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一中

时间:2024-02-13 23:59: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红河州高中学校排名榜,元阳一中发展简史的获得荣誉,元阳一中发展简史的师资力量...

红河州高中学校排名榜
红河州高中学校排名榜
提示:

红河州高中学校排名榜

红河州高中学校排名榜如下: 1、红河州一中。学校是红河州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红河州教育体育局直属的严格按照云南省一级中学标准规划建设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400亩,可容纳6000余名学生。学校已于2016年8月建成招生,现有师生2800余名。 2、红河州弥勒庆来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000余亩,拥有国内最美的校园及一流的教学设施,是一所园林式、高水准、国际化、现代化的学校。 3、建水实验中学。学校规划占地1400余亩,学生宿舍有太阳能热水,双卫生间,校园内有食堂,超市,水果房,洗衣房,开水房,医务室,理发室和自助银行等。 3、中央民大附中红河州实验学校。学校位于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中心位置,红河州个旧市大屯新区,占地191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毗邻蒙自市、个旧市中心区,距规划建设的滇南新机场和高铁站均在10分钟左右车程,区位优势明显。校区紧临大屯海,四季如春,风光秀丽,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 5、红河州建水一中。学校占地面积132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共有87个教学班,其中高三21个班、高二20个班、高一21个班、初三8个班、初二8个班、初一9个班,学生人数5613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红河一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庆来学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建水实验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云南省建水第一中学

元阳一中发展简史的获得荣誉
提示:

