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是哪里的传统文化?,舞狮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舞狮的特点有哪些?...
舞狮是哪里的传统文化?
一、北狮比较著名的计有安徽之青狮,河北保定双狮。 二、南狮是起源于广东南海的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舞狮,以"北狮"起源得最早。相传在北魏(公元386~534年)武帝远征甘肃河西,俘虏胡人十万之多。魏武帝令胡人献舞娱乐。 胡人以木雕兽头,两大五小,披兽衣,集八音乐,武士三十余人,起舞于御前。武帝龙心大悦,赐名"北魏瑞狮",恩准俘虏回国。狮子舞便在北方流传开来,以后便有了"北狮"之称。 元宵节舞狮的意义 舞狮子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 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舞狮象征着吉利,又非常具有娱乐性,因此很受民间群众的欢迎,是娱乐性很强的一个活动。
舞狮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舞狮象征着威勇和吉祥,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认为舞狮有驱魔的效果,希望用舞狮来镇压,表示自己的威武。舞狮是属于很传统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的衬托之下,然后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之后再去做出各种不同的狮子动作。 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有华人之处,必有舞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 舞狮的历史 远古起源说:舞狮源于“驱傩”。在远古时代,古人发明了“傩”。“驱傩”逐渐演变为现代的舞狮。傩狮舞除了在村寨中表演之外,更多是进入百姓人家,在驱除疫鬼的同时,又增加了送福、祈福任务。 史书中,《汉书礼乐志》中提到“象人”,据三国时的解释,就是扮演“鱼、虾、狮”的艺人。到了唐朝,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 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出于天竺与狮子国等国。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我们所见的已十分相似。
舞狮的特点有哪些?
1.精益求精的造型工艺。 舞狮所用狮子制作工艺精湛,狮头最为繁杂,需先请一巧匠用上好木料雕制狮头模子一个,其上涂以一层用猪血与棉花拌和而成的细泥,然后贴上一层桃花纸,待半干后,再重复前道工序,如此层层叠加,反复数次,直至厚度适中,取下木模,凹凸有致的狮子头型便即制成。而后用油彩、金粉描绘出极富民间门神画装饰风格的眼耳鼻嘴,整个狮头便栩栩如生。 2.灵动活泼的表演形式。 舞狮根据木笼大小,扛笼者少则四人,多则六至八人,另需一人抛球引狮,八人牵线舞狮,再配以威风锣鼓演奏若干,声势浩大。其中引狮人尤为重要,需兼备舞蹈和武术功底,再加收放自如的现场掌控能力,与牵线人默契配合,逗引头狮做出跳、抖、搔、扭等各种动作,配合小狮子踏着民乐鼓点摇摆起舞,时而威风凛凛,时而憨态可掬。 3.独一无二的氏族传承。 薪火相传,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然而中国乡村缺乏特性的城镇化发展导致民间艺术的自然生态与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破坏,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随着老艺人生命的终结而消亡。令人欣喜的是,舞狮作为一种特色民间艺术没有消亡,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以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传承,越来越好。 舞狮禁忌: 1.舞狮禁见神不参拜,客家传统中多神论,每村每屋都有守护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支柱,舞狮队伍经过神坛,一定要参拜,否则视为不懂礼节,看不起本村人,村中乡人也不会出钱请舞狮队。 2.舞狮禁先从新屋表演,传统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狮者,其后裔新屋,不能请其舞狮。据传此规矩与客家崇拜祖先有关。 3.舞狮禁从右边进入围屋,传统民俗中,认为右边为小片,左边为大片,围屋来龙处在左边,所以舞狮队伍一定要从左片进入围屋,左边(大片)来龙来狮,意兆龙腾狮跃,人财二旺。所以舞狮队伍禁忌从右边进入围屋。而且进入围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锣进入围屋参拜,意在祝此屋添丁发财,新年万事如意。 4.舞狮队员禁与围屋相对而坐,传统民俗中,舞狮队员禁与围屋相对面而入坐,相传围屋中女子一般都在屋檐下看舞狮,舞狮队员坐在屋檐下,背向着屋檐,女子站在其背后看舞狮,如果相对向而坐,会视为轻眺,而遭冷落。 5.禁打乱鼓,传统打鼓分快锣、慢锣,狮锣与龙锣,如果乱打一通,视为不尊敬本屋,而受到驱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