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显祖是什么意思,皇清高高祖是什么意思,清朝第一个皇帝是谁?,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清高宗的皇帝是谁?,大明朝为何连太宗和高宗都没有...
皇清显祖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皇清显考吧。
考,父亲。皇清显考,大清朝去世的先父。这四个字一般用于墓碑上。
皇清:
在表现与立碑人关系之外,有时“中榜”行文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这些虽都说明自认客死异乡的先人的归属感,但政治立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都表明政治立场的变化。其中也有些墓碑会把清朝或本地政府所赐给墓中人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
谢谢采纳。
皇清高高祖是什么意思
这个准确说叫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刘秀上庙号)、刘?#93;为高宗孝元皇帝(刘衎上庙号)、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佑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清朝第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的第一个皇帝(开国皇帝)其实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汗国,是一个酋长类的国家,其建立者是努尔哈赤。他在世的时候只不过是后金的大汗,并不是皇帝。
清朝建立后追封他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在位时间为1616年-1626年,年号天命(足可见其心必异)。
他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之后与袁崇焕交战,被袁将军轰伤而死。不过女真人从他开始逐渐强大了起来,所以死后追封为太祖。
2.清朝是在第二任大汗皇太极的时候改的国号,皇太极算得上是清朝的开国君主,不过一般清朝多继承后金的天命,以努尔哈赤为开国之君,从庙号也能看得出来。
皇太极,本名黄台吉,乾隆时期为了显示皇家的尊容改为皇太极。后金第二位大汗,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虽然不曾入主中原,但是其在东北称帝,故算得上清朝的皇帝。据说“金”改“清”不只是为了避嫌宋辽时代的那个“金”,而是清朝原为金国,而明朝之“明”属火,火克金,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得大败,“焕”字也属火,金属溶化后会变成液体,故由五德终始说改为“清” 。
1643年,皇太极猝死,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在位17年,年号天聪和崇德。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顺治。 顺治,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子承父位,时年六岁,做了皇帝,由摄政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4月26日,清军经过激战,大败李自成。同年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成了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1644年明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清朝正式登场,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那个时候,少年天子顺治帝刚刚登基一年左右,所以说顺治帝才算清朝的第一个皇帝。 详情: 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 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清高宗的皇帝是谁?
乾隆后面的皇帝是嘉庆。 在位皇帝: 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大明朝为何连太宗和高宗都没有
传统庙号“太高世中”是绝对的褒美且非常难得的,是必须要有功有德的君主才可以得到的庙字,就这么四个用了就没有了。然而后世正常传接权力的皇帝死后都能得到庙号,那么只用这四个就完全不够了,所以自从汉重新使用庙号开始,至唐宋时期庙号就爆炸式地增多以至于庙号之间就出现了潜移默化的“差别”,所以新的庙号里也就出现了能够等同媲美“高世中”三个庙字的上等庙号。 而这些庙号会被追尊给要么有拓土封疆要么有中兴社稷带来什么之治啊盛世啊或中兴啊之类大功的君主。 唐太宗李世民 所以回过头来看明朝的情况,在明朝中符合这些条件的除开“世宗”外,其他人已经分别被授予了“宣宗”、“宪宗”、“孝宗”这类上等庙号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非要用“高宗”或“中宗”来表达他们的伟大功绩了。 并且站在明朝当朝的礼官视角上看,像之前的“唐宣宗”、“唐宪宗”、“宋孝宗”都是本身有作为、庙号释义也好的先例,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完全没问题了。同样站在明当朝礼官视角上看,没有太宗和高宗,可能与之前的这2个皇帝有关:上一个“中宗”李显被废过、上一个“高宗”赵构则软弱无能只继承了一半家业。 所以从寓意上讲能避开不用而去选择其它同等级的庙号自然也就是首选了,像谥号中的“恭”、“惠”一样,本来是个美谥,奈何被“晋恭帝”、“隋恭帝”以及同什么“汉惠帝”、“晋惠帝”用过以后后来者难免就会心存芥蒂而,仅此而已。 宋高宗画像 比如《光宗实录》里就对“明神宗”的庙谥议有过阐述: 先是,内阁拟谥显宗恭皇帝,廷论未惬。兵科给事中魏应嘉具疏言:夫谥,追崇之大典也。古东晋恭帝、隋末恭帝二号,当时光景已不堪言。追惟先帝圣谟不可殚述,而四十年雷霆在上,今古所无。神矣烈矣,无以复加矣。以至圣至神之先帝,持众羙而效之,光昭万世,犹恐不至。乃草草举事,取证谥书,令先帝盛羙不彰,何哉?乃再集议于东阁,改今谥。 就说的是谥号“恭皇帝”的先例都不吉利,就给把原谥“显宗恭皇帝”挪成了今谥“神宗显皇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