元阳一中发展简史的获得荣誉

体 育元阳一中于一九八二年首次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体委联合命名为“云南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多年来,学校在各级教委、体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加之学校领导的重视,经过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艰苦奋斗,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逐年在提高。经过多年努力,中长跑、竞走两个项目已形成“龙头”项目、传统项目和优势项目。迄今为止,红河州田径项目的32项纪录仍是该校学生所保持。现有国家级健将级运动员2人,二级运动员18人,三级运动员34人。元阳一中摔跤队声名在外。摔跤队的训练也较辛苦,也有成绩,如:一九六六年,元阳一中的摔跤队,由王鸿昌老师带队,去路南参加省摔跤运动会,获精神文明奖第一,全体总分第三。当时的学生,国家级摔跤健将高文和,七八年在师宗举行的全省摔跤运动会上,获全省轻量级第一名。后来,摔跤队由李文宽老师负责,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所有这些,为元阳一中后来体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作出了贡献。该校的运动员和该校送出的运动员在州级、省级、全国大赛乃至国际大赛中,都有骄人的成绩。李桂清:元阳一中高中九0届学生。在校时就是中长跑骁将。她先后在红河州举行的中长跑中取得过400米、800米、500米跑的19个冠军,6次打破州记录。一九九0年八月,在大理举行的云南省第八届运动会上,她以2′22〃6的优异成绩夺得女子800米跑的亚军。这一年,她被云南师范大学特招为体育系学生。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二年两年的春城10公里环城赛跑中,李桂清都获得了女子冠军。李桂清以18′27〃12和39′28〃28的成绩分别夺得女子5000米和10000米跑的冠军,在为云南省代表团唯一取得金牌的运动员。该校校友高文和,我国第一位哈尼族摔跤运动健将,一九七八年获全省摔跤金牌,第二年夺得全国比赛金牌。一九八一年九月获南斯拉夫世界自由式摔跤锦标赛第6名;一九八五年六月,获英国曼彻斯特“大不列颠战杯”国际邀请赛的冠军,为我国夺得了国际比赛的首枚金牌。龙贵祥,元阳一中八九届初中学生。一九九0年二月在思茅举行的云南省竞走比赛中,他以47′20〃1的成绩获10000米竞走第一名。一九九一年五月在成都举行的全国竞走比赛中,获得男子成人组10000米竞走第一名。一九九二年八月,他又在成都举行的竞走比赛中获20公里第二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现在云南省体委做教练工作。其他如何正华、何进春、段春丽、华沙、杨勇俊等多位运动员达国家级二级运动员标准,并保持多项红河州纪录。到二00五年九月止,该校共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84人之多,其中升入大专院校62人,进入云南省体工大队2人。学校行政组织元阳一中行政,在校级一般设有校长、副校长。校内中层行政机构一般设有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后发展完善后增设政教处、教科处、团委,教导处改设为教务处,加强了教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管理体制方面,从八十年代以后由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展为校长负责制。学校行政组织的情况大体是:党支部领导下设工会、团委、妇工、教代会、少先队,于二00五年元阳一中党支部发展为党总支,下有两个支部;学校行政中层机构有校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教科处。但在不同时期,校内中层行政组织的设置略有不同,在早期只有教导处和总务处。