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介绍及事迹是什么?,榜样7人物介绍及事迹,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去世,他曾为中国带来了什么贡献?,是什么使陈定昌成为激光雷达领域领头人的,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去世原因是什么?...
《榜样》人物介绍及事迹是什么?
《榜样》人物介绍及事迹有如下: 1、张富清 男,1924年出生,陕西省洋县人,中共党员。 1948年参加解放军,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1955年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工作,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离休干部。 2、李连成 男,汉族,1951年8月生,河南濮阳人,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 李连成践行“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的座右铭,以先富带动后富,义无反顾地担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 在李连成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同心协力、齐谋发展,把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 3、孙家栋 87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他领导发射的卫星占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4、王振美 王振美,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村民。从1953年开始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振美矢志不渝跟党走,2017年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1965年患重病死而复生后,从此立下誓言感恩奋进。 5、唐真亚 男,汉族,1964年5月生,2006年6月入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邮政分公司老子山支局支局长兼投递员。 20多年来,唐真亚每天风雨无阻,划船进湖区投递邮件,水陆行程30多万公里,投递报刊和信件135万多份,无一差错。
榜样7人物介绍及事迹
榜样7是一档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代表为主要对象的电视节目。以下是其中8位榜样的人物介绍及事迹:1. 王亚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席技术专家,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也参与了神舟五号、七号等载人飞行任务的设计和组织。王亚平坚守初心,为实现中国航天强国梦努力奋斗。2. 林占熺:台湾剧作家,连续十几年将主题创作定位于推动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他的作品始终贴近人民,富有生命力,赢得了两岸同胞的广泛赞誉。林占熺在艺术创作中,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责任。3. 艾爱国:中国“大国工匠”,匠心独具地设计了许多著名果蔬加工机械设备,并荣获多项国家专利,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艾爱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定信念,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产品。4. 宋峰:中国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全国和国际比赛的冠军。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展现了残障人士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5. 王玉珠:中国农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致力于帮助和支持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她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打造了一整套健康产业【摘要】
榜样7人物介绍及事迹【提问】
榜样7是一档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代表为主要对象的电视节目。以下是其中8位榜样的人物介绍及事迹:1. 王亚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席技术专家,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也参与了神舟五号、七号等载人飞行任务的设计和组织。王亚平坚守初心,为实现中国航天强国梦努力奋斗。2. 林占熺:台湾剧作家,连续十几年将主题创作定位于推动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他的作品始终贴近人民,富有生命力,赢得了两岸同胞的广泛赞誉。林占熺在艺术创作中,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责任。3. 艾爱国:中国“大国工匠”,匠心独具地设计了许多著名果蔬加工机械设备,并荣获多项国家专利,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艾爱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定信念,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产品。4. 宋峰:中国残疾人羽毛球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全国和国际比赛的冠军。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展现了残障人士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5. 王玉珠:中国农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致力于帮助和支持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她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打造了一整套健康产业【回答】
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去世,他曾为中国带来了什么贡献?
