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张安世全文翻译,张安世文言文阅读训练,张安世是如何顶替霍光,成为汉宣帝时的大将军?...

文言文张安世全文翻译
1. 《汉书.张汤传》的全文翻译 【说明】本传叙述张汤及其子张安世、其孙张延寿的事迹。张汤,少时对断狱有兴趣,后为吏治狱果然见长。官至廷尉、御史大夫。曾与赵禹编次律令。用法严刻,并以《春秋》古义文饰,以君主意志为准则。又协助武帝推行兴利政策,权势显赫一时。后为朱买臣等排陷而自杀。张安世,以“谨慎周密”著称,尸位保官,与乃父作风不同。昭、宣时,颇受重用,宫至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内治产业,家富于财。张延寿,承父之业,安然不败。《史记》将张汤列于《酷吏传》,《汉书》则立专传,因其子孙贵盛之故。司马迂对张汤极为厌恶,《平准书》有“汤死,而民不思”之语。班固则变换口吻了,说什么“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后”,所言“推贤扬善”实缺乏根据;所评张安世“保国持宠”,“满而不溢”,实是公然宣扬保官守禄哲学,可叹! 张汤,杜陵人也(1)。父为长安丞(2),出,汤为儿守舍(3)。还,鼠盗肉,父怒,答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4),传爱书(5),讯鞠论报(6),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7),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8)。 (1)杜陵:县名。在今西安市东南。(2)长安丞:长安县丞。长安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3)为儿:言其尚幼小。(4)劾(hé):审讯。掠治:拷打。(5)传爱(yuan)书:录口供以成文书。(6)讯鞫(jū,又读jú)论报:意谓以逼供的记录写成判决书。(7)具狱:意谓审判已了,可以定罪用刑。磔(zhé):一种分尸的酷刑。(8)书狱:意谓练习办案。 父死后,汤为长安吏。周阳侯为诸卿时(1),尝系长安,汤倾身事之(2)。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贵人。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3),以汤为无害(4),言大府(5),调茂陵尉(6),治方中(7)。 (1)周阳侯:田蚡之弟,名胜。蚡、胜,皆景帝王皇后之同母弟。诸卿:即九卿。(2)倾身:豁出性命之意。(3)宁成:见本书《酷吏传》。(4)无害:意谓最有才干。(5)大府:丞相府。(6)茂陵尉:茂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县尉。(7)治方中:掌治豫建茂陵事宜。方中:指陵园工程。 武安侯为丞相(1),征汤为史(2),荐补侍御史(3)。治陈皇后巫蛊狱(4),深竟党与(5),上以为能,迁太中大夫(6)。与赵禹共定诸律令(7),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8),已而禹至少府(8),汤为廷尉(10),两人交欢,兄事禹(11)。禹志在奉公孤立(12),而汤舞知(智)以御人(13)。始为小吏,乾(干)没(14),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15)。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道与之(16)。 本文来自【易文言-文言文在线翻译】 2. 文言文外科医生在线翻译 外科医生①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②。一裨将阵回③,中流矢④,深入膜内⑤,延使治⑥。乃持并州剪⑦,剪去矢管⑧,跪而请谢⑨。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⑩。”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⑾。” 〔注释〕 ①选自《雪涛小说》。作者江盈科,明代人。 ②善:这里有精通的意思。 ③裨将:副将。 阵回:从阵地回来。 ④中:受到。 流矢:飞箭。 ⑤膜:这里指皮肉。 ⑥延使治:请这位外科医生治疗。延,请。 ⑦并州:古代地名,生产锋利的刀剪。 ⑧矢管:箭杆。 ⑨请谢:请求赏钱。 ⑩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还在肉里,必须赶快治疗。簇,箭头。亟,赶快。 ⑾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取肉内的箭头是内科的事,没想到也一起要求我来治疗!并,一起。责,要求。 〔指要〕 这个医生太差劲了!只把露在外面的箭杆剪下来,留在伤者皮肉里的箭头却不管了。我们做事可不要像他那样不从实际出发,只从表面看问题,而要认真负责,讲求实效。 [古文选读]外科医生 【原文】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③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摘自《雪涛小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 ①裨(pí)将:偏将,副将。②并州剪:并州产的剪刀,指名贵的剪刀。③簇:箭头。 【练习】 一、解释加点词: 1.自称善外科( ) 2.乃持并州剪( ) 3.跪而请谢( ) 4.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 二、解释下列句子: 1.延使治。 2.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三、这位外科医生,以为“外科”是治疗 ,而“内科”是治疗 。 四、文中特意提到“并州剪”的目的是: 【指南】 谢,在古文中有多重释义,常见的有:①道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②感谢,酬谢。如:常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③衰亡,凋落。如:形谢则神灭。(范缜《神灭论》)④表示敬意,可译为“告”。如: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参考答案】 一、1.擅长,善于 2.于是,就 3.酬谢,酬劳 4.立即 二、1.请(他)来治疗。2.这是内科医生的事情,没想到也要我来治疗。 三、表皮外面的病 表皮里面的病 四、通过细节描写,与外科医生的医疗作风、技术水平形成强烈反差,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参考资料:/doc/2004-08/25/29826/ 3. 张安世传翻译 张安世表字子儒,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 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哪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 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 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 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的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 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张安世担任光禄勋,有个郎官喝醉了酒,在殿上小便,主事禀告要按法律处理,张安世说:“凭什么知道他不是弄翻了浆水(浆,酒的一种,略带酸味)呢?为什么要把小过失弄成大罪过呢!”张安世因父子都被封为侯爵,所在权位十分兴盛,就辞去俸禄。 皇上又下诏给都内署,另外收藏张氏没有标出名目的铜钱以百万计。张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 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元康四年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 到了秋天去世了。天子赠送的谥号为“敬侯”。 (班固)在“赞”中说道:安世奉行为官之道,功劳达到了一定高度而不骄傲。 4. 《汉书张安世传》翻译 原文: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 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 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译文:张安世表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 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 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 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 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 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 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 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 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 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 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 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5. 