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教程

时间:2024-01-01 20:34: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第三章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3.4系统设计,第三章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3.6系统维护与评价,系统分析师考试要求掌握哪些?,系统分析师考试有什么用...

第三章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3.4系统设计
第三章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3.4系统设计
提示:

第三章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3.4系统设计

-----------------------------------------------------

以下内容节选自清华大学版《系统分析师教程》

仅供学习、参考使用,详细内容请查阅原著

-----------------------------------------------------



3.4.1系统设计概述

  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另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中,要根据前一阶段系统分析的结果,在已经获得批准的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新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系统制定蓝图,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与主观设定存在差距,项目开发过程中并不总是能按总体计划分阶段顺利推进,甚至造成反复,究其原因有:

  1.传统方法认为“系统设计之前,用户的所有的需求都能被预先定义”。

  2.在生命周期法中,系统分析通常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判断表等工具来描述目的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些文字和图形工具被认梢猿浞址从承孪低车穆呒δ堋?/P>

  3.生命周期法将开发过程严格划分为几个不同阶段,并严格分离,即后一个阶段工作必须在前一阶段结束才能进行,把各个阶段工作的变化幅度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

3.4.1.1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为保证总体结构设计的顺利完成,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分解-协调原则。整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具有整体的目的和功能。但这些目的和功能的实现又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的结果。解决复杂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把它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分别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根据系统总体要求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在系统中,应按以下要求分解:

  按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

  按管理活动和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分解

  按系统的工作规程分解

  按用户工作的特殊需要分解(如按保密的要求)

  按开发、维护和修改的方便性分解



  协调的依据主要是:

  目的调节

  工作进程调节

  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协调

  信息协调(指信息的提供和收回)

  业务内容协调(如某些业务指标的控制)

  2.自顶向下的原则

  3.信息隐蔽、抽象的原则

  4.一致性的原则

  5.明确性原则

  6.模块之间的耦合尽可能小,模块内部组合要尽可能紧凑。

  7.模块的扇入系数和扇出系数要合理。

  8.模块的规模适当

3.4.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要根据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大致设计,这是一种宏观、总体上的设计和规划。

3.4.2.1子系统划分

  1.子系统划分的原则

  为了方便今后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子系统的划分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

  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

  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2.系统划分方法的分类

3.4.2.2子系统结构设计

  子系统结构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这个工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多个模块

  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及其调用关系

  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如何从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

3.4.2.3网络设计

  网络设计首先要根据系统的要求选择网络的结构。然后根据系统结构划分的结果,安排网络和设备的分布,再根据物理位置来考虑联网布线和配件,最后就是根据实际业务的要求划定网络个结点的级别、管理方式、数据读写的权限、选择相应的软件系统等。

3.4.2.4硬件设备及配置

  在确定了系统的划分后,就可以考虑各子系统的设备,即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配置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分布的设备和任务、功能、数据资源等集中统一管理。

3.4.3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3.4.3.1模块的概念

  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它的特点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系统中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模块。根据模块功能具体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逻辑模块和物力模块。在系统逻辑模型中定义的处理功能可视为逻辑模块。物理模块是逻辑模块的具体化,可以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子程序或若干条程序语句,也可以是人工过程的某项具体工作。

3.4.3.2模块结构图

  模块结构图主要关心的是模块的外部属性,即上下级模块、同级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调用关系,并不关心模块的内部。

  模块结构图式结构设计中描述系统结构的图形工具。作为一种文档,它必须严格地定义模块的名字、功能和接口,同时还应当在模块结构图上反映出结构化设计的思想。

3.4.3.3模块的变化型分析与事务型分析

  一个系统的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标准形式,变换型模块结构和事务型模块结构。

  变换型模块结构描述的是变换型系统。变换型系统由3部分组成:输入、数据加工(中心变换)和输出,它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经过加工后输出。事务型系统由3层组成:事务层、操作层和细节层。它的功能是对接收的事务按其类型选择某一事务处理。

  1.变换型分析

  变换型分析过程可以分为3步

  (1)找出系统底层逻辑输入、主加工和逻辑输出

  (2)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

  (3)对输入、变换、输出模块逐个分解,便可得到初始结构图

  2.事务型分析

  事务型分析也是“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原则进行。先设计模块,其功能就是整个系统的功能。下面有一个“分析模块”和“调度模块”。前者分析事务的类型,后者根据不同的类型调用相应的下层模块。

3.4.3.4模块的耦合与内聚

  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公用性,要满足“欧和小,内聚大”的原则。

3.4.4系统详细设计

3.4.4.1代码设计

  代码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一组有序的符号,以便易于计算机和人工识别与处理。代码的类型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一般有数字型、字母型、数字字母混合型等。3种类型的代码各有所长,应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信息量的多少、信息交换的频度、使用者的习惯等方面综合考虑。

