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八下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哪些?,八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做八年级数学书习题一定要认真,马虎一点就容易出错。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一) 第24页 1.(1)x=65;(2)x=60; (3)x=95. 2.六边形3.四边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二) 第28页 1•解:因为S△ABD=1/2BD.AE=5 cm², AE=2 cm,所以BD=5cm. 又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 所以DC=BD=5 cm,BC=2BD=10 cm. 2.(1)x=40;(2)x=70;(3)x=60;(4)x=100; (5)x=115. 3.多边形的边数:17,25;内角和:5×180°,18×180°;外角和都是360°. 4.5条,6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八边形的内角和. 5.(900/7)° 6.证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可得∠A+∠1+42°=180°. 又因为∠A+10°=∠1, 所以∠A十∠A+10°+42°=180°. 则∠A=64°. 因为∠ACD=64°,所以∠A= ∠AC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 7.解:∵∠C+∠ABC+∠A=180°, ∴∠C+∠C+1/2∠C=180°,解得∠C=72°.又∵BD是AC边上的高, ∴∠BDC=90°, ∴∠DBC=90°-72°=18°. 8.解:∠DAC=90°-∠C= 20°, ∠ABC=180°-∠C-∠BAC=60°. 又∵AE,BF是角平分线, ∴∠ABF=1/2∠ABC=30°,∠BAE=1/2∠BAC=25°, ∴∠AOB=180°-∠ABF-∠BAE=125°. 9.BD PC BD+PC BP+CP 10.解:因为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所以∠B=∠C=((5-2)×180°)/5=108°. 又因为DF⊥AB,所以∠BFD=90°, 在四边形BCDF中,∠CDF+∠BFD+∠B+∠C=360°, 所以∠CDF=360°-∠BFD-∠B-∠C=360°-90°-108°-108°=54°. 11.证明:(1)如图11-4-6所示,因为BE和CF是∠ABC和∠ACB的平分线,所以∠1=1/2∠ABC,∠2=1/2∠ACB. 因为∠BGC+∠1+∠2 =180°,所以BGC=180°-(∠1+∠2)=180°-1/2(∠ABC+∠ACB). (2)因为∠ABC+∠ACB=180°-∠A, 所以由(1)得,∠BGC=180°-1/2(180°-∠A)=90°+1/2∠A. 12.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 ∠ABC+∠ADC+∠A+∠C=360°. 因为∠A=∠C=90°, 所以∠ABC+∠ADC= 360°-90°-90°=180°. 又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 所以∠EBC=1/2∠ABC, ∠CDF=1/2∠ADC, 所以∠EBC+∠CDF=1/2(∠ABC+∠ADC)=1/2×180°=90°. 又因为∠C=90°, 所以∠DFC+∠CDF =90°. 所以∠EBC=∠DFC. 所以BE//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三) 第32页 1.解:在图12.1-2(2)中,AB和DB,AC和DC,BC和BC是对应边;∠A和∠D,∠ABC和∠DBC,∠ACB和∠DCB是对应角.在图12. 1-2(3)中,AB和AD,AC和AE,BC和DE是对应边;∠B和∠D,∠C和∠E,∠BAC和∠DAE是对应角. 2.解:相等的边有AC=DB,OC=OB,OA=OD;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
认真做 八年级 数学课本习题,就一定能成功!我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一)
第41页练习
1.证明:∵ AB⊥BC,AD⊥DC,垂足分为B,D,
∴∠B=∠D=90°.
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AB=AD.
2.解:∵AB⊥BF ,DE⊥BF,
∴∠B=∠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AB= DE.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二)
习题12.2
1.解:△ABC与△ADC全等.理由如下:
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2.证明: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只要测量A'B'的长即可,因为△AOB≌△A′OB′.
4.证明:∵∠ABD+∠3=180°,
∠ABC+∠4=180°,
又∠3=∠4,
∴∠ABD=∠ABC(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ABD和△ABC中,
∴△ABD≌△ABC(ASA).
∴AC=AD.
5.证明:在△ABC和△CDA中,
∴△ABC≌△CDA(AAS).
∴AB=CD.
6.解:相等,理由:由题意知AC= BC,∠C=∠C,∠ADC=∠BEC=90°,
所以△ADC≌△BEC(AAS).
所以AD=BE.
7.证明:(1)在Rt△ABD和Rt△ACD中,
∴Rt△ABD≌Rt△ACD( HL).
∴BD=CD.
(2)∵Rt△ABD≌ Rt△ACD,
∴∠BAD=∠CAD.
