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索引 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什么意思 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意思? 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什么意思 4,《论语》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告诫广大党员应 5,子曰:其身正,不令不行;其
本文目录索引
- 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什么意思
- 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意思?
- 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什么意思
- 4,《论语》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告诫广大党员应
- 5,子曰: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句的意思?
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什么意思
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二十七)遵循现实逻辑这个最底层支点
详解:季康子,鲁国大夫,向孔子问政。通常的解释大概类似如下:“政的意思就是端正。统治者自己带头端正,以身作则、作出表率,谁人敢不走正道呢?”该类的解释,都是把孔子“鲁式”化的千古误解。这里,把“帅”解释成“表率、带头、引导”,把“正”解释为“端正”等,把“为政”当成某些教派的牧民之术了。这套玩意,古今中外,不知拐骗多少良家少男少女成为某种理念、模式的复制品,为了不同的旗帜却中了同一种骗术,少则成鹅为鸭,多则为奴为鬼,良可悯矣。最大的奴才就是思想上的奴才,而思想上的奴才最低贱的一种就是那些赴汤蹈火、心甘情愿为了某些诸如“民主、自由、人权”之类垃圾抽象概念变炮灰的人。
其实,这一章完全从上一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而来。“帅以正”,“帅之以正之”的省略,这省略的“之”,就是人所参与其中的当下现实。能遵循的,只能是人所参与其中的当下现实;
“帅”,遵循。“正”,指事字,上一表示方向、目标,下足(止)表示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倚地走去。对于儒家、《论语》来说,这方位或目标就行“圣人之道”而成就之。能“正”的,也只能是人所参与其中的当下现实。那种以抽象的概念、模式为起点的把戏,在现实面前都只能是把戏。“以”,和,表示并列关系。“帅”和“正”、“帅之”和“正之”,是并列的关系,表示两者不能偏废、相互相成的关系。“帅以正”,用现代术语,就是遵循现实的逻辑,从现实出发,行“圣人之道”而成就之。
与“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相仿,现实、现实的逻辑就如同北极星,当人把北极星的位置确定后,执持这位置相应就可以定出其他星星位置;当人从现实出发分析把握了现实关系的逻辑结构后,“孰敢不正?”,其它问题就会以此为基础相应地找到解决的办法。这里不需要任何的先验、抽象原则,而是“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
但人不是现实的奴隶,现实必须是人参与其中的,没有了人,也无所谓现实,更无所谓现实逻辑。现实对于人,按其逻辑,有着各种不同的选择,究竟如何去选择,就构成了各色各样的政治。各种政治结构的逻辑支点,都来自现实,这逻辑支点也如同北极星,一旦确立,其它就以此为基础相应地构建。而对于儒家、《论语》来说,这个现实的逻辑支点,“正之”所在,就是行“圣人之道”而成就之。
“政者,正也”,为政,就是要立行“圣人之道”而成就之这一逻辑支点;“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的人,遵循现实的逻辑,从现实出发,行“圣人之道”而成就之,其它问题就会以此为基础相应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现实,是最底层的支点,行“圣人之道”而成就之这个逻辑支点必须也必然在现实支点之上,离开现实,无所谓“圣人之道”。“圣人之道”,不是离开现实的乌托邦,那种把“圣人之道”装扮成某种口号、旗帜、目标,以此而驱使人,让人为此而折腾,都和“圣人之道”、《论语》、孔子毫无关系,就像把“共产主义运动”弄成某种口号、旗帜、目标,以此而驱使人,让人为此折腾,都和马克思毫无关系一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和马克思,总是那样心心相印。
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意思?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个话大家都很熟,这是我们中国人对“政”这个名称的解释。政就是“正”,所谓政治的道理,就是领导社会走上一个正道。刚才我们讲到真、善、美的哲学观点,现在引用哲学观点来说,什么叫正?什么叫邪?也很难讲。这就牵涉到人生的道德行为观念,以及社会的、历史的道德观念等等,都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而改变了观念的标准。以前的社会型态并不适于现在的社会型态,过去历史的标准,并不一定完全可以适用于现在。所以怎样才算是正或邪,也是对某一时间、某一地区而言。但无论如何,政治的原则,就是“正己而正人”,自己先求得端正,然后方可正人,譬如一个教育家、宗教家,以感化的教育,转移社会风气,也可以说是“政者正也”的一个范例。帅之以正,这是孔子的定义,也是千古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名言。季康子是一个当权的人,所以孔子对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要你领导人自己做得正,下面的风气就自然正了,这是偏重于为政,偏重于领导而言的。
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什么意思
译文:所谓政,就是正的意思。为政者行为端正作出了表率,谁敢不正? 选自:《论语·颜渊第十二》 【解词】子帅:子:对“你”的尊称,相当于“您”,句中可特指当政者。帅:带头,作出表率 【读解】对于这个问题,孔子曾三番五次地论说: “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子路》) “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又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呢?”(《子路》) 孟子也说:“自己不正直是不可能使别人正直的。”(《孟子·滕文公下》) 扩展资料“政者,正也”中的一个“正”子,就深刻而确切地道出了“政”的内涵和本质。而“正”实质上是一种当政者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小自管理一个部门,大至治理一个国家,为政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一个“正”字。 只有一身正气、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才能带领下属前进,才能事业兴旺。这是一种无形、巨大,而无可替代的力量。“正”字当头,“孰敢不正”?正气上下贯通,必然无往而不胜、必然繁荣昌盛,前景光辉灿烂!反之,则一败涂地、一事无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政者正也
4,《论语》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告诫广大党员应
当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人们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别人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节选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篇 》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翻译: 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孔子说:“鲁国的政事和卫国的政事,像兄弟一样。” 扩展资料《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5,子曰: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句的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子路篇》。此警句,在当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共中央把“正衣冠”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意在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