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为什么被称为“苦命皇帝”?他为什么苦命?,喻大华的个人看法...

咸丰为什么被称为“苦命皇帝”?他为什么苦命?
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有一位皇帝叫做咸丰,这是清朝的第9位皇帝。在古代的时候,兄弟之间争夺皇位,在宫廷里面非常常见,而咸丰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秘密立储而登上皇位的皇帝。很多历史学家都觉得晚清的咸丰是一个苦命皇帝,因为处于这种大时代下,自己是没有什么权利可言的,而且要一直放下身段的去请求别人,只不过是一块垫脚石罢了。 例如咸丰皇帝,在位不到一年的时候,洪秀全那边就发动了金田起义,这个起义一共波及到国家的18个省份,历时15年,所以咸丰皇帝为了平息民怨登基,不到三年就连续发了两个《罪己诏》。咸丰皇帝在诏书里面反思自己的行为,劳民伤财,以至于这些盗贼横行,并且还在诏书里面向列祖列宗谢罪。咸丰皇帝刚刚上任的时候也想打造一个康乾盛世,所以下血本地去成立江南和江北的大营,也全力的围剿那些叛贼。 而且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大力的整治官场里面的衰败之风,果断的将那些腐败的官员给肃清出去,甚至把一个和考场舞弊案相关的一品大员给斩了,所以自此之后官场的风气也大有改变。曾国藩的有一个幕僚就说,咸丰皇帝在位时期是非常勤政的经常,批奏折到半夜。不过到了后期的时候,咸丰皇帝的思想好像跑偏了,一直想去挖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等人的祖坟,想要破坏这些人的风水,然后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咸丰皇帝在位时期无疑是给慈禧太后当了电教局,在位时期,虽然对于清朝的政局进行了一个大的改变,但是这也是后面一系列宫廷发生政变的源头。咸丰皇帝在那个时代就像是一个风向标一样,一方面想要扶植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曾国藩等人发动政变。
喻大华的个人看法
学历史,讲历史,但喻大华却直言,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终身专业是要下定决心的。“不过还好的是,我并没需要自己来下决心,父母帮我选了这个专业。”喻大华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少年时期的他因为父母的关系读了很多书,“我挺偏得的,我爸爸是中学的语文教员,经常能借来很多书回家,一般他们拿回什么我就看什么。”似懂非懂中,喻大华接触到了历史文化,并产生兴趣,17岁时,父亲做主为他报考了历史系,“当时也没主意,让报就报了。”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喻大华那时也偏科,高考的数学成绩只有9分,他开玩笑说:“很多年后我做噩梦,说要考数学,立刻惊醒。”当时,班上不少同学报考了外语系,“因为外语不用考数学,我就没合计这事。” 尽管数学成绩低,喻大华还是凭借其他科目的优异成绩考入了现在的辽宁师范大学,当时名称是辽宁师范学院。已经在这所院校工作超过二十个年头的他,现在依然记得最初来到学校时的样子,“那时没有围墙,校园里长满野草,还有地瓜地,和现在比条件差了很多。”喻大华也依然记得当时的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指导,他感慨地说:“有困惑的时候,老师帮你一下,鼓励你一句,就能走下去,受益一辈子。”随后,他又考取了山东大学研究生,他也是那一年学校惟一考取外校的研究生,因此,在他读研要结束时,母校的老师都鼓励他回来教书。再次回到学校,喻大华成了一名助教,“大学生上课的自由度相对较大,老师要想让学生不逃课得凭本事。”1987年,他第一次给学生上课,还差点儿被学生撵出教室。“那一届学生只比我稍小一些,我一进教室,他们就开始跺脚起哄。”但上了十分钟,起哄的学生就安静了,现在想起还很有成就感,“应该说我写完标题,他们就静下来了,因为我的字写得很好。”多年后,有学生告诉他,“说当时是想撵我的,但看我讲得很好就作罢了。” 在《百家讲坛》上,喻大华讲的是中国近代史。之所以选择这段历史,“因为它离我们相对很近,很多主题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有影响,能够引起今人的共鸣。但它又不太近,很多事情今天的人们并不了解。”他将这段历史看做是继春秋战国后的社会重大变革期,“可歌可泣的人太多,引人深思的事太多,像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我们现在也在提。”在讲述中,喻大华坚持深入浅出,“不要以为我们说的是汉语,所有学生就都能听得懂,很多东西需要悟。”同时,他强调还要诙谐幽默,“幽默是人的基本素质,学生反映上喻大华的课不累,能把学生拢住。”这些也是他挑战观众手中遥控器的法宝,所以他给自己定的尺度就是尽量放开。也有人认为他的东北口音偏重,“有一股很浓的大碴子味。”对于这种质疑,喻大华表示理解,“但我一直这样说的。” 早前,阎崇年曾以《清朝十二帝》系列奠定了《百家讲坛》“镇坛之作”的地位;如今,喻大华再登《百家讲坛》,开讲“咸丰皇帝”,有网友称是“叫板阎崇年的《清朝十二帝》”。虽说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站在央视讲坛,又同为清史专家,还是有同台对擂的感觉。“阎崇年是我的老师辈,我也读过他的书。”喻大华表示:“我和阎崇年老师讲的不一样,他讲的清朝十二帝是每位皇帝两讲的篇幅,而我讲的是每位10到15讲,两者没有太多可比性。”“讲完溥仪我还想继续讲皇帝”——喻大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据说您在参加高考时,数学只考了9分,确有其事吗?喻大华:这确实是真的,30年前的高考与现在不同,我的数学只考了9分,和零分差不多了,但其他科目都接近满分,所以考上了大学。当然,这个事情说出来可能会对现在的孩子产生误导,其实数学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学。记者:您为什么选择讲皇帝,尤其是晚清的皇帝和历史?喻大华: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但是,皇帝在历史中也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围绕着皇帝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讲晚清历史,是因为它离我们相对近,很多主题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有影响,能引起今人的共鸣。记者:对于溥仪的研究,许多人认为您是对他人研究的转述,您怎么认为?喻大华:我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自己也做过很多研究,可能没有有些学者研究的多,但也发表过不少论文。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有许多自己的成果。记者:您之后还会继续讲解皇帝吗?未来的计划是什么?喻大华:溥仪讲完之后我还是想继续讲解皇帝,讲同治和光绪皇帝。实际上,从乾隆以后,清王朝就开始衰败,但它却延续了一百多年才灭亡,其中有很多原因和故事,晚清的皇帝各有特色,仔细研究很有意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