到了河南尉氏县。他在尉氏县认识了我的母亲徐俊雅,两人结为伴侣,相亲相爱地度过了15年时间。他们共同养育了6个孩子,三男三女。 1953年的时候,为响应农业支援工业的号召,我父亲被调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在这个厂里,我父亲经过刻苦学习,完成了从小学生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学生这么一个深造过程。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完以后,他又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然后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一金工车间的车间主任。 这期间,他带领科技攻关团队和工人师傅们,生产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2.5米的大型矿山机械卷扬机,他当时任卷扬机试制的生产总指挥。这是我父亲在工业战线上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他前前后后在工业战线上工作了9年时间,占了他整个18年工作经历的一半。 他在最穷最苦最难的时候 到了兰考 我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去兰考的呢?他是在兰考最穷最苦最难的时候去的。 难到什么地步?平均亩产只有43斤。兰考当时穷得出名,全县36万人中,有近20万人都在要饭。兰考在历史上饱受风沙、盐碱、内涝这“三害”的危害。有一句话叫“灾区栽干部”,所以这是一个谁也不愿意来的地方。 在有两位干部都表示去不了的情况下,当时的地委书记张申同志想起了我父亲,他们是一起南下的干部,他觉得我父亲一定会同意去的。果不其然,我父亲当场就表示,“兰考的情况我是知道的,感谢组织上对我的信任,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能够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我父亲是临危受命,来到了兰考。他从工厂调到地方,工资降了40多元,那个时候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我父亲二话没说,坚决服从组织上的调动。 因为兰考的老百姓太穷了,我父亲到了那里后,对干部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比如,到群众家里去吃饭,必须要到村里最穷的那一家去吃。为什么?我父亲说,不到最穷的这一家,你就不知道这个地方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什么。他还提出,一不准让老百姓买,二不准让老百姓借,老百姓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而且,你走的时候,一定要把饭钱交了,一分一厘的便宜都不能占。

上一篇:半甜白葡萄酒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