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玩具谷

时间:2024-04-16 03:04:00 编辑:大鹏 来源:长期打折网

汕头最繁华的商业街在哪里?,澄海春节民俗450字数...

汕头最繁华的商业街在哪里?
汕头最繁华的商业街在哪里?
提示:

汕头最繁华的商业街在哪里?

汕头的商业街有很多,每个商业街都很繁华 主要有:金新路步行街 长平路步行街 中山路步行街 金砂路步行街 汕头市商圈 一、城市中心商业圈 1.“三中巷”(偏低档商圈) 三中巷又称四中巷,位于旧城区,毗邻中山路。因该区域共有三所中学在此(一中,三中,四中),巷子就在学校旁边,因而得名。巷子从第三中学周围延至中山路边第一和第四中学,整个区域汇聚了许多小商店(包括服饰、文具、精品和餐饮店、小吃摊),面向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学生和年轻人。附近还有一所市级医院(市中心医院),这一带人流量很多。 2.华侨新村商业步行街路段(低档商圈) 华侨新村步行街作为汕头发展最早、而且是自然形成的一条步行街,毗邻长平路与金新路。小商品、服饰琳琅满目、价格不高,顾客以本地年轻人居多以及外来打工人口,消费能力比较低。2010年易初莲花店的入驻路口,加大人流量。 3.长平路商圈(中档商圈) 长平路是汕头最繁华的生活性次干路,整条路较具商业氛围。长平路以南国商城为中心,与金环路交界。是汕头市最繁荣、最热闹的商务区域,周边配备齐全(旁边的金环路有部分运动品牌专卖店:公鸡、匡威、ONLY、LEVI'S、Adidas、马克华菲、KAPPA等,以及五星级酒店、商务联锁酒店,苏宁电器),是商业、金融、酒店、购物、娱乐、IT数码、餐饮、政治、休闲高度集中的地方。长平路西延到中旅汽车客运站,东延至泰山路火车客运站及汽车客运中心,与黄山路高档住宅商业区相交接。 4.金园路、金新北路和新厦路商圈(中档商圈) 从金环路延伸过去,金园路、金新北路和新厦路构成的类“工”字形街区,商业亦较为发达。主要经营中档服饰,一些品牌专卖店较多汇集于此,主要以服装、鞋类、皮具为主。但现在人气已不太旺。 5.黄山路商圈(中高档商圈) 随着汕头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楼盘自西向东不断扩张,几年前还略显荒凉的黄山路一带,随着许多炙手可热的高价楼盘齐聚,如今已经成为热闹的高档住宅新区。逐渐形成了一条自北向南以黄山路为主干,贯穿金砂东路、长平路、韩江路三条路,集休闲、商业、娱乐为一体的东西向街道,这一纵三横,恰恰形成了一个“丰”字形繁华商圈。这一片区也越来越成为商家眼中的黄金宝地。主要以经营服装、餐饮为主,还有其它茶叶店、精品店、便利店等。人流量多,具有较多较高端消费群体。 二、服饰批发商圈 1.广场服装市场、新海港商城服装批发市场(主营以男装和中高档女装为主) 位于汕头市海滨人民广场西侧,两个服装市场相临,新海港商城原为汕头港出入境大厅,广场服装市场则是汕头服装批发市场的起步者海安批发市场的延伸,云集了本地区几百个生产厂家生产、销售的产品。 2.汕头车站服装批发市场(以中低档女装为主) 位于老城区潮汕路,是粤东最大的服装及内衣商品集散地,依托汽车总站拥有便利的交通,人流旺,面积现扩大到10000多平方米,还另有新楼建设中。 3.中山路童装批发市场(以婴童服装为主) 位于老城区中山路,有主楼和周边临街铺面,总的经营婴童服饰的商家达到200多家。 4.小公园鞋岛 位于老城区安平路周围,已形成多年的鞋类批发岛。 三、开发建设中的7个城市商业综合体 1.龙湖乐园城市商业综合体(即南国商城后面,前身为龙湖乐园,现已荒废。) 北临城市主干路金砂路、南临最繁华的生活性次干路长平路、西邻金环南路。规划将建设以商业、金融、酒店、办公功能为主,兼有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设计意象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意”为平面形态,以宝鼎造型勾勒建筑形体气势,以中国红、中国结等传统中国文化符号进行立面装饰,寓意吉祥如意、国泰民富。 2.十一街区东城市商业综合体(即已形成的林百欣会展中心、华银数码广场等公共建筑群。) 是汕头北岸经济、文化中心,规划将建设成城市金融、文化、商业的重要集结点。设计意象以“城市魔方”创意,寓意作为城市总部经济的孵化器,创意、创新层出不穷。 3.十一街区西城市商业综合体 北邻南国商城及规划中的龙湖乐园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成为以总部办公、企业写字楼为主要功能,兼有文化、休闲、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意象以“四灵宝瓶”为造型,寓意城市价值、财富源源不断。 4.金凤半岛城市商业综合体 位于汕头大港河、西港河两河交汇的半岛区域,汕头旧城次中心与鮀浦次中心的中心地带,是城市西片区改造建设的启动区域。规划将建设成为西片区商业、酒店、文化娱乐综合功能区,辐射带动北岸西片的新商圈。设计意象犹如一昂首啼飞之凤凰,以“金凤广场”命名,寓意百鸟朝凤,展翅高飞的发展态势。 5.长江路北城市商业综合体位于城区商业聚集圈内(临近工业区,周围外来打工人口多) 东临天山路、南邻长江路,交通可达性高,是城市中的风水宝地。规划将建设成为以商业为核心功能,兼有公寓式酒店、文化、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商业综合体。设计意象以钻石切面为灵感,创造尽可能多的沿街、临景卖点,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价值。以“钻石广场”命名,寓意点石成金的城市商业神话。 6.高新城市商业综合体(处于工业区) 位于汕头高新区西北角,龙湖区与金平区交界的黄金地带。随着汕头产业升级,将成为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规划将建设成为兼有商贸、办公、大型主题购物等综合功能的商业综合体。设计意象融入低碳节能技术理念,体现高新区作为创新基地、创新生活的无限可能。 7.大洋城市商业综合体 是汕头景观海滨大道的重要节点,规划以酒店、公寓式酒店为主要功能,兼有商业、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商业综合体,设计意象以天圆地方为创意,将沙湾明珠与阳光碎片结合在一起,是城市最惬意、最优美的“阳光滨海广场”。 拓展回答 汕头 汕头,广东省辖市,经济特区,亦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粤东中心城市[1]。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邻揭阳市,东南濒临南海。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海岛岸线长167.37公里,有大小岛屿82个。[2]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557.92万人。 汕头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汕头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汕头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剧、潮乐、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 汕头是全国主要港口城市、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汕头港于1860年开埠,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美称,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文具生产基地。 2016年,汕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0.54亿元,比2015年增长8.7%。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汕头

