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四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 方法 :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 :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或者Q放 =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 Q放 =qv计算(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 措施 。 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 1MΩ=1000kΩ 1 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 R=U/IR 10、欧姆定律意义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Q=It(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
能量与做功部分常见知识运用
1、做功
物理 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能量”的概念: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有多少同学们知道吗?如果不知道请往下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或者Q放 =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 Q放 =qv计算(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 1MΩ=1000kΩ 1 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 R=U/IR 10、欧姆定律意义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Q=It(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拓展阅读:初三物理上册目录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浮力 六、浮力的利用 无处不在的能量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二、内能 三、比热容 四、热机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二、核能 三、太阳能 四、能源革命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一】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 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 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篇二】 比热容 1.实验:用两相同的电加热器给M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可以看到:1)在通电相同的时间里,煤油的温度升高得高。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应给水的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2.结论:质量相同(如:1kg,也叫单位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如:大家都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上,把物质的这一种特性叫比热容。 3.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一种物质的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a.单位:J/(kg°C)读作:L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b.符号:C如:C水=4.2×103J/(kg°C) c.意义:1k*在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d.比热表:1)水的比热要记住。水的比热很大。 2)水和冰的比热不一样,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的比热一般不同。 3)液体的比热比固体的比热大。金属的比热都较小。 e.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受温度、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的影响,但要受物态的影响。 f.练习:关于比热容,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在的吸收的热量多。 C.比热容的单位为J/kg. D.一桶水的比热容大于一杯水的比热容。 4.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其中:c为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一定用J/(kg°C)。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一定用kg.△t为物体升高的温度,单位一定用°C.△t=(t高温-t低温)同样,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放出热量时的计算。只是要把“Q吸”改为“Q放”即:Q放=cm△t,其中△t=(t高温-t低温) 5.公式变形:c=Q吸/m△tm=Q吸/c△t△t=Q吸/cm Q放=cm△tQ吸=cm△t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时。 6.理解公式:c=Q吸/m△t 7.这个公式只是利用已知物体的质量、吸收(放出)的热量、变化的温度时计算物体的比热。一定不要认为:C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一个确定的物质而言,它的比热是一定的,它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体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7.计算:1)一盆水有25kg,它从25°C升高到了29°C,则这盆水吸收了多少J的热量? 2)一个500g的铝锅内盛有5kg的水,它们从100°C降低到了25°C,则这锅水共放出了多少J的热量? 3)一杯500g20的冷水与杯300g80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是多少?是否是冷水上升高的温度就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呢?而冷水吸收的热量是否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呢? 4)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C),使100g从–25升高到–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8.因为C水>C砂石,所以,它们放出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大,水温度将高于砂石的温度。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于砂石的比热小,因而,砂石的温度将高于水的温度。因此,农民常在较冷的夜间往田里加水,而在第二天早上时,便把水放掉。就是利用水的比热大的特性,为禾苗保暖的。而不致于冻死。工业上,也常用水的比热大的这一特性,用水来作冷却剂。 【篇三】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四篇】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金属类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大多数非金属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国际制单位是千克(kg)4.1t=103kg1kg=1000g=103g1g=103mg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纸片变成纸团) 质量不随物体的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篮球放在教室和太空)5.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改变而改变。(一定质量的水变成冰) 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改变而改变。(餐具消毒)6.天平的使用:先看、估测再使用。 ①看天平的称量,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质量)②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避免被测物体超过天平的量程;方便加砝码。 使用口诀: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左物右码,加码从大;求和为称,正确记录。7.特殊测量:取多测少法 例: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m,可取10的整数倍个大头针(一般20-30个),测出总质量m总,再除以总个数就是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写成公式:m=m总/n 形状规则:利用数学公式直接计算 8.测量物体体积可以下沉的物体:排液法溢液法 形状不规则 不能下沉的物体:捆绑法悬挂法9.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先把它放在水中吸足水后再测量。10.常用到的体积单位:ml、l、cm3、dm3、m3 1ml=1cm3=1×10-3dm3=1×10-6m3 11.等容法: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使用,利用的是转换的思想。 例:一位同学要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水、量筒、烧杯。结果一不小心将实验室中的量筒打碎了,问该实验能不能继续进行?如果可以,应该怎么进行该实验?分析:①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空。 ②给烧杯中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总,则水的质量m水=m总-m空③此时烧杯中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V烧杯=V水=m总-m空/ρ水④把水倒掉,给烧杯中装满牛奶,测出总质量mˊ总,则牛奶的质量为m牛奶=mˊ总-m空因为是装满,所以V牛奶=V烧杯=V水⑤ρ 牛奶 =(mˊ总-m空)ρ水/m总-m空 12.剩液法:测量具有粘滞性液体的密度。 例: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方案一:先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空,然后向其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总质量m总,然后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测出食用油的密度ρ水=m总-m空/V. 评价:该方案的缺点: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完全倒入量筒,导致食用油的真实体积减小,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方案二:向一个空烧杯中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总质量m 总, 然后向量筒中任意倒入一部分食用油,测出烧杯中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 剩, 则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m总-m剩,从量筒上读出食用油的 体积V。则食用油的密度为ρ油=m总-m剩/V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3.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1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5.单位:m/skm/h1m/s=3.6km/h 16.