8.证明:∵AC⊥CB,DB⊥CB,
∴∠ACB=∠DBC=90°.
∴△ACB和△DBC是直角三角形.
在Rt△ACB和Rt△DBC中,
∴Rt△ACB≌Rt△DBC(HL).
∴∠ABC=∠D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BD=∠ACD(等角的余角相等).
9.证明:∵BE=CF,
∴BE+EC=CF+EC.∴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D.
10.证明:在△AOD和△COB中.
∴△AOD≌△COB(SAS).(6分)
∴∠A=∠C.(7分)
11.证明:∵AB//ED,AC//FD,
∴∠B=∠E,∠ACB=∠DFE.
又∵FB=CE,∴FB+FC=CE+FC,
∴BC= 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AB=DE,AC=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2.解:AE=CE.
证明如下:∵FC//AB,
∴∠F=∠ADE,∠FCE=∠A.
在△CEF和△AED中,
∴△CEF≌△AED(AAS).
∴ AE=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3.解:△ABD≌△ACD,△ABE≌△ACE,△EBD≌△E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AE= ∠CAE.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
∴BD=CD,
在△EBD和△ECD中,
:.△EBD≌△ECD(SSS).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三)
习题12.3
1.解:∵PM⊥OA,PN⊥OB,∴∠OMP=∠ONP=90°.
在Rt△OPM和Rt△ONP中, ∴Rt△OMP≌Rt△ONP(HL).
∴PM=PN(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OP是∠AOB的平分线.
2.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且DE,DF分别垂直于AB ,AC,垂足分别为E,F,∴DE=DF.
在Rt△BDE和Rt△CDF中, Rt△BDE≌Rt△CDF(HL).
∴EB=F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证明:∵CD⊥AB, BE⊥AC,∴∠BDO=∠CEO= 90°.
∵∠DOB=∠EOC,OB=OC,
∴△DOB≌△EOC
∴OD= OE.
∴AO是∠BAC的平分线.
∴∠1=∠2.
4.证明:如图12 -3-26所示,作DM⊥PE于M,DN⊥PF于N,
∵AD是∠BAC的平分线,
∴∠1=∠2.
又:PE//AB,PF∥AC,
∴∠1=∠3,∠2=∠4.
∴∠3 =∠4.
∴PD是∠EPF的平分线,
又∵DM⊥PE,DN⊥PF,∴DM=DN,即点D到PE和PF的距离相等.
5.证明:∵OC是∠ AOB的平分线,且PD⊥OA,PE⊥OB,
∴PD=PE,∠OPD=∠OPE.
∴∠DPF=∠EPF.
在△DPF和△EPF中,
∴△DPF≌△EPF(SAS).
∴DF=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6.解:AD与EF垂直.
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
在Rt△ADE和Rt△ADF中, ∴Rt△ADE≌Rt△ADF(HL).
∴∠ADE=∠ADF.
在△GDE和△GDF中,
∴△GDF≌△GDF(SAS).
∴∠DGE=∠DGF.又∵∠DGE+∠DGF=180°,∴∠DGE=∠DGF=90°,∴AD⊥EF.
7,证明:过点E作EF上AD于点F.如图12-3-27所示,
∵∠B=∠C= 90°,
∴EC⊥CD,EB⊥AB.
∵DE平分∠ADC,
∴EF=EC.
又∵E是BC的中点,
∴EC=EB.
∴EF=EB.
∵EF⊥AD,EB⊥AB,
八下浙教版数学
f(x)=2x^3-9ax^2+12a^2x a=1,则有f(x)=2x^3-9x^2+12x, f'(x)=6x^2-18x+12=6(x^2-3x+2)=6(x-1)*(x-2) 设过原点的切线方程是y=kx.切点坐标是(xo,yo),则有k=yo/xo=6(xo^2-3xo+2) yo=6(xo^3-3xo^2+2xo)=f(xo)=2xo^3-9xo^2+12xo 解得4xo^3-9xo^2=0 xo^2(4xo-9)=0 xo=0(舍), xo=9/4 yo=2*9^3/64-9*9^2/16+12*9/4=27-729/32=135/32 故切点坐标是(9/4,135/32) 故切线方程是y=135/72 x 2.f'(x)=6x^2-18ax+12a^2=6(x-a)(x-2a)=0 得x1=a,x2=2a a>0,则有在x2a时,f'(x)>0,函数增,在a<x<2a时,f'(x)<0,函数减
八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八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如下: 一、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四、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五、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六、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七、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八、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九、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十、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八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归纳如下: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