澄海春节民俗450字数
提示:

澄海春节民俗450字数

澄海是潮汕地区的一部分。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春节为一年之首,古代亦称为“元旦”、“元日”、“元正”、“元朔”、“正旦”、“新正”等。这些称呼名异而实同,是历史上各个朝代对春节的不同叫法。例如商纣时以十二月一日为元旦,也叫元朔;周武王时以十一月一日为一年之首称元日;汉武帝时正月一日为元旦谓新正;辛亥革命后,将阳历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今仍沿此节俗。春节,民间俗称“过年”、“过新年”。
  在潮汕,春节这个节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特指正月初一,故府县志也谓之为元旦、元日;广义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时间。潮人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广义的春节。因一地之风俗是由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影响而成的,故潮汕地区便有着很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民俗活动。

  一、放鞭炮
  潮俗正月初一大早,家家户户都要于门前或阳台祭拜南辰、北斗、天公,以及家中所祀奉的神灵,企盼新年平安,行好运。
  祭拜神明之后,便要燃放鞭炮。鞭炮,又叫“爆竹”、“爆仗”、“炮仗”。《通俗编俳优》:“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传说它源于“庭燎”。《诗经?小雅》有“庭燎晰”之句。古人用松枝和竹子做成火把,在庭中点燃用以照明。竹节燃烧时发出爆裂声,此乃早期“爆竹”。进而,人们便以此驱除鬼邪,企盼吉祥。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潮人沿袭此俗,目的也在于驱除邪气,祈求新年身体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世事顺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潮人过春节燃放鞭炮更为普遍,除少数人残存的“祛晦”的传统观念外,再无以往的迷信色彩,只成为人们除旧迎新、欢欣庆贺、预祝吉祥的感情表达。近几年来,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出于安全考虑,潮汕很多城市都禁止节日燃放爆竹(不过,传统的习俗总是那么根深蒂固,近来,又有一些城市开始解禁了),但乡间爆竹之声仍不绝于耳。