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他研制了中国首部激光雷达 陈定昌,1937年1月生于上海,籍贯江苏镇江。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二院科技委顾问。历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二院院长、二院科技委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定昌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回顾几十年的航天生涯,他曾自谦,自己并不是思维超前,而是在考虑问题时喜欢从全局出发,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我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实现中国梦上做了一些工作。” 扩展知识人物生平 陈定昌1937年出生于上海。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转学到南京时,第十中学高中二年级只有一个插班生名额,还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不少好心人劝陈定昌到其它学校另寻机会,但倔犟的他执意一试,结果在16名报考的学生中,他一举夺魁。 那时的历史、地理比较难学,是好多学生感到头疼的课程。担任学习委员并善于动脑筋的陈定昌,则把历史编成故事讲给大家,于是很多难记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容易得多,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考试时,全班取得了好成绩,陈定昌的独特才能令老师刮目相看。 他从小喜欢文学,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期间,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老师看到他的语文天赋,希望他报大学中文系,将来当作家,但他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一种男儿当自强和报效国家的浓烈情感,促使他毅然选择了理科。 顺利通过保送留苏考试后,陈定昌来到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哲学和俄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两年后他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当时清华大学学制 6年,加上两年的留苏预备部学习,他整整度过8年的大学时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大学生活丰富了他的知识,使他的多种能力得到提高。 清华求学期间,陈定昌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许多方面都注重锻炼和发展。哲学这一爱好,培养了他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他极强的表达能力。 有一次班里去工厂参加劳动锻炼——安装电容器。当时每人有定额任务,好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都干到凌晨两三点钟。而陈定昌努力想着怎么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他留心观察厂里熟练工人的操作,还真看出了门道。工厂搞劳动竞赛,他摘得全厂第二名的桂冠。回校后,他成为校办工厂的攻关组组长。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他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毕业设计时,陈定昌被老师要求去做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设计。该课题设计已经进行了两年多,前两名做课题的毕业生最后成绩都不理想,对此陈定昌定下的目标是一定要取得5分的好成绩。做课题期间,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大半年后,他成功了。他的毕业论文还成为大家学习的范本。通过做课题设计,他琢磨出一个道理:搞科学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很重要。 个人成就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钱学森的支持下,航天二院二部成立了红外激光工程组。陈定昌提出了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5项创新项目,都被列为重大项目。因为激光雷达在国际上刚刚起步,事关重大,钱学森亲自主持这项工作,于是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等3家单位联合攻关,由陈定昌担任小组负责人。为了项目早日能够实验,陈定昌一天跑五六家单位,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有一天他们找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王大珩时,这位老光学专家提出了4个基本原理的问题。一年半后,在陈定昌的组织下,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项工作使陈定昌深深感到:科学就是要创新,要不畏艰难,才能有所作为。 好的项目不仅可以带动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一批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从参与雷达项目到搞大总体工作,陈定昌的眼界更开阔了,他不断提出一些有远见的观点,得到了领导和专家们的认可。他提出武器发展要从前瞻顶层思路考虑,要从武器装备体系对抗角度考虑,应该发展化学激光武器,应该开展精确制导的研究,抓毫米波技术等等。 他的创新和前瞻性思想是出了名的,了解他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这样评价他。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担任二部工程组组长时,首开先河,与八机部签订了研制合同。以合同制方式承担任务,这在七机部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一举动既推动了技术进步,又培养了队伍,得到了当时上级领导的好评。二部还用这个项目获得的经济效益建了房子,缓解了一部分职工的住房困难。 1984年,陈定昌出任二院二部主任,他全面规划和未雨绸缪的意识更强了,他提出的“三个空域”、“四个基本型”的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他经常与同事谈论航天器发展,当年他提出的地空导弹主战型发展规划的设想,已被现实验证是富有先见之明的。他提出的某型号设想,航天几位老总听过汇报并实地考察后一锤定音:可以搞。 进行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关系到行业的生存发展。1990年至1996年,陈定昌出任二院院长,这是他责任最重的几年。1996年他担任了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某主题首席科学家之后,带领一批人员开始进行“九五”规划的研究制订。他带领大家提出了用系统集成技术带动关键技术攻关的思路,也就是说在关键技术攻关中要体现高技术集成。为了制订发展战略报告,他们12易其稿,陈定昌与年轻人一起,几个昼夜不合眼。1997年的一天下午,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领导到场了,陈定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他们评价说:“陈首席一口气讲了3个小时,没休息一分钟,我们听明白了,我们支持。” 863计划的实施要集中优势力量,组成“国家队”。为了走好竞争研制这步棋,陈定昌带领有关人员到全国各地四五十家单位调研,一些知名的高校和科研单位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实际应用证明,搞高技术集成确实带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1999年9月,他们的研制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熟悉陈定昌的人,对他的印象集中在几点上:其一是喜爱广泛收集国外相关领域各种资料,紧密跟踪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发展,捕捉新信息速度之快,对趋势之敏感,令人敬服。其二是喜爱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真伪和优劣的鉴别,对事物判断准确,善于抓住重点。其三是喜爱超前思维,物理概念强,善于做顶层策划。这些特长在工作中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刚刚成立的几年里,担任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的陈定昌和科技委的专家们一起,带领相关人员,饱蘸心血,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等多项重大任务。 