  代码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性,一个对象可能有多个名称,也可按不同的方式对它进行描述。但在一个编码体系中,一个对象只能赋予它的代码。

  合理性,代码结构与相应的分类体系相对应。

  可扩充性。应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备将来不断扩充的需要。

  简单性。结构尽可能简单,以减少各种差错。

  适用性。代码尽可能反映对象的特点,以助记忆,便于填写。

  规范性。国家有关编码标准是代码设计的重要依据,已有标准的必须遵循。在一个代码体系中,代码结构、类型、编写个是必须统一。

  系统性。有一定的分组规则,从而在整个系统中具有通用性。

3.4.4.2输出设计

  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输出决定输入,即输入信息只有根据输出要求才能确定。

3.4.4.3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向系统输入正确的数据。

3.4.4.4处理过程设计

  总体结构设计将系统分解成许多模块,并决定了每个模块的外部特征:功能与界面。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则要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特征,即内部的执行过程,包括局部的数据组织、控制流、每一步的具体加工要求及种种事实细节。通过这样的设计,为编写程序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

  处理过程设计的关键是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法来描述每个模块的执行过程。这种表示方法应该简明、精确,并由此能直接导出用编程语言表示的程序。常用的描述方式由图形、语言和表格等3类。

  1.程序流程图

  2.盒图(NS图)

  3.形式语言

  4.决策树

  5.决策表

3.4.4.5数据存储设计

  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获得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必须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组织结构和数据库,使整个系统都可以迅速、方便、准确地调用和管理所需的数据,是衡量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3.4.4.6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和选择信息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用户界面设计应坚持友好、简便、实用、易于操作的原则。

  用户界面设计包括菜单方式、会话方式、操作提示方式,以及操作权限管理方式等。

3.4.4.7安全控制设计

  从数据环境和数据处理两方面看,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有:

  环境性因素。

  数据处理因素。

3.4.5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设计阶段的最终结果是系统设计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是下一步系统实施的基础。

  从系统调查、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工作,这3个阶段的工作量几乎占了总开发工作量的70%,而且这3个阶段所用的工作图表较多,涉及面广,较为复杂。

第三章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3.6系统维护与评价
提示:

第三章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3.6系统维护与评价

-----------------------------------------------------

以下内容节选自清华大学版《系统分析师教程》

仅供学习、参考使用,详细内容请查阅原著

-----------------------------------------------------

3.6.1系统维护概述

3.6.1.1系统可维护性概念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定性的定义为: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进和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提高可维护性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所有步骤的关键目的,系统是否能背很好地维护,可用系统的可维护性这一指标来衡量。

  1.系统的可维护性的评价指标

  可理解性。指别人能理解系统的结构、界面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模块化、详细设计文档、结构化设计和良好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都有助于提高可理解性。

  可测试性。诊断和测试的容易程度取决于易理解的程度。

  可修改性。诊断和测试的容易程度与系统设计所制定的设计原则又直接关系。模块的耦合、内聚、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的关系等,都对可修改性有影响。

  2.维护与软件文档

  文档是软件可维护性的决定因素。由于长期使用的大型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经受多次修改,所以文档显得非常重要。

  3.软件文档的修改

  维护应该针对整个软件配置,不应该只修改源程序代码。如果对源程序的修改没有反映在设计文档或用户手册中,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每当对数据、软件结构、模块过程或任何其他有关的软件特点作了改动时,必须立即修改相应的技术文档。

3.6.1.2系统维护的内容及类型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和数据的维护。

  1.硬件维护

  硬件的维护应有专职维护人员来负责,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维护活动,一种是定期的设备保养性维护,保养周期可以是一周或一个月不等,维护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例行的设备检查与保养,易耗品的更换与安装等;另一种是突发性的故障维护,即当设备出现突发性故障时,由专职的维修人员或请厂方的技术人员来排除故障,这种维修活动所花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2.软件维护

  软件维护主要是指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源程序,修改后要填写程序修改登记表,并在程序变更通知书上写明新老程序的不同。

  软件维护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3.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工作主要是由数据库管理员来负责;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进行并发性控制。数据库管理员还要负责维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长度等发生变化时,或者需要添加某个数据乡、数据库时,要负责修改相关的数据库、数据字典,并通知有关人员。

  数据维护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代码维护。

3.6.1.3系统维护的管理和步骤

  要强调的事,系统的修改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程序、文件、代码的局部修改都可能影响系统的其他部分。因此,系统地维护工作应有计划有步骤的统筹安排,按照维护任务的工作范围、严重程序等诸多因素确定优先顺序,制定出合理的维护计划,然后通过一定的批准手续实施对系统的修改和维护。

  通常对系统地维护应执行以下步骤:

  (1)提出维护或修改要求。

  (2)领导审查并做出答复,如同意修改则列入维护计划。

  (3)领导分配任务,维护人员执行修改。

  (4)验收维护成果并登记修改信息。

3.6.2系统评价

3.6.2.1系统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信息系统的评价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信息系统评价是指从系统开发的一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评价。狭义的信息系统评价是指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之后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与信息系统所处的阶段的关系,又可从总体上把广义的信息系统评价分成立项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项评价。

3.6.2.2系统评价的指标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建立起一套指标体系理论框架:

  从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出发,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共同组成的系统,所以可以按照运行效果和用户需求(人)、系统质量和技术条件(机)这两条线索构造指标。

  从信息系统的评价对象出发,对于开发方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质量和技术水平;对于用户方而言,关心的是用户需求和运行质量;系统外部环境则是主要通过社会效益指标来反映。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别按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财务指标等3条线索建立指标。

  各项指标列出如下:

一、系统质量

  1.执行准确性,响应速度、信息存储量,界面质量

  2.安全性、可靠性、文档齐全

  3.数据共享性,易维护性,容错性

二、技术水平

  1.技术先进性

    软硬件先进性

    开发技术先进性

    软件可重用性

  2.技术首创性

  3.开发效率

三、运行质量

  1.直接应用人员的结构,素质

  2.系统运行库

  3.系统维护率

四、用户需求

  1.领导重视程度

  2.功能需求满足程度(使用程度)

  3.人——机交互的友善程度

  4.系统价格可接受程度(性能/价格比)

五、系统成本

  1.开发成本

    硬件成本(购置,基建,安装,调试等)

    软件成本(开发,培训,系统切换等)

  2.运行成本(人员费用,消费材料,技术材料,折旧等)

  3.管理成本(监理,审计,服务,行政等)

  4.维护成本(硬件,软件,纠错,适应,完善等)

六、系统效益

  1.经济效益

    按系统功能(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

    按服务对象(如企业,政府等)

    按效益类型(如直接/间接,有形/无形等)

    按技术特征(如EDPS,MIS,DSS等)

  2.社会效益

    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对本企业的影响程度

    福利,就业,伦理道德

七、财务评价

  1.投资指标(如企业管理费,非生产人员工资等)

  2.收益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等)

  3.综合指标(如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等)

3.6.3系统运行管理

3.6.3.1运行管理制度

  1.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2.信息系统的其他管理制度

3.6.3.2日常运行管理内容

  1.系统运行情况的纪录

  2.审计跟踪

  3.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

  4.系统资源的管理

3.6.3.3系统软件及文档管理

  1.系统软件的管理除日常维护以外,还包括版本更新和升级等。

  2.信息系统文档的管理

系统分析师考试要求掌握哪些?
提示:

系统分析师考试要求掌握哪些?

系统分析师属于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考试要求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
根据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系统分析师考试要求如下:
(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
(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
(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
(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
(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
(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猎考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方免费复习资料内容介绍:2017下半年信息处理技术员下午真题(四)素材
格式:ZIP大小:42.54KB 软件设计师精华思维导图,高效备考
格式:ZIP大小:4122.85KB
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系统分析师考试有什么用
提示:

系统分析师考试有什么用

系统分析师考试有什么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系统分析师是全国统一考试,系统分析师属于软考高级资格考试,软考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划。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1、评高级职称 评职称,向来要求比较多,资历什么的都摆在那里,很多人评了好几年也没有评上。系统分析师证书是国家认可的国家级证书,在国企或是事业单位,能评高级职称,此外,有些大型企业单位也是可以评高级职称的。当然,不是你考了这么个证就一定能评上职称,但至少是评职称路上的一个筹码,一种捷径。 2、求职敲门砖 根据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级别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从获得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取得高级资格,可聘任高级工程师职务。此外,系统分析师考试已经实现中日互认。 获得证书就一定能帮你获得一个好工作?当然不是。用人单位肯定不会因为一纸证书就聘任一个人,肯定是会多方面考察的。但是你拥有了证书,肯定会给你锦上添花,至少在简历上比其他没有证书的人多一项优势。 3、升职加薪 在有些企业,获得证书就能直接加薪,也有利于升职。升职加薪,看的是个人的能力,获得证书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不过,只是以考试为目的而考试的话,那就很难说了。 4、在一线城市积累积分,帮助入户 一些一线城市都实行了积分落户的政策,其中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是可以加分的,比如在上海、广东,拥有证书是可以直接加分的。 5、积累知识、经验 系统分析师资格考试考察系统开发、分析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侧重的是技术。考试要求考生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上午题侧重考察的是理论基础,下午案例分析及论文写作,考察的就是个人技术水平了。考试难度是有的,想蒙混过关那是相当难的。通过参加考试,可以把理论知识系统的梳理一遍,这对以后个人的工作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也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上一篇:截瘫支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