  二、祭祖
  汉族元旦祭祀祖先的习俗,在汉代就形成了。宋明以后,全国普及。明陈天资《东里志》云:“正月元旦履端节,内外夙兴,设香烛酒果,盛服拜天地神明祖宗。”可见明代以前潮汕就有正月初一祭祖之俗。此后历代文献对此多有详细记载,如清嘉庆《澄海县志》云:“元旦,晨起拜祖先,燃烛焚香,具茶果酒馔”。解放前,潮汕祭祖有族祭和家祭两种。族祭是祭远祖,在祠堂公厅,家祭在本屋。族祭多请纸影班、戏班演出,较为隆重。
  春节祭拜祖宗的用品“全是斋品:便当的香腐、木耳、瓜碧、腐枝、甜料、柿饼等物,以及除夕自制的各样斋菜。”(民国沈敏《潮州年节风俗谈》)因为据说此日弥勒佛坐位,故用斋餐。到初二还要再次祭祖,这一次才用荤菜,如鱼、猪肉、鹅、鸡、鸭等,故清乾隆《普宁县志》云:“元日,祀祖先用素,初二祀祖先用荤。”旧时,元旦也要在祠堂祭祖。这是宗族祭祀重典,通常用荤菜,但有些地方还要再加上五种斋菜。
  其他“时年八节”都有祭祖活动,形式大同小异,祭品略有区别,增加一些时令果蔬和有特色糕点。以下各节就不再一一阐述。

  三、拜年
  拜年,亦称走春、探春。相传远古有一种怪兽,头顶独角,口似血盆,人称为“年”。每到除夕,它便挨家挨户地觅食吃人。人们只好把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紧闭,躲在家里,直到正月初一早上才开门相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延相传。
  拜年跟祭祖一样,同为潮人最注重的礼俗。潮人拜年主要有三种类型,所行礼俗互不相同。第一种为家人之间的拜年。在潮汕,早晨祭祖后,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新春如意”、“健康长寿”。旧社会讲究的人家,晚辈要穿新衣服,向长辈行跪拜大礼。然后长辈再给晚辈寄以期望,愿小孩子“新年?大”、“学习进步”。
  第二种为亲友之间的拜年。吃过早饭后,家人或一起或分散向亲朋好友拜年。亲友之间的拜年活动常在初一、二的上午,故潮汕有句俗谚曰:“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讲的是拜年越早越好,越见有诚意。潮人到亲友家拜年,总要带上槟榔(今用橄榄代)和潮州柑作为礼物。多少不限,但一定要偶数,不能奇数。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潮州柑和槟榔,另加糖果,迎宾敬客。
  因潮州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大吉”的来历是颇有情趣的。据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将过新春,在潮州某村,乡人都患有口干渴症。村里一位美丽聪明的少女夜里梦见一仙人托梦于她:“吃了柑,保大吉。”少女醒后即告诉其母,母女半信半疑吃了柑,果然病好。从此,潮州柑便成了带来吉祥的象征。而槟榔和宾郎同音,含有宾客的意思,所以“槟榔大桔”谐音便成为“宾临大吉”。潮人拜年用槟榔待客历史悠久,府县志都有所记载。明万历《普宁县志》云:“元旦……相拜亦各备槟榔蒌叶,以供茶具。”清乾隆《潮州府志》说:“不设槟榔,便称简慢。”清末以后,潮汕食槟榔之俗逐渐由衰而熄。这是因为食俗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且食槟榔过程繁琐,潮汕又不是槟榔产地。后又因潮汕盛产橄榄,它与槟榔无论形状还是味感都十分相似,潮人便用橄榄代替槟榔。由于风俗的转变具有滞后性,因此潮人对橄榄也别称为槟榔。
  当客人进门,相互道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后,主人就要请客人吃橄榄、糖果,喝工夫茶(揭西客家还有敬以“擂茶、米?”之俗)。客人拜过年临走前,还要互换大桔,互送小孩“利市”(红包),寄寓着“互换吉祥,互相致意”的美好祝愿。而对一些至亲好友,主人还会殷勤挽留其共用午餐,故清嘉庆《澄海县志》云:“各设酒肴相邀饮。谚云‘正月酒,家家有’”。
  第三种为同僚同行之间的拜年。这大多是礼节性的行为,见面之后,以“发财”、“升官”之类的吉祥语互为应酬。昔时士大夫家还出现投贺名帖菽辏?缜骞庑鳌逗Q粝刂尽吩兀骸巴兑悦???街??菽辍??衷弧?菡??薄5谌?职菽臧??那浊橛岩甑奈萝胺瘴С潭炔患扒傲街掷嘈汀?br>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人们时尚贺年卡、贺年电话、贺年手机信息、贺年“伊妹儿”进行拜年。而各工作单位多在初一举行“团拜”,人们欢聚一堂,互相道贺,既省时间又多方兼顾,实是一件好事。