如下为领导更迭情况表:校长、书记(主持工作) 副校长、副书记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职务吴尚达 1954.8-1956.11 教导主任 吴尚达 1960.3-1966.7 副校长吴尚达 1956.11-1958.9 副校长 张景谷 1971.7-1972.3 革委会副主任许尔康 1958.10-1966.7 校长 可自明 1972.3-1976.3 革委会副主任军代表 1966.11-1969.8 主持工作 许尔康 1972.3-1976.11 革委会副主任许尔康 1969.9-1971.7 革委会主任 杨官有 1976.11-1979.7 革委会副主任可自明 1971.7-1972.3 革委会主任 杨官有 1979.8-1982.4 副校长军代表 1972.3-1976.11 主持工作 洪章科 1979.8-1982.4 副校长吴建钧 1976.11-1979.7 革委会主任 吴廷文 1979.8-1982.4 副校长可自明 1979.8-1981.6 校长 姚永勤 1982.5-1985.1 副校长洪章科 1981.6-1982.3 副校长 何作良 1985.1-1990.7 副校长洪章科 1982.4-1985.1 校长 李松林 1985.1-1986.12 副校长瞿鸿万 1985.1-1988.6 校长 卢跃祥 1989.6-1990.4 副校长梁 森 1988.6-1992.6 校长 曾隆泽 1990.6-1993.8 副校长车佳皇 1992.7-1993.7 代理校长 车佳皇 1990.6-1992.6 副校长车佳皇 1993.8-1996.7 校长 陶宝生 1993.8-1996.10 副校长王国频 1996.8-2001.10 校长 王国频 1993.8-1996.7 副校长白海荣 2001.10-2003.5 校长 吴志成 1997.6-2000.9 副校长黎国成 2003.5-2004.12 校长 李志军 1997.6-2005. 副校长白光文 2004.12-今 校长 白海荣 2000.9-2001.10 副校长钟相达 2003.5-今 副校长许尔康 1958.10-1972.2 书记 沈红 2005.3-今 副校长可自明 1972.3-1976.3 书记许尔康 1976.3-1976.11 书记 许尔康 1972.3-1976.3 副书记吴建钧 1976.11-1981.6 书记 杨官有 1976.11-1979.7 副书记杨官有 1981.8-1983.7 书记 郭思应 2000.1-2005.3 副书记洪章科 1983.9-1986.12 书记李松林 1987.1-2000.2 书记李志军 2005.3.15 书记元阳一中历届中考情况统计表年度 毕业生数 实考人数 中专重点 中师一般 高中 职高 技校 最高分 总平均分 升学率%19771978 112 154     351979 320 301 6   107     323 128 27.71980 112 137   7 31     302 131.55 27.71981 112 167   11 47     364 168.45 34.71982 117 154   6 50     472 156.48 36.41983 181 242 2 8 43     470 176 21.91984 204 198     46     404 194.78 23.21985 165 239 6 5 81     425 188.92 38.51986 204 287 2 8 68 2 8 295.5 139.82 30.7元阳一中历届高考情况统计表年度 毕业生数 实考人数 本科重点 本科一般 专科 预科 中专 最高分 升学率%文科 理科1963 23 23 1 4.351964 24 24 4 16.71965 31 31 5 5 4 451977 83 83 1 2 10 15.61978 110 83 3 2 1 272.5 318.5 7.231979 113 113 3 6 1 54 266 386 56.61980 112 112 6 12 8 23 305 368 441981 204 204 6 15 7 33 383 414 301982 101 187 13 25 25 30 381 361 49.71983 两年制改为三年制,无应届毕业生。 54 3 13 2 393 372 331984 102 107 15 14 7 33 468 467 64.51985 103 112 11 13 12 35 434 499 63.41986 116 155 7 13 21 13 465 523 351987 201 219 9 20 24 16 433 468 31.51988 205 301 4 13 30 19 451 477 21.91989 186 267 6 23 33 9 467 539 26.61990 181 265 4 14 34 15 412 448 25.31991 146 194 2 12 25 23 467 431 321992 158 238 6 4 32 27 381 539 28.91993 168 211 7 5 25 17 526 529 25.61994 166 186 1 3 23 18 456 397 24.21995 125 198 4 8 13 17 24 437 505 33.31996 139 190 1 5 12 12 11 454 434 21.61997 153 192 6 2 14 14 14 440 527 261998 159 209 4 16 15 5 23 463 566 30.11999 133 148 6 5 21 22 15 463 494 46.62000 93 154 4 14 31 31 9 514 440 582001 115 148 8 28 32 27 1 512 552 652002 212 268 12 65 63 28 497 502 62.72003 272 352 10 128 91 47 1 527 570 78.72004 344 411 10 104 94 33 574 494 58.62005 308 383 12 89 133 25 526 574 67.6注:66届高中毕业生41人,67届39人,68届48人,73届111人,74届34人,75届96人,76届14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无参加高考学生。