翻译文言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炎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灾祸)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心情极度不安的状态)。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译文:先前,霍光生活奢侈,茂陵徐福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一定轻慢位尊的人。轻慢尊上,是违背道理的。地位在人家之上,人家就会妒忌。霍氏掌握政权已经很久了,妒忌他的人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却又背道而行,不灭亡还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上疏向皇上进言,说:“霍氏安泰兴旺,陛下您要是怜惜厚待他,就应该不时加以抑制,不使他(生变)导致灭亡。”三次上书,总是回报所陈述之事已经知道。 后来霍氏(获罪)被诛杀,那些告发霍氏的都封赏。有人就为徐生(感到不平)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有客人拜访主人,看到他的烟囱笔直,旁边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曲的,远离那些干柴,否则会有火灾。主人笑笑着不回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都来救火,幸亏把火扑灭了。于是就杀牛设宴,答谢邻居们。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不邀请那建议把烟囱改曲的人。人家就对主人说:‘你如果听那客人的话,不用花费牛肉酒食,终究没有火灾。现在论功宴请宾客,那建议把烟囱改曲,远离干柴的人没有功劳,为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为座上宾吗?’主人才醒悟了,邀请了那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应该及早防止杜绝。如果原先徐福说的能得到实行,那么国家就没有分裂土地、赏官赐爵的花费,臣民没有叛逆作乱的败迹。事情已经过去了,徐福却独独没有蒙受功劳,希望陛下能够明察,尊崇那些迁徙柴火弯曲烟筒(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让这样的人地位在烤焦了头发烧伤了额头(只会效死力的人)之上。”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让他做了官。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6. 文言文翻译亲爱的同学们 同砚可以指同学 《汉书·张安世传》:“ 彭祖 又小与上同席研书。”研,通“ 砚 ”。 同砚席可以代表同学 《北史·元晖传》:“ 周文 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 唐 刘禹锡 《谢柳子厚寄迭石砚》诗:“常时同砚席,寄此感离羣。“ 同门可以指同一个老师教的同学 《汉书·儒林传·孟喜》:“同门 梁丘贺 疏通证明之。” 颜师古 注:“同门,同师学者也。”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独喜同门旧,皆为列郡臣。” 同窗:在一起读书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书》:“令嗣气质甚湻,已令就 潘叔度 舍傍书室……同窗者,乃 叔度 之弟 景愈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A “不能”为副词,修饰“视事”,中间不可断句,排除B;“及”为动词,“比得上”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后断句,排除C;“归”为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印”,“归”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2)C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错,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3)C “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错,原文为“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张安世只是请求让儿子延寿出京补职,并未提出具体职位,是皇帝任命延寿为北地太守.(4)①幸:皇帝到某地,出行;诏:下诏;识:记得;具:详细.句子翻译为: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②惮:害怕;内:内心;密于光焉:状语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答案:(1)A(2)C(3)C(4)①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②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参考译文: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这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8. 求助翻译文言文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张安世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才,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稍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憾而上书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释】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
②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但坚持推辞并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童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5分)
⑵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5分)
张安世是如何顶替霍光,成为汉宣帝时的大将军?
张安世,一个在霍光手下安分守己的人,在汉宣帝的提拔之下,顶替了霍光的职位,拥有了军权,这个时候本来拥有军权的霍光儿子升为三公,将军权去掉了,这个就是汉宣帝开始整治霍家人的第一步。虽然张安世知道汉宣帝的想法,但是,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担心这个时候跟霍家人过不去,自己的命就没有了。汉宣帝安慰他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之后就成了莫逆之交。 在汉宣帝的支持下,他有了跟霍家人抵抗的底气和力量,就等着霍光儿子起来造反,很快就平定了他们,汉宣帝将霍家人清理得干干净净,当然,后宫里的霍家人是没有清理的,但是,他的妃子也觉得无颜在世上了,就自杀了。这个时候的张安世就是权倾朝野的人了,但是,他的性格里就是这样的,安于世间就好,自己和儿子要求外调,放弃军权,这个让汉宣帝很是感动,让他的儿子出去了,委以重任。 张安世,汉宣帝不让走了,在他的身边干活得了。可能的想法就是让他作为人质,牵制一下他的儿子。张安世想乞骸骨回老家好几次都没有准,张安世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为汉宣帝干活,结果,还没等着再干,就死在任上了,这个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他也荣升麒麟阁十一功臣中的榜眼了,也算是对他贡献的表彰了。 张安世,一个原本安于世间的人,在君主的支持下,灭掉了霍家,成为了一代功臣,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