  四、送春?
  春?(“?”原义盛)是潮汕一种民俗用品,是一种分成三四层,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为成对使用。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家送礼。礼物包括大桔、甘蔗、香蕉等十几种,装在一对大春?里,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俗称“送春?”。当舅子到来,亲家就要大宰三鸟,热情款待,故有民谚说:“阿舅来,掠鸡?”。女儿家收到舅子带来的礼物后,就由婆婆提着花篮,托着红盘,把礼物分给左邻右舍,俗称“下物食”。因各乡里都有媳妇,故此日互送礼物甚为热闹。这种潮汕特有的民俗活动,体现了潮人重视邻里情谊,和睦相处,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

  五、舞狮和游大锣鼓
  春节期间潮汕的文娱活动甚为活跃,有舞龙、舞蜈蚣、猜谜等,其中舞狮和游大锣鼓是较为普及,最为引人瞩目的。
  春节期间,舞狮是较受人们欢迎的。潮汕狮舞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文狮”由两个人分别戴上面具扮成笑容可掬的“土地公”、“土地婆”,手执葵扇,引大狮边舞边走路,狮子也不断抖鬃、打滚。每遇有人在门前燃放鞭炮,舞狮队就得停止行进,向主人拜年。“武狮”拜年对象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和大商行。当狮队一到,主人便点燃鞭炮,此时锣鼓齐鸣,狮队表演翻滚、腾转、跌扑等动作。最精采的要算主人给狮子赏红包。舞至高潮处,主人便从二三层楼的楼口悬空挂下红包。舞狮队便在主人协助下,用大凳小凳一直叠到红包底下。狮子在锣鼓声中,从容沉着爬上一只只桌子,攀上最高层,再纵身张开嘴巴把红包取下来。围观者终于爆发了掌声和喝彩声。狮子颔首垂腰四方作揖向人们祝福。
  广场舞狮表演程式是由舞狮者举起狮头作摇头摆脑之态,快步绕圈走动,边走边舞,有如猛虎下山之势。当舞至场中心时立即俯坐于地上,时而用脚搔腹背,时而转头咬尾巴,称为“搔痒咬虱”。忽而又卧地滚动,称为“翻身反肚”;接着伏地打瞌睡。这是表现雄狮在坐养其神,动作维妙维肖。此时还有一戴假面具的对着雄狮任意戏弄,给人们增添不少情趣。舞狮表演之后便是武术表演。拳术有朱家教、李家教和南枝手等拳路之分,但其表演程式大体都是相同的。最后再次舞起狮来,演毕即得到人们赏给的“红包”。
  春节期间另有潮州大锣鼓队,演奏潮州音乐,走街串巷,巡回游行,潮俗称之为“游大锣鼓”。潮州大锣鼓是以打击乐为主,大鼓为中心,唢呐为领奏的大型合奏形式。鼓手既是乐队主奏,又是乐队指挥。鼓手槌击鼓心、鼓边、鼓沿,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以及节奏变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挥着乐队的演奏。
  潮州大锣鼓的游艺队伍常以旌旗开道,扛在肩上的旗叫“标”,用带尾的青竹做旗杆,杆首挂着吉祥物,扛标的多为女青年。扛标姑娘盛装饰扮,婀娜多姿。随后是细心打扮的金童玉女,肩挑鞭炮担、八宝吉祥担,给人们带来了祥瑞。还有娃娃们扮戏人,表演一些传统潮剧片断。庞大的先导过后,是连绵不绝的锣鼓乐队。潮州大锣鼓的表演形式十分灵活,在行进中演奏的叫“长行套”,曲目多以进行曲为主。如果在固定场地摆架演奏,便叫“牌子套”。大型演出,乐队往往有千人之众,气势磅礴。
  有名望的人家和商行铺户在锣鼓队到来之时,便燃放鞭炮迎接。此时,锣鼓队会停下来,献技贺年。演毕即得主人红包奖赏。
  这种舞狮和游大锣鼓的演技活动,虽隐约含有傩舞驱鬼遗风,其目的也在于博得赏钱,但它们确实给春节带来了生机、欢乐、喜庆,增添节日热闹气氛。