从二部主任到二院院长,工作中,他跟大家一起摸爬滚打,不搞特殊化;生活中,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了解他的人无不这样评价他:陈院长是生活上不会享受,金钱上不去伸手的人。作为专业组组长,出国的机会是家常便饭。但陈定昌从来都是工作确实需要才会去。与他一起出国的年轻人开玩笑说:“跟陈院长出国挺没意思,他是带着任务跑,几乎不去看风景、逛商场。”每次奖金分配,陈院长与其他人拿一样多,年轻人感叹:“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对我们成长有好处。” 和陈定昌一起出差不寂寞,因为他常常调动自己的“知识百宝箱”,让对方享受聊天的乐趣。一次在火车上,陈定昌聊的“生物电子学”,竟然把同事们的困劲儿给聊没了。还是同行一位老专家的“今天到此,且听老陈明日分解”一句话,打断了他的“陈氏评书”。 提起人才,陈定昌特别有感触。因为在国家的重视和航天各级领导的努力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最担心的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84年,陈定昌刚担任二院二部主任时,对人才队伍进行摸底,发现二部五大核心专业只有16名技术骨干,且都只是高级工程师,没有一个研究员。经举荐,这16名高工很快被评为研究员。担任院长后,他结合国家有关人才培养政策,与院党委书记牵头制定了二院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有22名优秀青年人才脱而出,如今他们都已成为专业领域的骨干。 谈起工作,陈定昌的“话匣子”关不上,可提起家庭,他的话不多。相濡以沫的老伴非常体谅陈定昌,全力担起了家庭的担子。当年烧蜂窝煤,面对一整车煤,陈定昌的老伴一个人一趟趟地把煤从一楼搬到五楼。这种生活小事老伴做得太多了。其实陈定昌是个细心人,对妻子的支持他深深地记在了心底。 时光给现年68岁的陈定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在武器系统总体、防空导弹和制导雷达领域干了一辈子,4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他人生中沉淀下来最丰富的是什么呢?他用一生的追求映衬出四个沉甸甸的字———“航天情结”。这份情结,正是他对航天事业的一份挚爱、一份执著。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 获得荣誉 作为主要组织者和技术带头人,他参加了多种型号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主持开展了精确制导毫米波、红外、反辐射、激光半主动制导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高技术主题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精确制导专业组组长,同时担任10所院校的兼职教授。 曾获国家科技部、总装备部863重大贡献先进个人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十项 ;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等荣誉称号。 1999年9月,他们的研制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200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年被授予国家杰出专业人才荣誉称号。
是什么使陈定昌成为激光雷达领域领头人的
陈定昌九月七日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一代科学领域的启明星陨落了,这是我国科学界遗憾,从此我们又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陈定昌从一开始就立下了要做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志向,几十年如一日,不断耕耘,不断前进,稳稳的走在我国激光雷达领域的最前面,引领着我国激光雷达技术不断实现超越,不断实现赶超,成为了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头人。 一、陈定昌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远大志向。一个远大的志向就是一个指明灯,能够指引出一个正确的方向。陈定昌从一开始就树立要做科学的顺风耳和千里眼的远大志向,这个志向让陈定昌克服技术难关,克服身体病痛,克服环境刻苦,几十年如一日,为的就是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为的就是位中国的腾飞贡献力量。 二、勤勤恳恳,不断耕耘。懒惰的人从来不会成功,很显然,陈定昌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每天的工作认真完成,每一个难关努力攻克,做就要做最好,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欧美国家几十年的事情,陈定昌从来没有改变初心,勤勤恳恳,不断耕耘,最终成为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头人和先行者。 三、学无止境,不断学习新知识。知识更新迭代非常快,陈定昌从来没有放弃学习,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紧跟技术的更新,从一开始跟在后面学,到后来让别人跟着学,这离不开自己的不断学习,这也帮助陈定昌成为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头人。 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便的,每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不断努力,陈定昌就是如此,面临技术一片空白,用自己的赤手空拳打出了中国激光雷达领域的一片大天地,其精神、其力量、其志向,让我们敬佩。
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去世原因是什么?
据报道是因病去世,具体是何病症没有透露。2020年9月7日,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陈定昌,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陈定昌长期从事高精度无人飞行器技术、高精度探测与制导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成果。 回顾几十年的航天生涯,他曾自谦,自己并不是思维超前,而是在考虑问题时喜欢从全局出发,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我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实现中国梦上做了一些工作。” 扩展资料 陈定昌院士获得的荣誉 作为主要组织者和技术带头人,陈定昌院士参加了多种型号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主持开展了精确制导毫米波、红外、反辐射、激光半主动制导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高技术主题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精确制导专业组组长,同时担任10所院校的兼职教授。 曾获国家科技部、总装备部863重大贡献先进个人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十项 ;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等荣誉称号。 1999年9月,他们的研制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200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年被授予国家杰出专业人才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新民晚报—导弹专家陈定昌院士去世 今年共和国已送别25位院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定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