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浮云端

时间:2019-06-15 13:38: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知识点:积雪浮云端收集:谢灿丛 编辑:栀子花女孩
本知识点包括:1、积雪浮云端的上一句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3

知识点:积雪浮云端收集:谢灿丛 编辑:栀子花女孩
本知识点包括:1、积雪浮云端的上一句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打一动物 4、终南望余雪中,积雪浮云端的浮是什么意思 5、积雪浮云端打一字 。


《积雪浮云端》相关知识

未化完的积雪好像浮在白云上(和白云衔接在一起).

“浮”字,就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压山崖时积雪是静止的,流动的是山头上的云.可诗人不从云入手来写,而从雪切入才符合题意.这样着一“浮”字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

知识拓展:

1: 终南望余雪中“浮”字妙用为什么生动?回好的能提高悬赏!!!


知识要点归纳:

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2: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体会“浮”字的妙用.


知识要点归纳:

“浮”字有动感,表现出了一种十分美丽的感觉,让人好像在云中飘浮一样.

3: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知识要点归纳:

雪后出现的晴光,我在唐诗300首上查的,准没错.

4: 文言文中“之”字都有哪些用法?那《学弈》中的“通国之善弈者也”和"唯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知识要点归纳: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5: 寡人之于国也所有“于”字的用法


知识要点归纳:

1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用于凑足音节,舒缓语气.

2察邻国“之”政:结构助词,作定语标志,的.

3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同2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同3

6王道“之”始也:同2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前者同2,后者代词,代“五亩之宅”

8鸡豚狗彘“之”畜:同2

9百亩”之”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两个之均为助词,的.

10申之以孝梯“之”义:同2

11未“之”有也:代词,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指人

13斯天下“之”民至焉:同2

我是08年应届毕业生,相信我吧!

猜你喜欢:

1:积雪浮云端的上一句

提示:终南望余雪 祖咏 唐代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提示:《终南望余雪》唐代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希望能帮助到你

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打一动物

提示:兔子在月亮上,是大白兔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雾色,城中增暮寒 作者简介:祖咏,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清丽自然,恬静闲适。其边塞诗则雄浑壮丽,情调昂扬。 【诗文解释】 终南山北...

4:终南望余雪中,积雪浮云端的浮是什么意思

提示: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副的感觉吗? -------------------------------------------------- 雅淑手工:用我最巧的手,装扮最美的你...

5:积雪浮云端打一字

提示:谜底 百 积雪 是白色的 取白 云端 云字开端是 一 合起来是谜底 百

上一篇:秋风瑟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