  六、家庭赌博
  赌博源于博戏。《史记?殷本纪》载:“辛乙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可见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博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以钱财为赌注。
  春节期间,潮人劳累了一年,难得有这悠闲欢乐时间,便在小巷里、祠堂内等地方聚众赌博,以卜今年运气。但这只是少部分人而已,更多人是在家庭里进行赌博。这种家庭赌博活动,往往是由家长做庄,其他人押注。即使是管教严格的人家,孩子们这时也可与长辈轻松一博。它没有真正赌博的紧张和担心,有的是轻松和欢乐,反正输赢的钱都是自家人的,俗称“肥水不流外田”也。
  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倡导文明新风,这种春节赌博陋习已日见冷淡。

  七、搅泔缸
  泔缸是潮人对盛放泔水(洗米水),以作喂猪用的陶缸的俗称。春节期间,潮汕农村,家里主妇要用手或持竹杆伸进泔缸里,一边搅拌泔水,一边口念:“泔缸搅浮浮,今年饲猪大过牛”或“泔缸搅圆圆,饲猪多卖钱。”企盼新年饲猪顺利,生长快,多挣钱。

  八、开井
  解放前,除汕头市1914年自来水厂建成后有自来水供应外,其它城镇乡村居民,食用水要从水井或沟河中汲取。有乡必有井,既有院外公用井,也有院内自用井。
  潮人对水井十分崇拜,民间有井公井婆的神话传说。除夕要封住井口,春节要拜祭井公井婆后才能开井。通常乡里公用的水井,初一、二要禁用,初三才始用,有的地方初二起便可用。开井时要由村中老妇带头,用大桔、清茶、红糖、素果等礼品到井台祭拜。之后,主祭的老妇要揭开井盖,把一半红糖和3杯清茶倒入井里。最后再从井里打出12桶水倒于地上。每倒一桶水,要随口念4句吉祥诗。这个仪式活动就是“开井”。自家用的水井,开井时也要由家中的婆婆祭拜,仪式与公用水井相似。
  当今,潮汕各地乡村基本食用自来水,祭井活动渐渐消失。

  九、回娘家
  正月初一、二(特别是初二较为普及),已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给父母拜年。这是出嫁女儿孝敬养父母的一种表现。民间有俗谚云:“行孝‘走仔’(女儿)初一、二,不孝‘走仔’神落天(初四),无贴无兑元宵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女儿回娘家,要备办一大袋饼干、糖果,由其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以表达姑娘不忘乡亲的思念之情。当家中有侄儿时,还要分发红包给侄儿。女儿吃过中午饭后,与父母小叙一番,在晚饭前便要赶回婆家。故民间俗称为“食日昼”。
  十、“送穷鬼”
  昔时,潮人把正月初三称为“穷鬼日”(清光绪《饶平县志》则载饶平正月初五为穷鬼日)。是日,人们把屋内污秽杂物打扫干净,送到田野上焚烧,同时点香为供,叩头作揖,连说“穷鬼去,福星来”。此活动俗称为“送穷鬼”。当天,民间最忌探亲访友。
  此习俗有一段传说。颛顼帝时,宫中生下一子,好穿破衣,给他新衣就撕破,并用火烧后才肯穿。宫中人都叫他“穷子”。“穷子”死于正月晦日,为他送葬时,人们说:“今日送穷子也”。“送穷”的说法就此相沿下来。后来送穷由晦日变成初五,广东大部分地区则把正月初三视为穷鬼日。
  随着社会发展,潮人的送穷活动已销烟灭迹。潮汕人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真正送穷,迎来富裕。穷鬼日人们也出门探亲访友,相互道贺,而不象古人所说的是日禁出门了。