平均速度:用来粗略的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υ=s总/t总17.刻度尺的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8.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一种作用 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理解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8.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9.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变化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力的大小。20.力的示意图: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来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的方向来表示力的方向。 作力的示意图时,要对物体先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遵循一定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 2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即一切物体都有质量,有质量就有惯性。 23.牛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4.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5.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几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26.初中阶段物体的受力平衡主要是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方向上平衡,因此可称为二力平衡.(两个方向上的受力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大小:G=mg27.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①形状规则、质地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②并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8.弹力 F=kx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与弹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静摩擦 29.摩擦力滑动摩擦:f=µN(用于实验探究题) 动摩擦 滚动摩擦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2)实验原理:二力平衡(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4)实验结论:(先条件后结论) ①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物体间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在物体间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0.杠杆五要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L1>L2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31.省力杠杆: 实例:撬棒扳手瓶盖起子钢丝钳 当动力作用在杠杆末端且方向与杠杆相互垂直时,最省力 L1<L2 32.费力杠杆:实例:筷子镊子钓鱼竿铁锨 一找点:找出支点,标注字母O 二画线:画力的作用线,将力的两端延长(虚线) 33.如何作力臂:三定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标明 垂直符号,用大括号标注出该力的力臂。 定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变形杠杆。34.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变形杠杆。 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不费力) 35.作用 动滑轮:单个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省力费距离) 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满足的平衡力:nF=G物+G动36.滑轮组S=nhυ绳=nυ物 37.斜面是省力机械,实例:盘山公路、钻头38.轮轴是省力机械,实例:方向盘、辘轳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39.压强:表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P=F/S 单位:N/m21N/m2=1pa 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40.增大压强在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41.流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流体具有重力;流体具有流动性。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2.液体压强的特点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在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压强大。4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第一次准确的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大小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P0=1.013×105pa。有时用1atm表示1个标准大气压。44.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海拔3000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强减小100pa。利用这个规律可以测量山高。 45.大气压强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比阴雨时压强大。4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在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47.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压力差法:F浮=F上-F下示重法:F浮=G-G示48.浮力的计算方法:公式法:F浮=ρgV排平衡法:F浮=G浸入液体的体积49.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所浸液体的密度 50.体积单位换算:1cm3=1×10-6m31dm3=1×10-3m3 F浮>Gρ液>ρ物51.物体沉浮条件:F浮=Gρ液=ρ物 F浮<Gρ液<ρ物 上浮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上浮在不同液体的物体所受浮力相同 52.上浮五规律: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在密度小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大。 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将上浮物体压入液体中,物体受到的压力等于水对它增大的浮力。 轮船:利用空心法实现物体沉浮 53.潜水艇:利用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物体沉浮 热气球:利用改变自身密度实现物体沉浮 54.示重法的应用: 例:一个物体的重力为G,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1,完全浸没在另外一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2,可以计算出以下6个量:①物体的质量:m=G/g ②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G1 ③物体的体积:F浮=ρ液gV排V排=F浮/ρ液g(浸没V排=V物)④物体的密度:ρ物=m/V物 ⑤物体在另一液体中的浮力:F浮ˊ=G-G2 ⑥液体的密度:F浮ˊ=ρ液gV排ρ液=F浮ˊ/gV排 变式:一个物体完全浸没在密度为ρ1的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1,完全浸没密度为ρ2的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2,求物体的密度. 55.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 1、将一块玻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当玻璃处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将玻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将玻璃浸没在硫酸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5N,求玻璃和硫酸的密度。 2、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求该物体的密度。 3、木块浮于水面,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4cm3,将露出水面部分去掉,又有18cm3的木块露出水面,求该木块的密度。 4、有一简易密度计,质量为4g,上部玻璃管粗细相均匀,横截面积为0.5cm2,当它浮在水面时,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10cm,当它浮在另一种液体中时,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为8cm,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5、在圆筒形容器内有一定的水,圆筒的横截面积为100cm2,现将包有石头的决块浸没在量筒 内的水中恰能悬浮,发现筒内水面上升6cm,当冰全部熔化后,发现水面又下降了0.56cm,如果ρ冰=0.9×103kg/m3,则石块的密度为多少? 6、给你一只量筒和适量的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估测一块橡皮泥的密度,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导出用所测量的量表示的橡皮泥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7、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它没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是55cm3,它在水面上的部分是25cm3,它受到的浮力多大?它的质量多大?密度多大? 8、如图所示,一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二分之一露出水面。若g取10N/kg,求:①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有哪些重要知识点? 物理 常用公式有哪些?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下,供参考。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常考点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第二节 内能知识点 常考点 内能知识点: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热传递知识点: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初三物理常用公式 【力 学 部 分公式】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热 学 部 分公式】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