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育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从宝宝牙牙学语到清晰地喊出“爸爸”“妈妈”,无疑是爸爸妈妈最为高兴的时刻。
(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宝妈小梁的孩子似乎从小有些“高冷”,2岁多了还不会说话。身边的人都安慰她说这是“贵人语迟”,说话晚的孩子聪明。小梁想到宝宝从小就比较安静,有时候咿呀两句就停下了,觉得孩子不吵不闹还挺乖的,就没放在心上。
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眼看就要进幼儿园了,可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比同龄人要低许多,有时候只能用断断续续的字词来拼凑出一句话,这时小梁才开始紧张起来。
孩子说话晚真的是“贵人语迟”吗?
“贵人语迟”并无科学根据
事实上,古语所谓的“贵人语迟”,是指不平凡的人往往不爱说话或不会轻易发言,与《论语》里的“君子讷言”异曲同工,也是指有修养的君子一般都是谨于言语。但由于以讹传讹,再加上或真实或杜撰的一些例子,这句话却变成了孩子说话晚的一个最好的心理安慰。
(图片源自网络)
宝宝语言发育时间表
语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牙牙学语的过程,从无意识的发音,到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再到完全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宝宝的语言发育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1-3个月:哭啼,会咿咿呀呀发声,会笑,会发出尖叫。
3-6个月:能够用各种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情绪,而且能够发出声音回应大人的说话。能够说出元音和辅音的结合音,还会有模仿的意识,仿照大人说话,发出声响。
6-9个月:仿照大人的模样说话,而且会有意识地跟大人对话。
9-12个月:能喊出妈妈、爸爸,对新的声音、新的字词发音产生兴趣并积极模仿,甚至可以进行简单地交流。
12-18个月:说话时开始会用声调,如果旁人问“这是什么”,可以回答出所指物的名字。此外,开始会用“这个”,可以说出5、6个字的短语,也会仿照大人使用短句,也会用手势来表达需求。
?19-24个月:此时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语句清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或回答大人问题,还能唱几句儿歌。
?25—30个月:这个时期,孩子已经学会了用你、我、他等这类人称代替,孩子差不多能掌握300个词汇量,可以用简单的复合句描述一个事情。此外,还知道常见日用品的名字,儿歌储备量也增至8—10首。
?31—36个月:孩子可以掌握并能运用大概500个词汇,看图识物约100张,还能说出5、6个字的复杂句子,谢谢、拜拜、再见、请等礼貌用语也可以流畅使用。孩子逐渐开始理解故事情节,还会尝试询问“为什么”,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在宝宝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父母要很好地给予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来帮助和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
宝宝说话晚的真正原因
由于每个宝宝的周围环境,遗传因素以及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孩子的发育成长都会有差异,说话自然也会有早有晚。
但如果宝宝快两岁了还没有开口时,父母就要注意区分孩子是否有说话的能力,还是只是说话的能力还没有表现出来,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孩子说话晚。
疾病因素
如果孩子超过两岁还不会叫最简单的爸爸妈妈,就需要带宝宝就医,观察是否控制语言的大脑组织和发声部分出现障碍,是否听力有障碍,查清楚后对症下药。
环境因素
家人太忙而没有时间教宝宝说话,在家也很少互相交谈,导致宝宝生活在一个语言贫乏的环境中,对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刺激就减少许多,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发展。
遗传因素
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者家族中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说话晚的情况,那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了,可以等等看是否由于遗传因素造成孩子说话晚。
0~3岁是语言发育最迅速的黄金时期,如果语言发育迟缓,以后恢复到正常语言功能的概率和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语言发育迟缓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不仅影响语言发展,也关系孩子的心理、智力、社交等方面。
所以爸爸妈妈一旦发现孩子说话、表达能力大大落后于同龄人,一定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去正规机构检查是否有异常,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千万不要再用"贵人语迟"来找借口了。
(图片源自网络)
教宝宝说话,别犯这4种错!
宝宝开口说话的早晚,和家长的互动交流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爸爸妈妈平时要多和宝宝面对面交流,鼓励宝宝多发出不同的音节,并在宝宝发音后进行表扬,千万别做以下几件有碍宝宝语言发育的事:
1.用叠音字教宝宝说话
“宝宝,饭饭了”、“喝奶奶了”、“宝宝看,那是狗狗……”用叠词和“婴语”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有些家长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解决办法:
从一开始教宝宝说话时,家长最好不要刻意使用“宝宝语”,而应该使用“妈妈语”,即采用缓慢的长音、高音来说话,比如放慢我们说话的速度对宝宝说“吃--饭”“喝--水”等。如果我们能把嘴巴张大,作出夸张的面部表情,会更有利于宝宝理解语言并学会说话。
2.模仿宝宝的错误发音
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发出一些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姥姥”说成“闹闹”,“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这样做会让宝宝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以至于很长时间很难改正过来。
解决办法:
爸爸妈妈应当用正确的语言与宝宝说话,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图片源自网络)
3.语言环境太过复杂
一个家庭里,父母一般教孩子普通话,老人教孩子方言,这样混乱的语言环境会大大增加孩子学说话的难度,甚至让宝宝感到迷茫和困惑,而不愿意开口说话。
解决办法:
如果家庭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那么在宝宝学说话的前期请统一说普通话,包括老人。等孩子语言基础差不多了,再让老人教孩子方言,提醒孩子不忘本。
4.不等孩子开口就满足
很多家长都会这样,孩子只要一个手势,家长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例如宝宝指着水杯,妈妈就马上递过去,不用宝宝开口就满足了宝宝的要求,这就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动表达的动机,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宝宝语言发育。
解决办法:
在孩子学说话期间,家长要适当引导孩子,例如,在宝宝指着水杯要喝水时,妈妈领会了意思,没有立即满足,而是引导宝宝说出来,即使是简单的“水”、“妈妈”、“要”,也能刺激宝宝的语言发育,对学习说话是非常有好处的。