  十一、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神落天”,家家户户要在家中祀拜,迎接诸神降临人间。祭品有红桃粿,取“开门红”的好兆头;一盘红糖,暗含生活甜蜜;一盘大米,意谓五谷丰登,另外还有大桔、乌豆、灯芯、纸马等。除在家中祀拜外,还要到乡中的神庙烧香祝福,有些人还把全家的生辰年庚八字,写在红贴上,缚于神轿上,向神许愿,感谢神“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

  十二、节日禁忌
  正月初一是圣日,潮俗禁忌甚多,人人都要说吉利语。这一天,大人忌打骂小孩,以免他啼哭不休。否则,啼哭意味着“没头彩”,是新年疾病、凶祸等的征兆。如果小孩不慎打破盘、碗等器物,大人要立即说些:“缶开嘴,大富贵”或“勿过勿是,大吉利市”等吉利话来弥补过失。如果是烧了灯笼、布料时,大人要说声“火旺丁旺”或“财丁兴旺”之类的吉祥语。这一天忌债主上门讨债,如果出现此情况,主人必会说:“顺顺说好话,今后发财免多说”。债主一听知道主人日后必还,也就起身告辞。
  这一天不能扫地,要把扫帚藏起来,要让满地爆竹纸堆积,意谓“瑞雪兆丰年”;非扫地不可时,只用扇炉子的鸡毛扇从外边扫入,意谓防家财外流。此日也不要洗衣服,怕钱银失去。也忌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也忌杀牲,认为杀了无财气,当年饲养牲畜不吉利。
  饮食方面,这一天不要在用膳时使用长短筷,否则过渡时就会搭不到船;不要吃粥或饭汤,否则出门会遇上天下雨;不要吃药,否则会被认为全年疾病缠身,吃药不断。如果是病人非吃不可时,家人必说“破财抵运”等吉利话来慰藉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复。
  随着社会发展,文明的进步,有些禁忌正在慢慢被淘汰了。例如现在的年轻人不认为爆竹纸堆积于地不扫是堆金积玉的迷信说法,而认为春节人来客去,爆竹纸堆满地有碍于卫生,从而拿起扫帚打扫,打破传统陋俗。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十三、潮人过年吃蒜习俗
  《澄海县志》有载:“除夕,吃大蒜。说‘吃蒜有钱藏’”。
  古往今来,潮汕人家,除夕,元宵之夜,阖家团圆,举宴把盏吃“合家欢”。老少边吃边话吉祥,在家宴筵席上,大蒜是必不可缺的美蔬。潮语“蒜”与“算”谐音,此时,长辈率先下箸呼着儿孙道:“吃蒜,吃了有钱囥(‘藏’起来之意)。”潮家世代相沿除夕、元宵吃蒜,祈求着家庭经济富裕“有钱算”;做生意诚信经营赚钱“有钱算”;诸事合想,吉祥如意“会合算”等等。
  潮人除夕、元宵、“人日”(正月初七日)千家万户喜爱吃蒜究实是有医学道理的,是文明科学的民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蒜,菜之美者,性味辛温,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解诸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蒜含有挥发油的大蒜素,有解毒,消痈,起到防治肠道疾病之功效。
  由此看来,潮人元宵吃蒜之俗,是古代先贤的一大饮食文化特色,是讲究节日养生保健之道。潮人有句俗话:“平安当大赚。”吃蒜祈求康宁益寿保平安,免得求医问药就有“有钱囥”。

上一篇:集装箱店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