元阳一中教职工姓名录(1954年10月—2004年10月)吴尚达 张稚喜 白恒生 刘寿棋 肖志祥张金文 黄天福 倪德本 苏 荑 沈光中袁灿华(女) 顾文慧(女) 金树华 杨存仁 王济光张丛辉 许尔康 张梧英(女) 侯世华 叶思明周云鸣 王德甫 李必玲(女) 邹桂迟 卢启兴周益谦 谬宝忠 方晓光(女) 杨 林 付道征(女)刘彩齐 朱碧华(女) 赵钟玖 陈金鏊 杨玉华赵月娥 苏斗祥 可志明 谷 勇 孙玉凤(女)李玉珍(女) 颜绍林(女) 苏琼芬(女) 普献贞 吴建钧杨官有 吴延文 洪章科 姚永勤 李福顺(女)岳勤勉(女) 张景谷 寸心贤(女) 王克定 普玉林颜延顺 白玉京 杨庆祖 邱锡侯 李松林方晓光(女) 廖宝忠 何成贵 李启学 许群利宋珠珠(女) 车佳皇 江宝华(女) 王鸿昌 徐治涛董 杰 全廖文 张 春 李 信 向灿英(女)宋文治 瞿宏万 李文宽 孙秀珍(女) 杨 红(女)邵景康 叶镜东(女) 黄友竹(女) 蔡玉仙(女) 李朝福谭德勇 陈祖发 李云珍(女) 丁华芬(女) 陈镇文李 凡(女) 李永祥① 吴跃南 李进萍(女) 武显芳(女)李文学 孔祥钧 王 瑾(女) 何作良 舒振萍(女)李绍熙 瞿伟宏 马树修 彭丽萍(女) 钱正光沈宪兰(女) 麻延英(女) 李丽辉① 李翠俊(女) 徐振中李志凌 李玉英(女) 李正华 张春燕(女) 刘 航李志恒 王石宝 王秀英(女) 侯丽华(女) 梁 森范学文 符 勇 陶宝生 廖明宝 谭应莲(女)王国民 刀刃萍(女) 李少林 杨建华 曾隆泽王文烈 唐友益 邹永静 熊爱莲(女) 黄兆秀(女)刘正玉(女) 周美玉(女) 余志华(女) 许桂英(女) 杨青珍(女)章秀华(女) 赵桂珍(女) 李 金 王凤英(女) 朱 艳①(女)周林俊 钟 兰(女) 颜允盛 何义荣(女) 钱 芳(女)代映立 玉银仙(女) 高菊英(女) 李 刚 罗泽祥杨迎春 何建刚 唐 静(女) 李正葆 孔祥元梁达寿 李世铭 李 明 杨秀芬(女) 王崇善杨绍武 余 莉(女) 喻 玲(女) 何作庆 李祖文何丽荣(女) 杨 勇 潘晓顺 郭思应 陆跃萍(女)李豫山 罗荣章 段惠莲(女) 戴惠芳(女) 王国忠朱琼芬(女) 张福琼(女) 张志远 张 伟 伍志义李桂林(女) 谭少华(女) 赵 霜(女) 杨菊华(女) 曹文兴杨盘灿 焦炳跃 李 想(女) 林犹卿(女) 张明良李志军 车佳洪 普正兴 朱建明 张静华(女)杨建云 陈春梅(女) 白海荣 卢跃祥 何春万李 芳(女) 李家文 汪继辉(女) 石 玮 郑红艳(女)普国献 洪 兵 张凤萍(女) 王 敏 普正来沐正有 卢跃德 赵德平 吴俊明 白光文钱丽娅(女) 张艳①(女) 张 娟(女) 陈 静(女) 杨梅①(女)蔡俊锋 杨家福 田国疆 田志勤(女) 曾盛美(女)宁志民 莫 艳(女) 代金芬(女) 张爱祝(女) 张继达易晓英(女) 刘朝云 李庆文 高 英(女) 张富才卢跃保 鲁丽华(女) 张 坚 白永明(女) 刘金辉陈玉昌 吴 睿 黄竹英(女) 沈 红 何文亮卢建宏 余绍兴 胡贵安 罗自成 王国频杨贵红 李发宽 张国良 张元莉(女) 唐文敏(女)卢 苇 黄美艳(女) 龚丹梅(女) 吴绍忠 黄冬梅(女)尚芋吩(女) 钱光田 李祥福 雷素萍(女) 徐永祥王世团(女) 吴丽芬(女) 汝海燕(女) 符 明 汪 萍(女)白美珍(女) 李振光 李 青(女) 李秀芬(女) 马荣新卢建兵 张建玲(女) 陈俊梅(女) 王庆学 陈继春陈绍国 朱 蓉(女) 符 晖 韦春艳(女) 栗丽波(女)刘 丽(女) 汪润龙 李红艳(女) 吴志成 田金惠(女)钟相达 马启英(女) 杨道坤 李丛孝 邓菊兰(女)黄庆林(女) 段宝林 白玉明 蒋顺法 邹静梅(女)李志刚 白永明 刘 苗(女) 李琼芳(女) 李忠文李文景 李 颖(女) 普 梅(女) 杨 梅②(女)许丕红(女)袁若芳(女) 蒙正敏 罗绍文 白 爽(女) 王秋梅(女)张 艳②(女)李文华 谭玉仙(女) 卢皓东 丁建芳(女)胡纯国 王 锐(女) 李华顺 李跃飞 包丽芳(女)王立兵 黄永臻 杨振辉 高勤英(女) 白红梅(女)孙树凡 牟爱华(女) 李 钧 肖 燕(女) 施 碟李义开 赵 坤 朱振江 范凌波(女) 陈光能高红秀(女) 刘凤萍(女) 蒋凤玲(女) 罗正兴 刀鸿凭李智光 谢宏祥 袁晓芳(女) 杨小九 李 晗包长春 李志武 白丽云(女) 黎国成 李 玲(女)孔德盼(女) 李丽辉②(女)李永祥② 蔡正学 李彩香(女)杨丞斌 王红春(女) 王永梅(女) 李小庆 朱艳②(女)蒋玉珍(女) 陈 景(女) 尹秀华(女) 李家和 罗成新杨建村 白学亮 张舜聚 亚保昌 王 凯李重照(女) 葛在伟(由原创元阳一中提供)

