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是什么样的?,黄杨木雕的介绍,乐清黄杨木雕的著名人物,乐清黄杨木雕的传承意义,乐清黄杨木雕的介绍...
黄杨木雕是什么样的?
清代中期,浙江乐清黄杨木雕也成为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以雕小型黄杨木陈设品而闻名中外。浙江乐清、温州是黄杨木雕传统重点产区,福州也有少量黄杨木雕。其中浙江乐清黄杨木雕的历史较早。 乐清本来就是雕刻之乡,当地盛行“龙灯档”,即木雕的灯板龙,有不少善雕刻的民间艺人从事雕小佛像,用于龙灯骨架上装饰。 相传,乐清黄杨木雕是清代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有一天,叶承荣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里有一位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随即跑到庙外,挖来了一块很有黏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 老人是当地一位非常有名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多种技艺。叶承荣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些技艺。 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拿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只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木料。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刻诞生了。
黄杨木雕的介绍
黄杨木雕,浙江地区的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最早在元代至正二年的“李铁拐”像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12006年6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黄杨木雕的著名人物
温州著名民间雕刻大师朱子常(1876-1934),继承传统雕塑技艺,结合黄杨木特点,运用独特的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大大促进了黄杨木雕的发展。他创作的捉迷藏、五子喜弥陀、布袋和尚都是形象生动、表情丰富、精美古朴的著名作品。1909年他的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劝业赛会获优等奖、后人赞誉他的作品是刀法圆转流畅,衣纹轻盈透体,造型栩栩如生,人物清新隽逸。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海外交通极为方便,自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后,已开辟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活跃。当时温州已设有出口工艺品收购商行,其中经营规模较大。加上乐清、永嘉、仙居等地黄杨木资源丰富,供、产、销条件均具备,黄杨木雕就出现了发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了一批从事黄杨木雕生产的艺人队伍和以朱子常为代表的艺术流派。 郑胜宁 1943年出生,浙江温州乐清市象阳镇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名誉主席。擅长黄杨木雕、根雕和城市雕塑等。作品多次获全国金奖,代表作有《老子》、《欢腾的草原》》、《弘一法师》、《修鞋走天下》、《鲁迅》、《鱼篮观音》等。
乐清黄杨木雕的传承意义
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时至今日,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同时专业人员流失严重,新人难以为继,且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响。这些状况都影响着黄杨木雕技艺的发展,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制订方案对这一特色技艺加以抢救、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清黄杨木雕《好年头》被国家邮政局选用上了 2005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 乐清黄杨木雕引入流水线生产 入首批国家“非遗”项目
乐清黄杨木雕的介绍
乐清黄杨木雕,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主要流行于现在乐清市的柳市镇泮垟后横村、翁垟街道、乐成街道一带,传播至温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历史悠久、风格淳朴的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主要产区在浙江省温州、乐清等地。2006年5月20日,乐清黄杨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乐清市象阳镇以黄杨木雕而复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