元阳一中发展简史的师资力量
提示:

元阳一中发展简史的师资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教育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一九八0年起,县委、政府先后召开过几次教育三级干部会议,从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入手,制订教育规划措施,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发动群众集资办学,促进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待遇,从而保证了教育教学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一九七八年高等校招生工作是招生制度改革后第二次,择优录取是招生工作的一条原则。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教育认识不足,形成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该校在集中考生复习期间,既注意抓好各学科的复习,又注意做好考生的思想工作,因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九七九年九月,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要求,要中学认真执行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推动了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一九八五年国家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提倡全社会“尊师重教”、“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元阳县委、政府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向执教2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该校洪章科、姚永勤等17人获“荣誉证书”,寸心贤、许勤利等人获“教师之家”称号。这一年,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元阳一中进行机构改革试点,民主选举产生了以瞿鸿万为校长的行政领导班子。到一九九三年,该校在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发展迅速,已成为有初中19个班,高中12个班,学生人数有1579人,教职工131人的相当规模的完全中学。一九九三年八月,该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决定试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内容包括: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简称三制改革。为此,学校制订了《元阳一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方案》、《元阳一中各级领导、教职工岗位职责》等。“三制”改革搞活了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调动了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感,从学校各级领导到教职工,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一九八八年起,元阳一中初中部增设民族班,招收各乡(镇)学习成绩优秀,属于农村户口的少数民族学生50名,并由政府按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为了帮助他们,学校教师、班主任与他们促膝谈心,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耐心地讲解人生的意义、革命的道理。于是他们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成绩逐渐提高。民族一班50人,毕业时有37人考取了高一级学校,有的还进了省属重点中专和重点中学高中部。从此,元阳一中民族班名声远扬,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评。元阳一中曾被云南省教育厅定为全省47所实验中学之一,被红河州教育局定为全州四所重点中学之一。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五年,全县有248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各级各类大专院校,有272人考入省内外中专,在恢复高考的九年里,全县高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全州前茅。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学校领导积极筹措资金,修筑了围墙,增盖了教学楼(教室),改善了办学条件,但由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去读中专和中师,内地来支边的教师返回原籍等各种原因,元阳一中的高中部教学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这几年中,元阳一中的师生仍然作出了卓越有成效的努力,仍有大量学生升入各高等院校。一九九四年,元阳一中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一九九六年以后,元阳一中的领导狠抓班子自身建设,狠抓教职工队伍建设,狠抓学风学纪和校风校纪的建设,元阳一中又重现了往日的辉煌。高考方面,九八年升学率为30.14%,九九年为46.8%,二000年升学率为57.9%,二00一年为65.4%,二00二年为72.4%(全州第二名),二00三年为79.8%(全州第一名)。6年中高考升学率几乎每年以十个左右的百分点递增。二00四年升学率为60.24%(不含电大),二00五年为62.4%(不含二专、电大)。近两年,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越来越多,特别是考入本科院校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在这几年中,文科学生李映霞、张春燕、李晓铭、李志成、普想春、谢安林、李志兴,几年中分别获边六县总分第一;理科学生邱炜远、张晋恒、王永屏、欧阳圣洁、李阳龙、苏朝贵、白莉先后获边六县总分第一。中考方面,也是一年一个新台阶,九八、九九年,中考总平均分跃居全县第一,二000年之后,除总平均分外,优秀率、高分率、升学率等均为全县第一。在这一时期,元阳县内居住的哈尼、彝、傣、苗、瑶、壮、汉7种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大学生。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著名的大学都有了来自元阳一中的学生。到二00五年止,高中毕业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达2469人左右,初中毕业考入各级中等专业学校的不计其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特别是为边疆人民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实现边疆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如今,元阳一中有35个教学班,2041个学生,教职工157人,我们相信,元阳教育事业的明天将更加辉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之余,元阳一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给正常教学活动增添了活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已的平台和拓展能力的新路。一九七八年以来,元阳一中在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职能部门,设置和完善教研组,师生课外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首先是教师的教研组课外活动,以隔周利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疑难问题探讨、公开课评比、教材教法分析、组织郊游等活动,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加强了老师间的沟通与了解,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在教师活动的基础上,师生群策群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号召学生学英雄、做楷模活动,建校劳动和植树造林活动,时事报告会,演讲会、清明节扫墓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等。由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团委经常举办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书法、美术作品展,春、冬季运动会,田径集训队,摔跤队,篮球比赛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活动)等;由各学科教研组织开展的诗歌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制作历史小报,演历史话剧,政治实事报告会,心理测试活动,环保知识讲座,农村调查活动等,真是应有尽有。近年来由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开展的各种节日庆祝文艺演出活动及二00一年以来开展的文体艺术节,大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校园文化的素质。学生课外活动中,出现了几种给学校带来声誉课外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外活动,既培养了各级各类体育人才,也培养出了国家级运动健将(世界冠军获得者高文和等)。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了体育达标率。元阳一中在一九八二年八月被云南省教委和云南省体委授予云南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二00三年十一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授予“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九八六年九月成立的影评组,影评组每周看一场电影,观看后根据自己对电影的看法作一番评价,写成文章,刊登在《新芽》墙报上。在影评组成立的前六年,学生影评员写出影评文章500余篇。许多同学的影评发表在《红河影苑》、《云南电影报》等刊物上。一九九一年五月成立的元阳一中《绿野》文学社,影响也很大,《红河报》曾作过相关报道。文学社以“学生读、学生写、学生活动”为宗旨,以促进语文教学,丰富校园文化为目的。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为指导教师。文学社定期编发油印杂志《绿野》,到目前为止,共出版44期,每期刊出作品40余篇。我省著名作家和省州文联负责人陈见尧、李必雨、钟宽宏、于坚等曾给元阳一中影评组、《绿野》文学社成员讲过课。元阳一中曾培养出哥布、诺晗、艾扎等国内外知名的作家。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成立的“校园之声”,活动内容包括校园之声广播台,在每天下午放学课活动时间由学生主播。如果你下午晚饭后徜徉于元阳一中校园之时,无论你在哪个角落,都能听到校园之声带给你的音乐享受。其它有影响的课外活动组织还有一九九四年九月由英语教研组织成立的英语角(九七年九月更名为英语沙龙),也给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帮助,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该校英语科的教学质量。劳动教育 勤工助学“实践出真知”,“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元阳一中位于云南南部,地处哀牢山中,由于山高谷深,无一平川,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元阳一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学校想方设法通过一些途径来改善其生活,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于是,一系列的校办工厂及勤工助学基地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文革十年,元阳一中和其它学校一样,脱离了以教学为主的正常轨道,违背了教学育人的宗旨,但学校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成长。也有积极的一面。

上一篇:希普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